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是倒装,其实不是
和虞记室骞古意诗
何子朗【南朝梁】
美人弄白日,灼灼当春牖。
清镜对蛾眉,新花弄玉手。
燕下拾地泥,风来吹细柳。
君子何时归,与我酌樽酒。
陈归酒说,
这是名列「东海三何」的何子朗写给虞骞的一首和诗,虞骞的原诗已经散佚了,从情理上推判,应该是一首临行告别之诗,所以何子朗才深情地呼唤道:「君子何时归,与我酌樽酒」。
两人的离别大概也并不哀伤,至少何子朗的态度是完全轻松的,全诗从美人、白日写起,一直到「燕下拾地泥,风来吹细柳」,既然燕也拾泥、风也吹柳,君子胡不相见?这就很自然地用古意带出了相见的呼唤。就是说,五六句的写景,为七八句的点题,做了一个很自然的铺垫。
三四句,自然又是五六句的铺垫,无非是「金风玉露便应相逢」的意思,不过,这其中貌似用到了倒装之式——
清镜对蛾眉,尚可理解;新花,如何能弄玉手?简单的解释,自然可以说,这是「玉手弄新花」的倒装,为了押韵才有此举。不过,这样的解释,用手术刀解剖东坡肉,反而就没意思了。
先跳过去。
再看第一句,「美人弄白日」,这就彻底无法用倒装解释了,毕竟,总不能是「白日弄美人」。
「弄」,是玩耍、炫耀之意,「弄白日」,其实是「弄于白日」,类似的还有弄潮、弄风,其实就是弄于潮、弄于风,省略了介词「于」的结果,和现代汉语中「晒太阳」、「吹吹风」的说法是一个道理。
那么,三四句的「新花弄玉手」,也是「新花弄于玉手」的省略。
「弄白日」的说法,后来沿用的人不多,大概许多人还是觉得这种笔法太冷僻、太惊世骇俗了一点。
而诗仙李白,不仅在《春日行》这首诗中写「佳人当窗弄白日」,直接继承了何子朗的这首诗的笔法,他还在另一首诗中更进一层地写道,「白日可抚弄,清都在咫尺」。
对文字进行任意的创新、抚弄,这正是诗人的飘逸。
何子朗【南朝梁】
美人弄白日,灼灼当春牖。
清镜对蛾眉,新花弄玉手。
燕下拾地泥,风来吹细柳。
君子何时归,与我酌樽酒。
陈归酒说,
这是名列「东海三何」的何子朗写给虞骞的一首和诗,虞骞的原诗已经散佚了,从情理上推判,应该是一首临行告别之诗,所以何子朗才深情地呼唤道:「君子何时归,与我酌樽酒」。
两人的离别大概也并不哀伤,至少何子朗的态度是完全轻松的,全诗从美人、白日写起,一直到「燕下拾地泥,风来吹细柳」,既然燕也拾泥、风也吹柳,君子胡不相见?这就很自然地用古意带出了相见的呼唤。就是说,五六句的写景,为七八句的点题,做了一个很自然的铺垫。
三四句,自然又是五六句的铺垫,无非是「金风玉露便应相逢」的意思,不过,这其中貌似用到了倒装之式——
清镜对蛾眉,尚可理解;新花,如何能弄玉手?简单的解释,自然可以说,这是「玉手弄新花」的倒装,为了押韵才有此举。不过,这样的解释,用手术刀解剖东坡肉,反而就没意思了。
先跳过去。
再看第一句,「美人弄白日」,这就彻底无法用倒装解释了,毕竟,总不能是「白日弄美人」。
「弄」,是玩耍、炫耀之意,「弄白日」,其实是「弄于白日」,类似的还有弄潮、弄风,其实就是弄于潮、弄于风,省略了介词「于」的结果,和现代汉语中「晒太阳」、「吹吹风」的说法是一个道理。
那么,三四句的「新花弄玉手」,也是「新花弄于玉手」的省略。
「弄白日」的说法,后来沿用的人不多,大概许多人还是觉得这种笔法太冷僻、太惊世骇俗了一点。
而诗仙李白,不仅在《春日行》这首诗中写「佳人当窗弄白日」,直接继承了何子朗的这首诗的笔法,他还在另一首诗中更进一层地写道,「白日可抚弄,清都在咫尺」。
对文字进行任意的创新、抚弄,这正是诗人的飘逸。
陈可抒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为什么要读庄子?
- 庄子放到现在会饿死吗 (1人喜欢)
- “黄蜂尾”张籍,最善于“反转”的诗人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