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间的情感 直到不惑 方懂丨大叔说022
![]() |
![]() |
潮字大叔 / 文
本文写于二零一六年五月十六日
1
宋老师说,这首歌是他与他父亲之间的真实写照。
当宋老师在CHAO+第三期分享现场演唱完这首歌,我们觉得这是每个人与自己父亲之间的真实写照。
每个人都眼眶红红,有些人也潸然泪下。
从“苦恋”到“父仔”,至今26年,宋亦乐将音乐主题从爱情带到亲情,更加深刻,更加直达人心。
说所有潮汕人都会哼一段“苦恋”,并不为过。
“一片痴情是苦恋,十字路边把你呼喊”。这首发布于1990年的潮语流行歌曲,颠覆了许多人对于潮语的认知,原来“潮汕话”也可以唱出来的。
“当初娚山盟海誓,为何如今对影只一人,心头千般相思意,夜夜梦中泪不干”,在揉入当时港台流行音乐的要素的同时,带入了本地口语化的表达,朗朗上口。
爱情主题在流行音乐中展示着强大的影响力,毕竟,音乐最能表达人类对于爱的贪嗔痴,“没有星星的夜里,我用泪光吸引你”不就是一种典型的痴吗?
“苦恋”的流行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也正因为此,成为了潮汕人的歌。
宋亦乐并没有在“苦恋”的荣光中获得更多,在“苦恋”之后的两年里,四大天王横空出世,接着是林志颖、李克勤、周华健,在那个明星璀璨的时代,物欲横流,大家热衷于去模仿黎明的七分头,“对你爱不完”的舞姿,而没有后续强力作品与包装,让宋亦乐的名气远远低于“苦恋”。
这种高峰的荣光与不对称的知名度,对于当年仅仅20岁出头的宋亦乐而言,是一种煎熬。
就像张爱玲说的,出名要趁早。
但再早的声名鹊起,却无人告知要怎么办。
2
我问宋老师,后来呢?
他苦笑到,20多年过去,我最大的感受是,每个人都要坚持,坚持梦想才是最有价值的,你不能不断让自己从零开始。
20多年里,他经历了许多的工作,当2015年再次回归潮语音乐的时候,或许他比谁都感叹,坚持才是最有价值的。
于是,他和他的团队写下了“父仔”这首歌。
他说只有做了父亲才知道为父之难。
潮汕俗语早已洞悉一切:叫人阿父易,给人叫阿父难(o第三声)。
宋亦乐将多年的情感积聚其中,平实之中展现父与子之间隐性的代沟,去将儿子想对父亲说的话,用歌词表达出来。
父子关系远无父女关系母子关系亲切,父子感情更显腼腆、羞涩,在潮汕话的语境之中,甚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里,父子关系更如同一种接班的传承,而非亲情的融洽。
儿子一代介绍父亲,不是说“老政府”就是“瓦父”,极少人说dad,爸爸。用词的方式已经表达了关系。
但不能说这种关系的表述与认知是一种不关心,宋亦乐的这首“父仔”恰恰表达了这种矛盾——代沟与关怀。
单单是这一点,我们骤然发现,潮语歌曲正在发生变化,从表像的爱情到对人性的深刻探讨,这应该是本土音乐人身上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3
作为CHAO+,我们希望去引导的,正是对于这个城市变化的深知与思考,在平凡人身上发现伟大,在别人的故事里面看到自己。
音乐正是其中最有价值的一个触点。
这也是我们未来所要延续的。
感谢宋亦乐老师。
当我们无法表达父爱之时,或许一首放在朋友圈的“父仔”,能让老爸听到。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