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博士求学坎坷路二:长跑的半路上最痛苦
博士研究生一般有3个考试要过,第一关叫qualifier,就是资格考试,主要是看你有没有基本的专业和研究能力。这个考试可长可短,经常出现在教室里奋笔疾书一整天的情况,题目都是学术委员会出的,有点像考国内研究生时的政治大题;第二关是preliminary exam,即为前期答辩,要通过开题报告,然后就可以开始写论文了。我们学校规定Preliminary之后要过9个月才可以过第三关:论文答辩。
我的资格考试是在2005年5月份考的,正逢期末考试,天才知道我是怎么熬过来的。学期一结束我就回国做研究了,这个安排的确是有些操之过急,因为开题报告都没有通过呢,可是我当时是准备2005年下半年过前期答辩,那么2006年初开始写论文,2007年5月就可以顺利毕业。2006年暑假才去采集数据来不及,因为2006年底要排出时间来找工作,论文一定要在那以前出初稿,否则没有时间多改几稿。按照这样的时间安排,我回国先鼓捣了,后来导师一直对我的数据颇有微词,就是因为我违反了正常的科研程序,急于求成。
作战嘛,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在国内做了将近10个星期的资料采集,回美国后又去西岸跑了一趟,心就有些野,收不回来了,前两年读书读得我也太苦了,学分也早就修够了,再回到学校对着枯燥的三点一线便打不起精神,于是打着准备前期答辩的旗号,连着3个学期我总共只修了两门课,反而有能量写了不少博客,唉,现在是后悔啊,不该那么懒……所以在最后这个学期又上了两门课,最后刮一下学校的油水,呵呵。
我的资格考试是在2005年5月份考的,正逢期末考试,天才知道我是怎么熬过来的。学期一结束我就回国做研究了,这个安排的确是有些操之过急,因为开题报告都没有通过呢,可是我当时是准备2005年下半年过前期答辩,那么2006年初开始写论文,2007年5月就可以顺利毕业。2006年暑假才去采集数据来不及,因为2006年底要排出时间来找工作,论文一定要在那以前出初稿,否则没有时间多改几稿。按照这样的时间安排,我回国先鼓捣了,后来导师一直对我的数据颇有微词,就是因为我违反了正常的科研程序,急于求成。
作战嘛,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在国内做了将近10个星期的资料采集,回美国后又去西岸跑了一趟,心就有些野,收不回来了,前两年读书读得我也太苦了,学分也早就修够了,再回到学校对着枯燥的三点一线便打不起精神,于是打着准备前期答辩的旗号,连着3个学期我总共只修了两门课,反而有能量写了不少博客,唉,现在是后悔啊,不该那么懒……所以在最后这个学期又上了两门课,最后刮一下学校的油水,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