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与爱情
毁灭你,与你何干?小说《三体》中的这句话,应该是模仿“我爱你,与你无关”这句诗。这句诗的作者,我查了半天,有说是歌德,有说是他同一时期的一位女诗人,另外据说张爱玲也用过。且不管它的来历,只借来展开我的思绪。 毁灭你,与你何干? 什么意思?下面试想几个场景。 场景一:你正在散步,路边的柳树在你面前摇曳着它嫩绿的枝条,婀娜多姿,生机勃勃。突然,你一时手痒,折下一条柳枝。把玩一会,便也把它扔了。它痛苦的躺在地上,风吹,日晒,很快便失去了它所有的生命和美丽。它没有招你,没有惹你,没有妨碍你,它只是静静地绽放着自己的美丽,张扬着自己的生命。你对他也没有恶意,甚至不乏欣赏,而你不经意的一个行为,却毁灭了它——毁灭它却与它无关。 场景二:你养了几只鸡,精心地照料它们,看到它们一天天地长大,你满心欢喜。它们也信任你,依赖你,看到你过来,便欢快地迎向你,伸着长长的脖子求食。某一天,你抓住其中一只,杀了它,煮熟,吃掉。多么理所当然,你心安理得,它命该如此。 场景三:一群黄蜂在你家的阳台上筑了巢。嗯,真讨厌,它们可能会伤害我和家人。于是,你全身做好防护,用火把烧了他们的巢,地上留下无数被烧焦的黄蜂的尸体。你赢得了全面的胜利,这对于你其实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对于它们却是灭顶之灾。 《道德经》里有一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达尔文在《物种起源》表达了一种观点,大自然以死亡为剪刀,将不适应环境的生物淘汰,留下适应环境的生物,环境不断变化,生物的基因不断地突变,淘汰的法则永远冰冷而坚定。到了三体,刘慈欣把它浓缩成一句话:毁灭你,与你何干?最恐怖的恐怖不是你能理解的恐怖,最恐怖的恐怖是你不能理解的恐怖。残忍,冷酷,受害者最悲惨的哀嚎得不到加害者一丝一毫的同情,加害者既不能理解,也不屑于理解。受害者同样无从理解加害者,它们只有接受这一个选项。命运主宰着你,而你却难以想象它的存在。最深沉的黑暗莫过于此。 圣经上说:隐藏的事是属于耶和华我们神的;惟有显明的事是永远属于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这或许是我们面对那些不可抗拒的大恐怖时的最优态度。 现在可以来聊聊一个比较轻松和唯美的话题。
我爱你,与你无关。 金庸的《鹿鼎记》里面有一位百胜刀王,叫什么名字我忘了。刀王痴恋着陈圆圆,但不是去追求她,更不是用自己的绝世武功去强行占有她。他装扮成一个园丁,几十年如一日地陪在陈圆圆身边,为她服劳役,从来不主动跟她说话,能在远处偷偷的瞄上她一眼,那快乐就犹如目睹上帝。如果哪天,她主动跟他说了一句话,于他就是莫大的幸福,他清楚地记得他们相互之间说了多少句话,死死地珍藏在心底,不断拿出来回味。这爱够惊世骇俗了,而陈圆圆却完全不知道。她一直以为自己就是权贵手中的玩物,没有人真正爱她,疼她,惜她,重她。带着这种屈辱,她一辈子即使锦衣玉食,又何来幸福?按我说,刀王你多么残忍啊,你只享受爱她的幸福,却不愿让她分享被爱的幸福。你把一个武艺高强的翩翩美少年装扮成一个愁眉不展的平庸仆役,你享受了自己心底的绝美,还与她和世界一个残忍的无趣。 同样还是金庸,《天龙八部》里的无涯子,爱上了自己的小师妹,这也是一份无望的爱情,他把这份爱情倾注在自己所雕刻的玉像身上,望着这冰冷无生命的死物发呆,即使自己的妻子为此嫉妒地发狂也在所不惜。有些人就是这么自私,表面上他的爱是因为别人发生,但这种爱从来不越过自己的心界,独自发生,独自享受,独自珍藏。 狄更斯的不朽名作《双城记》,我看过很多遍,人物、情节我都记得相当清楚,奇怪的是,我只记得西德尼·卡顿的名字。他有才华,但不善于交际,不善于表达自己热烈真诚的感情。他无望而痴绝地爱着女主角,为她获得幸福而高兴。当她遭逢大难,丈夫即将被送上断头台,年迈的父亲束手无策,陷入绝望。这时他从天而降,为她迸发出一生所有的智慧和才华,用自己代替她的丈夫上断头台,让她的幸福得以延续。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他奏响了自己生命中最华丽的乐章,最璀璨的绽放,仿佛他在母腹之中,便是为这最后一刻而生。只有这种爱才是利他的、无私的、温暖的、高尚的、纯粹的,是真真正正的绝美,他才当得起这首诗: 我爱你,与你无关 即使是夜晚无尽的思念 也只属于我自己 不会带到天明 也许它只能存在于黑暗 我爱你,与你无关 就算我此刻站在你的身边 依然背着我的双眼 不想让你看见 就让它只隐藏在风后面 我爱你,与你无关 那为什么我记不起你的笑脸 却无限地看见 你的心烦 就在我来到的时候绽放 我爱你,与你无关 思念熬不到天明 所以我选择睡去 在梦中再一次的见到你 我爱你,与你无关 眼光藏不住渴望 于是我躲开 不要你看见我心慌 我爱你,与你无关 真的啊 它只属于我的心 只要你能幸福 我的悲伤 你不需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