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波尼亚札记 十九 丹麦-瑞典圣诞假期
[The leaves are falling everywhere
And now the feathered legions
That filled with song the summer air
Have left for milder regions
Where waving fields of golden grain
The reaper’s heart delighted
There only stubble now remain
The land looks drab and blighted
But we have stored the gifts of God
In barns and bins of overflowing
And winter brings no anxious thought
As chilly winds are blowing
For He who feeds the roaming bird
And clothes the fading flower
Is ever with us in his word
The word of life and power
……
— Songs from Denmark “Nu farmer sloven trinket om land”]
直到抵达哥本哈根的夜晚,我都不太敢确定一切会发生。带父母和孩子去北欧圣诞节旅行,很美好的主意,但早期我完全淹没在哪个环节可能会出错的恐惧之中,劳心劳力地从夏天一直担忧到2016年最后一个工作周。走下飞机,小朋友兴奋地甩掉大衣,说“一点都不冷!”第一次走进我们在市中心租住的房子,我就被整个街区闪亮亮的圣诞灯饰吸引了。家家户户树篱上和墙上都闪烁着,十分精美。街区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在国家美术馆和罗森堡宫边上,靠近市内最大的交通枢纽。房子属于哥本哈根大学的一位教授,一共四层,顶层为阁楼。这一区的房子大概有一百三十五年历史,在十九世纪末是给在市中心的工人阶层居住的,几乎每一层就有一户人家,非常拥挤。六七十年代这里都改装一新,成了中产家庭独立的房子,其中一户就是这位教授的父辈。这些房子看起来都有些旧了,但目前平均市值九百万欧元,令人乍舌。透过温馨的橙红色灯光,我看到许多窗台和客厅都装饰着精美昂贵的圣诞装饰,许多院子里放着作工良好的单车和儿童拖车,和游戏棚屋,“比爱尔兰富裕”,我们都即刻想到了这一点。
一直到平安夜前我都还在远程工作, 去看新港和小人鱼雕塑的行程也是半日里匆匆一段。是日大雾弥漫,雾气仿佛隔开了与人群和城市喧嚣的距离,使我们感觉上跟新港的河流和船坞更加亲近。或许如此,新港一直是我在哥本哈根感觉最亲密的地方。在新港的小广场上孩子爸爸和我带小朋友去参观了琥珀博物馆,小朋友和我在放大镜底下看昆虫羽翼和年代久远的花瓣,十分留恋。
节前我们游访了提芙礼花园。这是一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巨大游乐场,每一个时期都重新修建更有趣的游乐设施,和重新雕饰以更符合时代风格的艺术背景,配合华丽的马戏、杂技和芭蕾舞表演,几乎是丹麦人的美好创意和精微做工的巨大展览。正逢圣诞节前,提芙礼花园内开了盛大的圣诞集市,所有的游乐设施都加了七彩灯饰和人工雪景,场景显得尤为华美。没有人知道孩童的梦境是怎样的,但提芙礼花园仿佛就是一个庞大的梦,每一个场景部分上色,留白处有待我们用心执起画笔。小朋友简直是掉进了蜜罐,一个一个地接着去玩森林火车、碰碰车、打地鼠等等,每一个游戏的场景都设计得美轮美奂,我们忍不住一再赞叹丹麦人艺术修养真的很好。小朋友后来还跟着我们做了地底隧道行船打枪游戏和摩天轮。摩天轮升上高空时整个提芙礼花园的灯光在眼前铺展蔓延,小朋友一再叫喊。老人家们主要在逛圣诞集市,然后我们共同抵达中心的小宫殿,造访了小矮妖爵士乐馆、路过飘着巨大帆船的莲花池。最后小朋友跑进了做成倾覆的海盗船样子的游乐场,里面还有巨大的复杂的迷宫式城堡,小朋友一钻进去就半天不肯出来,孩子爸爸可怜兮兮地说“如果我小时候有这么好玩的游乐场玩,我也不用回家了……”
平安夜凌晨我终于结束了一年的工作,我们开车前往腓特烈堡宫。河流和树林环绕,晴日里遥遥望去,城堡显得十分可爱。小朋友一下车就奔向河边跟爷爷和外婆一起逗水鸭,吓飞鸽子,然后逮住外公跟他一起找野蘑菇,并不停让公公鉴定蘑菇有没有毒。这座十六世纪时期的王宫已经在十九世纪末改建成为国家历史博物馆。小朋友一进入装饰着巨大麋鹿标本墙上旋转着描金玫瑰流纹的宴会大厅就惊呆了,十分好奇地跑了小半圈,然后试着去攀爬古旧的深深的石质窗座。后来一直拉着外公看挂满了整个回廊和教堂墙面的骑士徽章。孩子爸爸发现了九卷本《丹麦人史》的作者Saxo Grammaticus的雕像,这位中世纪学者写的历史完全一派创世神话的风格,曾也是我特别喜欢的。小朋友听我讲了一个远航的故事,很高兴地绕着雕像转了一圈。但是随后王宫各种房间舞厅和一墙墙油画都对这小孩子没什么吸引力,直至花园,他又可以抓住公公去找蘑菇了,他才又兴奋起来。原先预想的餐厅平安夜都没有开,我们最后只好把车开到加油站,好歹麦当劳开着。结果一下车又不见了公公和小朋友,在加油站背面找到后他们两个正在摸一个看起来特别脏的大蘑菇,把我吓得不轻,赶紧把他们赶去洗手。
午后我们开车赴赫尔辛格,与瑞典隔海相望的小城。赫尔辛格于十五世纪建造的海防堡垒克隆堡就是《哈姆雷特》剧中城堡。一路迎雨,下车时恰雨晴,我们走入午后三时半的暮色。正值清冷的平安夜,绵长的海岸线上只有三三两两的路人,海面升起一缕紫灰的朦胧的水雾,城堡显得格外僻冷。护城河之后,船首形状的形成尖锐夹角的外墙随着步伐在视线中紧紧逼近,在飒飒寒风中几乎是惊心动魄的。或许这城堡看起来鬼气太重,老人家们和小朋友才走了几步就不愿往前了,留在了帆影重重的海岸。我们一直步入城堡,感觉城门和外墙极其厚重和晦暗,城堡内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五角星形庭院,城堡主体建筑环绕着,其中看起来是前中世纪风格的大教堂正闭门作平安夜晚祷,歌声稍稍驱散了阴冷的气氛。不想家人久等,我们转转就出去了,一走出城门满眼是闪耀的酒红色海水,落日正向着瑞典的海岸倾斜。跟丹麦大部分如蛋糕一样粉雕玉琢的城堡和皇宫相比,赫尔辛格的克隆堡的确很特别。
圣诞节当日我们冒着小雨去了哥本哈根市中心的克里斯钦自由城(Christiania)。这是一个以公社形式缔结的团体(人员流动自然很大),在二三十年前占据了哥本哈根市的一片废弃的街区,来自世界各地的严肃嬉皮士在此驻扎,进行艺术创作,试行各种有机环保生活和无政府主义理念。这个群体和丹麦政府的关系一向很紧张,他们自称其领地非欧盟区域,且可以合法吸食大麻,其中涉及各种警察事务、市政管理方方面面的实际操作上的困难。但说实话单纯是有这么一个公社在那里已经让我们很吃惊,很难想象这个自治级别的群体能在什么别的国家跟政府共处。克里斯钦小区里的房屋都特别简单,风格杂乱,壁画无处不在,许多壁画本身水准都很高,跟环境也契合得很好。许多小花园里系着经幡,画着藏传佛教的一些象征符号,也许还有许多别的象征符号只是我不认得。同时满地也散落着废弃的铜铁锅盆,或锁着破破旧旧的单车,三三两两的蓬头垢面的男性青年坐在门口吸大麻,观感很复杂,有点新奇,但也说不上太好。小朋友倒是横冲直撞很高兴,大概小朋友们都喜欢混乱的地方,他觉得比那一大堆千篇一律的市政厅小广场和教堂要好玩。
节后天晴,我们沿着住地的河岸一直走到哥本哈根市政厅广场,安徒生塑像就在金碧辉煌的市政厅旁一个角落,遥遥望向大路另一面的提芙礼花园。据说提芙礼花园也是他小时候最喜爱但不得常去的地方之一。市政厅广场临近丹麦国家博物馆,我们都觉得布展相当好,其中的考古博物馆尤其惊艳。我们看到了发掘自欧洲中部的早期如尼文石柱,大约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建造的马拉圆盘的青铜作品,圆盘镶金,象征太阳,展品说明部分详述了凯尔特神话中太阳在日间和夜间的旅程。另一件镇馆之宝是一个银质大鼎,内壁四面雕塑着古老印欧神话中的鹿角神灵,从外看图案也非常清晰,保存完好。考古馆的众多展室我们都只是匆匆行过,小朋友更喜欢巨大的麋鹿骨架和各种出土的钱币。博物馆顶层是一整层的丹麦社会变迁史展,从古代一直到现今社会各种人物和社会风貌展览,还单单有一个玩具馆收藏了十九和二十世纪制作的各种代表性玩具。
随后两日往瑞典,马尔默和隆德都是相当日耳曼中世纪风格的城镇,建筑风格比起粉雕玉琢的丹麦来要严肃和大型许多。在马尔默我们看见了非常类似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小镇低矮建筑风格的市政广场。有名的瑞典手工木马店就坐落于此,我们都看着小马实在可爱,给老人家们买了,给自己挑的是《骑鹅历险记》的织锦,如今正挂在都柏林家里的厨房墙上。两地的大教堂都非常有名,马尔默大教堂保存了一个小礼堂的中世纪壁画,14-15世纪的壁画裹着翩飞的流纹在礼堂天顶和墙上绽放,大多是圣徒故事,画风简单而细致,出彩的颜色,虽然随着年月黯淡,那粉绿铅灰的衣饰和圣徒们宁静的神情奇异的手势还是非常吸引人。隆德大教堂则保存了两个时期的天文钟,其中的大钟非常有名,建于十五世纪,运行的时候,曲子“In dulci jubilo”从教堂里最小的管风琴里传出来。在钟的最上面,两把剑代表了时间。钟上面部分是天文学钟,它表示了不同阶段的月亮和太阳落下的位置。钟的下面部分是一个日历板。通过它可以计算出变化的传统节日的日期和在一些特殊的日子会在哪个周末到来。建于十二世纪的教堂地下室则保存了隆德地区历代皇家贵族的坟墓和传奇人物的雕像,十六世纪后参与装饰和修缮隆德教堂地下室的艺术家和建筑师都是大有来头的人物。
回都柏林前我们还游访了奥登塞,安徒生的出生地。奥登塞小城一如传说中那么可爱,低矮的色彩斑斓的木房,精致的小店铺和古老的弯曲曲折的街道。我们在安徒生故居博物馆看到了他大部分生前手书的稿子,和剪纸与绘画作品。剪纸作品非常纤细,仿佛每一个人物的每一个部分都可以被微风轻易扯断,更为精微的鸟和花朵就更让人眼花缭乱了。看到它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出自一双孤独的手,和需是非常宁静内省的心境。画面则和他的大部分故事一般凄凉阴暗。虽是从幼年时期开始读过他写的大部分故事和游记,但仍然还是被画面的凄凉感染了,或许在文字中我一直用心地去给故事中的人物加注一些温暖,直到直面作者手中这些凄凉的场景,才知道悲伤的命运和内心的伤痛本无任何可饰,就是我们所无法逃离的不幸而已。用心看看他的诗歌手稿,发现在他的时代许多如今在丹麦语中使用的元音并没有出现,那个时期的词语外型和德语是很像的,才惊觉这个语言大概在很短的历史时期内曾经历过很大的改革。然后我开始寻找他的游记手稿,一心渴望找到我最喜欢的一篇,《荷马墓上的一朵玫瑰》。游记作品以合集的形式出版,手稿也只是不可辨的一堆,但是我在他远赴东方前的个人物品展览中找到一朵纤细枯黄但形态美好的夹在书页中的玫瑰,心里一惊,想到这或许就是故事中最后被夹入书页的玫瑰,跟着旅人回到了“云朵与北极光的故乡”。再看看原来出自他当时仰慕的一位年青女士之手,这位女士非常喜爱玫瑰,为她采集的玫瑰建造了小屋和床铺,像照顾洋娃娃一样照顾自己的玫瑰。当我看见那两朵历经几个时代仍然圆润舒展的玫瑰躺在木头小床上垫着精心刺绣的枕头,盖着粉蓝色镶银丝花纹的小被子时,简直立即就被迷住了。可以想像,这位内心极为敏感的故事诗人会非常钦慕如此任性乖张又诗意的年轻女子,也许她本人才是那朵荷马墓上盛开的骄傲而恣意的玫瑰……
And now the feathered legions
That filled with song the summer air
Have left for milder regions
Where waving fields of golden grain
The reaper’s heart delighted
There only stubble now remain
The land looks drab and blighted
But we have stored the gifts of God
In barns and bins of overflowing
And winter brings no anxious thought
As chilly winds are blowing
For He who feeds the roaming bird
And clothes the fading flower
Is ever with us in his word
The word of life and power
……
— Songs from Denmark “Nu farmer sloven trinket om land”]
直到抵达哥本哈根的夜晚,我都不太敢确定一切会发生。带父母和孩子去北欧圣诞节旅行,很美好的主意,但早期我完全淹没在哪个环节可能会出错的恐惧之中,劳心劳力地从夏天一直担忧到2016年最后一个工作周。走下飞机,小朋友兴奋地甩掉大衣,说“一点都不冷!”第一次走进我们在市中心租住的房子,我就被整个街区闪亮亮的圣诞灯饰吸引了。家家户户树篱上和墙上都闪烁着,十分精美。街区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在国家美术馆和罗森堡宫边上,靠近市内最大的交通枢纽。房子属于哥本哈根大学的一位教授,一共四层,顶层为阁楼。这一区的房子大概有一百三十五年历史,在十九世纪末是给在市中心的工人阶层居住的,几乎每一层就有一户人家,非常拥挤。六七十年代这里都改装一新,成了中产家庭独立的房子,其中一户就是这位教授的父辈。这些房子看起来都有些旧了,但目前平均市值九百万欧元,令人乍舌。透过温馨的橙红色灯光,我看到许多窗台和客厅都装饰着精美昂贵的圣诞装饰,许多院子里放着作工良好的单车和儿童拖车,和游戏棚屋,“比爱尔兰富裕”,我们都即刻想到了这一点。
一直到平安夜前我都还在远程工作, 去看新港和小人鱼雕塑的行程也是半日里匆匆一段。是日大雾弥漫,雾气仿佛隔开了与人群和城市喧嚣的距离,使我们感觉上跟新港的河流和船坞更加亲近。或许如此,新港一直是我在哥本哈根感觉最亲密的地方。在新港的小广场上孩子爸爸和我带小朋友去参观了琥珀博物馆,小朋友和我在放大镜底下看昆虫羽翼和年代久远的花瓣,十分留恋。
节前我们游访了提芙礼花园。这是一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巨大游乐场,每一个时期都重新修建更有趣的游乐设施,和重新雕饰以更符合时代风格的艺术背景,配合华丽的马戏、杂技和芭蕾舞表演,几乎是丹麦人的美好创意和精微做工的巨大展览。正逢圣诞节前,提芙礼花园内开了盛大的圣诞集市,所有的游乐设施都加了七彩灯饰和人工雪景,场景显得尤为华美。没有人知道孩童的梦境是怎样的,但提芙礼花园仿佛就是一个庞大的梦,每一个场景部分上色,留白处有待我们用心执起画笔。小朋友简直是掉进了蜜罐,一个一个地接着去玩森林火车、碰碰车、打地鼠等等,每一个游戏的场景都设计得美轮美奂,我们忍不住一再赞叹丹麦人艺术修养真的很好。小朋友后来还跟着我们做了地底隧道行船打枪游戏和摩天轮。摩天轮升上高空时整个提芙礼花园的灯光在眼前铺展蔓延,小朋友一再叫喊。老人家们主要在逛圣诞集市,然后我们共同抵达中心的小宫殿,造访了小矮妖爵士乐馆、路过飘着巨大帆船的莲花池。最后小朋友跑进了做成倾覆的海盗船样子的游乐场,里面还有巨大的复杂的迷宫式城堡,小朋友一钻进去就半天不肯出来,孩子爸爸可怜兮兮地说“如果我小时候有这么好玩的游乐场玩,我也不用回家了……”
平安夜凌晨我终于结束了一年的工作,我们开车前往腓特烈堡宫。河流和树林环绕,晴日里遥遥望去,城堡显得十分可爱。小朋友一下车就奔向河边跟爷爷和外婆一起逗水鸭,吓飞鸽子,然后逮住外公跟他一起找野蘑菇,并不停让公公鉴定蘑菇有没有毒。这座十六世纪时期的王宫已经在十九世纪末改建成为国家历史博物馆。小朋友一进入装饰着巨大麋鹿标本墙上旋转着描金玫瑰流纹的宴会大厅就惊呆了,十分好奇地跑了小半圈,然后试着去攀爬古旧的深深的石质窗座。后来一直拉着外公看挂满了整个回廊和教堂墙面的骑士徽章。孩子爸爸发现了九卷本《丹麦人史》的作者Saxo Grammaticus的雕像,这位中世纪学者写的历史完全一派创世神话的风格,曾也是我特别喜欢的。小朋友听我讲了一个远航的故事,很高兴地绕着雕像转了一圈。但是随后王宫各种房间舞厅和一墙墙油画都对这小孩子没什么吸引力,直至花园,他又可以抓住公公去找蘑菇了,他才又兴奋起来。原先预想的餐厅平安夜都没有开,我们最后只好把车开到加油站,好歹麦当劳开着。结果一下车又不见了公公和小朋友,在加油站背面找到后他们两个正在摸一个看起来特别脏的大蘑菇,把我吓得不轻,赶紧把他们赶去洗手。
午后我们开车赴赫尔辛格,与瑞典隔海相望的小城。赫尔辛格于十五世纪建造的海防堡垒克隆堡就是《哈姆雷特》剧中城堡。一路迎雨,下车时恰雨晴,我们走入午后三时半的暮色。正值清冷的平安夜,绵长的海岸线上只有三三两两的路人,海面升起一缕紫灰的朦胧的水雾,城堡显得格外僻冷。护城河之后,船首形状的形成尖锐夹角的外墙随着步伐在视线中紧紧逼近,在飒飒寒风中几乎是惊心动魄的。或许这城堡看起来鬼气太重,老人家们和小朋友才走了几步就不愿往前了,留在了帆影重重的海岸。我们一直步入城堡,感觉城门和外墙极其厚重和晦暗,城堡内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五角星形庭院,城堡主体建筑环绕着,其中看起来是前中世纪风格的大教堂正闭门作平安夜晚祷,歌声稍稍驱散了阴冷的气氛。不想家人久等,我们转转就出去了,一走出城门满眼是闪耀的酒红色海水,落日正向着瑞典的海岸倾斜。跟丹麦大部分如蛋糕一样粉雕玉琢的城堡和皇宫相比,赫尔辛格的克隆堡的确很特别。
圣诞节当日我们冒着小雨去了哥本哈根市中心的克里斯钦自由城(Christiania)。这是一个以公社形式缔结的团体(人员流动自然很大),在二三十年前占据了哥本哈根市的一片废弃的街区,来自世界各地的严肃嬉皮士在此驻扎,进行艺术创作,试行各种有机环保生活和无政府主义理念。这个群体和丹麦政府的关系一向很紧张,他们自称其领地非欧盟区域,且可以合法吸食大麻,其中涉及各种警察事务、市政管理方方面面的实际操作上的困难。但说实话单纯是有这么一个公社在那里已经让我们很吃惊,很难想象这个自治级别的群体能在什么别的国家跟政府共处。克里斯钦小区里的房屋都特别简单,风格杂乱,壁画无处不在,许多壁画本身水准都很高,跟环境也契合得很好。许多小花园里系着经幡,画着藏传佛教的一些象征符号,也许还有许多别的象征符号只是我不认得。同时满地也散落着废弃的铜铁锅盆,或锁着破破旧旧的单车,三三两两的蓬头垢面的男性青年坐在门口吸大麻,观感很复杂,有点新奇,但也说不上太好。小朋友倒是横冲直撞很高兴,大概小朋友们都喜欢混乱的地方,他觉得比那一大堆千篇一律的市政厅小广场和教堂要好玩。
节后天晴,我们沿着住地的河岸一直走到哥本哈根市政厅广场,安徒生塑像就在金碧辉煌的市政厅旁一个角落,遥遥望向大路另一面的提芙礼花园。据说提芙礼花园也是他小时候最喜爱但不得常去的地方之一。市政厅广场临近丹麦国家博物馆,我们都觉得布展相当好,其中的考古博物馆尤其惊艳。我们看到了发掘自欧洲中部的早期如尼文石柱,大约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建造的马拉圆盘的青铜作品,圆盘镶金,象征太阳,展品说明部分详述了凯尔特神话中太阳在日间和夜间的旅程。另一件镇馆之宝是一个银质大鼎,内壁四面雕塑着古老印欧神话中的鹿角神灵,从外看图案也非常清晰,保存完好。考古馆的众多展室我们都只是匆匆行过,小朋友更喜欢巨大的麋鹿骨架和各种出土的钱币。博物馆顶层是一整层的丹麦社会变迁史展,从古代一直到现今社会各种人物和社会风貌展览,还单单有一个玩具馆收藏了十九和二十世纪制作的各种代表性玩具。
随后两日往瑞典,马尔默和隆德都是相当日耳曼中世纪风格的城镇,建筑风格比起粉雕玉琢的丹麦来要严肃和大型许多。在马尔默我们看见了非常类似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小镇低矮建筑风格的市政广场。有名的瑞典手工木马店就坐落于此,我们都看着小马实在可爱,给老人家们买了,给自己挑的是《骑鹅历险记》的织锦,如今正挂在都柏林家里的厨房墙上。两地的大教堂都非常有名,马尔默大教堂保存了一个小礼堂的中世纪壁画,14-15世纪的壁画裹着翩飞的流纹在礼堂天顶和墙上绽放,大多是圣徒故事,画风简单而细致,出彩的颜色,虽然随着年月黯淡,那粉绿铅灰的衣饰和圣徒们宁静的神情奇异的手势还是非常吸引人。隆德大教堂则保存了两个时期的天文钟,其中的大钟非常有名,建于十五世纪,运行的时候,曲子“In dulci jubilo”从教堂里最小的管风琴里传出来。在钟的最上面,两把剑代表了时间。钟上面部分是天文学钟,它表示了不同阶段的月亮和太阳落下的位置。钟的下面部分是一个日历板。通过它可以计算出变化的传统节日的日期和在一些特殊的日子会在哪个周末到来。建于十二世纪的教堂地下室则保存了隆德地区历代皇家贵族的坟墓和传奇人物的雕像,十六世纪后参与装饰和修缮隆德教堂地下室的艺术家和建筑师都是大有来头的人物。
回都柏林前我们还游访了奥登塞,安徒生的出生地。奥登塞小城一如传说中那么可爱,低矮的色彩斑斓的木房,精致的小店铺和古老的弯曲曲折的街道。我们在安徒生故居博物馆看到了他大部分生前手书的稿子,和剪纸与绘画作品。剪纸作品非常纤细,仿佛每一个人物的每一个部分都可以被微风轻易扯断,更为精微的鸟和花朵就更让人眼花缭乱了。看到它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出自一双孤独的手,和需是非常宁静内省的心境。画面则和他的大部分故事一般凄凉阴暗。虽是从幼年时期开始读过他写的大部分故事和游记,但仍然还是被画面的凄凉感染了,或许在文字中我一直用心地去给故事中的人物加注一些温暖,直到直面作者手中这些凄凉的场景,才知道悲伤的命运和内心的伤痛本无任何可饰,就是我们所无法逃离的不幸而已。用心看看他的诗歌手稿,发现在他的时代许多如今在丹麦语中使用的元音并没有出现,那个时期的词语外型和德语是很像的,才惊觉这个语言大概在很短的历史时期内曾经历过很大的改革。然后我开始寻找他的游记手稿,一心渴望找到我最喜欢的一篇,《荷马墓上的一朵玫瑰》。游记作品以合集的形式出版,手稿也只是不可辨的一堆,但是我在他远赴东方前的个人物品展览中找到一朵纤细枯黄但形态美好的夹在书页中的玫瑰,心里一惊,想到这或许就是故事中最后被夹入书页的玫瑰,跟着旅人回到了“云朵与北极光的故乡”。再看看原来出自他当时仰慕的一位年青女士之手,这位女士非常喜爱玫瑰,为她采集的玫瑰建造了小屋和床铺,像照顾洋娃娃一样照顾自己的玫瑰。当我看见那两朵历经几个时代仍然圆润舒展的玫瑰躺在木头小床上垫着精心刺绣的枕头,盖着粉蓝色镶银丝花纹的小被子时,简直立即就被迷住了。可以想像,这位内心极为敏感的故事诗人会非常钦慕如此任性乖张又诗意的年轻女子,也许她本人才是那朵荷马墓上盛开的骄傲而恣意的玫瑰……
fejgl
(Dublin (Baile Átha Cliath), Ireland)
My soul into the boughs does glide There like a bird it sits and si...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