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这个历史挺靠谱》
整理下历史的顺序
第一章 从远古走来的牛人们
01禅让制终,夏朝立
古圣先王:(唐)尧、(虞)舜、(夏)禹、汤、文、武
尧舜禹之间是禅让制
禹把皇位传给儿子启,演变为世袭制(家天下)——夏朝
夏朝
都城:传说是阳城
疆域:晋南豫西——山西南部,河南西部
夏朝在考古上没有确凿证据,一般写中国历史从商朝开始,这和大西洲的亚特兰蒂斯差不多
02.殷商毁于纣王手,商汤的名字挺奇怪
夏朝最后一个帝王:桀(著名暴君,荒淫无度,暴虐无道)
商汤起兵,灭桀,传说中历时500年的夏王朝灭亡
商朝(殷朝)
开国君主:商汤(商国国君的名字一般跟天干有关,可能为谥号)
周朝做谥法,除残去虐曰汤,经天纬地曰文,克定祸乱曰武,刚强直理曰武,短折不成曰殇,慈仁短折曰怀。
谥号一般分为三类:表扬型(文武德景)、批评型(纣炀)、同情型(殇怀)
都城:初期为亳(bo),中期盘庚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因“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世袭制度没有完全确立,汤朝在建立之前便以迁徙过八次,建立后都城至少迁徙五次,最终定位殷。)
末代君主:纣王(商辛)——残义损善曰纣
相关人物、文学:妲己,封神榜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后,纣王在鹿台自焚,商朝从此灭亡,周王朝建立。
03.晃晃悠悠的周王朝
周朝(西周)
时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历时275年,第一个被少数民族灭掉的华夏政权)
开国君主:周武王(父:周文王)
都城:镐京(也有洛邑一说)
中途有名君主:周厉王(杀戮无辜曰厉)
(西周时期,内城叫城,外城叫郭,郭里面最大的城就是首都,古时候首都叫做中国,除了首都就都不是中国了,后来中国才泛指中原地区、中华文明。古文里的“中国”,跟我们今天的中国概念绝对不一样。中国作为中华民族的代指,那是民国以后的事儿。)
周厉王被“中国”里的人杀死在“国外”
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周公、召公两位大臣联合执政——“周召共和”
若干年后,周厉王太子——周宣王即位。——“宣王中兴”
宣王后——幽王(动祭乱常曰幽)即位。
相关人物:褒姒,烽火戏诸侯
幽王欲立褒姒之子为太子,原太子姥爷引犬戎入华夏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西周都城镐京,西周灭亡
————————————————————————————————————
流行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土地都是周天子的,个人无权拥有。由天子分封,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买卖(只拥有使用权)。
“井田制”——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领主需缴纳供赋
跟井田制相适应的是“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尧舜禹的后代,不知真假都被封为国君)。据荀子讲,其中姬姓(国姓,即为天子的兄弟、叔伯、子侄)诸侯53国,也有人说为40国。封完亲戚再封功臣,这个顺序不能乱。
·建立周朝功劳最大的姜子牙(后代被封为“齐国”),是侯爵
·商纣王的叔叔微子(宋国国君),是公爵
公候伯子男
土地分给你后你要服从命令、贡献财物、随从作战。
“分封制”归根到底是要跟它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分封领主的主要义务:服从命令,要经常到镐京给天子请安、朝觐。
一不朝,削其爵
二不朝,夺其地
三不朝,六师移之
周朝中,天子的部队有14师,宗周(镐京)8师,成周6师。大国三师,中国两师,下国一师。
一个师2500人。
中国古代的五种兵器,第一位叫殳(shu),也叫梃,就是木头棒子
武王伐纣,血流漂杵(chu),也是木头棒子,金属漂不起来
这个时候提起武装,都用兵车千乘来形容。
一乘:一辆车3个人,后面跟72个拿木头棒子的,外加25后勤人员。
分封制、井田制的存在,使得每个诸侯国所拥有的人数、武装力量和木头棒子跟它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这在相当程度上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
————————————————————————————————————
在夏商周时期,中国人种地就懂得水利技术,耕地使用的农具以木、石、骨、蚌为主。
而青铜器十分珍贵,主要用来做礼器和武器,祭祀和打仗用的。
青铜是由铜、锡、铅三种金属按比例炼成的合金。三者的熔点都不同,浇铸的工艺水平要求很高。
青铜器的颜色是如同黄金般的颜色,埋在土里生锈才变为绿色。
————————————————————
除了青铜,中国人还喜欢陶瓷,喜欢陶瓷的原因是因为崇拜玉。
中国讲究君子玉不离身,小人连佩戴的资格都没有。
化土为玉,这就是瓷。
最早的瓷器是青瓷、白瓷,好的瓷器,必然:光如镜,薄如纸,温如玉,声如磬。
——————————————————————
中国也是用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史前时代就出土过用漆制造的碗,商周漆器已达到较高水平。周朝漆工艺大量用于车的制造,车身、车篷都用漆来装饰,这个还是很厉害的。
04.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周王室东迁以后(即东周),势力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天子的命令,不再朝觐和纳贡。
到了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继位,郑国郑庄公不服,不去朝觐。周桓王带领周军及陈、蔡、 虢(guo)、卫四国联军讨伐郑国,周桓王战败,从此周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拉开了春秋争霸的序幕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
第一个起来称霸的是齐桓公。
公元前7世纪前期,齐桓公任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管仲这人,人品不太好,以家有老母身为独子,对自己的逃兵行为进行解释。连跟朋友做买卖,他也老算计人家,这是一个特别务实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没有什么思想包袱限制他。
“仓廪(lin)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先抓物质文明,再抓精神文明。(管仲说的多有道理啊)
齐桓公秉承了管仲的务实精神,加上地理位置良好,背靠大海,尽享鱼盐之力,齐国很快就做大,成为诸侯各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齐桓公建立起多达30000人的常备军,想要对外扩张,不能师出无名,以“尊王攘夷”为由出兵。
(当时中原各国处在混乱之中,觊觎中原已久的少数民族政权蛮、夷、狄、戎勾结,对华夏文明构成了严重威胁。“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管仲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使得齐国一下子占据道义制高点。
齐国大军先打退了山戎对邢、卫两国的侵扰,救邢存卫,在诸侯中威望大增。后联合中原国家一同出兵共同伐楚,解除了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地区的威胁。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葵丘会盟,周天子都派人参加。
齐桓公成为诸侯各国公认的第一个霸主,齐国也正式成为第一个称霸的国家。
——————————————————————————————
子曰:“管子相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也。”
中原穿衣为右衽(右边压左边),少数民族为左衽(左边压右边)。
——————————————————————————————————————
继齐桓公称霸后,晋文公和楚庄王陆续崛起。
齐桓、晋文称公,因为齐国和晋国都是侯爵国,这个公不是封爵,而是尊称。
楚庄称王是因为楚国乃子爵国,是南蛮少数民族政权,西周中期才被天子册封,楚国国君嫌地位低,干脆自成为王,跟天子平起平坐。
(当时的周昭王亲自去楚国讨说法,却被楚国准备的用胶水粘的船害死,葬身鱼腹。)
到了春秋晚期,吴王阖闾(都城:今苏州)和越王勾践(都城:今绍兴)竞相称霸。
第一章 从远古走来的牛人们
01禅让制终,夏朝立
古圣先王:(唐)尧、(虞)舜、(夏)禹、汤、文、武
尧舜禹之间是禅让制
禹把皇位传给儿子启,演变为世袭制(家天下)——夏朝
夏朝
都城:传说是阳城
疆域:晋南豫西——山西南部,河南西部
夏朝在考古上没有确凿证据,一般写中国历史从商朝开始,这和大西洲的亚特兰蒂斯差不多
02.殷商毁于纣王手,商汤的名字挺奇怪
夏朝最后一个帝王:桀(著名暴君,荒淫无度,暴虐无道)
商汤起兵,灭桀,传说中历时500年的夏王朝灭亡
商朝(殷朝)
开国君主:商汤(商国国君的名字一般跟天干有关,可能为谥号)
周朝做谥法,除残去虐曰汤,经天纬地曰文,克定祸乱曰武,刚强直理曰武,短折不成曰殇,慈仁短折曰怀。
谥号一般分为三类:表扬型(文武德景)、批评型(纣炀)、同情型(殇怀)
都城:初期为亳(bo),中期盘庚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因“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世袭制度没有完全确立,汤朝在建立之前便以迁徙过八次,建立后都城至少迁徙五次,最终定位殷。)
末代君主:纣王(商辛)——残义损善曰纣
相关人物、文学:妲己,封神榜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后,纣王在鹿台自焚,商朝从此灭亡,周王朝建立。
03.晃晃悠悠的周王朝
周朝(西周)
时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历时275年,第一个被少数民族灭掉的华夏政权)
开国君主:周武王(父:周文王)
都城:镐京(也有洛邑一说)
中途有名君主:周厉王(杀戮无辜曰厉)
(西周时期,内城叫城,外城叫郭,郭里面最大的城就是首都,古时候首都叫做中国,除了首都就都不是中国了,后来中国才泛指中原地区、中华文明。古文里的“中国”,跟我们今天的中国概念绝对不一样。中国作为中华民族的代指,那是民国以后的事儿。)
周厉王被“中国”里的人杀死在“国外”
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周公、召公两位大臣联合执政——“周召共和”
若干年后,周厉王太子——周宣王即位。——“宣王中兴”
宣王后——幽王(动祭乱常曰幽)即位。
相关人物:褒姒,烽火戏诸侯
幽王欲立褒姒之子为太子,原太子姥爷引犬戎入华夏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西周都城镐京,西周灭亡
————————————————————————————————————
流行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土地都是周天子的,个人无权拥有。由天子分封,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买卖(只拥有使用权)。
“井田制”——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领主需缴纳供赋
跟井田制相适应的是“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尧舜禹的后代,不知真假都被封为国君)。据荀子讲,其中姬姓(国姓,即为天子的兄弟、叔伯、子侄)诸侯53国,也有人说为40国。封完亲戚再封功臣,这个顺序不能乱。
·建立周朝功劳最大的姜子牙(后代被封为“齐国”),是侯爵
·商纣王的叔叔微子(宋国国君),是公爵
公候伯子男
土地分给你后你要服从命令、贡献财物、随从作战。
“分封制”归根到底是要跟它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分封领主的主要义务:服从命令,要经常到镐京给天子请安、朝觐。
一不朝,削其爵
二不朝,夺其地
三不朝,六师移之
周朝中,天子的部队有14师,宗周(镐京)8师,成周6师。大国三师,中国两师,下国一师。
一个师2500人。
中国古代的五种兵器,第一位叫殳(shu),也叫梃,就是木头棒子
武王伐纣,血流漂杵(chu),也是木头棒子,金属漂不起来
这个时候提起武装,都用兵车千乘来形容。
一乘:一辆车3个人,后面跟72个拿木头棒子的,外加25后勤人员。
分封制、井田制的存在,使得每个诸侯国所拥有的人数、武装力量和木头棒子跟它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这在相当程度上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
————————————————————————————————————
在夏商周时期,中国人种地就懂得水利技术,耕地使用的农具以木、石、骨、蚌为主。
而青铜器十分珍贵,主要用来做礼器和武器,祭祀和打仗用的。
青铜是由铜、锡、铅三种金属按比例炼成的合金。三者的熔点都不同,浇铸的工艺水平要求很高。
青铜器的颜色是如同黄金般的颜色,埋在土里生锈才变为绿色。
————————————————————
除了青铜,中国人还喜欢陶瓷,喜欢陶瓷的原因是因为崇拜玉。
中国讲究君子玉不离身,小人连佩戴的资格都没有。
化土为玉,这就是瓷。
最早的瓷器是青瓷、白瓷,好的瓷器,必然:光如镜,薄如纸,温如玉,声如磬。
——————————————————————
中国也是用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史前时代就出土过用漆制造的碗,商周漆器已达到较高水平。周朝漆工艺大量用于车的制造,车身、车篷都用漆来装饰,这个还是很厉害的。
04.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周王室东迁以后(即东周),势力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天子的命令,不再朝觐和纳贡。
到了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继位,郑国郑庄公不服,不去朝觐。周桓王带领周军及陈、蔡、 虢(guo)、卫四国联军讨伐郑国,周桓王战败,从此周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拉开了春秋争霸的序幕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
第一个起来称霸的是齐桓公。
公元前7世纪前期,齐桓公任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管仲这人,人品不太好,以家有老母身为独子,对自己的逃兵行为进行解释。连跟朋友做买卖,他也老算计人家,这是一个特别务实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没有什么思想包袱限制他。
“仓廪(lin)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先抓物质文明,再抓精神文明。(管仲说的多有道理啊)
齐桓公秉承了管仲的务实精神,加上地理位置良好,背靠大海,尽享鱼盐之力,齐国很快就做大,成为诸侯各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齐桓公建立起多达30000人的常备军,想要对外扩张,不能师出无名,以“尊王攘夷”为由出兵。
(当时中原各国处在混乱之中,觊觎中原已久的少数民族政权蛮、夷、狄、戎勾结,对华夏文明构成了严重威胁。“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管仲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使得齐国一下子占据道义制高点。
齐国大军先打退了山戎对邢、卫两国的侵扰,救邢存卫,在诸侯中威望大增。后联合中原国家一同出兵共同伐楚,解除了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地区的威胁。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葵丘会盟,周天子都派人参加。
齐桓公成为诸侯各国公认的第一个霸主,齐国也正式成为第一个称霸的国家。
——————————————————————————————
子曰:“管子相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也。”
中原穿衣为右衽(右边压左边),少数民族为左衽(左边压右边)。
——————————————————————————————————————
继齐桓公称霸后,晋文公和楚庄王陆续崛起。
齐桓、晋文称公,因为齐国和晋国都是侯爵国,这个公不是封爵,而是尊称。
楚庄称王是因为楚国乃子爵国,是南蛮少数民族政权,西周中期才被天子册封,楚国国君嫌地位低,干脆自成为王,跟天子平起平坐。
(当时的周昭王亲自去楚国讨说法,却被楚国准备的用胶水粘的船害死,葬身鱼腹。)
到了春秋晚期,吴王阖闾(都城:今苏州)和越王勾践(都城:今绍兴)竞相称霸。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