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早餐
身为一个在北方成长的南方大学生,总是在南方面对自己不熟悉的菜谱纠结很久。或者默默地问一句“这边的米要钱么?”然后被无数次纠正这边你要叫饭,米是指那些没有熟的大米。然后默默地记下,下一次又是由于习惯的问题“这边的米要钱么?” 你们那边是没有米吧?那你们怎么吃饭呢?就着馒头?很多人问过我这个奇怪的问题。而且都带着高傲还是必然的神情,像不是来求证问这个问题而是来自己秀出自己的优越感,然后我默默地“哦……我们那边的主食应该是馒头吧?”满足一下这些好奇宝宝,结果就会迎来新的问题,怎么敷衍也敷衍不起。 你们家乡不是不吃辣么?看着我把辣椒往自己嘴里塞得时候,朋友们都这呀吃惊的问我,你肯定是你们家乡的一朵奇葩。我默默的想起来我当时那群一起比这吃辣椒的小伙伴。 这一篇我先写一下我自己家乡的早餐吧。并不是南方人想象的只有豆浆油条,或者用手捧着碗哧溜自己碗里面的面条。我暂时罗列一些我能想起来烂大街比较常见的早餐。 1.胡辣汤,现在哪里都打着逍遥镇胡辣汤的名头,但按我自己的理解可以分为三类一种是咸胡辣汤,里面的胡椒味有一点,同时主要有一点咸味适合配着油条,早上炸出来又酥又脆的大油条,用长长的筷子淋着油。可以选择跑道碗里面吃,我感觉咸胡辣汤是最适合和油条或者老鸹头搭的一种胡辣汤。

第二种胡辣汤应该是甜胡辣汤,这种应该是伴随着方便快捷的包装真空系统走进千家万户的,就像那些便食的方便面一样,我感觉并没有太大的味道,对于味蕾的刺激也没有那么大,但是适合养胃,味道适中,我感觉最适合和糖糕进行搭配,外面炸的酥酥的一层,咬一口,里面的滚热的糖流出来不小心就占了一身,这个时候喝一口胡辣汤也算是舌尖的一种奇妙的旅行。

最后一种应该算是胡辣汤里面的饕餮盛宴了,就是牛肉胡辣汤,应该是因为有回族人在这里,所以就在满大街胡辣汤的做法里面加入了他们的特色,在中间加入了大块的牛肉,让整个汤都融入了动物脂肪的清香,同时这种汤使用久熬的方式最适合点一点鸡蛋饼配着辣椒和醋一起吃。

2、山东杂粮煎饼:河南稍微靠北一点就是山东了,而濮阳又处于河南,河北,山东交接的地方,这么出名的山东名吃当然也在我们这里相当的普及,前一段和要好的朋友打电话,她在山东上学,说道她往家里面带的山东杂粮煎饼,就是那种裹大葱蘸酱的杂粮煎饼,一堆堆的,一直放在家里面跟着抹布似的,家里面人不吃,然后每人咬的动。我当然不是说这种杂粮煎饼,而是要说一下在外面推个三轮车之摊现做,这个几乎是我们上高中时候大部分同学选择的早餐,一个饼摊开,上面磕上个鸡蛋然后用生菜、薄脆进行填充,再配上自家熬得酱裹好切碎。拿到手里面热乎乎的,在北方冬天早晨捧住的是满满的幸福。

3、就属于油炸出来的油条之类的东西了,因为北方这种东西较多,喜欢用面粉在高温油脂的化学反应来做出符合味蕾的奇妙味道。这边特殊的油炸糕点应该有着鸡蛋布袋、菜角、老鸹头。鸡蛋布袋比较纯粹,但是需要比较厉害的手法,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给我去买鸡蛋布袋的时候都是从家里面拿着俩仨鸡蛋去到摊子上,老板给来俩鸡蛋布袋,先要把布袋做好,过一遍油,之后捞出来,切开往里面打鸡蛋,然后封口,继续炸熟。


菜角应该是早餐中最为营养的一种,嘿嘿只是我觉得,作为一个肉食主义者,竟然对青菜比例占据这么大的食物没有太多的抗拒感,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食物自身独特的魅力,还是因为这些承载了时光的味道,从小到大,都是炸糕点的摊子上,用铁架子淋着油一排排的炸菜角从来没有变过。炸的金黄金黄的,像是对人在笑。

相对于以上两种炸糕点下面这个就有点简单,但是却有着自己独特使命和口感。老鸹头,像油条似的,是一坨面放下去,但是老鸹头应该面比油条发的更开,所以相对油条外面更脆,里面更加的软,前面提到胡辣汤可以蘸着油条来吃,但是对于老鸹头来说,老鸹头才是最适合的搭配。

3、下面就是比较有争议的东西了:豆腐脑(甜、咸)对于这个据说美食界外加童年记忆的东西南北方骂了很久,甚至同学嘲讽我的时候都会把这个拿出来,说你们那边的豆腐脑都是咸的能喝么,我默默的不说话,然后鄙夷那个大头鬼,因为我说什么都不会改善这个认知。 在河南,这个人口大省我想每年都会有在外地的人,没到一个地方都会存在河南人,就像我在西藏随便在路边听一下吃个西瓜,那个种地的伯伯都是河南人,所以我想几乎在所有卖豆腐脑的地方都会支持甜和咸两种做法,我对于这个并不是很感冒,相对这两种,我个人可能是北方人的口味,选择咸豆腐脑,应该现在南方很少有地方有咸豆腐脑,因为甜的豆腐脑只需要往里面放糖就好,而咸的需要更多的工序和食材,想是如果你在北方点了甜豆腐脑,店家高兴还来不及,但是在南方来说,来碗咸豆腐脑,想必店家会手足无措,然后不禁嘟囔道“这个北方佬。” 甜的豆腐脑更注重豆腐脑本身的味道,像燕窝海参一样,保持了相应的豆腐脑的味道,只是加入了一点点的甜味来调味道。而咸豆腐脑就是在豆腐脑里面加入了豆子,还有自己做的酱(北方人很喜欢自己做酱)和其他调味品最后滴上几滴香油,像是给本来没太大味道的豆腐脑加上了最适合北方人味蕾的味道。

4、豆沫,说道这个我异常不喜欢的东西了,我至今感觉那种东西不适合我,从小时候非常排斥,到现在还勉强能够喝的下去。但是它依旧以为不能理解的坚定占着早餐选项的很大部分,对于豆沫我就不对其味道进行评价,不能因为我自己对这个的感觉抹杀这么火的食品,但是我知道豆沫需要配着包子吃最是舒服。

5、范县大包子,在学校我几乎很少去吃包子,当时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吃包子,然后我说,不是我吃包子的style。二食堂一块钱两个包子,小小的但是很顶饱,因为外面的皮很厚,里面的馅只是小小的一团肉,我总觉得的这不是我喜欢的感觉,可能我就是被范县大包子给洗脑了。我吃到的范县包子应该最喜欢的是当时在四中食堂里面吃到的,五毛钱跟我现在的手掌那么大,外面就非常薄的一层死面皮,里面就全部是馅,当时要是吃俩包子就是了不起的大胃王。(找不到那个形状的包子了,暂时凑活一下)

6,粥类:我觉得这些就不止这边有,只是这边非常常见,但是那里都有:玉米糁子等等(但是在北方从来不会把蒸了的大米再熬粥,我试过真的没有办法再次下咽)有相当部分人喝大米汤只放很少很少的大米,只是为了喝这个味道……和南方真的真的不一样。 早餐类的应该还会有很多但是,嗯嗯今天是北方的小年我要去吃芝麻糖了,大家小年快乐哈!下回再说说其他的东西比如澡堂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