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阅读总结
2016年已经过去了,我不怎么怀念它。如果在新年之际要我许下对2017的期待,我希望是在每个方面,都比过去的这一年有一点进步,多读些有趣的好书,少陪点无趣的烂人,学两到三个新技能,多把时间留给自己的内心,不再急躁,从容前行。
2016年,共计读书30本,其中摄影画册11本,诗集两本,其余虚构/非虚构类作品17本,具体名单如下:
A. 摄影集:
《心像》,杨延康 著
《创世纪》塞巴斯提奥·萨尔加多 著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阮义忠 著
《人与土地》阮义忠 著
《我见:马克·吕布纪实经典》马克·吕布 著
《跟着马克·吕布拍中国》 肖全 著
《狂人摄影日记》阿刘 著
《大国志(画册)》严明 著
《比尔·布兰特:影与光》,比尔·布兰特 著
《Michael Kenna: Images of the Seventh Day》,Michael Kenna 著
《F.C. Gundlach. Das fotografische Werk》, 弗朗茨·克里斯蒂安·冈拉克 著
B. 诗集:
《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海桑 著
《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 著
C. 其他:
《柔软》三部曲,廖一梅 著
《论摄影》,苏珊·桑塔格 著
《开平碉楼》张国雄 著
《超级IP》吴声 著
《虚拟书评》,比目鱼 著。
《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 著
《爱的艺术》[美] 艾·弗洛姆 著
《月亮和六便士》[英] 毛姆
《槽边往事 : 和菜头自选集》,和菜头
《银河映像,难以想像》 潘国灵 编著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吴晓波 著
《周鸿祎自述 :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周鸿祎 著
《世界现代建筑史》,王受之 著
《认识电影 : 插图第11版》,路易斯·贾内梯 著
《阿城文集》七卷本,阿城 著
《虚拟书评》,比目鱼 著
《牛津通识读本:西方艺术新论》 弗里兰 著;
《多雷插图:拉封丹寓言诗》 著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美] 罗伯特·麦基 著;
较之2014年的阅读量有所减少,但相比最为忙碌动荡的2015,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除了一些工作需要的专业书籍,今年的个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以下作品:
年度摄影画册:《创世纪》 &严明《大国志》
今年是有史以来看摄影画册最多的一年。现代艺术往往陷入个人表达和观念大于呈现的困境,纪实摄影相对是克制和内敛的形式。作者仅仅通过照片呈现自己的观察角度和思考,所有看得到的细节和随之延伸主观感受和个人思考,都会随着读者阅历、心境的变化而得出不同的结果。这是节制和抽象带来的多样性可能,也与“Show,not to tell”的写作原则一致。
今年夏天,因为经常去深圳书城,翻阅了大量的摄影画册,对黑白摄影作品在纸质印刷品上呈现的简洁抽象中蕴含的细节、韵律和哲学上的统一越来越感兴趣。上半年最有感触的作品是严明的《大国志》(精装画册版),从前言到目录,由方法论到作品呈现,都保持完整而统一的逻辑延续性。作品中细腻的氛围,既能看出当下中国的现实和荒诞,也能给人幽默的会心一笑,是一次很成功的情感表达。
双十一打折时买了《创世纪》,作者塞巴斯提奥早在1973年就开始了自己的职业摄影师生涯,历经西格玛、伽玛及马格南新闻图片社,作品在圈内早就多次展览,这次的《创世纪》是其最新作品集,作品历经加拉帕戈斯群岛、南极洲、南大西洋地区,西巴布亚、苏丹和北极圈,将自然景观、动物以及原始人类风貌充分展现,一系列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中包含令人感动和震撼的场景,却又有着广袤和灵境的上帝视角,真是无愧《创世纪》的书名。
另,这也是本年度个人所买的最贵的一本书。
年度虚构作品: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很多经典作品,年纪太早去读,因为阅历和思想不够,往往并不能体会其中的好处,反而是年岁渐长,追寻过理想又看它破灭,体会过热恋又心如死灰,品过人生百味,看过世事变迁,再来读经典,往往才能读出更多的味道。初中时读红楼梦,大学前听李宗盛,都属于此类。今年认真读了两本经典,都有了以往完全不同的感觉,重读《百年孤独》终于能体会其中无法言说的氛围,此外第一次读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居然出乎意料的好。毛姆的技法很纯熟而华丽,将一个天才对画画的执着和热情描写得如梦似幻、充满诗意且震撼三观。
一个人能在40岁的年纪,抛妻别子,并忍受道德和世俗的评价,完全投入和沉迷画画这一艺术形式,这个故事似乎有些不可理喻。但当一个人完全燃烧自己的激情把自己献祭给最纯粹追求时,那种超脱善恶、伦理、道德、世俗虚荣的力量完全光芒四射,吸引他人又灼伤自己,美丽而危险,这本身是生命的另一种伟大和动人。
年度非虚构作品: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
作为一个非建筑专业的人,与我而言这更像一本建筑学入门参考书。作者的大名,我是毕业之后,因为工作关系,在08年的时候才第一次接触到。本书按照年代和流派,简要地对19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以来的建筑历史做了系统梳理。因为覆盖了建筑流派的背景、建筑师和他们的代表作品,120万字的大部头也仅仅能做入门介绍,可能深度不够,但胜在全面,能令人窥见建筑的群星和时代。
本书最大的败笔是配图,不少照片都是逼着的团队直接在现场拍摄,但毕竟不是专业摄影师,对建筑的展现未能尽显其美,加之是黑白印刷,略显粗糙。
年度诗集:海桑《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
因为关注读库,所以三年前就知道了海桑的诗歌,并一直以为这是一本浪漫的爱情诗集。然后我拿到手里时,才发现这是一个小镇文艺青年历经青春骚动、野心勃勃,投身都市和诗歌不可避免地失败最终又与生活妥协但保持自我的人的克制但复杂的诗集。当一个诗人不把写诗当做职业而仅仅是生活的副业乃至不光彩的喜好,偷偷在无数夜晚小心翼翼地写诗,不为给别人看,也不向这个世界证明什么,那么这个诗人便进入了最佳的写作状态。
海桑的诗,呈现出某种舒适和平静的“小气”,大部分句子里,海桑不再描写人类、国家以及一切与之相关的宏大命题,转而聚焦眼前的生活,父母和爱人,用他的诗句说,“其实啊,我只能用尽我的一生,去爱有限的几个人”。读这样的诗,不会令人浮躁,在这个喧嚣嘈杂的世界,无异于一杯清凉的茶,有一些苦味,但值得慢慢地喝下去。
今年还看了余秀华的《月光落在左手上》,好诗好句,随后也关注了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因为写作过于频繁,外界对她关注尚未散尽,因此我无法确认这是一个诗人最本质自然的状态。两相比较,还是觉得《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已经有了岁月的沉淀,安静中更质朴一些。
年度垃圾:《周鸿祎自述 :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现在买书前一般都会到豆瓣或者亚马逊上看看评论先,因此降低了踩雷的风险,总体而言,今年并没有读到什么垃圾作品。回想起来,完全不可看的书,基本就这一本。
周鸿祎做企业的水平怎么样暂且不论,我个人从来不用360的任何产品。看过一个评论说,中国没有几个真正伟大的互联网企业,倒是产生了一对互联网方法论。周鸿祎的这本《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也属于此类范畴,对互联网的讲述无非是老生常谈,更多的是不要脸皮的自吹自擂,书中都是拿自己的产品举例,说自己的设计和营销如何牛逼。以我一个品牌人的专业来看,真正把产品做好了,基于口碑和病毒传播的营销才是更好的方式。还没成功就开始为自己立言立碑,不知道老周从哪里来的自信。对比与《从0到1》《重新定义团队》类似的互联网企业家写的书籍,本书完全可归入垃圾一类。归根结底,这是一个不值得信任的作者。
总结2016年的阅读,因为作息时间相对规律的缘故,重新回归到正常的阅读频率。30本的总量其实很少,但都是刻意控制的结果。因为明白精力有限,阅读的选择上更加理性和聚焦,不再漫天撒网,都是有意识地挑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补课,所以呈现出四向双非重温经典的特点,即阅读的东西更多的聚焦在建筑、戏剧、电影和摄影是个方向,双非指阅读中,非虚构和非新作的比例越来越大,同时,开始重温和认真学习经典的作品。
希望2017年,读得更多,思考得更多,然后最重要的是,动笔写得更多。
春节前夕,是为2016阅读总结。
—————————————————
海阔天空气象,风光霁月襟怀。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我的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