先是概念片 再有中国科幻电影
2015年,刘慈欣的《三体》获雨果奖;2016年,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再度折桂。一时间,大众媒体的镁光灯对准了中国科幻文学,乘着这股风潮,据传仅去年,国内就有300多部科幻电影立项筹拍。
然而,电影版《三体》内部试映后,却饱受诟病,真正上映这件事,也一直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状态。

中国的科幻类型电影到底该怎么做?你们不知道的是,中国已经有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找到彼此,并聚在一起,试图从整条产业链角度摸索中国科幻电影的出路。
惊奇映像节(JUST FILM FESTIVAL)是国内首个由热爱科幻的电影人聚集起来共同打造的科幻、奇幻类型影展。它的目的,就是真正打通国内电影和科幻圈中间的阻碍,让科幻创意更快更好地变成电影。

这是华语电影首创的科幻、奇幻电影项目孵化平台。一群有理想、有爱、且无畏的电影人,将率先探索本土科幻电影全新操作模式。
“极客电影”有幸成为惊奇映像节的战略合作伙伴。以极客影迷的视角,观察并参与到中国科幻类型片的诞生过程中,让科技真正与电影结合在一起,见证幻想开花结果。
你可能会问,惊奇映像节凭什么值得我们期待?请坐稳扶好,因为在映像节中,一切普通的电影制作过程都将变得很炫酷。
比如“电影立项”这件事,这里没有枯燥的商业计划,每个电影项目的沟通,完全通过先导概念片。
视觉概念,是构成一部科幻电影的重要元素。在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制作流程中,前期设定几乎与电影拍摄一样重要。它构建影片世界观的基础,视觉的“真实”程度,甚至能够直接决定影片的成败。


▲“赛博朋克”风格奠基之作《银翼杀手》(Blade Runner)导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就是一位视觉“严重强迫症患者”
惊奇映像节笃信视觉的作用。在孵化一部科幻电影的过程中,视觉转化是第一位。
1月10日,三个有趣的科幻故事,就将以视觉方式呈现它们所构筑的世界。现在,你是否想一瞥它们的蓝图?三个故事,三种可能,三千大千世界,总有一个世界你似曾相识。
时空乱流
这部电影来源于导演周晓帆的这样一次思考:如果每一个平行时空中,你的外貌、行为、选择、经历都是一样的,那么当两个同样的你在一起时,你该如何定义自己的存在?


▲《时空乱流》概念片拍摄中
《时空乱流》是一个发生在一颗遥远星球与一艘宇宙飞船上的故事。对于一部小成本科幻电影来说,场景不必巨大,但必须真实可信。这不是什么宏大的太空歌剧,而是一个人性的试验场。此处足够隔绝,所以人作出的选择可以反映我们的某些极端本性。
时空,是科幻电影最钟爱的母题之一。从大制作如《明日边缘》(Edge of Tomorrow),到小成本如《彗星来的那一夜》(Coherence),时空既可以是拯救世界的机会,也可以是展现人性本质的舞台。
它的魅力在于重复,而重复给予选择。
说到这里,你有没有想起邓肯·琼斯(Duncan Jones)2009年的那部小成本科幻杰作《月球》(Moon)?

《月球》同样涉及一个与世隔绝的星球与“另一个我”,演员精湛的表演与精致的场景设计足够让我们信以为真,并最终被这个故事打动。

▲这一幕,真是吾辈的挚爱
人类是一种复杂的生物。我们不能测试人性,因为人性并没有底线。《月球》曾肯定了人类天性中积极的一面,那么《时空乱流》呢?确认我们存在的究竟是什么?这部电影或许将给我们一份有趣的答案。
导演/编剧:周晓帆

周小帆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及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电影电视系,对画面敏感,擅长影像化叙事。
他毕业后先在一家香港电影公司北京分公司从事编剧和副导演工作,参与编剧数部中外合拍影片;后以剪辑师的身份制作了《一步之遥》幕后纪录片,《黄金大劫案》幕后纪录片,以及《轩辕大帝》等电影的预告片,积累了大量的剪辑及后期工作经验。
七重外壳
人类对虚拟现实技术最大的担忧是什么?当然还是担心它可能混淆“虚拟”与“现实”。
现实不一定会严重至此,但科幻作品的作用正是提出这种可能性,人类由此能够想起那把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七重外壳》改编自王晋康备受推崇的同名中篇科幻小说。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包裹在虚拟现实外壳内的爱情故事。爱情来自于虚拟世界,由此困惑产生,人面对选择与拷问。

全预告片以“穿衣”(纳米体感衣)与“脱衣”作为预告片的核心概念,通过人物特效化妆展现主角墨轩在“虚拟外壳”的束缚下,于两个混沌世界中的挣扎和反抗。
虚拟世界的爱情也能算爱情吗?在电影《她》(Her)中,我们曾目睹主人公与操作系统谈恋爱的轻与重。这种爱情,更像是一种寓言。反躬人类自身,我们的处境有时出奇地孤独与悲哀。


情节上,本片将片段式地展现墨轩与4个虚拟 LISA 之间复杂又极度抽离现实的爱情关系;在摄影上则会以高反差、高饱和度的色调来呈现出分不清真实与虚拟的影调。随着梦境层数逐渐叠加,色彩饱和度以及构图会逐渐变得超现实和迷幻,让观众跟随主角产生一种晕眩感。

2016年的《霓虹恶魔》(The Neon Demon)曾将迷幻的超现实风格发挥到了极致,是一部教科书级别的“视觉系”电影。而《七重外壳》将如何构建导演想象的虚拟世界,请保持期待。

导演:王启明


▲《七重外壳》创作过程
王启明导演先后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2010年入行开始拍摄广告,凭借优秀的艺术天赋和风格极强的视听表现赢得了和许多国际大品牌合作的机会,同时他还涉猎其他领域如音乐演出、VJ、实验影像等。
拯救人类
如果在地球文明毁灭后,你身边只有一只人形机器人陪伴你,你会怎样和它相处呢?
300年后,地球一切文明几乎都已消亡。在一片沙漠里的城市废墟里,为部落寻找净水芯片的男主角在一次偶然中激活了被废置在工厂里女性机器人诺亚,机器人提出将男主角及其部落带往人类硕果幸存的文明之处——“方舟”。
他们一路遇到无数艰辛险阻,有变异的人类部落、有难以逾越的天堑,还有环境恶化的废墟......人机之间因文明的悬殊更是爆发了种种搞笑冲突,亦种下了深厚的友谊。得过且过的男主角在保持人类价值观行事的机器人的刺激下,渐渐懂得了追寻文明的意义,懂得了有超越生存的更高述求。但是,当他们来到方舟,才发现一切和想象完全不一样。


▲《拯救人类》概念片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拯救人类》这片名看似宏大,其实是一部有点公路喜剧的科幻电影。男主人公与女机器人一同前往寻找人类方舟,这一过程沿路风景作伴,磕磕绊绊发生,人也会随之变化。
末世也是科幻电影中常见的设定。废土如《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Mad Max: Fury Road),冷峻如《末日危途》(The Road),其实都为未来提供了各种可能。


人类想要生存,就必须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有时需要如《末日危途》般冷酷无情,有时也需要如美剧《最后一个男人》(The Last Man on Earth)一般学会自娱自乐。沿路风景很荒凉,但还好身边还有陪伴你的“人”。

末世同样是对现世的警示。这部作品同样将反映一些环保问题。因此,作品的视觉设计格外值得期待。中国废土末日世界将是什么样的呢?还会有雾霾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导演:兰波

兰波,2001-2005年在地方电视台做栏目编导,2006年初进凤凰新媒体,搭建凤凰网络视频平台,任长视频主管。
2010年他进入电影行业,逐步做过剪辑、策划、编剧、导演;并撰文写影评,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都有大量电影分析成文。2013年开始筹备自己的第一部脱北者题材院线影片《焚雪之地》。
1月10日,三部概念片就将由惊奇映像节正式揭晓。
极客电影将全程跟踪“惊奇映像节”与“幻想实验室”出品的好东西,及时报告给大家。
我们相信,这次,一切都将因想象而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