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啊画啊不停画的20世纪少年
上个月去大阪玩,在地铁站里看到浦泽直树个展的海报,隔天就抽空去了。
最早接触浦泽直树,大概是2005年,《怪物》(MONSTER)的TV版动画。看了几集,就有种中道的感觉,当时TV版还没播完,赶紧找来全套的漫画,算是成了粉丝。
后来就是追《20世纪少年》和《PLUTO》。那几年,每次到香港出差,都要跑一趟旺角的信和,看有没有新出的单行本,还麻烦不少同事朋友帮忙带过。这成了习惯,一直延续到去年才完结的《BILLY BAT》。人肉代购漫画,也算前互联网时代遗留下来的怪癖吧……

至于浦泽直树在日本漫画界的地位,到底是不是“神的接班人”,都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他最值得骄傲的成绩,应该是目前唯一一位两次获得手塚治虫文化赏大奖的漫画家。浦泽无论题材、分镜还是画风,都有很强的电影感,刚好符合我的口味,就这么一路看了下来。对读者来说,长篇漫画其实更像一种陪伴,回忆起《龙珠》《圣斗士星矢》《幽游白书》《灌篮高手》《海贼王》,肯定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个展设在大阪南港的ATC(亚太贸易中心),离市区有一段距离,从住的地方出发,要倒两趟电车。到ATC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一进去就看到柱子上醒目的《20世纪少年》贴纸,童年的健次和朋友们。

浦泽个展去年1月在东京开幕,持续两个多月,11月底搬到大阪。原本以为,大阪展要突出太阳塔这样的元素,毕竟是少年们憧憬的万国博览会嘛。结果,浦泽大神画的是《以柔克刚》里的猪熊爷爷,品尝当地美食——大阪烧和章鱼烧。

浦泽的个展叫“描いて描いて描きまくる”,翻译过来就是,“画啊画啊不停画”。
其实有点苦逼的意思。
展览里收录了浦泽的中学毕业时写的一篇《十年后的我》——十年后,要变成画漫画的人就糟了,每天都会被工作逼死。没想到,一语成谶,十年后他真成了职业漫画家,在连载的压力下,一直画啊画啊不停画。

2007年,浦泽直树录过一期NHK的节目Professional,日文名“仕事の流儀”,中文有翻译成“行家本色”或者“职业人的作风”。这个节目会拍摄不同领域的人,记录他们的工作状态,采访他们对专业的理解,要突出“匠人精神”的那种。去年有个“中国大妈”靠打扫卫生成日本国宝级匠人的新闻,在国内形成一时的热点,来源就是这个节目,那期录制的那位大妈是羽田机场保洁员新津春子,出生在中国沈阳。电影、动漫、演艺界的人相对较少,有代表性的包括高仓健、藤子不二雄、井上雄彦、宫崎骏、细田守、渡边谦、福山雅治、SMAP等。

节目拍摄于2006年,浦泽直树在同时连载《20世纪少年》和《PLUTO》两部作品。每周的工作安排是这样的,前两天浦泽自己完成分镜草稿,发给长期合作伙伴长崎尚志(原小学馆漫画编辑,后独立从事企划、原作、脚本工作),两人进行讨论、修改,之后五天,他再和助手们一起勾线、绘制背景,最终在截稿日完成24页原稿交给出版社。然后,就是下一个截稿日的轮回。由于超过二十年的伏案工作,浦泽身体透支严重,那段时间左臂脱臼,造成《20世纪少年》停更。节目也捕捉到浦泽和长崎讨论如何恢复连载的过程。

“画啊画啊不停画”个展,收入了超过1000幅原稿,基本完整呈现出浦泽三十多年来的创作历程。难得的是,展出的不仅是完成的原稿,从分镜草图到勾线稿一应俱全,并且选取经典场景进行一一对应,让观者能够直观了解漫画制作的完整流程。
原稿的魅力在于能体会漫画家的创作思路,捕捉到印刷品和数码图片上无法察觉的笔触与细节,连那些修改的痕迹都显得格外具有生命力。由于原稿部分基本禁止摄影,我翻拍了一下官方Guide Book里的范例,《怪物》第159话里的一页,多少可以体会一下——



还有一些彩页的原稿,要再加上上色的流程,比如《BILLY BAT》。值得一提的是,《BILLY BAT》展出的部分,拿出了完整的前两话的原稿进行对比,看起来相当过瘾。

展览几乎把浦泽的每一部作品都做了这样的展示,从早期的《以柔克刚》(YAWARA! 1986-1993)、《危险调查员》(Master Keaton 1988-1994)到开始尝试转型的《网坛小魔女》(Happy! 1993-1999),步入巅峰的《怪物》(1994-2001)、《20世纪少年》(1999-2007)和《PLUTO》(2003-2009),一直到去年刚完结的《BILLY BAT》(2008-2016)。这个展览基本就是要告诉你,浦泽大神是如何一笔一笔画出这些漫画的。
个展可供粉丝拍照的地方比较有限,多是一些放大的巨幅彩页作品。



人气最高的应该是这个《20世纪少年》“朋友”的等大人像。

其实还有个浦泽亲手自制的朋友面具。

除了这些作品外,展览还专门收集了浦泽在成为职业漫画家前的各种涂鸦和习作。最早的一幅画于1966年,当时他只有6岁。

小学二年级,浦泽已经开始画有剧情的原创漫画,这部叫《太古的山脉》。展出方把画稿影印件做成作业本的样子,复原当初的材质,供人翻阅。

到初中二年级时,浦泽的技法已经相当成熟了,看看他的分镜和对线条的把控能力。

以及大量的临摹和涂鸦,应该能看出手塚治虫对他少年时代的影响。

上大学时,读经济的浦泽给每位老师都画了像,这个实在是惊艳,不得不厚着脸皮盗摄一张。

这么看下来,还真能体会出浦泽给个展定名“画啊画啊一直画”的用意。
浦泽一直特别怀念小时候趴在茶几上画画的情景,奶奶经常跟他说,“不要光画漫画,赶紧学习”。后来,他不仅专门画了一幅画,还请少年时代的偶像、民谣歌手远藤贤司题字,把奶奶的话写下来,收入在出道25周年纪念画集《漫勉》里。个展里当然也少不了这个作品。

1973年的一天,上初中的浦泽趁中午休息潜入学校广播室,向全校播放远藤贤司的歌。后来,他把这个场景放在《20世纪少年》的开篇,只是唱片换成了英国乐队T. Rex的《20th Century Boy》。而漫画主人公远藤健次的原型正来自远藤贤司。
音乐是浦泽人生的另一主题。

浦泽从少年时代开始迷上摇滚乐,学吉他唱歌。直到今天,他工作时必须听音乐,号称没有BGM就不能画画。对他影响最大的日本音乐人是吉田拓郎和远藤贤司,外国的则是Bob Dylan和The Beatles。2003年,《20世纪少年》发行第11卷单行本,附送主人公健次的单曲CD。这首主题歌由浦泽作词作曲并亲自演唱,歌名就叫Bob Lennon,一半Bob Dylan,一半JohnLennon。

浦泽算的上Bob Dylan的脑残粉,高中时就手抄过歌词,经常给偶像画画。NHK的节目里,还拍摄了一段浦泽和音乐人和久井光司合作,在Livehouse里翻唱《My Back Pages》。后来,浦泽与和久井光司还出了一本书——《Talkin' About Bob Dylan》,里面还收入了短篇画传《Bob Dylan大冒险》,用漫画的形式回顾了偶像的经历。



去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浦泽第一时间发twitter祝贺偶像获奖,还放了张cosplay式的自拍。

在个展上还看到这幅John Lennon的插画,集合了列侬诸多经典造型,又充满了浓浓的浦泽风,真是喜欢到不行。幸亏主办方不售卖原画,要不我肯定得头脑发热买下来……(于是再次无耻盗摄)

后来查了一下,这是浦泽给和久井光司一套披头士乐队丛书做的封面,不止这一本。内页插画看起来也挺有意思。


浦泽有自己的乐队,出过两张专辑,不定期会在Livehouse演出。大阪个展期间,他两次到现场献唱《Bob Lennon》,上周日还办了乐队的专场演出。感觉他要是不画漫画的话,一定会去搞摇滚。

所以,这样的人,画出摇滚乐拯救世界的《20世纪少年》,一点也不奇怪。
个展的内容很充实,我看的又细,在里面待了三个多小时。出口处还有周边售卖,漫画、T恤、明信片等等,那些让粉丝们没有抵抗力的东西。
出来的时候,觉得很饿了,就去买了展览限定套餐,“朋友”大包子加红茶,1000日元,赠送一个杯子垫。
我把东西端到旁边的桌子上去吃,卖包子的妹子跑过来问我,可不可以换一下。她把手里的杯垫递给我看,背面是浦泽大神的亲笔签名。真是太感谢她了!

浦泽的大阪个展开到1月25日,还剩下不到一周的时间。能读到这篇文章,对浦泽直树感冒,又恰好有时间去的,请一定不要错过!(我估计是没有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