龢堂校订贵阳本《书目答问》 经部
點校說明
一、清光緒二年(1876),張之洞撰《書目答問》成書于四川成都,是年又於成都出修訂重刻本。光緒五年,(1879),張之洞弟子貴陽王秉恩在陳文珊的資助下,對四川修訂重刻本《書目答問》作了訂補。書成後,由貴陽文通書局刻板發行,即後世所謂的《書目答問》貴陽本,亦偁“筑本”[1]。王秉恩校刻貴陽本《書目答問》,修正原書譌誤二百餘處,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一直受到學者的重視。
二、貴陽本《書目答問》版刻數量較少,流傳不廣,亦未對原書所作訂補作說明。本篇以光緒二年四川修訂重刻本《書目答問》為底本,以貴陽本為校本,詳勘異同,揭示貴陽本《書目答問》的價值。
三、民國十八年(1929)上海自強書局石印本《書目答問標注》,以光緒二年四川修訂重刻本《書目答問》底本,間有佚名所作增補,本篇根據他本刪其增補,恢復《書目答問標注》所用底本之面貌,以為本篇的底本;來新夏先生《書目答問匯補》及呂幼樵先生《書目答問校補》,均以光緒五年王秉恩校刻貴陽本《書目答問》為底本,故本篇以二書所用貴陽本為校本。
四、《書目答問》原有文字,貴陽本刪除者,以()表示;原本無,貴陽本增補者,以〔〕表示;貴陽本對原文有所調整且變動較大者,將原文刪除,用()標出,倂錄貴陽本文字,以〔〕標示。
五、底本雙行小字,概述作者、版本,有一行未盡而另起一行者,或對其書作評述,或略舉別書與其內容相似者,為便顯示原貌,在其句首標以“◎”。
六、底本書名應為大字單行,而因書名字數超出一行而作小字雙行者,對其相應文字作加底紋處理;雙行小字中,亦有語義連貫而在本行空兩格,其後文字在另一行對應位置處,且本行空格後另序版本者,對本應連貫文字而分屬兩行者亦作加底紋處理。
七、底本中御纂書、敕撰書作抬格者,本文一仍其舊;底本中“國朝”、“敕撰”等字前皆空兩格,本篇刪其空格。
八、本篇以保存底本原貌,對原書中的避諱字、異體字一仍其舊,不作任何修改。
龢堂
壬辰年春二月初五日
書於桂林獨秀峯月牙池畔
書目答問略例 〔此编為告語生童而設,非是著述,海內通人見者,幸補正之。〕
諸生好學者,來問應讀何書,書以何本為善。偏舉既嫌絓漏,志趣學業亦各不同,因錄此以告初學。
讀書不知要領,勞而無功;告某書宜讀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此編所錄,其原書為修四庫書時所未有者十之三四。四庫雖有其書,而校本、注本晚出者十之七八。今為分別條流,慎擇約舉,視其性之所近,各就其部求之;又於其中詳分子目,以便類求。一類之中,復以義例相近者使相比附;再敘時代,令其門徑秩然,緩急易見。凡所箸錄,並是要典雅記,各適其用。皆前輩通人考求論定者。總期令初學者易買易讀,不致迷罔眩惑而已。弇陋者當思擴其見聞,汎濫者當知學有流別。
凡無用者、空疏者、偏僻者、殽雜者不錄;古書為今書所包括者,不錄,注釋淺陋者、妄人刪改者、編刻訛謬者,不錄;古人書已無傳本、今人書尚未刊行者,不錄;舊槧舊鈔,偶一有之,無求購求者,不錄。若今人箸述有關經史要義,確知已成書者,間附錄其書名以備物色,且冀好事為刊行之。
經部舉學有家法事實求是者;史部舉義例雅飭、考證詳核者;子部舉近古及有實用者;集部舉最著者。每一類之後,低一格者為次錄。
多傳本者,舉善本;未見精本者,舉通行本;未見近刻者,舉今日見存明本。子史小種,多在通行諸叢書內,若別無精本,及尤要而希見者,始偶一舉之。有他善本,既不言通行本。凡雲又某本者,有異同。
近人撰述,成而未刊、刊而未見者尚多,要其最著者,約略在是;至舊籍習聞者,此錄未及,其書可緩。京師藏書,未在行篋,蜀中無從借書,訂補俟諸他日。
茲乃隨手記錄,欲使初學便於繙檢,非若藏書家編次目錄,故不盡用前人書目體例。學海堂本,即皇清經解;津逮本,即津逮秘書;問經堂本,即問經堂叢書。皆取便省,他叢書仿此。官書據提要,偁臣工編輯者,止注敕編,以別於御撰。
漢書藝文志有互見例,今於兩類相關者,間亦互見,注其下。
凡不書時代者,皆國朝人。此為求書計,故生存人箸述,亦有錄者,用經世文編例,錄其書,闕其名。
所舉二千餘部,疑於浩繁,然分類以求,亦尚易盡,較之汎濫無歸者,則為少矣。諸生當知其約,勿駭其多。
光緒元年九月 日,提督四川學政侍讀銜翰林院編修張之洞記
經部總目
正經正注弟一
十三經五經四書合刻本 諸經分刻本 附諸經讀本
列朝經注經說經本考證弟二
易 書 詩 周禮 儀禮 禮記 三禮總義 樂 春秋左傳 春秋公羊傳 春秋穀梁傳 春秋總義 論語 孟子 四書 孝經 爾雅 諸經總義 諸經目錄文字音義 石經
小學弟三
說文 古文篆隸真書各體書 音韻 訓詁
史部總目
正史弟一
二十四史卄一史十七史合刻本 正史分刻本 正史注補表譜考證
編年弟二
司馬通鑑 別本紀年 綱目
紀事本末弟三
古史弟四
別史弟五
雜史弟六
事實 掌故 瑣記
載記弟七
傳記弟八
詔令奏議弟九
地理弟十
古地志 今地志 水道 邊防 外紀 雜地志
政書弟十一
厯代通制 古制 今制
譜錄弟十二
書目 姓名年譜 名物
金石弟十三
金石目錄 金石圖象 金石文字 金石義例
史評弟十四
論史法 論史事
子部總目
周秦諸子弟一
儒家弟二
議論經濟 理學 考訂
兵家弟三
法家弟四
農家弟五
醫家弟六
天文算法弟七
中法 西法 兼用中西法
術數弟八
藝術弟九
雜家弟十
小說家弟十一
釋道家弟十二
釋家 道家
類書弟十三
集部總目
楚辭弟一
別集弟二
漢魏六朝 唐五代 北宋 南宋 金元 明 國朝理學家集 國朝考訂家集 國朝古文家集 國朝駢體文家集 國朝詩家集 國朝詞家集
總集弟三
文選 文 詩 詞
詩文評弟四
叢書目
古今人箸述合刻叢書 國朝一人箸述合刻叢書
別錄目
群書讀本 考訂初學各書 詞章初學各書 童蒙幼學各書
國朝箸述諸家姓名略總目
經學家
專門漢學 漢宋兼采經學
史學家
理學家
陸王兼程朱之學 程朱之學 陸王之學 理學別派
經學史學兼理學家
小學家
文選學家
算學家
中法 西法 兼用中西法
校勘之學家
金石學家
古文家
不立宗派 桐城派 陽湖派
駢體文家
詩家
詞家
經濟家
經部 經學小學書,以國朝人為極,於前代箸作,擷長棄短,皆已包括其中,故於宋元明人從略。
正經正注弟一 此為誦讀定本,程試、功令、說經根柢。注疏本與明監本五經,功令並重。
十三經注疏 共四百一十六卷。乾隆四年武英殿刻附考證本。同治十年廣州書局覆刻殿本。阮文達公元刻附校勘記本。明北監本。明毛晉汲古閣本。目列後。◎阮本最于學者有益,凡有關校勘處,旁有一圈,依圈檢之,精妙全在於此。四川書坊繙刻阮本,譌謬太多,不可讀,且削去其圈,尤謬。明監、汲古本不善。
周易正義十卷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尚書正義二十卷 舊題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
毛詩正義七十卷 漢毛亨傳,鄭元箋,唐孔穎達正義。
周禮注疏四十二卷 漢鄭元注,唐賈公彥疏。
儀禮注疏五十卷 漢鄭元注,唐賈公彥疏。
禮記正義六十三卷 漢鄭元注,唐孔穎達正義。
春秋左傳正義六十卷 晉杜預集解,唐孔穎達正義。
春秋公羊傳注疏二十八卷 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
春秋榖梁傳注疏二十卷 晉范甯集解,唐楊士勛疏。
孝經注疏九卷 唐元宗御注,宋邢昺疏。
論語注疏二十卷 魏何晏等集解,宋邢昺疏。
孟子注疏十四卷 漢趙岐注,舊題宋孫奭疏。
爾雅注疏十卷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
毛詩、儀禮,皆依疏本子卷計數,孝經亦依疏分卷。
相臺岳氏本古注五經 宋岳珂校刻。明繙刻宋本。武英殿繙刻本附考證。江南繙刻本。貴陽繙刻本。廣州繙刻本。成都繙刻本。
易九卷,王韓注,附略例一卷。
書十三卷,孔傳。
詩二十卷,毛傳,鄭箋。
春秋左氏傳三十卷,杜集解。
禮記二十卷,鄭注。
便文可稱相臺五經。
永懷堂古注十三經 明金蟠、葛鼒同刻本,今江甯書局補足印行。又杭州局刻本。◎諸經注,即明李元陽刻注疏本。孝經題漢鄭氏注,實是唐元宗〔御〕注。
易九卷,附略例一卷。
書二十卷。詩二十卷。
儀禮十七卷。周禮四十二卷。
禮記四十九卷。
春秋左傳三十卷。
公羊傳二十八卷。
榖梁傳二十卷。
論語二十卷。
孟子十四卷。
孝經九卷。
爾雅十卷。
稽古樓單注巾箱本十三經 星子干氏刻本。皆古注,論語並刻朱注,毛詩間采孔疏。
明監本宋元人注五經 明經厰本。揚州鮑氏刻本。南昌萬氏刻本。又江甯局本。又崇道堂本。又武昌局本。通行杜氏巾箱六經單注本,尚不謬。坊本音注,皆不可据。
易,宋朱子本義四卷,宋程子傳四卷 江甯本本義,依朱子原本十二卷,兼刻程傳,他本無。
書,宋蔡沈集傳六卷
詩,朱子集傳八卷 武昌局本附序。
春秋,舊用宋胡安國傳,乾隆間廢,改用左傳杜注三十卷 江甯本左傳有姚培謙補注,鮑本合刻三傳,附春秋傳說彙纂。
禮記,元陳澔集說十卷 崇道堂本兼錄御案。◎新刻五經,江甯本最善。
明洪武定制,試士經義,用注疏及此數本。春秋兼用左、公、榖、胡、張洽五傳。永樂五經大全成書後,即專用此本。國子監雕版因至今沿偁“監本”。今明監本希見,姑以舊名統攝之。
四書章句集注十九卷 明經厰大字本。揚州鮑刻本。南昌萬刻本。武昌局本。皆合五經刻。
以上正經、正注合刻本
毛鄭詩三十卷 詩譜一卷毛詩音義三卷附毛詩校字記一卷 嘉慶甲子木瀆周氏校刻本。〔同治壬申淮安重刻周本。〕
重刻嘉靖本 周禮鄭注十二卷附札記一卷 顧廣圻校、黃丕烈刻士禮居叢書本。明嘉徐氏有繙刻相台岳氏三禮單注本,今偶一見,不錄。
福禮堂周禮注十二卷 周氏刻本。張青選清芬閣重刻本。◎鄭注,附釋文。
影宋嚴州單注本儀禮十七卷附校錄一卷 士禮居校本。武昌局繙黃本。◎鄭注。
影宋影德本儀禮疏五十卷 蘇州汪氏校刻本。
影宋撫州單注本禮記二十卷附考異二卷 張敦仁校刻本。武昌局翻張本。◎鄭注〔附釋文四卷。〕
惠校本禮記注疏六十三卷 惠棟依宋本校。和氏刻本。
影宋單注本公羊傳十(一)〔二〕卷 汪士鍾刻本。◎何注。
校宋本孟子趙注十四卷孫奭音義二卷 孫繼涵刻微波榭遺書本。〔韓岱雲本〕
附釋文爾雅單注本(十)〔三〕卷 清芬閣校。◎郭注。
武昌局刻周禮儀禮公羊榖梁孝經爾雅單注大字本┚ 皆古注,卷數仍舊。
仿宋本周易本義十二卷 曹寅揚州詩局刻本。武英殿重刻宋大字本。
重刻宋本周易本義十二卷附呂氏音訓 寶應劉氏校刻本。◎宋呂祖謙音訓。音訓別有金華叢書本。
周易傳義音訓八卷附易學啟蒙 程傳、朱本義,宋董楷合編,呂氏音訓新附。◎高均儒校。盱眙吳氏望三益齋刻本。
書傳音釋六卷附書序 蔡傳,宋鄒季友音釋。◎高均儒校。吳氏望三益齋本。
繙刻宋湻佑大字本四書集注二十六卷 國朝刻本。
璜川吳氏仿宋本四書集注二十六卷附考四卷 吳志忠校。嘉慶辛未刻本。
以上正經、正注分刻本 注疏乃欽定頒發學官者;宋元注乃沿明制通行者;四書文必用朱注,(鄉會試)五經文及經解,古注仍可采用。不知古注者,不得為經學。
古香齋袖珍五經四書 康熙間內府刻。◎無注。春秋無傳。
秦氏巾箱本九經 秦鏷刻,有音無注。易三卷,書四卷,詩四卷,禮記六卷,周記六卷,春秋左傳十七卷,孝經一卷,詩語二卷,孟子七卷。
計樹園十一經讀本 全文無注,直音。嘉慶元年萬廷蘭刻。無論語、孟子。◎經文皆依殿本注疏,勝於旁訓,惟公、穀無傳之經文未錄。
春秋四傳合刻本三十八卷┛ 左、公、榖、胡。◎元失名人編。通行本。
周禮讀本十二卷 袁櫆校刻本。
得齋校本周官禮注六卷 殷盤校刻本。◎鄭注,間采賈疏及宋人說。
周官精義十二卷 連斗山。通行本。◎不能得單注本者,初學止可讀此。
儀禮章句十七卷 吳廷華。乾隆丁丑、嘉慶丙辰兩刻本。阮元編錄皇清經解學海堂刻本,極善。
儀禮易讀十七卷 馬之駉。通行本。◎便於初學,惟字太小。
左傳讀本三十卷 道光間敕撰。殿本。貴陽官本。清河官本。
以上諸經讀本附
右正經正注
列朝經注經說經本考證弟二 空言臆說,學無家法者,不錄。
鄭氏易注十卷 漢鄭元。盧見曾刻雅雨堂叢書輯本。又廣州刻古經解彙函本三卷附補遺一卷。
周易鄭注十二卷 丁杰輯補。陳春刻湖海樓叢書本。
馬王易翼一卷 〔孫馮翼刻〕問經堂輯本。
陸氏周易述一卷 吳陸績。古經解彙函重刻孫堂輯本。又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本三卷。
子夏易傳一卷 (孫馮翼刻)問經堂叢書輯本。又張澍二酉堂叢書輯本。又玉函山房輯本。◎此唐以前人依託,今通志堂、漢魏叢書所收十一卷本,乃宋以後人偽作。
周易集解十七卷 唐李鼎祚。雅雨堂本。古經解彙函重刻盧本。明毛晉刻津逮秘書本。張海鵬照曠閣刻學津討源本。又明木瀆周氏刻本。仁和葉氏刻周本。
李氏易解賸義一卷 李富孫。顧脩刻讀畫齋叢書本。
周易口訣義六卷 唐史徵。〔武英殿聚珍版本。福州重刻本。〕孫星衍刻岱南閣叢書本。古經解彙函重刻孫本。〔凡言聚珍版者,福州皆有重刻本,杭州亦重刻,第一單三十九種小字本。〕
漢魏二十一家易注〔三十三〕卷 孫堂輯。刻本。
孫氏周易集解十卷 孫星衍。岱南閣別行巾箱本。伍崇曜刻粵雅堂叢書本。
周易虞氏義九卷虞氏消息二卷虞氏易禮二卷虞氏易事〔二〕卷易言二卷易候一卷 張惠言。茗柯全集本。學海堂本無易事、易言、易候。◎劉逢祿虞氏易言補、易虞氏五述,李銳周易虞氏略例,未見傳本。
周易鄭氏義二卷 同上。
周易荀氏九家義一卷 同上。
易義別錄十四卷┛ 同上。孟喜、姚信、翟子元、蜀才、京房、陸績、干寶、馬融、 宋衷、劉表、王肅、董遇、王廙、劉瓛、子夏。
周易姚氏學八卷周易通論月令二卷 姚配中。汪守成刻本。〔湖北新刻叢書本。〕
卦氣解一卷 宋翔鳳。自箸浮溪精舍叢書本。
〔增〕卦本圖考一卷 胡秉虔。吳縣潘氏刻滂喜齋叢書本。
周易補疏二卷┛ 焦循。焦氏叢書本。學海堂本。
易緯十二卷 八種。目列後。武英殿聚珍版本。杭州、福州重刻本。古經解彙函本。(凡言聚珍版本者,福州皆有重刻本,杭州亦重刻弟一單三十九種小字本。)乾坤鑿度二卷 偽。乾鑿度二卷 藝海珠塵亦刻。稽覽圖二卷 珠塵亦刻。辨終備一卷 通卦驗二卷 乾元序制記一卷 偽。是類謀一卷 珠塵亦刻。坤靈圖一卷 緯與讖異,皆古經說,純駮不一,宜分別觀之。
易緯略義三卷 張惠言。茗柯全集本。◎錢塘易緯稽覽考正一卷,未刊。
乾鑿度鄭注二卷 丁杰輯補。雅雨堂本。
讀易別錄三卷┛ 全祖望。鮑廷博刻知不足齋叢書本。
周易義海撮要十二卷 宋李衡。納蘭性德編刻通志堂經解本。廣州書局重刻通志堂經解本。
易小帖(八)〔五〕卷 毛奇齡。西河集本。
易例二卷 惠棟。周永年、李文藻刻貸園叢書本。張海鵬刻借月山房彙鈔本。錢熙祚刻指海本。
易箋八卷┛ 陳法。京師貴州館刻本。
易圖明辨十卷 胡渭。錢熙祚刻守山閣叢書本。粵雅堂本。
易圖條辨一卷 張惠言。茗柯全集本。
春秋占筮書三卷┛ 毛奇齡。西河集本。
易音三卷 顧炎武。顧氏音學五書本。學海堂本。
京氏易傳三卷 漢京房。津逮秘書本。學津討源本。◎此書多言占候,故四庫列術數類,惟漢學家多與相涉,未便歧出,姑附於此。
易漢學八卷 惠棟。單行本。畢沅刻經訓堂叢書本。孟、虞、京、鄭、荀。 ◎王保訓輯京氏易八卷,嚴可均校補,未刊。
易象鉤解四卷 明陳士元。 守山閣本。
仲氏易三十卷 毛奇齡。西河集本。學海堂本。
易說六卷 惠士奇。家刻本。學海堂本。〔璜川吳氏經學叢書本。〕
周易述十九卷易微言二卷 惠棟。盧氏刻本。周易述補四卷 江藩。自刻本。◎(二)〔三〕書皆有學海堂本。
易確(十二)〔二十〕卷 許桂林。自刻本。
易話二卷易廣記三卷┛ 焦循。焦氏叢書本。
太極圖說遺議一卷 毛奇齡。西河集本。
河圖洛書原舛編一卷 同上。
周易本義辨證五卷 惠棟。常熟蔣光弼省吾堂彙刻書本。
以上易之屬 雜道家言者,不錄。◎魏關朗易傳,唐郭京周易舉正,皆偽書,不錄。
尚書大傳定本八卷 漢伏勝。陳壽祺校注。廣州原刻本。古經解彙函重刻陳本。◎又雅雨堂本三卷。
尚書馬鄭注十卷 孫星衍輯。岱南閣別行本。◎龔自珍尚書序大義,尚書馬氏家法,未見傳本。
古文尚書疏證八卷 閻若璩。家刻本。吳氏天津刻本。
尚書今古文注疏三十卷 孫星衍。平津館本。學海堂本。◎孫勝於王。
尚書後案三十卷┛ 王鳴盛。原刻單行本。學海堂本。◎周用錫尚書證義,未能見傳本。藏琳尚書集解一百二十卷,藏鏞堂補,未刊。
尚書釋天六卷 盛百二。學海堂本。
尚書地理今釋一卷 蔣廷錫。借月山房本。指海本。學海堂本。
禹貢錐指二十卷圖一卷 胡渭。原刻本。學海堂本。◎程瑤田禹三江考,在通藝錄內。又學海堂本。
禹貢鄭注釋二卷 焦循。焦氏叢書本。
禹貢集釋三卷附錐指正誤一卷┛ 丁晏。六藝堂自刻本。
尚書補疏二卷┛ 焦循。焦氏叢書本。學海堂本。
尚書說一卷 宋翔鳳。浮溪精舍本。
尚書餘論一卷 丁晏。自箸六藝堂詩禮七編本。
太誓答問一卷┛ 龔自珍。吳縣潘氏滂喜齋刻本。
古文尚書撰異三十三卷┛ 段玉裁。自箸經韻樓叢書本。學海堂本。
尚書中候鄭注五卷 學津輯本。
禹貢會箋十二卷
徐文靖。徐氏六種書。
古文尚書考二卷 惠棟。省吾堂本。學海堂本。◎明梅鷟古文尚書考異,已括閻、惠、王諸家書內。
尚書集注音疏十二卷尚書經師系表一卷┛ 江聲。原刻篆書、真書兩本。學海堂本。
尚書王氏注二卷 魏王肅。馬國翰輯。 玉函山房輯佚書之一。◎止標列近古尤要,及輯本獨詳者數種,餘具總義類原書中。
以上書之屬 不知今古文之別者不錄。
毛詩傳疏三十卷 陳奐。單行本。叢書本。
毛詩傳箋通釋三十二卷 馬瑞辰。道光十五年刻本。
毛詩後箋〔三十〕卷 胡承珙。墨莊遺書本。◎許桂林毛詩後箋八卷,未刊。
毛詩稽古編三十卷 陳啟源。單行本。學海堂本。◎錢大昭詩古訓十二卷,未刊。
詩經小學四卷 段玉裁。經韻樓本。學海堂本。
毛鄭詩考正四卷 戴震。戴氏遺書本。學海堂本。
毛鄭詩釋四卷 丁晏。六藝堂本。
詩廣詁〔三十〕卷 徐璈。〔自〕刻本。
毛詩補疏五卷 焦循。焦氏叢書本。學海堂本。
詩禮徵文十卷┛ 包世榮。家刻本。
校正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二卷 丁晏校。六藝堂本。古經解類函重刻丁本。◎又津逮本。
陸璣疏考證一卷 焦循。焦氏叢書本。
詩經稗疏四卷 王夫之。船山遺書本。
續詩傳鳥名三卷 毛奇齡。西河集本。
詩地理考六卷 宋王應麟。玉海附刻本。津逮本。學津本。
毛詩地理釋四卷 焦循。
詩氏族考六卷 李超孫。別下齋本。
毛詩識小三十卷┛ 林伯桐。修本堂遺書本。
詩本音十卷 顧炎武。音學五書本。學海堂本。
毛詩韻訂十卷 苗夔。自刻本。
毛詩證讀□□卷 (翟灝)〔戚學標〕。〔原〕刻本。
詩音表一卷 錢坫。錢氏四種本。
詩經卄二部古音表集說□□卷 夏炘。自箸景紫堂全書本。
詩聲類十二卷分例一卷┛ 孔廣森。顨軒所箸書本。
毛詩王氏注四卷義駮一卷奏事一卷問難一卷 魏王肅。玉函山房輯本。
毛詩異同評三卷 晉孫毓。難孫氏毛詩評一卷 陳統。玉函山房輯本。
毛詩指說一卷 唐成伯璵。通志堂本。
毛詩通考三十卷鄭氏詩譜考正一卷 林伯桐。修本堂本。
毛詩重言一卷毛詩雙聲疊韻說一卷┛ 王筠。鄂宰四種本。
魯詩故三卷 玉函山房輯本。
齊詩傳二卷 玉函山房輯本。◎近人別有齊詩翼奉學一卷。
韓詩故二卷韓詩內傳一卷韓詩說一卷 漢韓嬰。玉函山房輯本。(鄒)〔邵〕晉涵韓詩內傳考〔一卷〕,有刻本,未見。
韓詩薛君章句二卷 漢薛漢。玉函山房輯本。
韓詩內傳徵四卷 宋綿初。刻本。◎嚴可均輯韓詩二十一卷,附魯詩齊詩漢人詩說,未刊。
韓詩外傳十卷 漢韓嬰。趙懷玉校本。周廷寀校注本。吳氏望三益齋刻周趙合校本。古經解彙函本。◎又津逮、學津、通津草堂三本,皆遜。陳瑑韓詩外傳疏證十卷,未見傳本。
三家詩考一卷 宋王應麟。玉海附刻本。津逮本。學津本。
詩考補注二卷補遺一卷 林伯桐。修本堂本。
詩考異字箋餘十四卷 周邵蓮。嘉慶元年刻本。
三家詩異文疏證六卷補遺三卷 馮登府。道光十年自刻本。又學海堂續刻經解本二卷。◎別有三家詩異義遺說二十卷,未(刊)〔刻〕。
三家詩遺說考十五卷 陳壽祺。家刻本。
四家詩異文考五卷 陳喬樅。自刻本。
呂氏家塾讀詩記三十二卷 宋呂祖謙。錢儀吉編刻經苑本。明嘉靖陸釴刻本。
詩緝三十六卷 宋嚴粲。明刻本。
詩說三卷附錄一卷 惠周惕。家刻本。借月山房本。指海本。學海堂本。〔璜川叢書本。〕
某溪詩經補注二卷 戴震。戴氏遺書本。學海堂本。
虞東學詩十二卷 顧鎮。〔自〕刻本。
詩古微□□卷┛ 魏源。自刻本。魏所箸有書古微、公羊古微,未見傳本。
三家詩拾遺十卷┛ 范家相。守山閣本。
毛詩寫官記四卷札記二卷 毛奇齡。西河集本。
毛詩紬義二十四卷 李黼平。廣州原刻本。學海堂本。
毛詩古音考六卷 明陳弟。學津本。
毛詩名物圖說九卷 徐鼎。乾隆三十六年刻本。
以上詩之屬 詩家與四家詩皆不合者,不錄。◎子貢詩傳,申培詩說,皆偽書,不錄。
禮說十四卷 惠士奇。原刻本。上海彭氏重刻本〔即璜川叢書本〕。學海堂本。
周禮疑義舉要七卷 江永。原刻本。守山閣本。學海堂本。〔璜川叢書本。〕
周禮漢讀考六卷 段玉裁。經韻樓本。學海堂本。◎徐養原周禮故書考,沈夢蘭周官學,未見傳本。
周禮故書疏證□□卷 宋世犖。台州叢書本。
周官禮鄭氏注箋十卷 莊綬甲。◎馬宗槤周禮鄭注疏證,未見傳本。
周禮釋注二卷┛ 丁晏。六藝堂本。
周官祿田考三卷 沈彤。果堂集本。學海堂本。
周禮軍賦說四卷 王鳴盛。學海堂本。〔嘉慶三年秦氏汗筠齋刻本。〕
考工記圖二卷 戴震。戴氏遺書本。學海堂本。
考工創物小記一卷 磬折古義一卷溝洫疆理小記一卷九穀考一卷 程瑤田。在通藝錄內。學海堂本。
車制圖考一卷 阮元。揅經室本。學海堂本。較錢坫車制考尤核。◎朱鴻考工記車制參解,未刊。
考工輪輿私箋二卷 鄭珍。附圖一卷 今人。同治戊辰莫氏刻本。
肆獻祼饋食禮纂三卷 任啟運。釣臺遺書本。◎互見。
周官禮五卷周官說五卷 莊存與。味經齋遺書本。
以上周禮之屬 疑經者不錄。
儀禮鄭注句讀十七卷 附監本正誤一卷,石經正誤一卷。張爾岐。通行本。吳廷華儀禮章句,已入讀本。
儀禮圖六卷 張惠言。阮刻單行本。武昌局刻縮本。◎遠勝宋楊復圖。
儀禮釋例一卷 江永。張海鵬刻墨海金壺本。守山閣本。◎墨海金壺印行不多,所刻書皆在守山閣叢書中。
禮經釋例十三卷 淩廷堪。儀徵阮氏文選樓叢書本。學海堂本。
儀禮正義四十卷 胡培翬。沔陽陸氏蘇州刻本。◎內有十二卷楊大堉補。
儀禮漢讀考一卷┛ 段玉裁。經韻樓本。學海堂本。
儀禮古今文疏義〔十七〕卷 胡承珙。墨莊遺書本。〔湖北新刻叢書本。〕◎徐養原儀禮古今文疏證,有刻本,未見。
儀禮故疏證□□卷 宋世犖。台州叢書本。
儀禮注疏詳校十七卷 盧文弨。抱經堂本。
儀禮正譌十七卷 金曰追。刻本。
儀禮石經校勘記四卷┛ 阮元。粵雅堂本。
儀禮釋官九卷 胡匡衷。家刻本。學海堂本。胡肇智重刻本。
釋宮譜增注一卷 江永。指海本。
禮經宮室答問二卷 洪頤煊。自箸傳經堂叢書本。〔學海堂本。〕◎胡培翬儀禮宮室定制考,未見傳本。
弁服釋例八卷 任大椿。王氏刻本。學海堂本。
喪服傳馬王注一卷 問經堂輯本。
喪服文足徵記十卷 程瑤田。通藝錄本。學海堂本。
喪服會通〔四〕卷┛ 吳嘉賓。自刻本。
儀禮管見四卷 褚寅亮。家刻本。
儀禮小疏八卷 沈彤。果堂集本。學海堂本。
儀禮釋注二卷 丁晏。六藝堂本。
儀禮私箋八卷 鄭珍。遵義唐氏刻本。江甯重刻本。
儀禮集編四十卷┛ 盛世佐。刻本。
讀禮通考一百二十卷 徐乾學。原刻通行本。
儀禮識誤三卷 宋張湻。聚珍本杭本福本。經苑本。榮譽刻得月簃叢書本。
儀禮集釋三十卷儀禮釋宮一卷 宋李如圭。聚珍本福本。經苑本。釋宮有守山閣本。金壺本。◎二書雖善,已為今書該括。
儀禮析疑十七卷┛ 方苞。望溪全集本。
儀禮逸經傳二卷 元吳澄。吳文正公集本。通志堂本。學津本。
饗禮補亡一卷 諸錦。吳省蘭刻藝海珠塵本。◎宋劉攽補士相見義、公食大夫義,在公是集中。
以上儀禮之屬 有意攻駮古注者不入。
禮記集說一百六十卷 宋衛湜。通志堂本。
續衛氏禮記集說一百卷 杭世駿。活字版本。
禮記陳氏集說補正三十八卷 陸元輔代納蘭性德撰。通志堂本。
禮記訓纂四十九卷 朱彬。咸豐元年刻本。
禮記偶箋三卷 萬斯大。萬氏經學五書本。續刻得月簃叢書本。◎錢坫內則注三卷,未刊。
禮記訓義擇言八卷 江永。原刻本。守山閣本。金壺本。
禮記補疏三卷 焦循。焦氏叢書本。學海堂本。◎許桂林禮記長義四卷,未見傳本。
禮記集解六十〔一〕卷┛ 孫希旦。(蘇)〔溫〕州新刻本。◎張敦仁撫本禮記鄭注考異二卷,附仿宋撫本禮記後。
蔡邕月令章句二卷 蔡雲輯。道光四年王氏刻本。又馬瑞辰輯注本。
深衣考誤一卷 江永。單行本。學海堂本。
深衣釋例三卷 任大椿。燕禧堂五種本。
燕寢考三卷 胡培翬。刻本。學海堂本。
明堂大道錄八卷 惠棟。經訓堂本。
禘說上下卷┛ 同上。同上。
大戴禮記盧辯注十三卷 雅雨堂校本。聚珍本福本。
大戴禮記補注十三卷敘錄一卷 孔廣森。顨軒所箸書本。揚州局本。學海堂本無敘錄。
大戴禮記解詁十三卷敘錄一卷 王聘珍。自刻本。
大戴禮記正誤一卷 汪中。學海堂本。
夏小正傳二卷 漢戴德傳。孫星衍校。岱南閣別刻巾箱本。
夏小正考注一卷 畢沅校。經訓堂本。
夏小正疏義四卷附釋音異字記 洪震煊。傳經堂本。學海堂本。
夏小正四卷校錄一卷集解四卷 顧鳳藻。士禮居本。王筠夏小正正義□□卷,鄂宰四種本。
曾子注釋四卷 阮元。文選樓本。學海堂本。◎既大戴禮之十篇。
孔子三朝記七卷目錄一卷 洪頤煊。傳經堂本。
以上禮記之屬。
白虎通義四卷 漢班固。抱經堂校本。聚珍本福本。◎此書皆言禮制,故入此類。
禮論鈔三卷 宋庾蔚之。玉函山房輯本。
三禮義宗三卷┛ 梁崔靈恩。玉函山房輯本。
禮箋三卷 金榜。單行本。學海堂本。原書十卷,未全刻。
禮學卮言六卷 孔廣森。顨軒所箸書本。學海堂本。
三禮義證〔十二〕卷 武億。道光癸卯聊城楊氏刻本。
禮說四卷 淩曙。學海堂本。◎本名禮論。
〔求古錄〕禮說〔十五〕卷 金鶚。沔陽陸氏刻本。〔光緒丙子吳縣孫氏重刻本。◎補遺一卷,附鄉黨正義一卷。補遺有滂喜齋刻本。〕
(求古錄禮說補遺一卷 金鶚。潘氏滂喜齋編刻本。)
禮說一卷┛ 陳喬樅。家刻本。
郊社禘袷問一卷 毛奇齡。西河集本。(藝海)珠塵本。
大小宗通釋二卷 同上。同上。同上。
宗法小記一卷 程瑤田。通藝錄(內)〔本〕。學海堂本。
釣臺遺書四卷┛ 任啟運。彭氏刻本。
五禮通考二百六十二卷 秦蕙田。原刻本。最有用。◎宋陳祥道禮書,朱子儀禮經傳通解,江永禮書綱目,皆括其中。
質疑二卷 杭世駿。讀畫齋本。學海堂本。
讀禮志疑六卷 陸隴其。單行本。正誼堂全書本。〔同治戊辰浙江新刻全集本。〕
參讀禮志疑二卷 汪紱。單行本。
三禮圖集注二十卷 宋聶崇義。通志堂本。日本繙刻本。通行繙刻本。◎是書多訛謬,以古書存目備考。孫星衍、嚴可均同撰三禮圖三卷,未刊。
〔增〕三禮圖說二卷 元韓信同。嘉慶六年福州王氏刻本。兼補聶氏所未備,然亦不甚精詳。
以上三禮總義之屬 三禮家不考禮制、空言禮意者,不錄。
樂律全書四十二卷 明朱載堉。明刻本。◎十種。
御纂律呂正義五卷 康熙五十二年殿本。
律呂新論二卷 江永。守山閣本。◎錢塘律呂古義六卷,亦名律呂考文,未見傳本。
律呂闡微十卷 江永。
竟山樂錄四卷 毛奇齡。西河集本。
樂縣考二卷┛ 江藩。粵雅堂本。
燕樂考原六卷 淩廷堪。淩次仲集本。粵雅堂本。
聲律通考〔十〕卷 今人。(廣州刻本。)〔陳氏自箸叢書四種刻本。〕
琴操二卷 漢蔡邕。平津館本。讀畫齋本。他部無可隸,附此。
琴譜六卷 元熊朋來。粵雅堂本。指海本。內有唐開元十二詩譜。
以上樂之屬。
春秋釋例十五卷長厯一卷┛ 晉杜預。岱南閣校本。聚珍本福本。又席氏掃葉山房本。◎古經解彙函本。
春秋土地名一卷長厯一卷┛ 晉杜預。微波榭校本。掃葉山房本。
〔春秋〕左傳賈服注輯述二十卷 李貽德。〔同治丙寅〕餘姚朱氏刻本。◎馬宗槤先有輯本刊行,李書為詳,且有發揮。
春秋左氏古義〔六〕卷 臧壽恭。(刻本。)〔滂喜齋本。〕◎錢塘春秋左傳古義六卷,未刊。
左傳詁(五)〔二〕十卷 洪亮吉。集外續刻本。光緒丁丑授經堂重刊本。
春秋左傳補注十卷 元趙汸。通志堂本。龔翔麟玉玲瓏閣叢刻本。
左傳杜解補正三卷 顧炎武。亭林遺書本。學海堂本。借月山房本。指海本。〔璜川叢書本。〕
左傳補注六卷 惠棟。貸園叢書本。守山閣本。金壺本。學海堂本。
左傳補注三卷 馬宗槤。原刻本。學海堂本。
左傳補注一卷 姚鼐。惜抱軒集本。◎沈欽韓左傳補注十二卷,考異十卷,未見傳本。
左通補釋三十二卷 梁履繩。家刻本。湖北新刻本。〔湖北新刻本。〕◎原書共六種,統名左通,尚有駮證、考異、廣傳、古音、肊說五種,未刊。
左傳小疏一卷 沈彤。果堂集本。學海堂本。
左傳補疏五卷 焦循。焦氏叢書本。學海堂本。
左傳舊疏考證八卷 劉文淇。道光十八年刻本。〔湖北新刻叢書本。〕◎原書十二卷。
劉炫規杜持平六卷 邵瑛。原刻本。
左傳事緯十二卷附錄八卷┛ 馬驌。自刻本。漢陽朝宗書室活字版本無附錄。
補春秋長厯十卷 陳厚燿。刻本。◎今人烏程汪氏補春秋長厯,未刊。
春秋經傳朔閏表二卷 姚文田。在邃雅堂學古錄內。家刻本。◎鄒伯奇春秋經傳日月考,乃學計一得之一篇,在鄒徵君遺書內。
春秋經傳朔閏表發覆四卷 施彥士。附刻范景福春秋上律表四篇。求己堂八種本。◎孔繼涵春秋閏例日月食例,未見傳本。
春秋地名考略十四卷 徐善代高士奇撰。高文恪四部稾本。
春秋地理考實四卷 江永。學海堂本。
春秋世族譜一卷 陳厚燿。與李淇春秋世紀編合刻本。道光十九年湯刻本。
春秋名字解詁二卷 王引之。自刻本,附經義述聞後。〔學海堂本同。〕
左傳姓名同異考四卷 高士奇。高文恪四部稾本。
春秋識小錄九卷 職官考略三卷,地名辨異三卷,左傳人名辨異三卷。
程廷祚。緜莊遺書本。珠塵本。◎林伯桐春秋左傳風俗二十卷,未刊。
以上春秋左傳之屬。
春秋繁露十七卷 漢董仲舒。戴震、盧文(引)﹝弨﹞校。聚珍本福本。抱經堂本。
春秋繁露注十七卷 淩曙注。〔自箸蜚云閣叢書本。〕古經解彙函本。
春秋公羊通義十一卷敘一卷 孔廣森。顨軒所箸書本。學海堂本。
春秋正辭十三卷 莊存與。味經齋本。學海堂本。◎龔自珍春秋決事比,未見傳本。
公羊何氏釋例十卷 劉逢祿。學海堂本。褚寅亮公羊釋例三十卷,未刊。
公羊何氏解詁箋一卷┛ 同上。同上。
論語述何二卷 同上。同上。
公羊禮說一卷 淩曙。學海堂本。◎別有公羊禮疏十一卷,公羊問答二卷,(未見傳本。)〔蜚雲閣本。咫進齋本。〕
公羊逸禮考徵一卷 陳奐。潘氏滂喜齋刻本。
公羊補注一卷 馬宗槤。刻本。
公羊補注一卷 姚鼐。惜抱軒集本。
發墨守評一卷箴膏肓評一卷榖梁廢疾申何二卷 劉逢祿。學海堂本。
以上春秋公羊傳之屬。
春秋經解十五卷 宋孫覺。聚珍本福本。
〔增〕榖梁經傳補注二十四卷 鍾文蒸。自刻本。
榖梁釋例四卷 許桂林。粵雅堂本題一卷,實四卷。
榖梁禮證二卷 侯康。伍元嶶刻嶺南遺書本。◎馬宗槤榖梁傳疏證,未見傳本。
榖梁補注一卷 姚鼐。惜抱軒集本。
榖梁大義述□□卷 柳興宗。有刻本,未見。◎邵晉涵榖梁古注、洪亮吉公榖古義,未刊。
以上春秋榖梁傳之屬。
箴膏肓一卷起廢疾一卷發墨守一卷 漢鄭元。問經堂輯本。珠塵本。亦在黃奭輯高密遺書內。
春秋古經說二卷┛ 侯康。嶺南遺書本。
春秋大事表五十卷輿圖一卷附錄一卷 顧棟高。原刻本。學海堂本太少。
春秋十論一卷 洪亮吉。卷施閣集續刻本。〔璜川叢書本。〕
半農春秋說十五卷 惠士奇。家刻本。
春秋屬辭比事記四卷 毛奇齡。西河集本。學海堂本。
春秋經傳比事二十二卷 林春溥。竹柏山房十一種本。
春秋三傳異文箋十三卷 趙坦。學海堂本。
春秋三傳異文釋十三卷 李富孫。蔣光煦刻別下齋叢書本。◎錢塘春秋三傳釋疑十卷,未刊。
春王正月考一卷 明張以甯。指海本。通志堂本。
春秋日食質疑一卷┛ 吳守一。指海本。借月山房本。
春秋毛氏傳三十六卷 毛奇齡。西河集本。〔學海堂本。〕
春秋屬辭辨例編六十卷┛ 張應昌。蘇州局本。
春秋胡氏傳辨疑二卷 明陸粲。指海本。
春秋胡傳考誤一卷 明袁仁。學津本。
春秋集傳纂例十卷 唐陸湻。玉玲瓏閣本。(錢儀吉)刻經苑本。古經解彙函重刻錢本。
春秋微旨三卷 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學津本。
春秋集傳辨疑十卷 同上。玉玲瓏閣本。古經解彙函重刻龔本。
春秋金鎖匙一卷 元趙汸。微波榭本。學津本。
春秋集傳十五卷 同上。通志堂本。
春秋說略(十二)〔四〕卷 郝懿行。郝氏遺書本。
以上春秋總義之屬 春秋家與三傳皆不合者,不錄。◎陸氏三種,於三傳皆加攻駮,因唐以前書,舉以備考。
論語鄭注十卷 宋翔鳳輯。浮溪精舍本。◎鄭珍輯論語三十七家注四卷,未刊。
論語義疏十卷 梁皇侃。殿本。知不足齋本。古經解彙函重刻鮑本。
論語正義二十卷┛ 劉寶楠。江甯刻本。◎徐養原論語魯讀考,包慎言論語溫故錄,未見傳本。
論語稽求篇七卷 毛奇齡。西河集本。學海堂本。
魯論說三卷 程廷祚。緜莊遺書本。
論語俟質三卷 江聲。胡珽〔編〕琳琅祕室叢書活字本。
論語駢枝一卷 劉台拱。劉氏遺書本。學海堂本。
論語後錄五卷 錢坫。錢氏四種本。
論語補疏三卷 焦循。焦氏叢書本。學海堂本。
論語偶記一卷 方觀旭。學海堂本。
論語說義十卷┛ 宋翔鳳。浮溪精舍本。
鄉黨圖考十卷 江永。通行本。學海堂本。
論語類考二十卷 明陳士元。湖海樓本。歸雲別集本。
論語後案二十卷 黃式三。道光甲辰活字版本。
以上論語之屬 論語、孟子,北宋以前之名;四書,南宋以後之名。若統於四書,則無從足十三經之數,故視注解家之分合別列之。韓愈、李翱論語筆解,偽書,不錄。
孟子音義二卷 宋孫奭。士禮居影宋蜀大字本。抱經堂本。微波榭本。韓岱雲本。成都局本。又通志堂本。◎此真孫奭作,疏乃偽託。
孟子趙注補正六卷 宋翔鳳。浮溪精舍本。
孟子劉熙注一卷 宋翔鳳輯。浮溪精舍本。
孟子正義三十卷 焦循。焦氏叢書本。學海堂本。◎錢東垣孟子解誼十四卷,錢侗孟子正義十四卷,未刊。
孟子四考四卷 周廣業。乾隆乙卯刻本。
孟子雜記四卷 明陳士元。湖海樓本。
孟子生卒年月考一卷 閻若璩。學海堂本。
孟子時事略一卷 任兆麟。心齋十種本。
以上孟子之屬。
四書釋地一卷續一卷又續二卷三續二卷 閻若璩。通行本。學海堂本。
四書釋地辨證二卷 宋翔鳳。浮溪精舍本。學海堂本。
四書賸言四卷補二卷 毛奇齡。西河集本。〔同上。〕
四書考異七十二卷 翟灝。原刻本,總考條考各半。學海堂本,止條考三十六卷。
四書典故辨正(十二)〔二十〕卷 周炳中。刻本。◎淩曙四書典故覈六卷,〔蜚雲閣本。〕許桂林四書因論二卷,未刊。
四書摭餘說七卷 曹之升。通行本。
四書拾遺五卷┛ 林春溥。竹柏山房十一種本。
大學證文四卷 毛奇齡。西河集本。
大學古義說二卷 宋翔鳳。浮溪精舍本。
四書經注集證十九卷 吳昌宗。通行本。◎此書括元詹道傳四書纂箋在內。
以上四書之屬。
孝經鄭氏解輯一卷 臧庸輯。知不足齋本。
孝經鄭氏注一卷 嚴可均輯。自箸四錄堂類集本。
孝經義疏補九卷 阮福。文選樓本。學海堂本一卷。
孝經精義一卷後錄一卷或問一卷餘論一卷 張敘。乾隆(三)〔二〕年刻本。
孝經外傳一卷 周春。珠塵本。
孝經述注一卷 丁晏。六藝堂本。◎周中孚孝經彙解,未見傳本。
中文孝經一卷 周春。珠塵本。
孝經彙纂三卷 孫念劬。嘉慶四年刻本。
以上孝經之屬 變改原書篇次者不錄。◎知不足齋叢書,有古文孝經孔傳一卷、今文孝經鄭氏注一卷,皆偽書,不錄。
爾雅漢注三卷 臧庸輯。問經堂〔叢書〕本。
爾雅古義十二卷 黃奭輯。黃奭刻漢學堂叢書本。◎嚴可均輯爾雅一切注音十卷,未刊。
爾雅義疏二十卷 郝懿行。孫郝聯嶶校刻足本。沔陽陸氏刻本,學海堂本皆未足。◎郝勝於邵。
爾雅正義二十卷┛ 邵晉涵。原刻、重刻通行本。學海堂本。
爾雅補郭二卷 翟灝。自刻本。◎戴鎣爾雅郭注補正□□卷,未見傳本。
爾雅釋義十卷釋地以下四篇注四卷 錢坫。錢氏四種本。錢大昭爾雅釋文補三卷、錢繹爾雅疏證十九卷,未刊。
釋宮小記一卷釋草小記一卷釋蟲小記一卷
程瑤田。通藝錄內。學海堂本。互見。
釋祀一卷 董蠡舟。
釋服□□卷 宋翔鳳。浮溪精舍本。
釋骨一卷 沈彤。果堂集本。
釋繒一卷 任大椿。燕禧堂本。學海堂本。
釋舟一卷 洪亮吉。卷施閣集本。
以上爾雅之屬 講爾雅不通小學者,不錄。
御纂七經 殿本。杭州局本。武昌局本。成都書(院)〔局〕本不精。目列後,此當敬遵,與正注同。
周易折中二十二卷 康熙五十四年,依古本經傳分編。◎又乾隆二十年,欽定周易述義十卷,殿本。
書經傳說彙纂二十一卷 康熙末至雍正八年。
詩經傳說彙纂二十一卷 康熙末年。◎又乾隆二十年欽定詩義折中二十卷,多宗毛、鄭,殿本。
春秋傳說彙纂三十八卷 康熙三十八年。
周官義疏四十八卷 乾隆十三年。
儀禮義疏四十八卷 同上。
禮記義疏八十二卷 同上。
古微書三十六卷 明孫瑴。章刻本。陳刻本。活字版本。守山閣本。金壺本。◎孫書本有(樊)〔焚〕微、綫微、闕微、刪微四種,總名微書,此其刪微一種。
七緯三十八卷 趙在翰輯。福州小積石山房刻本。
玉函山房輯佚書經編三百五十二種 馬國翰輯。濟南新刻本。經史子集四編,皆刊行,此編皆周秦至唐經說經注。
漢魏遺書鈔一百八種 王謨輯。原刻本。分四冊,無卷數。◎經史子集四類,此百八種,止經翼一門,皆漢魏至隋經注經說。
古經解鉤沈三十卷 余蕭客輯。原刻本。魯氏重刻本。
五經異義漢許慎。並駮義漢鄭元。一卷補遺一卷 王復輯。經堂本。珠塵本。
五經異義疏證三卷 陳壽祺。家刻本。學海堂本。
鄭志三卷附錄一卷 錢東垣等校。秦鑒刻汗筠齋叢書本。粵雅堂重刻秦本。又聚珍本福本。問經堂本。古經解彙函重刻孫本。漢學堂本。
六藝論一卷 陳鱣輯。別下齋刻本。
聖證論一卷 馬國翰輯。玉函山房本。漢魏叢書本。◎互見。
高密遺書十四種 黃奭輯刻漢學堂(刻)本。六藝論 易注 尚書注 尚書大傳注 毛詩譜 箴膏肓 釋廢疾 發墨守 喪服變除 駮五經異義 答臨孝存周禮難 三禮目錄 魯禘祫義 論語注 鄭志 鄭記。
經稗六卷┛ 鄭方坤。◎以上十二書,皆輯古說。
九經古義十六卷 惠棟。貸園叢書本。省吾堂本。學海堂本。◎馬應潮九經古義注,未刊。
詩書古訓六卷┛ 阮元。粵雅堂本。
助字辨略五卷 劉淇。康熙五十年刻本。聊城楊氏刻本。
經傳釋詞十卷┛ 王引之。家刻本。守山閣本。學海堂本。◎馮登府十四經詁答問十卷,未刊。
經義雜記三十卷敘錄一卷 臧琳。家刻本。學海堂本。
經問十八卷〔補〕經問三卷 毛奇齡。西河集本。
羣經補義五卷 江永。單行本。學海堂本。〔學海堂叢書本。〕
經咫一卷 陳祖範。家刻本。
經學卮言六卷 孔廣森。顨軒所箸書本。學海堂本。
經傳小記一卷 劉台拱。劉氏遺書本。
經義知新記一卷 汪中。學海堂本。◎其述學內篇二卷,入集部。
羣經識小八卷 李惇。學海堂本。
五經小學述二卷 莊述祖。珍藝宧遺書本。
考信錄三十六卷 崔述。東壁遺書本。考信錄提要:〔上古〕、唐虞、夏、商、豐鎬、洙泗、豐鎬別錄、洙泗餘錄、孟子事實錄、續說、附錄。
經義述聞三十二卷 王引之。自刻本。江西刻本。學海堂本止二十八卷。
五經要義一卷五經通義一卷 宋翔鳳。浮溪精舍本。
左海經辨(二)〔三〕卷┛ 陳壽祺。家刻本。學海堂本。
通藝錄四十(二)〔三〕卷 程瑤田。自刻本。
群經宮室圖二卷┛ 焦循。焦氏叢書本。◎近人有經義圖說巾箱本,雖為程試而作,然勝於宋明人六經圖。
六經天文編二卷 宋王應麟。學津本。玉海附刻本。
經書算學天文考一卷 陳懋齡。學海堂本。
觀象授時十四卷 秦蕙田,方觀承。學海堂(摘)本。◎此五禮通考之一門,阮經解摘出,于學者亦便。
邃雅堂學古錄七卷 姚文田。家刻本。
學計一得二卷┛ 鄒伯奇。鄒徵君遺書本。◎互見子部演算法。
九經說十七卷 姚鼐。江甯朱刻本。惜抱軒集本。◎錢大昭經說十卷,未刊。
〔增〕九經集解九卷 雷學淇。自刻本。
經義未詳說五十四卷 徐卓。自刻本。
群經平議十卷 今人。俞氏叢書本。
十三經客難五十五卷┛ 龔元玠。江西刻本。
隸經文四卷 江藩。粵雅堂本。
說學齋經說一卷 葉鳳毛。珠塵本。
巢經巢經說一卷 鄭珍。家刻本。
句溪雜箸五卷 陳立。自刻本。
經義叢鈔三十卷 學海堂本。◎體例未協,中有精粹。
以上諸經總義之屬。
經義考三百卷 朱彝尊。揚州馬氏刻本。重刻通行本。
經義考補正十二卷 翁方綱。自箸蘇齋叢書本。〔粵雅堂本。〕◎錢東垣補經義考四十卷、續經義考二十卷,未刊。
通志堂經解目錄一卷 翁方綱注。蘇齋叢書本。粵雅堂本。
十三經注疏姓氏一卷 翁方綱。蘇齋叢書本。
授經圖四卷 明朱睦楔。黃虞稷、龔翔麟同編。玉玲瓏閣本。◎畢沅、洪亮吉傳經表一卷、通志表(一)〔二〕卷,(未見傳本。)〔授經堂新刻本。〕
國朝漢學師承記八卷附經師經義目錄一卷 江藩。原刻本。粵雅堂本。
西京博士考二卷┛ 胡秉虔。錢氏刻藝海珠塵續編本。
五經文字一卷附五經文字疑一卷 唐張參。微波榭本。馬曰璐小玲瓏山館叢書本〔三卷,無附卷〕。◎(廣州刻)小學彙函即馬本。西安石本。
九經字樣一卷附九經字樣疑一卷 唐唐元度。微波榭本。小玲瓏山館本〔無附卷〕。小學彙函刻馬本。西安石本。〔二書道光己酉虞山顧氏玲瓏山館叢刻六種,以馬版印行。〕
刊正九經三傳沿革例一卷 宋岳珂。任大椿刻本。知不足齋本。粵雅堂本。海甯陳氏刻本。又叢書大字本。〔璜川叢書本湖北新刻叢書本〕。
九經誤字一卷 顧炎武。亭林遺書本。指海本。借月山房本。◎錢大昕經典文字考異三卷,未刊。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一百九十九卷 山井鼎考文,物觀補遺。日本刻本。阮刻巾箱本。◎易 書 詩 左 禮記 論語 孝經 孟子。
經典文字辨證五卷 畢沅。經訓堂本。
注疏考證六卷 齊召南。學海堂本。原附殿本注疏後。◎書 禮記 左 公 穀。
十三經注疏校勘記二百四十三卷┛ 阮元。原刻單行本。學海堂本。◎又散附阮刻注疏各卷之後,〔較略〕。
經典釋文三十卷考證三十卷 唐陸德明釋文,盧文弨考證。抱經堂本。武昌局繙本。◎成都局繙本附孟子音義。通志堂本未善。
蜀大字本三經音義四卷 論語一卷,孝經一卷,孟子上下卷。◎岱南閣本。士禮居刻別行本。
漢魏音四卷 洪亮吉。卷施閣本。
九經補韻附考一卷 宋楊伯喦。錢侗考證。汗筠齋本。粵雅堂本。學津本。
經讀考異八卷〔補二卷敘述二卷〕 武億。原刻本。學海堂本〔止八卷〕。◎錢繹十三經斷句說十三卷,錢侗羣經古音鉤沈四卷,未刊。
十三經音略十二卷 周春。粵雅堂本。
經籍籑詁(二)〔一〕百一十六卷附補遺 阮元。揚州原刻本。◎以經為主,故列此。
十經文字通正書十四卷 錢坫。原刻本。◎間有誤處。
羣經音辨七卷 宋賈昌朝。張士俊刻澤存堂(四)〔五〕種本。粵雅堂本。〔道光庚子三韓楊氏重刻張本。〕
以上諸經目錄文字音義之屬。
漢石經 殘字六百七十五字。熹平四年。翁方綱重摹南昌府學石本。紹興府學再摹石本。◎錄此以見漢刻體勢。若遺文,則隸釋、隸續為詳。
唐石經 開成二年。西安府學石本。乾符修改,後樑補刻,明王堯惠補缺。◎十三經無孟子,明人補刻。
國朝石經 乾隆五十八年敕刊,嘉訂八年敕改定。國子監石本。◎十三經皆備。文字多依古本,與通行本多異,極精核。
石經考一卷 顧炎武。亭林遺書本。借月山房本。指海本。◎漢唐蜀石經,亦詳金石萃編中。
石經考一卷 萬斯同。省吾堂本。
石經考異二卷 杭世駿。杭氏七種本。
漢石經殘字考 翁方綱。複初齋集。
魏三體石經殘字考二卷 孫星衍。平津館本。
唐石經校文十卷 嚴可均。四錄堂類集本。◎王朝𤦲唐石經考正一卷,附十三經拾遺後。錢大昕唐石經考異一卷,未刊。
蜀石經殘字一卷 王昶。摹刻版本。學海堂收經義叢鈔內。
北宋汴學篆隸二體石經記一卷 丁晏。六藝堂自刻本。
石經考文提要十三卷 彭元瑞。刻本。◎阮元儀禮石經校勘記,已入儀禮。
石經補考十二卷 馮登府。自刻本。學海堂經解續刻本六卷。國朝 漢 魏 唐蜀 北宋 南宋。
以上石經之屬。此乃經文本原,故別為類。◎杭考原流,馮考文字。
右列朝經注、經說、經本考證 此類各書,為讀正經、正注之資糧。
小學弟三此小學,謂六書之學,依漢書藝文志及四庫目錄。
說文解字十五卷 漢許慎。宋徐鉉校定附字。平津館小字本。小學彙函重刻孫本。汲古閣五次剜改大字本。朱校大字本即毛本。藤花榭額氏刻中字本。廣州新刻陳昌治編錄一篆一行本。〔蘇州浦氏重刻孫本〕。
孫本最善,陳本最便。
汲古閣說文訂一卷 段玉裁。袁廷檮刻本。武昌局刻附段注說文後。◎嚴可均段氏說文訂訂一卷,未刊。
說文舊音一卷 畢沅輯。經訓堂本。〔李氏半畝園叢書本。〕
說文校議三十卷 姚文田、嚴可均同撰。原刻本。歸安姚氏咫進齋重刻本。(李氏)半畝園(叢書)本。
說文斠詮十四卷 錢坫。家刻本。
說文解字考異(十四)〔二十九〕卷 姚文田。姚氏咫進齋(家)刻本,未畢工。 ◎鈕樹玉說文考異三十卷,未見傳本。
說文擊傳四十卷附校勘記三卷 南唐徐鍇。苗夔校。壽陽祁氏刻本。歸安姚氏繙祁本。小學彙函重刻祁本。汪本、馬本不善。
說文擊傳校錄三十卷 王筠。自刻本。◎錢師慎說文擊傳刊誤二卷,未刊。
說文解字段氏注三十卷六書音韻表(二)〔五〕卷 段玉裁。原刻本。蘇州重刻本。學海堂本。武昌局本附段氏汲古閣說文訂一卷。
說文段注訂八卷 鈕樹玉。原刻本。武昌局本。
說文段注匡謬八卷 徐承慶。姚氏咫進齋刻本,未畢工。◎馮桂芬說文段注考正十六卷,未見傳本。
說文釋例二十卷說文句讀三十卷┛ 王筠。自刻本。
說文新附考六卷續考一卷 鈕樹玉。原刻本。武昌局本。◎鄭珍說文新附考四卷,尤精核,未刊。
說文逸字二卷鄭珍。附錄一卷補遺一卷 今人。家刻本。
說文翼十六卷 嚴可均。(姚氏)咫進齋本,未畢工。
說文正俗辨字八卷┛ 李富孫。新刻本。
說文聲系十四卷 姚文田。家刻本。吳刻本。粵雅堂本。◎錢塘說文聲系二十卷,未刊。
說文聲讀表七卷 苗夔。自刻本。◎別有說文聲讀考,未刊。
說文字原韻表〔二〕卷 胡重。金刻本。◎錢侗說文音韻表五卷、說文孳乳表二卷,未刊。
說文聲類二卷 嚴可均。四錄堂本。
說文龤聲譜〔二十〕卷 張惠言。
說文通訓定聲十八卷柬韻一卷〔附說雅十九篇古今韻準一卷〕 朱駿聲。(原)〔道光戊申〕刻本,甚便初學。
漢學諧聲二十卷古音論一卷附錄一卷┛ 戚學標。原刻本。
六書說一卷 江聲。琳琅祕室本。〔半畝園本〕
轉注古義考一卷 曹仁虎。珠塵本。
六書轉注說一卷┛ 夏炘。景紫堂本。
說文引經考二卷 吳玉搢。(姚氏)咫進齋本。
說文引經考證八卷 陳瑑。武昌局本。臧禮堂說文引經考二卷、張澍說文引經考證,未見傳本。
說文古語考二卷 程際盛。刻本。◎錢繹說文解字讀若考三卷、說文解字闕疑補一卷;錢侗說文重文小箋二卷,未刊。
惠氏讀說文記十(四)〔五〕卷 惠棟。借月山房本。指海本。〔半畝園本。〕
席氏讀說文記十五卷 席世昌。借月山房本。指海本。
說文管見三卷 胡秉虔。家刻本。◎許桂林許氏說音十二卷、說文後解十卷,未刊。
說文答問疏證(一)〔六〕卷┛ 錢大昕答,薛傳均疏證。原刻本。(姚氏)咫進齋重刻本。巾箱本。〔揚州再刻本。〕
小學考五十卷 謝啓昆。嘉慶丙子刻本。
字通一卷 宋李從周。(珠塵本。)知不足齋本。
說文字通通釋□□卷 刻本。
復古編二卷┛ 宋張有。張氏刻本。〔安邑葛明陽刻本。〕
篆韻譜五卷 南唐徐鍇。蘇州馮氏刻本。小學彙函本。函海本,不善。〔◎王筠說文韻譜校五卷,甚精核,未刊。〕
說文通檢十四卷 今人。同治十二年廣州新刻本,附說文後。此書為繙檢說文而設,極便。〔武昌局本〕◎毛謨說文檢字二卷,止可檢汲古本。原刻重刻兩本,皆在成都。〔咫進齋校補本。〕
說文義證五十卷 桂馥。〔靈石〕楊氏原刻本。武昌局繙本。◎宋鑒說文解字疏,馬宗槤說文字義廣注,未見傳本。
說文聲訂二卷 苗夔。自刻本。錢大昭說文統釋六十卷,未刊。
〔增〕說文辨疑一卷 顧廣圻。武昌局本。
說文疑疑二卷 孔廣居。 家刻本。
說文拈字(四)〔七〕卷〔補遺三卷〕 王玉樹。原刻本。
說文羣經正字二十八卷 邵瑛。嘉慶丙子刻本。
(說文提要一卷 武昌局本。)
〔增〕文字蒙求一卷 王筠。自刻本。
別雅五卷 吳玉搢。〔小蓬萊山館〕刻本。
拾雅二十卷 夏味堂。原刻本。〔朝邑〕劉(際清)〔氏〕刻青照堂叢書本。
以上小學類說文之屬 元、明人講說文者,多變古臆說,不錄。◎說文兼形、聲、義三事,故別一類。
汗簡三卷目錄敘略一卷 宋郭忠恕。汪啟淑刻本。汪立名一隅草堂本。
◎此書多沿誤。鄭珍汗簡箋正七卷,極精,未刊。
薛氏鐘鼎款識二十卷 宋薛尚功。阮刻本。
積古齋鐘鼎歀識十卷 阮元。通行本。學海堂本,未摹篆文,不便學者。
筠清館金文□□卷 吳榮光。自刻本。
繆篆分韻五卷┛ 桂馥。自刻本。〔咫進齋刻本。〕
隸釋二十七卷隸續二十一卷 宋洪适。汪刻本。江甯洪刻附正誤本。◎又單刻隸續二十一卷,曹寅揚州詩局本。
隸韻十卷考證二卷碑目考證一卷 宋劉球。翁方綱考證。秦恩復刻本。
漢隸字原六卷 宋婁機。汲古閣本。〔咫進齋刻本。〕
隸辨八卷 顧藹吉。通行本。
隸篇十五卷續十五卷再續十五卷 翟雲升。自刻本。
字林考逸八卷 任大椿。燕禧堂本。
玉篇三十卷 梁顧野王元本。唐孫強增字,宋陳彭年等重修。澤存堂本。小學彙函重刻張本。◎鄧顯鶴重刻張本附札記。〔曹寅〕楝亭五種本。又明經厰大字本。
類篇四十五卷┛ 宋司馬光等。楝亭五種本。(姚氏)咫進齋本。
欽定滿洲蒙古漢字三合切音清文鑑三十三卷 乾隆四十四年敕撰。殿本。
欽定西域同文志二十四卷 乾隆二十八年敕撰。殿本。◎國書 漢字 蒙古字 西番字 托忒字 回字。
龍龕手鑒四卷 遼僧行均。張丹鳴刻本。釋藏本。◎多佛書俗字。宋夏竦古文四聲韻五卷,汪啟淑刻本,全本漢簡,不錄。
六書故三十三卷 元戴侗。明刻本。小學彙函本。
佩觿三卷 宋郭忠恕。澤存堂本。又單行本。〔楊氏重刻本。〕
〔增〕楊氏重刻本。
字鑑五卷 元李文仲。澤存堂本。
以上小學類古文、篆、隸、真書、各體書之屬。古今各體形屬。康熙字典,道光七年重修,人人皆知,不贅列。
廣韻五卷 隋陸法言切韻元本,唐孫愐,宋陳彭年等重修。澤存堂本。鄧顯鶴重刻張本。曹寅楝亭五種本。又明經厰大字本。小學彙函重刻張本、明本兩本,張本較勝。
集韻十卷 宋丁度等。楝亭五種本。姚氏咫進齋本。
韻會舉要三十卷 元黃公紹元本,熊忠刪。元刻明補本。◎注所引有古書。
佩文詩韻五卷禮部官本。音韻考異一卷┛ 吳省欽。珠塵本。
音論一卷 顧炎武。顧氏音學(王)〔五〕書本。學海堂止摘中卷。
古音表二卷 同上。苗夔音韻鉤沈,未刊。
唐韻正二十卷 同上。
唐韻考五卷 紀容舒。守山閣本。
古韻標準四卷四聲切韻表(四)〔一〕卷 江永。貸園叢書本。粵雅堂本。守山閣本。
音學辨微一卷 江永。借月山房本。指海本。合前二種沔陽陸氏刻本。
聲韻考四卷 戴震。戴氏遺書本。貸園叢書本。經韻樓本。
聲類表十卷 同上。戴氏遺書本。
六書音韻表五卷 段玉裁。附段注說文後。互見。
四聲韻和表五卷 洪榜。刻本。
古音諧八卷 姚文田。姚氏咫進齋本。◎簡明易曉。
聲類四卷 錢大昕。集外單行本。粵雅堂本。〔道光乙酉、嘉慶壬申刻本。〕
〔增〕古韻論一卷 胡秉虔。滂喜齋本。
韻補五卷 宋吳棫。〔靈石楊氏編刻〕連筠簃叢書校本。
韻補正一卷 顧炎武。亭林遺書本。借月山房本。指海本。連筠簃本。◎苗夔韻補正,未刊。
禮部韻略五卷 宋丁度等。楝亭五種本,(姚氏)咫進齋重刻曹本。錢孫保影宋鈔足本,未刊。◎此書不合于古,不行於今,特藉以考見當時程試之制。
五音集韻十五卷 金韓道昭。明刻本。
以上小學類音韻之屬。音韻聲屬。
倉頡篇三卷 孫星衍輯。岱南閣本。
急就篇四卷 漢史遊。唐顏師古注,宋王應麟補注。陳氏獨抱廬本。津逮本。學津本。玉海附刻本。
急就章考異一卷 孫星衍。岱南閣別刻行本。小學彙函本。
小學鉤沈(二十)〔十九〕卷┛ 任大椿。山陽汪氏刻本。
方言注十三卷 漢揚雄。晉郭璞注。丁杰校。抱經堂本。聚珍本福本。小學彙函本。◎方言、釋名、小爾雅、廣雅四種,明朗奎金刻五雅、漢魏叢書、古今逸史,皆並有之,但無校注,不善。
方言疏證十三卷 戴震。戴氏遺書本。◎錢繹方言箋疏十三卷。錢侗方言義證六卷,未刊。
續方言二卷 杭世駿。杭氏七種本。珠塵本。
續方言補正一卷┛ 程際盛。珠塵本。
釋名疏證八卷補遺一卷 漢劉熙。江聲疏補。經訓堂篆書、正書兩本。◎又璜川書屋本、小學彙函本,無疏證。
續釋名一卷┛ 江聲。經訓堂本。
小爾雅疏八卷 舊題漢孔鮒。晉李軌解。王煦疏。鑿翠山房本。◎非漢書藝文志元書。
〔增〕小爾雅疏證五卷 葛其仁。咫進齋本。
小爾雅訓纂六卷 宋翔鳳。浮溪精舍本。
小爾雅義證十三卷┛ 胡承珙。墨莊遺書本。◎錢東垣小爾雅校證二卷,未刊。
博雅音十卷 魏張揖。隋曹憲音。高郵王氏刻本。明畢效欽原刻本。小學彙函校本。◎即廣雅。
廣雅疏證十卷┛ 王念孫疏證。家刻本。學海堂本。
駢雅訓纂十六卷 明(未)〔朱〕謀瑋(王→土)。魏茂林訓纂。通行大字、小字兩本。借月山房本。◎原書七卷。
駢字分箋二卷 程際盛。珠塵本。
附:
一切經音義二十五卷 唐釋玄應,莊炘校刻本。海山仙館本。杭州新校刻本。
華嚴音義四卷 唐釋慧苑。粵雅堂本。杭州新校刻本。◎二書所引古書及字書,古本甚多,可資考證,故國朝經師多取資焉,於彼教無與也。
匡謬正俗八卷 唐顏師古。雅雨堂本。小學彙函重刻盧本。珠塵本。
〔湖北新刻叢書本。〕
字詁一卷 黃生。指海本。家刻本。◎錢繹字詁類籑一百六卷,未刊。
埤雅二十卷 宋陸佃。 顧棫校刻本。明郎氏五雅本。◎多駮雜,不盡關經義。
爾雅翼三十二卷 宋羅願。學津本。格致叢書本。◎不盡可據。
以上小學類訓詁之屬。訓詁義屬。
右小學。此類各書,為讀一切經、史、子、集之鈐鍵。
一、清光緒二年(1876),張之洞撰《書目答問》成書于四川成都,是年又於成都出修訂重刻本。光緒五年,(1879),張之洞弟子貴陽王秉恩在陳文珊的資助下,對四川修訂重刻本《書目答問》作了訂補。書成後,由貴陽文通書局刻板發行,即後世所謂的《書目答問》貴陽本,亦偁“筑本”[1]。王秉恩校刻貴陽本《書目答問》,修正原書譌誤二百餘處,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一直受到學者的重視。
二、貴陽本《書目答問》版刻數量較少,流傳不廣,亦未對原書所作訂補作說明。本篇以光緒二年四川修訂重刻本《書目答問》為底本,以貴陽本為校本,詳勘異同,揭示貴陽本《書目答問》的價值。
三、民國十八年(1929)上海自強書局石印本《書目答問標注》,以光緒二年四川修訂重刻本《書目答問》底本,間有佚名所作增補,本篇根據他本刪其增補,恢復《書目答問標注》所用底本之面貌,以為本篇的底本;來新夏先生《書目答問匯補》及呂幼樵先生《書目答問校補》,均以光緒五年王秉恩校刻貴陽本《書目答問》為底本,故本篇以二書所用貴陽本為校本。
四、《書目答問》原有文字,貴陽本刪除者,以()表示;原本無,貴陽本增補者,以〔〕表示;貴陽本對原文有所調整且變動較大者,將原文刪除,用()標出,倂錄貴陽本文字,以〔〕標示。
五、底本雙行小字,概述作者、版本,有一行未盡而另起一行者,或對其書作評述,或略舉別書與其內容相似者,為便顯示原貌,在其句首標以“◎”。
六、底本書名應為大字單行,而因書名字數超出一行而作小字雙行者,對其相應文字作加底紋處理;雙行小字中,亦有語義連貫而在本行空兩格,其後文字在另一行對應位置處,且本行空格後另序版本者,對本應連貫文字而分屬兩行者亦作加底紋處理。
七、底本中御纂書、敕撰書作抬格者,本文一仍其舊;底本中“國朝”、“敕撰”等字前皆空兩格,本篇刪其空格。
八、本篇以保存底本原貌,對原書中的避諱字、異體字一仍其舊,不作任何修改。
龢堂
壬辰年春二月初五日
書於桂林獨秀峯月牙池畔
書目答問略例 〔此编為告語生童而設,非是著述,海內通人見者,幸補正之。〕
諸生好學者,來問應讀何書,書以何本為善。偏舉既嫌絓漏,志趣學業亦各不同,因錄此以告初學。
讀書不知要領,勞而無功;告某書宜讀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此編所錄,其原書為修四庫書時所未有者十之三四。四庫雖有其書,而校本、注本晚出者十之七八。今為分別條流,慎擇約舉,視其性之所近,各就其部求之;又於其中詳分子目,以便類求。一類之中,復以義例相近者使相比附;再敘時代,令其門徑秩然,緩急易見。凡所箸錄,並是要典雅記,各適其用。皆前輩通人考求論定者。總期令初學者易買易讀,不致迷罔眩惑而已。弇陋者當思擴其見聞,汎濫者當知學有流別。
凡無用者、空疏者、偏僻者、殽雜者不錄;古書為今書所包括者,不錄,注釋淺陋者、妄人刪改者、編刻訛謬者,不錄;古人書已無傳本、今人書尚未刊行者,不錄;舊槧舊鈔,偶一有之,無求購求者,不錄。若今人箸述有關經史要義,確知已成書者,間附錄其書名以備物色,且冀好事為刊行之。
經部舉學有家法事實求是者;史部舉義例雅飭、考證詳核者;子部舉近古及有實用者;集部舉最著者。每一類之後,低一格者為次錄。
多傳本者,舉善本;未見精本者,舉通行本;未見近刻者,舉今日見存明本。子史小種,多在通行諸叢書內,若別無精本,及尤要而希見者,始偶一舉之。有他善本,既不言通行本。凡雲又某本者,有異同。
近人撰述,成而未刊、刊而未見者尚多,要其最著者,約略在是;至舊籍習聞者,此錄未及,其書可緩。京師藏書,未在行篋,蜀中無從借書,訂補俟諸他日。
茲乃隨手記錄,欲使初學便於繙檢,非若藏書家編次目錄,故不盡用前人書目體例。學海堂本,即皇清經解;津逮本,即津逮秘書;問經堂本,即問經堂叢書。皆取便省,他叢書仿此。官書據提要,偁臣工編輯者,止注敕編,以別於御撰。
漢書藝文志有互見例,今於兩類相關者,間亦互見,注其下。
凡不書時代者,皆國朝人。此為求書計,故生存人箸述,亦有錄者,用經世文編例,錄其書,闕其名。
所舉二千餘部,疑於浩繁,然分類以求,亦尚易盡,較之汎濫無歸者,則為少矣。諸生當知其約,勿駭其多。
光緒元年九月 日,提督四川學政侍讀銜翰林院編修張之洞記
經部總目
正經正注弟一
十三經五經四書合刻本 諸經分刻本 附諸經讀本
列朝經注經說經本考證弟二
易 書 詩 周禮 儀禮 禮記 三禮總義 樂 春秋左傳 春秋公羊傳 春秋穀梁傳 春秋總義 論語 孟子 四書 孝經 爾雅 諸經總義 諸經目錄文字音義 石經
小學弟三
說文 古文篆隸真書各體書 音韻 訓詁
史部總目
正史弟一
二十四史卄一史十七史合刻本 正史分刻本 正史注補表譜考證
編年弟二
司馬通鑑 別本紀年 綱目
紀事本末弟三
古史弟四
別史弟五
雜史弟六
事實 掌故 瑣記
載記弟七
傳記弟八
詔令奏議弟九
地理弟十
古地志 今地志 水道 邊防 外紀 雜地志
政書弟十一
厯代通制 古制 今制
譜錄弟十二
書目 姓名年譜 名物
金石弟十三
金石目錄 金石圖象 金石文字 金石義例
史評弟十四
論史法 論史事
子部總目
周秦諸子弟一
儒家弟二
議論經濟 理學 考訂
兵家弟三
法家弟四
農家弟五
醫家弟六
天文算法弟七
中法 西法 兼用中西法
術數弟八
藝術弟九
雜家弟十
小說家弟十一
釋道家弟十二
釋家 道家
類書弟十三
集部總目
楚辭弟一
別集弟二
漢魏六朝 唐五代 北宋 南宋 金元 明 國朝理學家集 國朝考訂家集 國朝古文家集 國朝駢體文家集 國朝詩家集 國朝詞家集
總集弟三
文選 文 詩 詞
詩文評弟四
叢書目
古今人箸述合刻叢書 國朝一人箸述合刻叢書
別錄目
群書讀本 考訂初學各書 詞章初學各書 童蒙幼學各書
國朝箸述諸家姓名略總目
經學家
專門漢學 漢宋兼采經學
史學家
理學家
陸王兼程朱之學 程朱之學 陸王之學 理學別派
經學史學兼理學家
小學家
文選學家
算學家
中法 西法 兼用中西法
校勘之學家
金石學家
古文家
不立宗派 桐城派 陽湖派
駢體文家
詩家
詞家
經濟家
經部 經學小學書,以國朝人為極,於前代箸作,擷長棄短,皆已包括其中,故於宋元明人從略。
正經正注弟一 此為誦讀定本,程試、功令、說經根柢。注疏本與明監本五經,功令並重。
十三經注疏 共四百一十六卷。乾隆四年武英殿刻附考證本。同治十年廣州書局覆刻殿本。阮文達公元刻附校勘記本。明北監本。明毛晉汲古閣本。目列後。◎阮本最于學者有益,凡有關校勘處,旁有一圈,依圈檢之,精妙全在於此。四川書坊繙刻阮本,譌謬太多,不可讀,且削去其圈,尤謬。明監、汲古本不善。
周易正義十卷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尚書正義二十卷 舊題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
毛詩正義七十卷 漢毛亨傳,鄭元箋,唐孔穎達正義。
周禮注疏四十二卷 漢鄭元注,唐賈公彥疏。
儀禮注疏五十卷 漢鄭元注,唐賈公彥疏。
禮記正義六十三卷 漢鄭元注,唐孔穎達正義。
春秋左傳正義六十卷 晉杜預集解,唐孔穎達正義。
春秋公羊傳注疏二十八卷 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
春秋榖梁傳注疏二十卷 晉范甯集解,唐楊士勛疏。
孝經注疏九卷 唐元宗御注,宋邢昺疏。
論語注疏二十卷 魏何晏等集解,宋邢昺疏。
孟子注疏十四卷 漢趙岐注,舊題宋孫奭疏。
爾雅注疏十卷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
毛詩、儀禮,皆依疏本子卷計數,孝經亦依疏分卷。
相臺岳氏本古注五經 宋岳珂校刻。明繙刻宋本。武英殿繙刻本附考證。江南繙刻本。貴陽繙刻本。廣州繙刻本。成都繙刻本。
易九卷,王韓注,附略例一卷。
書十三卷,孔傳。
詩二十卷,毛傳,鄭箋。
春秋左氏傳三十卷,杜集解。
禮記二十卷,鄭注。
便文可稱相臺五經。
永懷堂古注十三經 明金蟠、葛鼒同刻本,今江甯書局補足印行。又杭州局刻本。◎諸經注,即明李元陽刻注疏本。孝經題漢鄭氏注,實是唐元宗〔御〕注。
易九卷,附略例一卷。
書二十卷。詩二十卷。
儀禮十七卷。周禮四十二卷。
禮記四十九卷。
春秋左傳三十卷。
公羊傳二十八卷。
榖梁傳二十卷。
論語二十卷。
孟子十四卷。
孝經九卷。
爾雅十卷。
稽古樓單注巾箱本十三經 星子干氏刻本。皆古注,論語並刻朱注,毛詩間采孔疏。
明監本宋元人注五經 明經厰本。揚州鮑氏刻本。南昌萬氏刻本。又江甯局本。又崇道堂本。又武昌局本。通行杜氏巾箱六經單注本,尚不謬。坊本音注,皆不可据。
易,宋朱子本義四卷,宋程子傳四卷 江甯本本義,依朱子原本十二卷,兼刻程傳,他本無。
書,宋蔡沈集傳六卷
詩,朱子集傳八卷 武昌局本附序。
春秋,舊用宋胡安國傳,乾隆間廢,改用左傳杜注三十卷 江甯本左傳有姚培謙補注,鮑本合刻三傳,附春秋傳說彙纂。
禮記,元陳澔集說十卷 崇道堂本兼錄御案。◎新刻五經,江甯本最善。
明洪武定制,試士經義,用注疏及此數本。春秋兼用左、公、榖、胡、張洽五傳。永樂五經大全成書後,即專用此本。國子監雕版因至今沿偁“監本”。今明監本希見,姑以舊名統攝之。
四書章句集注十九卷 明經厰大字本。揚州鮑刻本。南昌萬刻本。武昌局本。皆合五經刻。
以上正經、正注合刻本
毛鄭詩三十卷 詩譜一卷毛詩音義三卷附毛詩校字記一卷 嘉慶甲子木瀆周氏校刻本。〔同治壬申淮安重刻周本。〕
重刻嘉靖本 周禮鄭注十二卷附札記一卷 顧廣圻校、黃丕烈刻士禮居叢書本。明嘉徐氏有繙刻相台岳氏三禮單注本,今偶一見,不錄。
福禮堂周禮注十二卷 周氏刻本。張青選清芬閣重刻本。◎鄭注,附釋文。
影宋嚴州單注本儀禮十七卷附校錄一卷 士禮居校本。武昌局繙黃本。◎鄭注。
影宋影德本儀禮疏五十卷 蘇州汪氏校刻本。
影宋撫州單注本禮記二十卷附考異二卷 張敦仁校刻本。武昌局翻張本。◎鄭注〔附釋文四卷。〕
惠校本禮記注疏六十三卷 惠棟依宋本校。和氏刻本。
影宋單注本公羊傳十(一)〔二〕卷 汪士鍾刻本。◎何注。
校宋本孟子趙注十四卷孫奭音義二卷 孫繼涵刻微波榭遺書本。〔韓岱雲本〕
附釋文爾雅單注本(十)〔三〕卷 清芬閣校。◎郭注。
武昌局刻周禮儀禮公羊榖梁孝經爾雅單注大字本┚ 皆古注,卷數仍舊。
仿宋本周易本義十二卷 曹寅揚州詩局刻本。武英殿重刻宋大字本。
重刻宋本周易本義十二卷附呂氏音訓 寶應劉氏校刻本。◎宋呂祖謙音訓。音訓別有金華叢書本。
周易傳義音訓八卷附易學啟蒙 程傳、朱本義,宋董楷合編,呂氏音訓新附。◎高均儒校。盱眙吳氏望三益齋刻本。
書傳音釋六卷附書序 蔡傳,宋鄒季友音釋。◎高均儒校。吳氏望三益齋本。
繙刻宋湻佑大字本四書集注二十六卷 國朝刻本。
璜川吳氏仿宋本四書集注二十六卷附考四卷 吳志忠校。嘉慶辛未刻本。
以上正經、正注分刻本 注疏乃欽定頒發學官者;宋元注乃沿明制通行者;四書文必用朱注,(鄉會試)五經文及經解,古注仍可采用。不知古注者,不得為經學。
古香齋袖珍五經四書 康熙間內府刻。◎無注。春秋無傳。
秦氏巾箱本九經 秦鏷刻,有音無注。易三卷,書四卷,詩四卷,禮記六卷,周記六卷,春秋左傳十七卷,孝經一卷,詩語二卷,孟子七卷。
計樹園十一經讀本 全文無注,直音。嘉慶元年萬廷蘭刻。無論語、孟子。◎經文皆依殿本注疏,勝於旁訓,惟公、穀無傳之經文未錄。
春秋四傳合刻本三十八卷┛ 左、公、榖、胡。◎元失名人編。通行本。
周禮讀本十二卷 袁櫆校刻本。
得齋校本周官禮注六卷 殷盤校刻本。◎鄭注,間采賈疏及宋人說。
周官精義十二卷 連斗山。通行本。◎不能得單注本者,初學止可讀此。
儀禮章句十七卷 吳廷華。乾隆丁丑、嘉慶丙辰兩刻本。阮元編錄皇清經解學海堂刻本,極善。
儀禮易讀十七卷 馬之駉。通行本。◎便於初學,惟字太小。
左傳讀本三十卷 道光間敕撰。殿本。貴陽官本。清河官本。
以上諸經讀本附
右正經正注
列朝經注經說經本考證弟二 空言臆說,學無家法者,不錄。
鄭氏易注十卷 漢鄭元。盧見曾刻雅雨堂叢書輯本。又廣州刻古經解彙函本三卷附補遺一卷。
周易鄭注十二卷 丁杰輯補。陳春刻湖海樓叢書本。
馬王易翼一卷 〔孫馮翼刻〕問經堂輯本。
陸氏周易述一卷 吳陸績。古經解彙函重刻孫堂輯本。又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本三卷。
子夏易傳一卷 (孫馮翼刻)問經堂叢書輯本。又張澍二酉堂叢書輯本。又玉函山房輯本。◎此唐以前人依託,今通志堂、漢魏叢書所收十一卷本,乃宋以後人偽作。
周易集解十七卷 唐李鼎祚。雅雨堂本。古經解彙函重刻盧本。明毛晉刻津逮秘書本。張海鵬照曠閣刻學津討源本。又明木瀆周氏刻本。仁和葉氏刻周本。
李氏易解賸義一卷 李富孫。顧脩刻讀畫齋叢書本。
周易口訣義六卷 唐史徵。〔武英殿聚珍版本。福州重刻本。〕孫星衍刻岱南閣叢書本。古經解彙函重刻孫本。〔凡言聚珍版者,福州皆有重刻本,杭州亦重刻,第一單三十九種小字本。〕
漢魏二十一家易注〔三十三〕卷 孫堂輯。刻本。
孫氏周易集解十卷 孫星衍。岱南閣別行巾箱本。伍崇曜刻粵雅堂叢書本。
周易虞氏義九卷虞氏消息二卷虞氏易禮二卷虞氏易事〔二〕卷易言二卷易候一卷 張惠言。茗柯全集本。學海堂本無易事、易言、易候。◎劉逢祿虞氏易言補、易虞氏五述,李銳周易虞氏略例,未見傳本。
周易鄭氏義二卷 同上。
周易荀氏九家義一卷 同上。
易義別錄十四卷┛ 同上。孟喜、姚信、翟子元、蜀才、京房、陸績、干寶、馬融、 宋衷、劉表、王肅、董遇、王廙、劉瓛、子夏。
周易姚氏學八卷周易通論月令二卷 姚配中。汪守成刻本。〔湖北新刻叢書本。〕
卦氣解一卷 宋翔鳳。自箸浮溪精舍叢書本。
〔增〕卦本圖考一卷 胡秉虔。吳縣潘氏刻滂喜齋叢書本。
周易補疏二卷┛ 焦循。焦氏叢書本。學海堂本。
易緯十二卷 八種。目列後。武英殿聚珍版本。杭州、福州重刻本。古經解彙函本。(凡言聚珍版本者,福州皆有重刻本,杭州亦重刻弟一單三十九種小字本。)乾坤鑿度二卷 偽。乾鑿度二卷 藝海珠塵亦刻。稽覽圖二卷 珠塵亦刻。辨終備一卷 通卦驗二卷 乾元序制記一卷 偽。是類謀一卷 珠塵亦刻。坤靈圖一卷 緯與讖異,皆古經說,純駮不一,宜分別觀之。
易緯略義三卷 張惠言。茗柯全集本。◎錢塘易緯稽覽考正一卷,未刊。
乾鑿度鄭注二卷 丁杰輯補。雅雨堂本。
讀易別錄三卷┛ 全祖望。鮑廷博刻知不足齋叢書本。
周易義海撮要十二卷 宋李衡。納蘭性德編刻通志堂經解本。廣州書局重刻通志堂經解本。
易小帖(八)〔五〕卷 毛奇齡。西河集本。
易例二卷 惠棟。周永年、李文藻刻貸園叢書本。張海鵬刻借月山房彙鈔本。錢熙祚刻指海本。
易箋八卷┛ 陳法。京師貴州館刻本。
易圖明辨十卷 胡渭。錢熙祚刻守山閣叢書本。粵雅堂本。
易圖條辨一卷 張惠言。茗柯全集本。
春秋占筮書三卷┛ 毛奇齡。西河集本。
易音三卷 顧炎武。顧氏音學五書本。學海堂本。
京氏易傳三卷 漢京房。津逮秘書本。學津討源本。◎此書多言占候,故四庫列術數類,惟漢學家多與相涉,未便歧出,姑附於此。
易漢學八卷 惠棟。單行本。畢沅刻經訓堂叢書本。孟、虞、京、鄭、荀。 ◎王保訓輯京氏易八卷,嚴可均校補,未刊。
易象鉤解四卷 明陳士元。 守山閣本。
仲氏易三十卷 毛奇齡。西河集本。學海堂本。
易說六卷 惠士奇。家刻本。學海堂本。〔璜川吳氏經學叢書本。〕
周易述十九卷易微言二卷 惠棟。盧氏刻本。周易述補四卷 江藩。自刻本。◎(二)〔三〕書皆有學海堂本。
易確(十二)〔二十〕卷 許桂林。自刻本。
易話二卷易廣記三卷┛ 焦循。焦氏叢書本。
太極圖說遺議一卷 毛奇齡。西河集本。
河圖洛書原舛編一卷 同上。
周易本義辨證五卷 惠棟。常熟蔣光弼省吾堂彙刻書本。
以上易之屬 雜道家言者,不錄。◎魏關朗易傳,唐郭京周易舉正,皆偽書,不錄。
尚書大傳定本八卷 漢伏勝。陳壽祺校注。廣州原刻本。古經解彙函重刻陳本。◎又雅雨堂本三卷。
尚書馬鄭注十卷 孫星衍輯。岱南閣別行本。◎龔自珍尚書序大義,尚書馬氏家法,未見傳本。
古文尚書疏證八卷 閻若璩。家刻本。吳氏天津刻本。
尚書今古文注疏三十卷 孫星衍。平津館本。學海堂本。◎孫勝於王。
尚書後案三十卷┛ 王鳴盛。原刻單行本。學海堂本。◎周用錫尚書證義,未能見傳本。藏琳尚書集解一百二十卷,藏鏞堂補,未刊。
尚書釋天六卷 盛百二。學海堂本。
尚書地理今釋一卷 蔣廷錫。借月山房本。指海本。學海堂本。
禹貢錐指二十卷圖一卷 胡渭。原刻本。學海堂本。◎程瑤田禹三江考,在通藝錄內。又學海堂本。
禹貢鄭注釋二卷 焦循。焦氏叢書本。
禹貢集釋三卷附錐指正誤一卷┛ 丁晏。六藝堂自刻本。
尚書補疏二卷┛ 焦循。焦氏叢書本。學海堂本。
尚書說一卷 宋翔鳳。浮溪精舍本。
尚書餘論一卷 丁晏。自箸六藝堂詩禮七編本。
太誓答問一卷┛ 龔自珍。吳縣潘氏滂喜齋刻本。
古文尚書撰異三十三卷┛ 段玉裁。自箸經韻樓叢書本。學海堂本。
尚書中候鄭注五卷 學津輯本。
禹貢會箋十二卷
徐文靖。徐氏六種書。
古文尚書考二卷 惠棟。省吾堂本。學海堂本。◎明梅鷟古文尚書考異,已括閻、惠、王諸家書內。
尚書集注音疏十二卷尚書經師系表一卷┛ 江聲。原刻篆書、真書兩本。學海堂本。
尚書王氏注二卷 魏王肅。馬國翰輯。 玉函山房輯佚書之一。◎止標列近古尤要,及輯本獨詳者數種,餘具總義類原書中。
以上書之屬 不知今古文之別者不錄。
毛詩傳疏三十卷 陳奐。單行本。叢書本。
毛詩傳箋通釋三十二卷 馬瑞辰。道光十五年刻本。
毛詩後箋〔三十〕卷 胡承珙。墨莊遺書本。◎許桂林毛詩後箋八卷,未刊。
毛詩稽古編三十卷 陳啟源。單行本。學海堂本。◎錢大昭詩古訓十二卷,未刊。
詩經小學四卷 段玉裁。經韻樓本。學海堂本。
毛鄭詩考正四卷 戴震。戴氏遺書本。學海堂本。
毛鄭詩釋四卷 丁晏。六藝堂本。
詩廣詁〔三十〕卷 徐璈。〔自〕刻本。
毛詩補疏五卷 焦循。焦氏叢書本。學海堂本。
詩禮徵文十卷┛ 包世榮。家刻本。
校正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二卷 丁晏校。六藝堂本。古經解類函重刻丁本。◎又津逮本。
陸璣疏考證一卷 焦循。焦氏叢書本。
詩經稗疏四卷 王夫之。船山遺書本。
續詩傳鳥名三卷 毛奇齡。西河集本。
詩地理考六卷 宋王應麟。玉海附刻本。津逮本。學津本。
毛詩地理釋四卷 焦循。
詩氏族考六卷 李超孫。別下齋本。
毛詩識小三十卷┛ 林伯桐。修本堂遺書本。
詩本音十卷 顧炎武。音學五書本。學海堂本。
毛詩韻訂十卷 苗夔。自刻本。
毛詩證讀□□卷 (翟灝)〔戚學標〕。〔原〕刻本。
詩音表一卷 錢坫。錢氏四種本。
詩經卄二部古音表集說□□卷 夏炘。自箸景紫堂全書本。
詩聲類十二卷分例一卷┛ 孔廣森。顨軒所箸書本。
毛詩王氏注四卷義駮一卷奏事一卷問難一卷 魏王肅。玉函山房輯本。
毛詩異同評三卷 晉孫毓。難孫氏毛詩評一卷 陳統。玉函山房輯本。
毛詩指說一卷 唐成伯璵。通志堂本。
毛詩通考三十卷鄭氏詩譜考正一卷 林伯桐。修本堂本。
毛詩重言一卷毛詩雙聲疊韻說一卷┛ 王筠。鄂宰四種本。
魯詩故三卷 玉函山房輯本。
齊詩傳二卷 玉函山房輯本。◎近人別有齊詩翼奉學一卷。
韓詩故二卷韓詩內傳一卷韓詩說一卷 漢韓嬰。玉函山房輯本。(鄒)〔邵〕晉涵韓詩內傳考〔一卷〕,有刻本,未見。
韓詩薛君章句二卷 漢薛漢。玉函山房輯本。
韓詩內傳徵四卷 宋綿初。刻本。◎嚴可均輯韓詩二十一卷,附魯詩齊詩漢人詩說,未刊。
韓詩外傳十卷 漢韓嬰。趙懷玉校本。周廷寀校注本。吳氏望三益齋刻周趙合校本。古經解彙函本。◎又津逮、學津、通津草堂三本,皆遜。陳瑑韓詩外傳疏證十卷,未見傳本。
三家詩考一卷 宋王應麟。玉海附刻本。津逮本。學津本。
詩考補注二卷補遺一卷 林伯桐。修本堂本。
詩考異字箋餘十四卷 周邵蓮。嘉慶元年刻本。
三家詩異文疏證六卷補遺三卷 馮登府。道光十年自刻本。又學海堂續刻經解本二卷。◎別有三家詩異義遺說二十卷,未(刊)〔刻〕。
三家詩遺說考十五卷 陳壽祺。家刻本。
四家詩異文考五卷 陳喬樅。自刻本。
呂氏家塾讀詩記三十二卷 宋呂祖謙。錢儀吉編刻經苑本。明嘉靖陸釴刻本。
詩緝三十六卷 宋嚴粲。明刻本。
詩說三卷附錄一卷 惠周惕。家刻本。借月山房本。指海本。學海堂本。〔璜川叢書本。〕
某溪詩經補注二卷 戴震。戴氏遺書本。學海堂本。
虞東學詩十二卷 顧鎮。〔自〕刻本。
詩古微□□卷┛ 魏源。自刻本。魏所箸有書古微、公羊古微,未見傳本。
三家詩拾遺十卷┛ 范家相。守山閣本。
毛詩寫官記四卷札記二卷 毛奇齡。西河集本。
毛詩紬義二十四卷 李黼平。廣州原刻本。學海堂本。
毛詩古音考六卷 明陳弟。學津本。
毛詩名物圖說九卷 徐鼎。乾隆三十六年刻本。
以上詩之屬 詩家與四家詩皆不合者,不錄。◎子貢詩傳,申培詩說,皆偽書,不錄。
禮說十四卷 惠士奇。原刻本。上海彭氏重刻本〔即璜川叢書本〕。學海堂本。
周禮疑義舉要七卷 江永。原刻本。守山閣本。學海堂本。〔璜川叢書本。〕
周禮漢讀考六卷 段玉裁。經韻樓本。學海堂本。◎徐養原周禮故書考,沈夢蘭周官學,未見傳本。
周禮故書疏證□□卷 宋世犖。台州叢書本。
周官禮鄭氏注箋十卷 莊綬甲。◎馬宗槤周禮鄭注疏證,未見傳本。
周禮釋注二卷┛ 丁晏。六藝堂本。
周官祿田考三卷 沈彤。果堂集本。學海堂本。
周禮軍賦說四卷 王鳴盛。學海堂本。〔嘉慶三年秦氏汗筠齋刻本。〕
考工記圖二卷 戴震。戴氏遺書本。學海堂本。
考工創物小記一卷 磬折古義一卷溝洫疆理小記一卷九穀考一卷 程瑤田。在通藝錄內。學海堂本。
車制圖考一卷 阮元。揅經室本。學海堂本。較錢坫車制考尤核。◎朱鴻考工記車制參解,未刊。
考工輪輿私箋二卷 鄭珍。附圖一卷 今人。同治戊辰莫氏刻本。
肆獻祼饋食禮纂三卷 任啟運。釣臺遺書本。◎互見。
周官禮五卷周官說五卷 莊存與。味經齋遺書本。
以上周禮之屬 疑經者不錄。
儀禮鄭注句讀十七卷 附監本正誤一卷,石經正誤一卷。張爾岐。通行本。吳廷華儀禮章句,已入讀本。
儀禮圖六卷 張惠言。阮刻單行本。武昌局刻縮本。◎遠勝宋楊復圖。
儀禮釋例一卷 江永。張海鵬刻墨海金壺本。守山閣本。◎墨海金壺印行不多,所刻書皆在守山閣叢書中。
禮經釋例十三卷 淩廷堪。儀徵阮氏文選樓叢書本。學海堂本。
儀禮正義四十卷 胡培翬。沔陽陸氏蘇州刻本。◎內有十二卷楊大堉補。
儀禮漢讀考一卷┛ 段玉裁。經韻樓本。學海堂本。
儀禮古今文疏義〔十七〕卷 胡承珙。墨莊遺書本。〔湖北新刻叢書本。〕◎徐養原儀禮古今文疏證,有刻本,未見。
儀禮故疏證□□卷 宋世犖。台州叢書本。
儀禮注疏詳校十七卷 盧文弨。抱經堂本。
儀禮正譌十七卷 金曰追。刻本。
儀禮石經校勘記四卷┛ 阮元。粵雅堂本。
儀禮釋官九卷 胡匡衷。家刻本。學海堂本。胡肇智重刻本。
釋宮譜增注一卷 江永。指海本。
禮經宮室答問二卷 洪頤煊。自箸傳經堂叢書本。〔學海堂本。〕◎胡培翬儀禮宮室定制考,未見傳本。
弁服釋例八卷 任大椿。王氏刻本。學海堂本。
喪服傳馬王注一卷 問經堂輯本。
喪服文足徵記十卷 程瑤田。通藝錄本。學海堂本。
喪服會通〔四〕卷┛ 吳嘉賓。自刻本。
儀禮管見四卷 褚寅亮。家刻本。
儀禮小疏八卷 沈彤。果堂集本。學海堂本。
儀禮釋注二卷 丁晏。六藝堂本。
儀禮私箋八卷 鄭珍。遵義唐氏刻本。江甯重刻本。
儀禮集編四十卷┛ 盛世佐。刻本。
讀禮通考一百二十卷 徐乾學。原刻通行本。
儀禮識誤三卷 宋張湻。聚珍本杭本福本。經苑本。榮譽刻得月簃叢書本。
儀禮集釋三十卷儀禮釋宮一卷 宋李如圭。聚珍本福本。經苑本。釋宮有守山閣本。金壺本。◎二書雖善,已為今書該括。
儀禮析疑十七卷┛ 方苞。望溪全集本。
儀禮逸經傳二卷 元吳澄。吳文正公集本。通志堂本。學津本。
饗禮補亡一卷 諸錦。吳省蘭刻藝海珠塵本。◎宋劉攽補士相見義、公食大夫義,在公是集中。
以上儀禮之屬 有意攻駮古注者不入。
禮記集說一百六十卷 宋衛湜。通志堂本。
續衛氏禮記集說一百卷 杭世駿。活字版本。
禮記陳氏集說補正三十八卷 陸元輔代納蘭性德撰。通志堂本。
禮記訓纂四十九卷 朱彬。咸豐元年刻本。
禮記偶箋三卷 萬斯大。萬氏經學五書本。續刻得月簃叢書本。◎錢坫內則注三卷,未刊。
禮記訓義擇言八卷 江永。原刻本。守山閣本。金壺本。
禮記補疏三卷 焦循。焦氏叢書本。學海堂本。◎許桂林禮記長義四卷,未見傳本。
禮記集解六十〔一〕卷┛ 孫希旦。(蘇)〔溫〕州新刻本。◎張敦仁撫本禮記鄭注考異二卷,附仿宋撫本禮記後。
蔡邕月令章句二卷 蔡雲輯。道光四年王氏刻本。又馬瑞辰輯注本。
深衣考誤一卷 江永。單行本。學海堂本。
深衣釋例三卷 任大椿。燕禧堂五種本。
燕寢考三卷 胡培翬。刻本。學海堂本。
明堂大道錄八卷 惠棟。經訓堂本。
禘說上下卷┛ 同上。同上。
大戴禮記盧辯注十三卷 雅雨堂校本。聚珍本福本。
大戴禮記補注十三卷敘錄一卷 孔廣森。顨軒所箸書本。揚州局本。學海堂本無敘錄。
大戴禮記解詁十三卷敘錄一卷 王聘珍。自刻本。
大戴禮記正誤一卷 汪中。學海堂本。
夏小正傳二卷 漢戴德傳。孫星衍校。岱南閣別刻巾箱本。
夏小正考注一卷 畢沅校。經訓堂本。
夏小正疏義四卷附釋音異字記 洪震煊。傳經堂本。學海堂本。
夏小正四卷校錄一卷集解四卷 顧鳳藻。士禮居本。王筠夏小正正義□□卷,鄂宰四種本。
曾子注釋四卷 阮元。文選樓本。學海堂本。◎既大戴禮之十篇。
孔子三朝記七卷目錄一卷 洪頤煊。傳經堂本。
以上禮記之屬。
白虎通義四卷 漢班固。抱經堂校本。聚珍本福本。◎此書皆言禮制,故入此類。
禮論鈔三卷 宋庾蔚之。玉函山房輯本。
三禮義宗三卷┛ 梁崔靈恩。玉函山房輯本。
禮箋三卷 金榜。單行本。學海堂本。原書十卷,未全刻。
禮學卮言六卷 孔廣森。顨軒所箸書本。學海堂本。
三禮義證〔十二〕卷 武億。道光癸卯聊城楊氏刻本。
禮說四卷 淩曙。學海堂本。◎本名禮論。
〔求古錄〕禮說〔十五〕卷 金鶚。沔陽陸氏刻本。〔光緒丙子吳縣孫氏重刻本。◎補遺一卷,附鄉黨正義一卷。補遺有滂喜齋刻本。〕
(求古錄禮說補遺一卷 金鶚。潘氏滂喜齋編刻本。)
禮說一卷┛ 陳喬樅。家刻本。
郊社禘袷問一卷 毛奇齡。西河集本。(藝海)珠塵本。
大小宗通釋二卷 同上。同上。同上。
宗法小記一卷 程瑤田。通藝錄(內)〔本〕。學海堂本。
釣臺遺書四卷┛ 任啟運。彭氏刻本。
五禮通考二百六十二卷 秦蕙田。原刻本。最有用。◎宋陳祥道禮書,朱子儀禮經傳通解,江永禮書綱目,皆括其中。
質疑二卷 杭世駿。讀畫齋本。學海堂本。
讀禮志疑六卷 陸隴其。單行本。正誼堂全書本。〔同治戊辰浙江新刻全集本。〕
參讀禮志疑二卷 汪紱。單行本。
三禮圖集注二十卷 宋聶崇義。通志堂本。日本繙刻本。通行繙刻本。◎是書多訛謬,以古書存目備考。孫星衍、嚴可均同撰三禮圖三卷,未刊。
〔增〕三禮圖說二卷 元韓信同。嘉慶六年福州王氏刻本。兼補聶氏所未備,然亦不甚精詳。
以上三禮總義之屬 三禮家不考禮制、空言禮意者,不錄。
樂律全書四十二卷 明朱載堉。明刻本。◎十種。
御纂律呂正義五卷 康熙五十二年殿本。
律呂新論二卷 江永。守山閣本。◎錢塘律呂古義六卷,亦名律呂考文,未見傳本。
律呂闡微十卷 江永。
竟山樂錄四卷 毛奇齡。西河集本。
樂縣考二卷┛ 江藩。粵雅堂本。
燕樂考原六卷 淩廷堪。淩次仲集本。粵雅堂本。
聲律通考〔十〕卷 今人。(廣州刻本。)〔陳氏自箸叢書四種刻本。〕
琴操二卷 漢蔡邕。平津館本。讀畫齋本。他部無可隸,附此。
琴譜六卷 元熊朋來。粵雅堂本。指海本。內有唐開元十二詩譜。
以上樂之屬。
春秋釋例十五卷長厯一卷┛ 晉杜預。岱南閣校本。聚珍本福本。又席氏掃葉山房本。◎古經解彙函本。
春秋土地名一卷長厯一卷┛ 晉杜預。微波榭校本。掃葉山房本。
〔春秋〕左傳賈服注輯述二十卷 李貽德。〔同治丙寅〕餘姚朱氏刻本。◎馬宗槤先有輯本刊行,李書為詳,且有發揮。
春秋左氏古義〔六〕卷 臧壽恭。(刻本。)〔滂喜齋本。〕◎錢塘春秋左傳古義六卷,未刊。
左傳詁(五)〔二〕十卷 洪亮吉。集外續刻本。光緒丁丑授經堂重刊本。
春秋左傳補注十卷 元趙汸。通志堂本。龔翔麟玉玲瓏閣叢刻本。
左傳杜解補正三卷 顧炎武。亭林遺書本。學海堂本。借月山房本。指海本。〔璜川叢書本。〕
左傳補注六卷 惠棟。貸園叢書本。守山閣本。金壺本。學海堂本。
左傳補注三卷 馬宗槤。原刻本。學海堂本。
左傳補注一卷 姚鼐。惜抱軒集本。◎沈欽韓左傳補注十二卷,考異十卷,未見傳本。
左通補釋三十二卷 梁履繩。家刻本。湖北新刻本。〔湖北新刻本。〕◎原書共六種,統名左通,尚有駮證、考異、廣傳、古音、肊說五種,未刊。
左傳小疏一卷 沈彤。果堂集本。學海堂本。
左傳補疏五卷 焦循。焦氏叢書本。學海堂本。
左傳舊疏考證八卷 劉文淇。道光十八年刻本。〔湖北新刻叢書本。〕◎原書十二卷。
劉炫規杜持平六卷 邵瑛。原刻本。
左傳事緯十二卷附錄八卷┛ 馬驌。自刻本。漢陽朝宗書室活字版本無附錄。
補春秋長厯十卷 陳厚燿。刻本。◎今人烏程汪氏補春秋長厯,未刊。
春秋經傳朔閏表二卷 姚文田。在邃雅堂學古錄內。家刻本。◎鄒伯奇春秋經傳日月考,乃學計一得之一篇,在鄒徵君遺書內。
春秋經傳朔閏表發覆四卷 施彥士。附刻范景福春秋上律表四篇。求己堂八種本。◎孔繼涵春秋閏例日月食例,未見傳本。
春秋地名考略十四卷 徐善代高士奇撰。高文恪四部稾本。
春秋地理考實四卷 江永。學海堂本。
春秋世族譜一卷 陳厚燿。與李淇春秋世紀編合刻本。道光十九年湯刻本。
春秋名字解詁二卷 王引之。自刻本,附經義述聞後。〔學海堂本同。〕
左傳姓名同異考四卷 高士奇。高文恪四部稾本。
春秋識小錄九卷 職官考略三卷,地名辨異三卷,左傳人名辨異三卷。
程廷祚。緜莊遺書本。珠塵本。◎林伯桐春秋左傳風俗二十卷,未刊。
以上春秋左傳之屬。
春秋繁露十七卷 漢董仲舒。戴震、盧文(引)﹝弨﹞校。聚珍本福本。抱經堂本。
春秋繁露注十七卷 淩曙注。〔自箸蜚云閣叢書本。〕古經解彙函本。
春秋公羊通義十一卷敘一卷 孔廣森。顨軒所箸書本。學海堂本。
春秋正辭十三卷 莊存與。味經齋本。學海堂本。◎龔自珍春秋決事比,未見傳本。
公羊何氏釋例十卷 劉逢祿。學海堂本。褚寅亮公羊釋例三十卷,未刊。
公羊何氏解詁箋一卷┛ 同上。同上。
論語述何二卷 同上。同上。
公羊禮說一卷 淩曙。學海堂本。◎別有公羊禮疏十一卷,公羊問答二卷,(未見傳本。)〔蜚雲閣本。咫進齋本。〕
公羊逸禮考徵一卷 陳奐。潘氏滂喜齋刻本。
公羊補注一卷 馬宗槤。刻本。
公羊補注一卷 姚鼐。惜抱軒集本。
發墨守評一卷箴膏肓評一卷榖梁廢疾申何二卷 劉逢祿。學海堂本。
以上春秋公羊傳之屬。
春秋經解十五卷 宋孫覺。聚珍本福本。
〔增〕榖梁經傳補注二十四卷 鍾文蒸。自刻本。
榖梁釋例四卷 許桂林。粵雅堂本題一卷,實四卷。
榖梁禮證二卷 侯康。伍元嶶刻嶺南遺書本。◎馬宗槤榖梁傳疏證,未見傳本。
榖梁補注一卷 姚鼐。惜抱軒集本。
榖梁大義述□□卷 柳興宗。有刻本,未見。◎邵晉涵榖梁古注、洪亮吉公榖古義,未刊。
以上春秋榖梁傳之屬。
箴膏肓一卷起廢疾一卷發墨守一卷 漢鄭元。問經堂輯本。珠塵本。亦在黃奭輯高密遺書內。
春秋古經說二卷┛ 侯康。嶺南遺書本。
春秋大事表五十卷輿圖一卷附錄一卷 顧棟高。原刻本。學海堂本太少。
春秋十論一卷 洪亮吉。卷施閣集續刻本。〔璜川叢書本。〕
半農春秋說十五卷 惠士奇。家刻本。
春秋屬辭比事記四卷 毛奇齡。西河集本。學海堂本。
春秋經傳比事二十二卷 林春溥。竹柏山房十一種本。
春秋三傳異文箋十三卷 趙坦。學海堂本。
春秋三傳異文釋十三卷 李富孫。蔣光煦刻別下齋叢書本。◎錢塘春秋三傳釋疑十卷,未刊。
春王正月考一卷 明張以甯。指海本。通志堂本。
春秋日食質疑一卷┛ 吳守一。指海本。借月山房本。
春秋毛氏傳三十六卷 毛奇齡。西河集本。〔學海堂本。〕
春秋屬辭辨例編六十卷┛ 張應昌。蘇州局本。
春秋胡氏傳辨疑二卷 明陸粲。指海本。
春秋胡傳考誤一卷 明袁仁。學津本。
春秋集傳纂例十卷 唐陸湻。玉玲瓏閣本。(錢儀吉)刻經苑本。古經解彙函重刻錢本。
春秋微旨三卷 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學津本。
春秋集傳辨疑十卷 同上。玉玲瓏閣本。古經解彙函重刻龔本。
春秋金鎖匙一卷 元趙汸。微波榭本。學津本。
春秋集傳十五卷 同上。通志堂本。
春秋說略(十二)〔四〕卷 郝懿行。郝氏遺書本。
以上春秋總義之屬 春秋家與三傳皆不合者,不錄。◎陸氏三種,於三傳皆加攻駮,因唐以前書,舉以備考。
論語鄭注十卷 宋翔鳳輯。浮溪精舍本。◎鄭珍輯論語三十七家注四卷,未刊。
論語義疏十卷 梁皇侃。殿本。知不足齋本。古經解彙函重刻鮑本。
論語正義二十卷┛ 劉寶楠。江甯刻本。◎徐養原論語魯讀考,包慎言論語溫故錄,未見傳本。
論語稽求篇七卷 毛奇齡。西河集本。學海堂本。
魯論說三卷 程廷祚。緜莊遺書本。
論語俟質三卷 江聲。胡珽〔編〕琳琅祕室叢書活字本。
論語駢枝一卷 劉台拱。劉氏遺書本。學海堂本。
論語後錄五卷 錢坫。錢氏四種本。
論語補疏三卷 焦循。焦氏叢書本。學海堂本。
論語偶記一卷 方觀旭。學海堂本。
論語說義十卷┛ 宋翔鳳。浮溪精舍本。
鄉黨圖考十卷 江永。通行本。學海堂本。
論語類考二十卷 明陳士元。湖海樓本。歸雲別集本。
論語後案二十卷 黃式三。道光甲辰活字版本。
以上論語之屬 論語、孟子,北宋以前之名;四書,南宋以後之名。若統於四書,則無從足十三經之數,故視注解家之分合別列之。韓愈、李翱論語筆解,偽書,不錄。
孟子音義二卷 宋孫奭。士禮居影宋蜀大字本。抱經堂本。微波榭本。韓岱雲本。成都局本。又通志堂本。◎此真孫奭作,疏乃偽託。
孟子趙注補正六卷 宋翔鳳。浮溪精舍本。
孟子劉熙注一卷 宋翔鳳輯。浮溪精舍本。
孟子正義三十卷 焦循。焦氏叢書本。學海堂本。◎錢東垣孟子解誼十四卷,錢侗孟子正義十四卷,未刊。
孟子四考四卷 周廣業。乾隆乙卯刻本。
孟子雜記四卷 明陳士元。湖海樓本。
孟子生卒年月考一卷 閻若璩。學海堂本。
孟子時事略一卷 任兆麟。心齋十種本。
以上孟子之屬。
四書釋地一卷續一卷又續二卷三續二卷 閻若璩。通行本。學海堂本。
四書釋地辨證二卷 宋翔鳳。浮溪精舍本。學海堂本。
四書賸言四卷補二卷 毛奇齡。西河集本。〔同上。〕
四書考異七十二卷 翟灝。原刻本,總考條考各半。學海堂本,止條考三十六卷。
四書典故辨正(十二)〔二十〕卷 周炳中。刻本。◎淩曙四書典故覈六卷,〔蜚雲閣本。〕許桂林四書因論二卷,未刊。
四書摭餘說七卷 曹之升。通行本。
四書拾遺五卷┛ 林春溥。竹柏山房十一種本。
大學證文四卷 毛奇齡。西河集本。
大學古義說二卷 宋翔鳳。浮溪精舍本。
四書經注集證十九卷 吳昌宗。通行本。◎此書括元詹道傳四書纂箋在內。
以上四書之屬。
孝經鄭氏解輯一卷 臧庸輯。知不足齋本。
孝經鄭氏注一卷 嚴可均輯。自箸四錄堂類集本。
孝經義疏補九卷 阮福。文選樓本。學海堂本一卷。
孝經精義一卷後錄一卷或問一卷餘論一卷 張敘。乾隆(三)〔二〕年刻本。
孝經外傳一卷 周春。珠塵本。
孝經述注一卷 丁晏。六藝堂本。◎周中孚孝經彙解,未見傳本。
中文孝經一卷 周春。珠塵本。
孝經彙纂三卷 孫念劬。嘉慶四年刻本。
以上孝經之屬 變改原書篇次者不錄。◎知不足齋叢書,有古文孝經孔傳一卷、今文孝經鄭氏注一卷,皆偽書,不錄。
爾雅漢注三卷 臧庸輯。問經堂〔叢書〕本。
爾雅古義十二卷 黃奭輯。黃奭刻漢學堂叢書本。◎嚴可均輯爾雅一切注音十卷,未刊。
爾雅義疏二十卷 郝懿行。孫郝聯嶶校刻足本。沔陽陸氏刻本,學海堂本皆未足。◎郝勝於邵。
爾雅正義二十卷┛ 邵晉涵。原刻、重刻通行本。學海堂本。
爾雅補郭二卷 翟灝。自刻本。◎戴鎣爾雅郭注補正□□卷,未見傳本。
爾雅釋義十卷釋地以下四篇注四卷 錢坫。錢氏四種本。錢大昭爾雅釋文補三卷、錢繹爾雅疏證十九卷,未刊。
釋宮小記一卷釋草小記一卷釋蟲小記一卷
程瑤田。通藝錄內。學海堂本。互見。
釋祀一卷 董蠡舟。
釋服□□卷 宋翔鳳。浮溪精舍本。
釋骨一卷 沈彤。果堂集本。
釋繒一卷 任大椿。燕禧堂本。學海堂本。
釋舟一卷 洪亮吉。卷施閣集本。
以上爾雅之屬 講爾雅不通小學者,不錄。
御纂七經 殿本。杭州局本。武昌局本。成都書(院)〔局〕本不精。目列後,此當敬遵,與正注同。
周易折中二十二卷 康熙五十四年,依古本經傳分編。◎又乾隆二十年,欽定周易述義十卷,殿本。
書經傳說彙纂二十一卷 康熙末至雍正八年。
詩經傳說彙纂二十一卷 康熙末年。◎又乾隆二十年欽定詩義折中二十卷,多宗毛、鄭,殿本。
春秋傳說彙纂三十八卷 康熙三十八年。
周官義疏四十八卷 乾隆十三年。
儀禮義疏四十八卷 同上。
禮記義疏八十二卷 同上。
古微書三十六卷 明孫瑴。章刻本。陳刻本。活字版本。守山閣本。金壺本。◎孫書本有(樊)〔焚〕微、綫微、闕微、刪微四種,總名微書,此其刪微一種。
七緯三十八卷 趙在翰輯。福州小積石山房刻本。
玉函山房輯佚書經編三百五十二種 馬國翰輯。濟南新刻本。經史子集四編,皆刊行,此編皆周秦至唐經說經注。
漢魏遺書鈔一百八種 王謨輯。原刻本。分四冊,無卷數。◎經史子集四類,此百八種,止經翼一門,皆漢魏至隋經注經說。
古經解鉤沈三十卷 余蕭客輯。原刻本。魯氏重刻本。
五經異義漢許慎。並駮義漢鄭元。一卷補遺一卷 王復輯。經堂本。珠塵本。
五經異義疏證三卷 陳壽祺。家刻本。學海堂本。
鄭志三卷附錄一卷 錢東垣等校。秦鑒刻汗筠齋叢書本。粵雅堂重刻秦本。又聚珍本福本。問經堂本。古經解彙函重刻孫本。漢學堂本。
六藝論一卷 陳鱣輯。別下齋刻本。
聖證論一卷 馬國翰輯。玉函山房本。漢魏叢書本。◎互見。
高密遺書十四種 黃奭輯刻漢學堂(刻)本。六藝論 易注 尚書注 尚書大傳注 毛詩譜 箴膏肓 釋廢疾 發墨守 喪服變除 駮五經異義 答臨孝存周禮難 三禮目錄 魯禘祫義 論語注 鄭志 鄭記。
經稗六卷┛ 鄭方坤。◎以上十二書,皆輯古說。
九經古義十六卷 惠棟。貸園叢書本。省吾堂本。學海堂本。◎馬應潮九經古義注,未刊。
詩書古訓六卷┛ 阮元。粵雅堂本。
助字辨略五卷 劉淇。康熙五十年刻本。聊城楊氏刻本。
經傳釋詞十卷┛ 王引之。家刻本。守山閣本。學海堂本。◎馮登府十四經詁答問十卷,未刊。
經義雜記三十卷敘錄一卷 臧琳。家刻本。學海堂本。
經問十八卷〔補〕經問三卷 毛奇齡。西河集本。
羣經補義五卷 江永。單行本。學海堂本。〔學海堂叢書本。〕
經咫一卷 陳祖範。家刻本。
經學卮言六卷 孔廣森。顨軒所箸書本。學海堂本。
經傳小記一卷 劉台拱。劉氏遺書本。
經義知新記一卷 汪中。學海堂本。◎其述學內篇二卷,入集部。
羣經識小八卷 李惇。學海堂本。
五經小學述二卷 莊述祖。珍藝宧遺書本。
考信錄三十六卷 崔述。東壁遺書本。考信錄提要:〔上古〕、唐虞、夏、商、豐鎬、洙泗、豐鎬別錄、洙泗餘錄、孟子事實錄、續說、附錄。
經義述聞三十二卷 王引之。自刻本。江西刻本。學海堂本止二十八卷。
五經要義一卷五經通義一卷 宋翔鳳。浮溪精舍本。
左海經辨(二)〔三〕卷┛ 陳壽祺。家刻本。學海堂本。
通藝錄四十(二)〔三〕卷 程瑤田。自刻本。
群經宮室圖二卷┛ 焦循。焦氏叢書本。◎近人有經義圖說巾箱本,雖為程試而作,然勝於宋明人六經圖。
六經天文編二卷 宋王應麟。學津本。玉海附刻本。
經書算學天文考一卷 陳懋齡。學海堂本。
觀象授時十四卷 秦蕙田,方觀承。學海堂(摘)本。◎此五禮通考之一門,阮經解摘出,于學者亦便。
邃雅堂學古錄七卷 姚文田。家刻本。
學計一得二卷┛ 鄒伯奇。鄒徵君遺書本。◎互見子部演算法。
九經說十七卷 姚鼐。江甯朱刻本。惜抱軒集本。◎錢大昭經說十卷,未刊。
〔增〕九經集解九卷 雷學淇。自刻本。
經義未詳說五十四卷 徐卓。自刻本。
群經平議十卷 今人。俞氏叢書本。
十三經客難五十五卷┛ 龔元玠。江西刻本。
隸經文四卷 江藩。粵雅堂本。
說學齋經說一卷 葉鳳毛。珠塵本。
巢經巢經說一卷 鄭珍。家刻本。
句溪雜箸五卷 陳立。自刻本。
經義叢鈔三十卷 學海堂本。◎體例未協,中有精粹。
以上諸經總義之屬。
經義考三百卷 朱彝尊。揚州馬氏刻本。重刻通行本。
經義考補正十二卷 翁方綱。自箸蘇齋叢書本。〔粵雅堂本。〕◎錢東垣補經義考四十卷、續經義考二十卷,未刊。
通志堂經解目錄一卷 翁方綱注。蘇齋叢書本。粵雅堂本。
十三經注疏姓氏一卷 翁方綱。蘇齋叢書本。
授經圖四卷 明朱睦楔。黃虞稷、龔翔麟同編。玉玲瓏閣本。◎畢沅、洪亮吉傳經表一卷、通志表(一)〔二〕卷,(未見傳本。)〔授經堂新刻本。〕
國朝漢學師承記八卷附經師經義目錄一卷 江藩。原刻本。粵雅堂本。
西京博士考二卷┛ 胡秉虔。錢氏刻藝海珠塵續編本。
五經文字一卷附五經文字疑一卷 唐張參。微波榭本。馬曰璐小玲瓏山館叢書本〔三卷,無附卷〕。◎(廣州刻)小學彙函即馬本。西安石本。
九經字樣一卷附九經字樣疑一卷 唐唐元度。微波榭本。小玲瓏山館本〔無附卷〕。小學彙函刻馬本。西安石本。〔二書道光己酉虞山顧氏玲瓏山館叢刻六種,以馬版印行。〕
刊正九經三傳沿革例一卷 宋岳珂。任大椿刻本。知不足齋本。粵雅堂本。海甯陳氏刻本。又叢書大字本。〔璜川叢書本湖北新刻叢書本〕。
九經誤字一卷 顧炎武。亭林遺書本。指海本。借月山房本。◎錢大昕經典文字考異三卷,未刊。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一百九十九卷 山井鼎考文,物觀補遺。日本刻本。阮刻巾箱本。◎易 書 詩 左 禮記 論語 孝經 孟子。
經典文字辨證五卷 畢沅。經訓堂本。
注疏考證六卷 齊召南。學海堂本。原附殿本注疏後。◎書 禮記 左 公 穀。
十三經注疏校勘記二百四十三卷┛ 阮元。原刻單行本。學海堂本。◎又散附阮刻注疏各卷之後,〔較略〕。
經典釋文三十卷考證三十卷 唐陸德明釋文,盧文弨考證。抱經堂本。武昌局繙本。◎成都局繙本附孟子音義。通志堂本未善。
蜀大字本三經音義四卷 論語一卷,孝經一卷,孟子上下卷。◎岱南閣本。士禮居刻別行本。
漢魏音四卷 洪亮吉。卷施閣本。
九經補韻附考一卷 宋楊伯喦。錢侗考證。汗筠齋本。粵雅堂本。學津本。
經讀考異八卷〔補二卷敘述二卷〕 武億。原刻本。學海堂本〔止八卷〕。◎錢繹十三經斷句說十三卷,錢侗羣經古音鉤沈四卷,未刊。
十三經音略十二卷 周春。粵雅堂本。
經籍籑詁(二)〔一〕百一十六卷附補遺 阮元。揚州原刻本。◎以經為主,故列此。
十經文字通正書十四卷 錢坫。原刻本。◎間有誤處。
羣經音辨七卷 宋賈昌朝。張士俊刻澤存堂(四)〔五〕種本。粵雅堂本。〔道光庚子三韓楊氏重刻張本。〕
以上諸經目錄文字音義之屬。
漢石經 殘字六百七十五字。熹平四年。翁方綱重摹南昌府學石本。紹興府學再摹石本。◎錄此以見漢刻體勢。若遺文,則隸釋、隸續為詳。
唐石經 開成二年。西安府學石本。乾符修改,後樑補刻,明王堯惠補缺。◎十三經無孟子,明人補刻。
國朝石經 乾隆五十八年敕刊,嘉訂八年敕改定。國子監石本。◎十三經皆備。文字多依古本,與通行本多異,極精核。
石經考一卷 顧炎武。亭林遺書本。借月山房本。指海本。◎漢唐蜀石經,亦詳金石萃編中。
石經考一卷 萬斯同。省吾堂本。
石經考異二卷 杭世駿。杭氏七種本。
漢石經殘字考 翁方綱。複初齋集。
魏三體石經殘字考二卷 孫星衍。平津館本。
唐石經校文十卷 嚴可均。四錄堂類集本。◎王朝𤦲唐石經考正一卷,附十三經拾遺後。錢大昕唐石經考異一卷,未刊。
蜀石經殘字一卷 王昶。摹刻版本。學海堂收經義叢鈔內。
北宋汴學篆隸二體石經記一卷 丁晏。六藝堂自刻本。
石經考文提要十三卷 彭元瑞。刻本。◎阮元儀禮石經校勘記,已入儀禮。
石經補考十二卷 馮登府。自刻本。學海堂經解續刻本六卷。國朝 漢 魏 唐蜀 北宋 南宋。
以上石經之屬。此乃經文本原,故別為類。◎杭考原流,馮考文字。
右列朝經注、經說、經本考證 此類各書,為讀正經、正注之資糧。
小學弟三此小學,謂六書之學,依漢書藝文志及四庫目錄。
說文解字十五卷 漢許慎。宋徐鉉校定附字。平津館小字本。小學彙函重刻孫本。汲古閣五次剜改大字本。朱校大字本即毛本。藤花榭額氏刻中字本。廣州新刻陳昌治編錄一篆一行本。〔蘇州浦氏重刻孫本〕。
孫本最善,陳本最便。
汲古閣說文訂一卷 段玉裁。袁廷檮刻本。武昌局刻附段注說文後。◎嚴可均段氏說文訂訂一卷,未刊。
說文舊音一卷 畢沅輯。經訓堂本。〔李氏半畝園叢書本。〕
說文校議三十卷 姚文田、嚴可均同撰。原刻本。歸安姚氏咫進齋重刻本。(李氏)半畝園(叢書)本。
說文斠詮十四卷 錢坫。家刻本。
說文解字考異(十四)〔二十九〕卷 姚文田。姚氏咫進齋(家)刻本,未畢工。 ◎鈕樹玉說文考異三十卷,未見傳本。
說文擊傳四十卷附校勘記三卷 南唐徐鍇。苗夔校。壽陽祁氏刻本。歸安姚氏繙祁本。小學彙函重刻祁本。汪本、馬本不善。
說文擊傳校錄三十卷 王筠。自刻本。◎錢師慎說文擊傳刊誤二卷,未刊。
說文解字段氏注三十卷六書音韻表(二)〔五〕卷 段玉裁。原刻本。蘇州重刻本。學海堂本。武昌局本附段氏汲古閣說文訂一卷。
說文段注訂八卷 鈕樹玉。原刻本。武昌局本。
說文段注匡謬八卷 徐承慶。姚氏咫進齋刻本,未畢工。◎馮桂芬說文段注考正十六卷,未見傳本。
說文釋例二十卷說文句讀三十卷┛ 王筠。自刻本。
說文新附考六卷續考一卷 鈕樹玉。原刻本。武昌局本。◎鄭珍說文新附考四卷,尤精核,未刊。
說文逸字二卷鄭珍。附錄一卷補遺一卷 今人。家刻本。
說文翼十六卷 嚴可均。(姚氏)咫進齋本,未畢工。
說文正俗辨字八卷┛ 李富孫。新刻本。
說文聲系十四卷 姚文田。家刻本。吳刻本。粵雅堂本。◎錢塘說文聲系二十卷,未刊。
說文聲讀表七卷 苗夔。自刻本。◎別有說文聲讀考,未刊。
說文字原韻表〔二〕卷 胡重。金刻本。◎錢侗說文音韻表五卷、說文孳乳表二卷,未刊。
說文聲類二卷 嚴可均。四錄堂本。
說文龤聲譜〔二十〕卷 張惠言。
說文通訓定聲十八卷柬韻一卷〔附說雅十九篇古今韻準一卷〕 朱駿聲。(原)〔道光戊申〕刻本,甚便初學。
漢學諧聲二十卷古音論一卷附錄一卷┛ 戚學標。原刻本。
六書說一卷 江聲。琳琅祕室本。〔半畝園本〕
轉注古義考一卷 曹仁虎。珠塵本。
六書轉注說一卷┛ 夏炘。景紫堂本。
說文引經考二卷 吳玉搢。(姚氏)咫進齋本。
說文引經考證八卷 陳瑑。武昌局本。臧禮堂說文引經考二卷、張澍說文引經考證,未見傳本。
說文古語考二卷 程際盛。刻本。◎錢繹說文解字讀若考三卷、說文解字闕疑補一卷;錢侗說文重文小箋二卷,未刊。
惠氏讀說文記十(四)〔五〕卷 惠棟。借月山房本。指海本。〔半畝園本。〕
席氏讀說文記十五卷 席世昌。借月山房本。指海本。
說文管見三卷 胡秉虔。家刻本。◎許桂林許氏說音十二卷、說文後解十卷,未刊。
說文答問疏證(一)〔六〕卷┛ 錢大昕答,薛傳均疏證。原刻本。(姚氏)咫進齋重刻本。巾箱本。〔揚州再刻本。〕
小學考五十卷 謝啓昆。嘉慶丙子刻本。
字通一卷 宋李從周。(珠塵本。)知不足齋本。
說文字通通釋□□卷 刻本。
復古編二卷┛ 宋張有。張氏刻本。〔安邑葛明陽刻本。〕
篆韻譜五卷 南唐徐鍇。蘇州馮氏刻本。小學彙函本。函海本,不善。〔◎王筠說文韻譜校五卷,甚精核,未刊。〕
說文通檢十四卷 今人。同治十二年廣州新刻本,附說文後。此書為繙檢說文而設,極便。〔武昌局本〕◎毛謨說文檢字二卷,止可檢汲古本。原刻重刻兩本,皆在成都。〔咫進齋校補本。〕
說文義證五十卷 桂馥。〔靈石〕楊氏原刻本。武昌局繙本。◎宋鑒說文解字疏,馬宗槤說文字義廣注,未見傳本。
說文聲訂二卷 苗夔。自刻本。錢大昭說文統釋六十卷,未刊。
〔增〕說文辨疑一卷 顧廣圻。武昌局本。
說文疑疑二卷 孔廣居。 家刻本。
說文拈字(四)〔七〕卷〔補遺三卷〕 王玉樹。原刻本。
說文羣經正字二十八卷 邵瑛。嘉慶丙子刻本。
(說文提要一卷 武昌局本。)
〔增〕文字蒙求一卷 王筠。自刻本。
別雅五卷 吳玉搢。〔小蓬萊山館〕刻本。
拾雅二十卷 夏味堂。原刻本。〔朝邑〕劉(際清)〔氏〕刻青照堂叢書本。
以上小學類說文之屬 元、明人講說文者,多變古臆說,不錄。◎說文兼形、聲、義三事,故別一類。
汗簡三卷目錄敘略一卷 宋郭忠恕。汪啟淑刻本。汪立名一隅草堂本。
◎此書多沿誤。鄭珍汗簡箋正七卷,極精,未刊。
薛氏鐘鼎款識二十卷 宋薛尚功。阮刻本。
積古齋鐘鼎歀識十卷 阮元。通行本。學海堂本,未摹篆文,不便學者。
筠清館金文□□卷 吳榮光。自刻本。
繆篆分韻五卷┛ 桂馥。自刻本。〔咫進齋刻本。〕
隸釋二十七卷隸續二十一卷 宋洪适。汪刻本。江甯洪刻附正誤本。◎又單刻隸續二十一卷,曹寅揚州詩局本。
隸韻十卷考證二卷碑目考證一卷 宋劉球。翁方綱考證。秦恩復刻本。
漢隸字原六卷 宋婁機。汲古閣本。〔咫進齋刻本。〕
隸辨八卷 顧藹吉。通行本。
隸篇十五卷續十五卷再續十五卷 翟雲升。自刻本。
字林考逸八卷 任大椿。燕禧堂本。
玉篇三十卷 梁顧野王元本。唐孫強增字,宋陳彭年等重修。澤存堂本。小學彙函重刻張本。◎鄧顯鶴重刻張本附札記。〔曹寅〕楝亭五種本。又明經厰大字本。
類篇四十五卷┛ 宋司馬光等。楝亭五種本。(姚氏)咫進齋本。
欽定滿洲蒙古漢字三合切音清文鑑三十三卷 乾隆四十四年敕撰。殿本。
欽定西域同文志二十四卷 乾隆二十八年敕撰。殿本。◎國書 漢字 蒙古字 西番字 托忒字 回字。
龍龕手鑒四卷 遼僧行均。張丹鳴刻本。釋藏本。◎多佛書俗字。宋夏竦古文四聲韻五卷,汪啟淑刻本,全本漢簡,不錄。
六書故三十三卷 元戴侗。明刻本。小學彙函本。
佩觿三卷 宋郭忠恕。澤存堂本。又單行本。〔楊氏重刻本。〕
〔增〕楊氏重刻本。
字鑑五卷 元李文仲。澤存堂本。
以上小學類古文、篆、隸、真書、各體書之屬。古今各體形屬。康熙字典,道光七年重修,人人皆知,不贅列。
廣韻五卷 隋陸法言切韻元本,唐孫愐,宋陳彭年等重修。澤存堂本。鄧顯鶴重刻張本。曹寅楝亭五種本。又明經厰大字本。小學彙函重刻張本、明本兩本,張本較勝。
集韻十卷 宋丁度等。楝亭五種本。姚氏咫進齋本。
韻會舉要三十卷 元黃公紹元本,熊忠刪。元刻明補本。◎注所引有古書。
佩文詩韻五卷禮部官本。音韻考異一卷┛ 吳省欽。珠塵本。
音論一卷 顧炎武。顧氏音學(王)〔五〕書本。學海堂止摘中卷。
古音表二卷 同上。苗夔音韻鉤沈,未刊。
唐韻正二十卷 同上。
唐韻考五卷 紀容舒。守山閣本。
古韻標準四卷四聲切韻表(四)〔一〕卷 江永。貸園叢書本。粵雅堂本。守山閣本。
音學辨微一卷 江永。借月山房本。指海本。合前二種沔陽陸氏刻本。
聲韻考四卷 戴震。戴氏遺書本。貸園叢書本。經韻樓本。
聲類表十卷 同上。戴氏遺書本。
六書音韻表五卷 段玉裁。附段注說文後。互見。
四聲韻和表五卷 洪榜。刻本。
古音諧八卷 姚文田。姚氏咫進齋本。◎簡明易曉。
聲類四卷 錢大昕。集外單行本。粵雅堂本。〔道光乙酉、嘉慶壬申刻本。〕
〔增〕古韻論一卷 胡秉虔。滂喜齋本。
韻補五卷 宋吳棫。〔靈石楊氏編刻〕連筠簃叢書校本。
韻補正一卷 顧炎武。亭林遺書本。借月山房本。指海本。連筠簃本。◎苗夔韻補正,未刊。
禮部韻略五卷 宋丁度等。楝亭五種本,(姚氏)咫進齋重刻曹本。錢孫保影宋鈔足本,未刊。◎此書不合于古,不行於今,特藉以考見當時程試之制。
五音集韻十五卷 金韓道昭。明刻本。
以上小學類音韻之屬。音韻聲屬。
倉頡篇三卷 孫星衍輯。岱南閣本。
急就篇四卷 漢史遊。唐顏師古注,宋王應麟補注。陳氏獨抱廬本。津逮本。學津本。玉海附刻本。
急就章考異一卷 孫星衍。岱南閣別刻行本。小學彙函本。
小學鉤沈(二十)〔十九〕卷┛ 任大椿。山陽汪氏刻本。
方言注十三卷 漢揚雄。晉郭璞注。丁杰校。抱經堂本。聚珍本福本。小學彙函本。◎方言、釋名、小爾雅、廣雅四種,明朗奎金刻五雅、漢魏叢書、古今逸史,皆並有之,但無校注,不善。
方言疏證十三卷 戴震。戴氏遺書本。◎錢繹方言箋疏十三卷。錢侗方言義證六卷,未刊。
續方言二卷 杭世駿。杭氏七種本。珠塵本。
續方言補正一卷┛ 程際盛。珠塵本。
釋名疏證八卷補遺一卷 漢劉熙。江聲疏補。經訓堂篆書、正書兩本。◎又璜川書屋本、小學彙函本,無疏證。
續釋名一卷┛ 江聲。經訓堂本。
小爾雅疏八卷 舊題漢孔鮒。晉李軌解。王煦疏。鑿翠山房本。◎非漢書藝文志元書。
〔增〕小爾雅疏證五卷 葛其仁。咫進齋本。
小爾雅訓纂六卷 宋翔鳳。浮溪精舍本。
小爾雅義證十三卷┛ 胡承珙。墨莊遺書本。◎錢東垣小爾雅校證二卷,未刊。
博雅音十卷 魏張揖。隋曹憲音。高郵王氏刻本。明畢效欽原刻本。小學彙函校本。◎即廣雅。
廣雅疏證十卷┛ 王念孫疏證。家刻本。學海堂本。
駢雅訓纂十六卷 明(未)〔朱〕謀瑋(王→土)。魏茂林訓纂。通行大字、小字兩本。借月山房本。◎原書七卷。
駢字分箋二卷 程際盛。珠塵本。
附:
一切經音義二十五卷 唐釋玄應,莊炘校刻本。海山仙館本。杭州新校刻本。
華嚴音義四卷 唐釋慧苑。粵雅堂本。杭州新校刻本。◎二書所引古書及字書,古本甚多,可資考證,故國朝經師多取資焉,於彼教無與也。
匡謬正俗八卷 唐顏師古。雅雨堂本。小學彙函重刻盧本。珠塵本。
〔湖北新刻叢書本。〕
字詁一卷 黃生。指海本。家刻本。◎錢繹字詁類籑一百六卷,未刊。
埤雅二十卷 宋陸佃。 顧棫校刻本。明郎氏五雅本。◎多駮雜,不盡關經義。
爾雅翼三十二卷 宋羅願。學津本。格致叢書本。◎不盡可據。
以上小學類訓詁之屬。訓詁義屬。
右小學。此類各書,為讀一切經、史、子、集之鈐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