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美术馆
查看话题 >广岛行(四):尾道还是多年前那么热——在《东京物语》的出发地重新发现生活

广岛的原爆和宮岛,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签到点。至于尾道,则不然,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这个地方都在我们的计划外,直到读了《LP:日本》——“尾道是一座真实再现旧时风貌的古色古香的海港城镇。这里的小山上遍布着寺庙和文艺景点。电影导演大林宣彦就出生在尾道,许多日本电影也在此拍摄,比如著名的由小津安二郎执导的《东京物语》。” 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这就构成了我们去尾道的全部理由。

对于尾道具体是怎样一个地方,去之前我们完全没有概念。因此很担心如果像在宮岛那样下起雨来,而又没有建筑遮挡,岂不是很狼狈。于是拖延着,吃早餐吃到服务员收盘为止。然而天气很好,根本不允许我们赖在酒店里。那么就出发吧。 我们搭电车抵达JR广岛站。站内人来人往,堪比吾国的大中型火车站。在站内看了一会,轨道交通太复杂,看不懂。心想反正日本的轨道交通换乘方便,于是随便上了一辆尾道方向的车。阳光灿烂,明晃晃的,瞌睡一会就被亮醒。窗外的景致,一路都是乡村的样子。似乎在哪个站下车,都可以毫无目的的玩上半天,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不一定要去到哪里,每一个地方都可以是目的地。年初去关西,奈良郊区给我的感觉也是这样,当时从唐招提寺出来,在村庄的街巷里闲逛,有时遇到列车开来,在边上等着,也没有别的行人。列车呼啸着开过去了,卷动衣服,强烈而又自然的察觉自己身处安静的天地间,然而又非是荒芜的旷野,四下结庐是人境。 真希望有一天可以有足够的闲暇,也有相当的旅费坐着JR漫游,看到有心动的景致就下车去一探究竟,不被攻略牵着,也不去刻意去访求什么名胜。原来我想度过自由的一生,如今被现实消磨,慢慢的,我想能自在的度过一生也不错,退而求其次,为仁由己。

胡思乱想着,突然发现列车在往回开。怎么回事,莫不是睡晕了吧?连忙把同行人叫起来,仔细一看,确凿无疑的是在开倒车了。幸好开不多久,回到来时的一个名叫西高屋的小站,列车短暂停驻,我们赶紧下车。小站只有一位欧巴桑,她正在扫地,我们过去问路,她不太理解我们用英语说的日本地名。于是我们翻出地图,通过纸上指路,总算搞明白了。原来去尾道方向的列车,有些只到中途就返回广岛市,她让我们坐一会从广岛方向开来的第二趟车。 问题解决了,那么就等车吧。看到小站里有纪念戳,我想去收集。征得欧巴桑的同意,我出站过去盖了几个戳,又进站来候车,并鞠躬着感谢了她。她停下扫帚,笑着向我致意,表示不用客气。在日本的一些JR大站,出站盖戳再进来是需要再次购买车票的,这是我经历过的。小站、乡镇,总是有着更多人情味。 这时来了一趟车,欧巴桑过来告诉我们不是这趟。过不多久又来了一趟,我们预备上车,挥手向她告别。如果不是搭错车,我一辈子也不会来这个站吧。而以后,我也不会再经过这个站了吧。阳光猛烈的一个中午,我们在这里问路,一位友好的欧巴桑,一切都让人怀念。 搭上正确的列车,又开始瞌睡。一个小时之后,抵达尾道。出站的通道,张贴着奈良的旅游宣传画,真让人想念关西呀。

出站了,阳光刺眼,瞌睡了一路的我们几乎睁不开眼睛来。前两天下了雨,广岛已经不热了。特别是我们从珠江口出发,一对比,感觉在广岛的酒店里都不用开空调了。然而尾道,很热。走出JR站,看到一个巨大的温度计,上面显示34℃。 34℃。怎么会这么热啊。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里有一句台词:“尾道的天气还是像以往一样的热。”尾道是电影中平山家的祖籍地,平山家的子女离开尾道到东京打拼多年,面对从故乡来的父母,印象最深的是尾道的热,于是很自然的问起来了。而父亲的回答告诉了他们,家乡还是那样的热。另一位导演大林宣彦更是拍摄了一系列以故乡尾道为外景地的作品,并写过一篇《尾道——我的古里》。古里,就是故乡。尾道确乎有很多文艺元素,对比我的故乡,一个岭南小镇,也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山水人文,然而不知怎地就是没有成为中国的尾道。也许是南蛮水土不服吧,长不出文艺来。 JR尾道站出来,左边是山,右边是海,正对面的是尾道本通——一条商业街,有些游客模样的日本年轻人在逛街吃东西。总体感觉尾道并不是太大的一个地方,似乎还有些凋敝。我们对商业街没什么兴趣,也不觉得饿,就是觉得很热,那么就去室内景点看看吧。一看地图,真不巧,似乎景点都在山上。 于是,我们就冒着中午的酷暑登山了。难以想象,九月份的中国地区居然这么热。是否与濒临濑户内海有关呢?四国地区是否更热?同行人和我一边登山,一边聊着天气的话题。



山上曲曲折折的小路两旁,是尾道人家的别墅。张看了一下院子,有不少已经荒芜,一些原住民已经弃尾道而去了吧。爬到一个小平台,我们坐下来休息,两三口就把随身带的瓶装水喝完了。不由得感叹,莫道广东热,更有尾道热。在平台往下看,见到一所小学正在上体育课。小学生的校服,看起来仍然是小津映画中的模样,差别不大。 二战后,日本迅速恢复元气。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基本定型了,经济社会各方面都显得较为稳定。在日本也很少看到大工地,交通大项目似乎也不多,宣传画上仅见的就是新干线开通到北海道了。在这样稳定的社会成长起来,国民会更理性平和,人也会更气定神闲,而不是狂躁焦虑。当然,步入老龄化的日本,其国内的不少城市都面临着如何振兴的问题。


在平台歇了一会,我们继续往山上去。突然身后传来汽笛声,回首望去,濑户内海上一艘大船正在行驶,汽笛长鸣如同多年前的小津映画,一时让人恍惚时光如昨。在日本国寻找乡愁,似乎是讽刺,似乎是无奈。翻天覆地的变化着的地方,如何寻找乡愁呢?


再往上爬,遇到一座城堡,似乎不对外开放,我们热得没心思研究,仍然埋头前行。终于遇到一个景点指示牌,提示我们有西展望台、尾道市立美术馆、文学小路、千光寺、缆车等。路边还有尾道开港八百年纪念雕塑。尾道位于交通转运中枢,在二战前,一度成为可与广岛市匹敌的商业都市,并有大量造船厂。当然,现今的尾道市弗如广岛市甚矣。 又看山腰建了两个游泳池,真想滚下去畅泳一番。还好山上有自动售卖机,品种丰富,边上还有凉亭可以休息。我们买了水,大喝一顿,翻开在JR尾道站取的地图研究起来。发现了尾道电影资料馆,特别注明有《东京物语》的相关展出。激动。再一看开放时间,火曜日闭馆,而今天正好是星期二。同行人说,你这个小津迷没有做好功课啊。没办法,近来的每次旅行几乎都是在一片忙乱中说走就走,由不得我从容淡定的周密计划。其实我也不喜欢列那么多旅行必去必看必买清单,随意转转更轻松。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旅行风格也迥然。



歇了一会,我们沿着山脊往前走不多久,便来到了尾道市立美术馆。建筑外表是带有孔洞的清水混泥土墙面,原来这是“清水混泥土诗人”安藤忠雄的设计作品。美术馆建于2003年,在入口处立了一只大白猫塑像,也许因为尾道是猫之城市吧。走到馆内,啊,空调迎面吹来,太美好了,我们决定在美术馆避暑。



馆内是浮世绘真迹展,五个展厅都挂满了,一时应接不暇。转了几个厅,我们到图书室休息,透过巨大的玻璃窗尽览濑户内海的美景,惬意极了。管理员过来提醒我们,你们还有展厅没有看完,要抓紧时间哟。虽然阳光猛烈,但是已经快到四点半了。我们看完出来,美术馆就关门了。真是抱歉,耽误人家下班了。 再去别的博物馆,也只能匆匆一瞥,莫如就在山上的漫步吧。遇到一位爷爷和孙女在逗路边贪睡的肥猫,我们也看乐了。老爷爷问我们:Where are you from? ——China。他听了笑着预祝我们:Have a nice journey in Japan。我们向他道谢。这时,太阳靠向了山边,阳光已经从炽热转为温暖,正是一天中旅行的最佳时间。



下山的路两旁插满了旗幡,马来就要到佛门圣地了,我们也不由自主的肃穆了起来,随后便来到了千光寺。千光寺的本堂有极好的观景台,望开去就是四国地区了。不少日本国的游客纷纷在此拍照。 寺庙前有个老婆婆在摆摊,也许兼职看护寺庙吧。婆婆的小摊有很多可爱的御守,我们挑选了Rilakkuma的御守。 婆婆马上要收工了,她看我们喜欢kuma,特意送了两颗糖给我们吃,大约她也很喜欢小熊君吧。她问我们:Are you from Cyuugoku? 我们听了cyuugoku,一年茫然,迷惑的说:NO。 她又问:Hongkong?Taiwan?America? NO。NO。NO。 China。婆婆听我们说出的这个单词也很迷惑,好像不懂。 我们郑重的向辛苦工作的她道谢,她也微笑着收摊了。


离开千光寺下山行不一会,路左边就是“中村宪吉终焉之家”。拐进去看,小径边有一排脚掌印,似是文人墨客的,大约与香港星光大道的手掌印作用相类,以供瞻仰。不过一处是文化名人,一处多是娱乐明星。终焉之家真是幽静闲适的居处。住在这样的精舍,依山而居,面海而作,更容易文思泉涌吧。


沿着山路再往下走一点,右边就是共乐园,这里真是猫的国度。共乐园的本意也许并非猫与人共乐,然而就所见来看,却也是的。台阶上,树下,到处都躺着大懒猫,一只比一只胖。当然是不怕人的,而且也不理会人。一群日本女孩围着小猫们拍个不停,我们也过去凑了一会热闹。猫始终懒洋洋的睡着,大家拍了一会也都散了。

猫国对面有一个观景台,树了一个告示牌提醒游客,画伯平山郁夫在这个角度绘制了名作。我们也在这里拍摄了平山大师同款的相片。尾道是赏樱胜地,尤以千光寺眺望为胜,倘花季来游,当美不胜收。 再往下走,看到有一个猫之细道的指示牌,还有招财猫美术馆等。同行人很欣喜的带着我进去冒险。山高林密,里面的光线有些黯淡,又因游客退散,显得有些败落了,与我们期待中温馨而热闹的画面有较大出入。此外,里面多是猫的绘画、塑像等,至于真的猫,似乎并没有见到。也许都跑到共乐园瞌睡了。



逛完猫之细道就下到山脚了,往外就是马路了。我们沿着马路走向海边。尾道本通商业街已经基本打烊了,只有几家便利店和帆布店在营业。帆布是尾道的名物,大约也是与造船有关吧。 海边的道路很宜于散步,遇到海边の美术馆指示牌。这个美术馆的展品,就是濑户内海和海上的船吧。星月之下,确也是很美的。日本国人对于身边景致的发掘和珍视,常常令我感喟。


尾道的拉面是很出名的,我们在海边の美术馆附近找到一家仍在营业的小店,就是专门吃拉面的。坐下来一看,店里挂了不少相片,大抵是“舌尖上的日本”来此拍摄、日本某美食家来此品鉴等内容。我们充满期待的点了两碗不同的拉面,然而终究很一般。吃完面出来,老板就关门了,整个尾道都笼罩在夜幕底下了。 回到广岛市,已是晚上十点多。电车上挤满西装革履的人们,可能是下班刚和同事喝完酒吧。这趟车是开往宫岛的,如此推测,车上的不少人还要坐一个多小时才到家。翌日早上六点多,我们去坐机场大巴,电车上又挤满着正装的人们。看到他们梦游一样去上班,我想如果他们是昨晚12点到家的那批人,真够辛苦的了。这样的生活,一般看来实在是敬业,但在当事人,也许只是身不由己吧。没有办法,大部分人都是螺丝钉,不管是否承认。 回想这几天白天在路上遇到的年轻人,当时我还感叹广岛真是慢节奏的生活呀,不少公司是10—17、11—18的营业时间,百货商场20点打烊。也许这就是阶层固化了,一些年轻人在长辈积累的财富下活着,可以白天在街上晃荡,不用上课也无须工作,不被教育灌输也不被劳役剥削,自由而快乐的活着。而另一些人,则要承受高房价,则要用一生的时间谋生。“我们家还有32年房贷没有还。”蜡笔小新总是这样给他的父亲泼冷水。 这就是生活的真相吧。《东京物语》里,平山周吉以为在东京的儿女都出人头地了,结果到了东京一看,其实儿女的生活很不容易,都是普通人家的辛苦样子。是的,出生在普通的人家,过上辛苦的生活,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一生。那么多年过去,尾道还是那么热,我们的生活还是那么艰辛。虽然如此,还是要努力实现自己的心愿,如平山老夫妇,终于实现了到东京看一看的心愿,还到了热海。 平凡的人生,也是要过的,既然要过,最好能让它值得过,至少在自己看来值得一过。如果说广岛和尾道之行带给我什么收获,我想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附:《广岛行》系列五篇
广岛行(一):在广岛机场被怀疑走私金条入境——第二次日本行旅的开始
广岛行(二):从日本“军都”到和平纪念都市——广岛市“原爆”见闻
广岛行(三):此间忽有斯人可想,可想——在“日本三景”之一的宫岛观日落
楊從周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琶洲塔与烟墩山塔 (10人喜欢)
- 孤独演奏家 (1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