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 ▏敌人打了来,但我却活着回来了,悄吟却死了
○萧军:师我,友我者死了,知我,爱我者也死了……
○胡风:我想她已绝望,但她自己也许还有寻求再生的念头的。但现在她已死了!
○周鲸文:(萧红和端木)这两性格凑在一起,都在有所需求,而彼此在动荡的时代,都得不到对方给予的满足。
1942年1月22日上午11时许,萧红在香港离世。
那一年,她31岁。
75年前,香港的一月无雪,但萧红在呼兰河畔的故乡,风霜雨雪。
端木蕻良请来摄影师为萧红拍下了最后的遗容,并剪下她的一缕青丝剪下,保留身边。直到1992年,萧红的家乡呼兰修建萧红墓时,端木将这缕青丝放在萧红的衣冠冢之中。
75年前的那个晚上,端木蕻良在一家古玩店买走一大一小两个瓷瓶,用以装萧红的骨灰。
1月25日傍晚,端木蕻良与骆宾基一起,先将那个大的瓷瓶带到了浅水湾。这里的美丽风光早已在战火中消失殆尽,周围是战死的军人,血腥弥漫。
端木四处观望,终于看到一处有水泥围栏的花池,他把这里定为萧红的安息之地。
端木蕻良后来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自己面向大海,用手指与石块在那花池挖出一个坑,然后,小心将萧红的骨灰置于其中。
墓碑是他早就准备好的,当然,也仅仅是一简单的木牌——上书:萧红之墓。正是这块墓地,让周鲸文与茅盾等人,有了凭吊之地。
在面海的浅水湾,萧红有了一方安睡之地,之后的15年,她未受惊扰,既无碑石,又乏冢阜。
15年后的1957年,萧红的骨灰,被迁往广州,而这里,是她从未踏足的地方。
如同叶君为萧红写的传记《从异乡到异乡》。
萧红的另一半骨灰,则被端木蕻良秘密埋在了圣士提反女校后院土山的一棵树下。这样,即使另一本遗失,总能保全这一半。
病重时的萧红,曾希望骆宾基将她送至上海许广平处。而临终之时,她亦嘱托,一旦不治,先葬于面向大海之处,将来如果有可能,恳请葬在鲁迅的墓旁。
1942年1月22日这一天,对于萧红而言,是永逝,对于端木来说,是永别。
更多内容,请点击
○胡风:我想她已绝望,但她自己也许还有寻求再生的念头的。但现在她已死了!
○周鲸文:(萧红和端木)这两性格凑在一起,都在有所需求,而彼此在动荡的时代,都得不到对方给予的满足。
1942年1月22日上午11时许,萧红在香港离世。
那一年,她31岁。
75年前,香港的一月无雪,但萧红在呼兰河畔的故乡,风霜雨雪。
端木蕻良请来摄影师为萧红拍下了最后的遗容,并剪下她的一缕青丝剪下,保留身边。直到1992年,萧红的家乡呼兰修建萧红墓时,端木将这缕青丝放在萧红的衣冠冢之中。
75年前的那个晚上,端木蕻良在一家古玩店买走一大一小两个瓷瓶,用以装萧红的骨灰。
1月25日傍晚,端木蕻良与骆宾基一起,先将那个大的瓷瓶带到了浅水湾。这里的美丽风光早已在战火中消失殆尽,周围是战死的军人,血腥弥漫。
端木四处观望,终于看到一处有水泥围栏的花池,他把这里定为萧红的安息之地。
端木蕻良后来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自己面向大海,用手指与石块在那花池挖出一个坑,然后,小心将萧红的骨灰置于其中。
墓碑是他早就准备好的,当然,也仅仅是一简单的木牌——上书:萧红之墓。正是这块墓地,让周鲸文与茅盾等人,有了凭吊之地。
在面海的浅水湾,萧红有了一方安睡之地,之后的15年,她未受惊扰,既无碑石,又乏冢阜。
15年后的1957年,萧红的骨灰,被迁往广州,而这里,是她从未踏足的地方。
如同叶君为萧红写的传记《从异乡到异乡》。
萧红的另一半骨灰,则被端木蕻良秘密埋在了圣士提反女校后院土山的一棵树下。这样,即使另一本遗失,总能保全这一半。
病重时的萧红,曾希望骆宾基将她送至上海许广平处。而临终之时,她亦嘱托,一旦不治,先葬于面向大海之处,将来如果有可能,恳请葬在鲁迅的墓旁。
1942年1月22日这一天,对于萧红而言,是永逝,对于端木来说,是永别。
更多内容,请点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