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梦 | 德国最美的20座城镇 (一)
爱上一座城,大抵有三种原因,要么因为这里的人,要么因为这里的景,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即便单以风景论,看风景时心情的不同或者是天气的差异,都会影响你对一个城市的判断。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便是同一座城,每一个人也会有自己的好恶。这些年去过很多德国的城镇。虽然西欧城市的旅游大多都是“宫保鸡丁”的模式(宫殿、城堡、基督教堂,市政厅),但总有那么一些会拨动你我的心弦,会让人发自内心地赞叹:这里真漂亮啊!看过很多版本的德国最美城市排名,但是没有一个让我觉得真正满意的。终于决定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最美中小城镇榜单。这里列出的20座城市每一座都让我心动过。先后顺序以城市的德文首字母排列,不分优劣。
Bachrach巴哈拉赫 莱法州

有人这样评价巴哈拉赫:“小小的巴哈拉赫镇本身就像是一本活的历史书。”在我眼中,她就像是莱茵谷畔的另一座小镇吕德海姆(Rüdesheim)的孪生姊妹,一样的优雅迷人,只是前者恬静,后者灵动。巴哈拉赫是一座还不为多少游客所知的小镇。进入小镇,隐藏在城墙后迷人的中世纪风情令人如痴如醉。漫步在碎石铺就的小街上会让人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在她的幽静与美丽面前,所有的语言都是苍白的,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慢慢的体味。

小镇山上的钢角城堡(Burg Stahleck)如今被改建成了国际青年旅馆。在古镇和古堡之间的半山腰之间,还有一座教堂的遗迹在默默地守护着小镇。

依然记得那个夏末夜晚和小伙伴们夜爬山路赶着办理Check-in时候的狼狈,依然记得惊魂甫定后坐在窗边吹着凉风,慢慢品味德国夏季特有冰镇羽毛白(Federweisser)时候的惬意。古堡里的夏日,小镇里的晨光与钟声。这就是美丽的莱茵河谷带给我的记忆。 Bamberg班贝格 巴伐利亚

五年前初到德国,和师傅冬瓜一起探访了卡塞尔,四年后,我们又有幸一起游览了班贝格,一座让我们两都感到惊艳的城市。班贝格老城幸运地躲过了一战和二战的无情战火,是德国现存最大的一座未受战争破坏的历史老城。这座千年古镇曾经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主教的驻地。因为其保留完好的老城和古建筑,班贝格也被称为“弗兰肯的罗马”。

1993年,班贝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入选理由是: 它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一座在早期中世纪城市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中世纪欧洲城市。班贝格老城内保留了大量11世纪至18世纪的历史建筑,是中世纪教堂、巴洛克居民住房和宫殿的完美结合,生动地展现了整个欧洲建筑艺术的发展历史。来到这里,一定要记得品尝下当地特有的烟熏啤酒(Rauchbier)哦!

Celle策勒 下萨克森州

第一次踏足这座城市的时候还是在刚到德国没多久新鲜劲未过的时候,那年的冬天来的特别早,11月中就下了第一场雪。很清楚的记得策勒是我来到哥廷根后到访的第三座城市(第二座是汉诺威)。从火车站出来到市中心还要走很长一段路,那时候踏着初雪小心翼翼走到市中心的时候,我的心是激动的。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德国传统的木衍架房屋(Fachwerkhaus),每一座都有几百年的历史。它们披着鲜艳的色彩,鳞次栉比地排列在块石小路的两旁。数量多到眼睛看不过来,镜头也照不下来。望着这些房屋上精美的图案和一扇扇小窗,我不禁有置身于童话小镇的感觉,仿佛一开窗就会出现一个小矮人的身影。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策勒因为保留了全欧洲数量最多的木衍架房屋,因而也被称为“北德明珠”,景致如画。而漂亮的策勒城堡则兼容了巴洛克和文艺复兴的风格,典雅而又辉煌,里面甚至有独立的剧场和礼拜堂。来过这里才知道,这座城堡里还埋藏着一个悲伤的故事。公元1772年,丹麦王妃Caroline Mathilde被放逐在这里,三年后于此病逝。城堡后的法式庭院,也一如整个策勒小城,永远地安宁而又平静。

Cochem科赫姆 莱法州

科赫姆,摩泽尔河上的明珠,一座让我心心念念了很久的城市。初秋的清晨,当阳光将它慵懒的光芒洒向大地的时候,摩泽尔河上升腾的雾气的霭氖为两岸临近收获、轻微泛出黄色的葡萄田、典雅的科赫古城以及壮美的科赫姆帝国城堡(Reichsburg)披上了一层神秘而又迷幻的轻纱,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仙境。

这是一座可以消磨时光的城市。在山下的酒店里慢慢喝着咖啡、吃着早饭,悠闲地看着水汽的散去。信步老城的小路,顺着葡萄田一直爬到帝国城堡(Reichsburg),细细体会这里夕日的荣光。这一座古堡,几百年来一直矗立在这里,看着山下的人来人往,千帆竞过。无论在哪一个关于城堡的排行榜里,世界十大最美城堡的提名中总能找到它的身影。

Freiburg弗莱堡 巴登符腾堡州

弗莱堡,地处德国西南边陲,黑森林中的一座重镇。初来弗莱堡的人,大多都会被这座城市的悠闲恬静的气氛所感染。古话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我想,在这座城市里,无论是智者还是仁者,大概都能各得其所,优哉游哉地生活吧。这座城市,兼收了山的稳重,并蓄了水的灵动。一如城市的德文译名:自由之堡,一座自由富足的城市。

第一次来弗莱堡是去年夏天的时候,那天天空飘着迷蒙细雨,和好友慢慢逛完了老城,拾阶来到城外半山腰的一座露天酒吧。微风裹着细雨,很轻,也很柔。那时候脑子里突然蹦出来一句话: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我想,我就是在那时候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山城里的天气说变就变,不一会功夫,云销雨霁,夕阳透过云层,用其橙色的画笔在城市的大画布上尽情挥洒着他的激情。大家都端着酒杯,静静地等着太阳的落山。那一刻,很安静。也是我为数不多的在城市里看日落的经历。

弗莱堡区别于其他德国城市的地方在于其遍布街巷的水渠,一年四季流水潺潺。最早的时候,这些沟渠肩负着防火和给家畜提供饮水的功能,而如今这些溪流则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天然空调,而且也是深受老少喜爱的游玩场所。关于这条人工溪还有个传说“谁要是踏进这溪水,谁就会娶到一位弗赖堡姑娘”。也有另一种说法:“哪位游客若是一不小心踏入街溪,就意味着他还会重访弗赖堡。”当然,故意的不算。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游客忍不住要将自己的皮鞋往水里点一点。弗莱堡的整座城市没有高楼,两座城门之内的市中心,仍然是早期城市的结构,古色古香。当地人自豪地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住在弗莱堡的人,另一种是想住在弗莱堡的人。现在的我,大概就是第二种人吧。

Goslar戈斯拉尔 下萨克森州 戈斯拉尔,“巫婆城”。

第一次探访戈斯拉尔,还是在刚到德国之后的第一个冬天。那天是个周日,一个人暴走了三座城市,而戈斯拉尔就是最后一座。德国的冬天天黑的特别早,只能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这个城市。但是那时候我就知道,这座城市我第一会来第二次。

歌德在《浮士德》中写道:“巫婆们赶往布罗肯山,麦穗儿绿,麦茬儿黄。”戈斯拉尔三面环山,其中布罗肯峰就是传说中巫婆聚会的“据点”。按照哈茨山区的传说,每年的4月30日夜是巫婆聚会之时。从19世纪末开始,这座小镇每年都会在这个夜晚组织巫婆节游行,当地和周边地区的居民和慕名而来的游客会把自己装扮成巫婆、骗子、乐手、龙等各种角色,并戴上巫婆面具,“骑着”扫帚从小城四面八方汇聚到老城广场,共同迎接巫婆节的到来。这天晚上,游行队伍会汇聚到布罗肯山上,当夜幕降临后大家会一起跳巫婆舞,直到午夜点燃焰火。之后众巫婆就会在教堂的钟声中踏上归途。把哈茨山让给五月女神。每年的5月1日,是哈茨山地区夏季的开始。

第二次的到访刚好在4月30日。那一天,我组织了二十多个小伙伴一起踏上了寻访巫婆的旅途。一路阳光灿烂,大家在戈斯拉尔都度过了很美好的一天。现在看那张照片上的人的时候,很多人都天各一方,也有几个已经成家立业,为人父母了。缘分就是这么奇妙。 但戈斯拉尔有的,不只是老城,不只是巫婆节的传统。和很多鲁尔工业区的城市一样,这也是一座依靠采矿而兴起的城市,而且持续了一千多年。拉默尔斯贝格矿区和历史古城戈斯拉尔在1992年共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而Goslar的圣诞市场也是公认的德国最漂亮的十个圣诞市场之一。在圣诞期间,这里有着全德国独一无二的圣诞森林 (Weihnachtswald)。 数万棵装饰有彩灯的杉树、松软的林中土地、柔和的音乐和香气四溢的美味佳肴都让游客流连忘返。而吕德尔坑道 (Roeder-Stollen) 的灯火节也是绝对值得一游的节日盛事。

Görlitz格尔利茨 萨克森州

如果不是因为《布达佩斯大饭店》,我大概不会注意到这座被称为“下西西里亚之珠”的东德城市。初看到电影名字的人,会以为这家故事中的“酒店”应该位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而事实上,电影的取景地远在距离布达佩斯650多公里外的德国最东部的城市格尔利茨。一座因为建筑而出名的城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座城市几乎没有遭到丝毫的破坏,它是德国境内受保护建筑数量最多的城市。徜徉在圆石铺砌的街道上,你会发现两边尽是历史悠久的建筑,它们共同构成了格尔利茨的一大特色,成就了格尔利茨世界建筑风格精华的大集合。无论是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还是新艺术运动风格,你都能在这里发现它们的身影,并且在混搭中相得益彰。

除了《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里也是布拉德皮特的《无耻混蛋》和凯特·温斯莱特主演的《朗读者》的取景地。如果你是个电影爱好者,也许在下一个街角的转口,你就会惊喜地发现在电影里熟悉的场景就生生矗立在你的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