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稀缺 — 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既有实质上的不够,又有心理上的不满足。稀缺的红利在于专注,当时间金钱稀缺,我们的大脑会被超越意识地迅速俘获,所有的注意力将集中在如何以最有成效的方式去利用现有的资源上,我们会成为效率专家,在应对迫切需求时最大化当下的利益。但是专注某一事物意味着忽略其它事物,这种抑制机制产生了“管窥效应”,稀缺会不断将我们吸入“管子”的视野中,我们不自觉地忽略了其它需要关注的选项。同时稀缺还连带起种种相关的顾虑,令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等心智能力产生额外负担,也即是说稀缺时我们的智商和情商水平都会下降。稀缺引起的“管窥效应”和“心智宽带负担”,使我们倾向于牺牲长远的利益。 用一个例子说明“管窥效应”。比如说当你逛动物园来到狮子的隔间,发现它的笼门打开了一大半,并且狮子站在离门口很近的地方正抬头看着你,此刻你肯定不会想今晚要吃什么好,此时你得立马决定是撒腿就跑还是等狮子扑上来打一架。时间很紧张,你的决策像闪电一样快,这就是“专注红利”,集中注意力应对当前最大的危机。但是抑制机制产生的“管窥效应”也让你忽略了其它选择 —— 也许你伸手一推笼门就关上了呢。 另一个例子说明心智能力的宽带负担。比如说你那台半旧不新的电脑,后台已经运行着一些不知名的进程,因工作需要,你打开了音乐、Word和几个网页。突然要编辑一张插图,于是点开Photoshop,电脑瞬间就僵住,甚至可能触发一些检查软件运行,让本来紧俏的硬件资源更加崩溃,电脑直接黑屏重启。你大脑潜意识里忧虑着一些事,手头上处理着几件事,所有的事情都因占用心智能力而关联。当突如其来地要你再多处理一件事情,各种权衡浮上水面,你的心智能力宽带就很可能会崩断。 稀缺根源于对资源的错误利用,它的陷阱源于人们将可预期的事件当作突如其来的事件处理,而你又没有足够的余闲应对突如其来。如果你有多余的资源,那么突如其来可以适当得以弥补应对,所引发的后果能够得到最小化。”明天的稀缺注定无法像今天的稀缺一样俘获你的注意力“,将未来的利益作为代价过高地估计即刻的利益,通过借用解决燃眉之急,忽略了明天你依然缺时间缺钱,借的总要还,现在“利息”还雪上加霜,“债务”就会滚雪球。而在资源最为充裕的时期,我们又尤其容易犯下浪费和拖延的毛病,(想想本科时是不是每次期末都要通宵,发工资那天感觉能买下淘宝)。无能可以导致时间和金钱的缺乏,两者的缺乏也可以导致无能。 既然稀缺会引发管窥和心智宽带不足,那我们应该提前考虑这两点,重新审视我们的看法和做法。1.“当今天的资源能在当下带来比未来更大的收益时,借用才是行得通的做法”;2.“仅拥有比寻常欲望更多的资源是不够的,我们要建立起针对突发事件的缓冲机制,留有余闲,即将资源均摊”;3.“频繁的节点式截止日期,会比单一的远期截止日期对人产生更大的影响”;4.自行设定自己的默认选择,让疏忽等同默认来节省宽带,比如基金定投;5.“任何形式的技能习得都需要宽带,如果穷人缺乏宽带,他们就无法很好地掌握这些使用技能”;6.“疾病、噪声和营养不良不再仅仅是痛苦的根源,同时也是宽带负担的额外表现形式”;7.“将重要决策的制定时机从缺钱、缺宽带的时间段转移到有钱、有宽带的时间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