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环境 -读《人生》有感
——-人生的路看似很漫长 但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
一个社会的秩序究究竟能带给人多大的改变呢?如果我真的有能力胜任此事但不是通过正规途径该不该接受呢?很难有人在真的面对权衡取舍的时候能大义凌然的说不要玷污我的人格吧。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很重要,小到家庭,大到社会。
一方面,我是不幸的,一方面,我又是庆幸的。
不幸的是从小没有一个良好安全的环境滋养我,可能造成了我日后的极度自卑以及缺乏安全感。幸运的是,我发现了其中的联结与奥妙,理性人会发现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莫要陷入无穷无尽的情绪深渊中。
遗憾的是世界上的人千千万,可能跟我一样的人还没有发现问题的所在处,你的问题不在于你,你是你自己,莫让环境造就你,你要去成就你自己。
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位新东方的老师要移民去德国了,他走之前我问他为什么选择德国。他说:“因为不喜欢中国人,那块中国人少。以前我就说过,很多人说那你有本事就走啊,好,现在我走。”他说他喜欢一个相对公平,没有小计小量的社会。
可是中国人生来就会“走关系”“靠关系”嘛?
书中的高加林原本是一位乡村教师,村长的儿子高中毕业之后想给儿子安排个工作岗位,无奈老师也不缺人,就把“没门”的高加林调了下来,让儿子顶替他的职位。
中国很多这样的事都只是出现在小说中吧,文学其实是一把利器,平时大家会心一笑,不敢言语的事儿出现在小说故事中是那样的赤裸裸,明晃晃,让人直面观赏整个社会万象,有没有刺中你,个中滋味自圆其说。
后来村长怕这个才干青年以后再出什么“幺蛾子”,毕竟也是个一表人才,知书达理、有抱负的年轻人,再者加林的二叔调回这边,二叔在外面也是个厉害的角色(具体什么官没记清),怕加林窜和他对他进行报复,正好另外一个 “富有上进心”现在炙手可热的年轻人提议自己可以通过关系帮加林在城里谋个通讯员的职,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把加林再调走,以免夜长梦多。
加林接受了。
一个饱读诗书,热衷于研究国际关系的有为青年,最后还是接受了所处社会对他的安排,总比在农村当农民过的好不是,而且,他也有能力胜任这个职位。
一颗五子棋没有办法在跳棋的棋盘上发挥任何作用,一个人脱离社会也没有办法实现任何自我价值。
或许也可以像陶渊明一样”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在抱负施展不得的情况下享受清闲自在的桃源生活。
因为,那个时候,别无选择。
如果在你有选择的时候呢?
加林后来发生的事,简直是跌宕起伏,“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大家可能也猜到了。
有再一,当然会有再二,刚能更上一层楼的时候,不幸跌倒,回到原点。
到底社会在考验他还是在玩弄他,现有的这种社会形态是帮了他还是害了他,他自己是违背了初心还是形势所迫,不必深究,至少,他的结果是他与环境共同的产物。
也有像我认识的新东方老师那样的人,最后凭借自己的努力脱离了自己厌恶的环境。
也有许多博爱的革命家,一心剔除颓废的,带领人们奔向更好的环境。
到最后还是自己造就了自己,环境弄人,时势造人。人与环境,缺一不可,没有绝对好的环境,只有绝对强的人类。既身在其中,又置身其外。我知道,这是一种境界,沉溺的太深,难免被它左右,搁置的太远,又谈何成就。
只是最后没有人会负责你的人生,自己还要负责自己的不是,所以每一次的选择,又格外关键。
到底如何权衡利弊,在于每个人的思想和境界,我想不会是全中国所有人都会像加林一样做那个选择吧,什么时候都可以重头再来,但不一定什么时候都可以死而后生。
究竟是环境限制了你,还是你被环境控制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个社会的秩序究究竟能带给人多大的改变呢?如果我真的有能力胜任此事但不是通过正规途径该不该接受呢?很难有人在真的面对权衡取舍的时候能大义凌然的说不要玷污我的人格吧。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很重要,小到家庭,大到社会。
一方面,我是不幸的,一方面,我又是庆幸的。
不幸的是从小没有一个良好安全的环境滋养我,可能造成了我日后的极度自卑以及缺乏安全感。幸运的是,我发现了其中的联结与奥妙,理性人会发现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莫要陷入无穷无尽的情绪深渊中。
遗憾的是世界上的人千千万,可能跟我一样的人还没有发现问题的所在处,你的问题不在于你,你是你自己,莫让环境造就你,你要去成就你自己。
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位新东方的老师要移民去德国了,他走之前我问他为什么选择德国。他说:“因为不喜欢中国人,那块中国人少。以前我就说过,很多人说那你有本事就走啊,好,现在我走。”他说他喜欢一个相对公平,没有小计小量的社会。
可是中国人生来就会“走关系”“靠关系”嘛?
书中的高加林原本是一位乡村教师,村长的儿子高中毕业之后想给儿子安排个工作岗位,无奈老师也不缺人,就把“没门”的高加林调了下来,让儿子顶替他的职位。
中国很多这样的事都只是出现在小说中吧,文学其实是一把利器,平时大家会心一笑,不敢言语的事儿出现在小说故事中是那样的赤裸裸,明晃晃,让人直面观赏整个社会万象,有没有刺中你,个中滋味自圆其说。
后来村长怕这个才干青年以后再出什么“幺蛾子”,毕竟也是个一表人才,知书达理、有抱负的年轻人,再者加林的二叔调回这边,二叔在外面也是个厉害的角色(具体什么官没记清),怕加林窜和他对他进行报复,正好另外一个 “富有上进心”现在炙手可热的年轻人提议自己可以通过关系帮加林在城里谋个通讯员的职,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把加林再调走,以免夜长梦多。
加林接受了。
一个饱读诗书,热衷于研究国际关系的有为青年,最后还是接受了所处社会对他的安排,总比在农村当农民过的好不是,而且,他也有能力胜任这个职位。
一颗五子棋没有办法在跳棋的棋盘上发挥任何作用,一个人脱离社会也没有办法实现任何自我价值。
或许也可以像陶渊明一样”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在抱负施展不得的情况下享受清闲自在的桃源生活。
因为,那个时候,别无选择。
如果在你有选择的时候呢?
加林后来发生的事,简直是跌宕起伏,“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大家可能也猜到了。
有再一,当然会有再二,刚能更上一层楼的时候,不幸跌倒,回到原点。
到底社会在考验他还是在玩弄他,现有的这种社会形态是帮了他还是害了他,他自己是违背了初心还是形势所迫,不必深究,至少,他的结果是他与环境共同的产物。
也有像我认识的新东方老师那样的人,最后凭借自己的努力脱离了自己厌恶的环境。
也有许多博爱的革命家,一心剔除颓废的,带领人们奔向更好的环境。
到最后还是自己造就了自己,环境弄人,时势造人。人与环境,缺一不可,没有绝对好的环境,只有绝对强的人类。既身在其中,又置身其外。我知道,这是一种境界,沉溺的太深,难免被它左右,搁置的太远,又谈何成就。
只是最后没有人会负责你的人生,自己还要负责自己的不是,所以每一次的选择,又格外关键。
到底如何权衡利弊,在于每个人的思想和境界,我想不会是全中国所有人都会像加林一样做那个选择吧,什么时候都可以重头再来,但不一定什么时候都可以死而后生。
究竟是环境限制了你,还是你被环境控制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