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坐高铁的感觉
在23岁时,我和母亲一起回老家,因为没有买到火车票,所以只好坐高铁再转车。母亲也是第一次做高铁。我们两个人早上5点钟就从床上爬起来,母亲起床比我要早,她说每次要回老家就兴奋的一晚上睡不着觉,而我的父亲因为要开车来接我们也是一晚上睡不着觉。
不过我还是呼呼大睡,直到闹钟把我叫醒。从梦中醒来的感觉一点都不好,因为我的精神还是梦中……
整理完东西,就下楼叫了车,我当时还担心时间太早了会没有的士。可能因为时间太早,路上也没堵车,然后顺利到达了高铁站。
高铁站的人相对于火车站来说不多,每一次去火车站就能看到各种景象,大部分来自底层人民,感慨万千。
取完票,顺便吃了早点。准备给母亲点一份,她硬是说不饿,不想吃。其实她是看到价目表而不想吃,在她的印象里很贵,不划算。
那一班高铁的人并不多,检票进站以后,就坐电梯直下。我走在前面。母亲在后面,等我下去以后,听见母亲与另外一位大人在争吵,因为坐电梯发生了争执,儿具体是什么争执我不知道,也没有问。
两个人一直在电梯上面吵,等下电梯了,相互之间还对骂了起来。很难听。
我的是4号车厢,刚好下电梯就可以看到,走两步就到了,前面还有人在排队。早上整合车站还是挺安静的,母亲与别人对骂的声音清晰可闻。排队的人听到对骂的词语后都笑了。
母亲一直在嘴里嘀咕着,我说,不用跟别人计较。母亲反驳我说,凭什么不计较,她不惹我,我就不惹她。她惹了我,我必要跟她纠缠到底。
我沉默了。不再说什么话。我知道我与母亲之间有种隔阂,具体是怎样的隔阂,说不清道不明。
有时候我都有点怀疑我是如何长大的,庆幸从小到大我几乎都是自学,很少有大人教我做什么,如何做。于是,在学识不断增长的过程中,我的价值观也随之变化。
如果我不是母亲的女儿,看到在车站上发生的这一幕,我几乎视而不见。这样并不是我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而是让我看到了一幕市井小民之间因为一点点小事就斤斤计较。无论是我母亲还是那位中年妇女,我都不认可她们的做法。
何必为了一件小事而浪费时间浪费心情?何必为了一个偶尔遇到素不相识的人甚至可能是这辈子只会遇到一次的人而争论不休?
我觉得高铁是一种人群的筛选,就像飞机一样,用票价筛选了比较富裕的人。
而我的母亲依然停留在原来的层次当中。
我与父母亲之间背离的越来越远。
儿女收入的提高并不能改变原有父母的本性,因为他们终止了向前学习。
我练字时,母亲一股淡淡的嘲笑味儿说,字写那么漂亮干嘛?!难不成还准备读研究生博士啊?!
我只好回复了一句,我高兴!
没有表扬与鼓励,只有泼冷水。从我小时候他们就是这样的,庆幸我从小都是自己培养长大的,受父母观念影响甚少,这也养成了我长大后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他们眼里好好赚钱才是正业,练字算是“不务正业”。我们之间价值观,人生观已经差别很大了。
回顾我父母亲的一生,我很感谢他们生我养育我,并且送我上大学。但是,我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中学以后就是住校,跟父母亲之间相处的时间也不多,很多小时候的点点滴滴说出来,母亲都不知道。比如,有次母亲看我的脚趾头下面有颗痣,问怎么会长在这里。我说,我小时侯不小心被钉子扎到脚,留下的。母亲说,怎么我不知道?我说,很久以前的事了。我想,你在外面打工,我都不是你带大的,当然不知道了。
有时跟朋友说起我是留守儿童的经历,朋友都反问我有没有什么心理上的缺陷?我说,我很正常啊。
从小缺乏父爱母爱的我,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下长大的,以前很小的时候也很希望爸妈陪在身边,并且每次爸妈离开的时候,都要哭。后来渐渐地我就不哭了,我知道哭并没用。那时候就开始自己找开心的事情玩,慢慢地习惯了爸妈不在身边的日子。
我的阿姨经常会说,我的爸妈并没有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我从未怨恨过,指责过。相反,我很感恩,感谢他们让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而我,从小到大,几乎一切凭着自己的造化走到今天。我没有学识渊博的父母,没人悉心教导,就这样,成就了今天的我。
问一个人受从小的生活环境影响严重吗?有一定的影响,程度的高低受每个人的心智而定,有些人也可以完全脱离过去环境的影响。
写完于2017年1月19日0点1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