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鞋
刚刚看了刘鸿伏老师的《擦鞋》这篇文章。我的回忆里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擦鞋的人,也快要把擦鞋这个职业渐渐忘记了……在刚刚想起来的时候,我就想把它记录下来。省得,我真的全然忘记了……
在我的记忆里,擦鞋这个职业应该是爷爷那辈开始的,也许更早吧。其实很难想象,我一个00后,怎么可能亲自接触呢……是的,也许生的太晚,这个职业我也只是道听途说,在电视上略看过,没有对它有非常深刻的见识。我只知道,干这个活儿的大多是女人,而且还是年龄比较老的妇女。她们的文化水平不高,阅历也不多,面对着生活的苦难只有弯下腰把所有的不开心在这肮脏的皮鞋上擦干净。我觉得干一这行,很少有人像文中是蔡老乡这样的乐观、善良。她面对这苦啊,她说:“最困难的时候都过来了,现在这点困难算个啥呀。”我一看立刻把这句子画上了。自己突然感觉很有活力,那些我觉得不可能的事情,我觉得无法超越的大山,其实相比蔡老、辛苦的他们根本不算什么…后来,蔡老进了一次医院又平安地出来,她的小女儿也大学毕业了,家里的经济渐渐好起来。她呢回家啦,种了点小菜,过上自己的小日子。真好…我看见她的生活一步步地好起来,现在也该享清福了。
这篇文章让我感触很深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刘鸿付用自己的笔写下了社会底层那辛苦劳动的人民,让我们深刻地清楚,“你这点苦和他们相比,算的了什么?”,而更是因为,这些善良正直的她们、他们是这个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啊。我想起现在的青年,遇到一些困难就大呼小叫,喊着不活了去死吧,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我真的是无语又无奈。可能我真的一点儿也不了解你生活的苦,但是你这样自暴自弃就应该被我们批判!为什么大千世界还没走遍,新鲜事物还没尝完,就一股子“热血”地想去寻思!?我希望我认识的所有人都不要成为这样的人。我们要向蔡老这样的人学习。
“最困难的时候都是这样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