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过年的记忆
查看话题 >这三样传统贺年点心,有着爷爷奶奶们最温暖的回忆
因为油腻的口感,我对煎堆、油角这些油炸小食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长辈们就不一样了,买年货的时候必定要买上几袋,过年时玩牌或者聊天,就会配着热茶来吃这些香酥食物。

可能是回忆吧,妈妈总是说,她小时候过年可热闹了,每家每户都会做豆腐,炸煎堆油角,蒸萝卜糕。以前外婆在厨房炸油角的时候,她和舅父就会偷吃。对于老一辈来说,食物除了味道,更重要的还有当年的回忆。

半岛君的回忆是萝卜糕,炊烟、萝卜虾米腊肠碎的香气和蹲在灶前的忙碌身影,已经浓缩成一幅生动的画面,镶嵌在我的童年记忆里。

这些贺年小食,有的因为不符合现时的饮食主流,慢慢退出人们的生活;有的则是工序麻烦,被连锁量产取替。今期,半岛君带你回到热闹的厨房,听听那噼里啪啦的油炸声,闻一闻蒸萝卜糕的香味,找回那些温馨的老故事。

萝卜糕
「入冬煮萝卜糕」的习惯早在历法上就有了记载。原因很简单,萝卜是秋冬当造的时令蔬果,白白胖胖又多汁水,做出来的萝卜会更加香甜,有口感。因为「糕」和「高」谐音,萝卜糕又有「步步高升」的好意头,所以是过年必备。

除了萝卜以外,精彩的配角——腊肠、虾米、冬菇也很重要。在做糕之前,当然要去海味街买好材料。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腊肠的小知识,四五十年代时,人们还没有不分时节吃腊味的习惯,所以腊味店会趁着冬天旺季卖腊肠,到夏天少生意的时候就会改为卖雪糕。

做萝卜糕不是太难,备好材料后,将萝卜刨丝,搓粘米粉,将腊肠虾米冬菇剁碎并且炒香。我还记得有一年,腊肠下锅以后,香到把邻居家的猫咪都引来,在厨房门口徘徊的情景。

接下来就是把材料按照比例,混在一起,放进蒸笼了。一个小时后,揭开盖子,萝卜的清甜气息溢满了整间屋子。自己家做的萝卜糕,虽然不及早茶点心那般结实,但是胜在真材实料,每一口香甜都能刺激味蕾。

半岛君还有另外两种吃法介绍,萝卜糕切片,裹上蛋液香煎,或者萝卜糕和XO酱一起热炒,又是不一样的风味。

煎堆
煎堆在平时的粥店也很常见,不像油角,只有过年才有。通俗点来说,煎堆就是炸糯米团子,一般吃的有拳头般大,也有的比足球还大,不同地方的size不同。

煎堆滚完芝麻,下油锅炸完以后,色泽金黄的样子,又令它有了一句谚语「煎堆碌碌,金银满屋」

世界之大,除了圆球状的煎堆,在南海九江,那里的煎堆像烧饼一样。人们先将煎堆压扁成皮,再包上压成饼模状的馅料,入锅油炸。

在香港,更有一种石榴花形状的煎堆。石榴多籽,「籽」和「子」谐音,这种煎堆又有「多子多福」的寓意。

油角
以前,大人在厨房炸油角的时候,都不准小孩子在旁边,因为小孩子有时会乱说话,例如,有时会问到大人油角炸着炸着,会不会散开等问题。在大人看来,油角象征元宝,做不好会不吉利。

油角的形状、寓意和饺子很像,所以又有「北方人包饺子包到天亮,南方人炸油角弄到天明」的说法。事实上,油角不是饺子,从制作方法来看,油角的皮是加猪油制成的酥皮,馅料是白糖花生炒香而成。

仔细看的话,油角和饺子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前者的花边是锁边,后者的是褶边。

这几天看到一个问题:过年回家,有什么推荐买给家人的年货?评论五花八门,其实老一辈喜欢的东西不需要太多,简简单单的萝卜糕、煎堆油角对于他们来说就心满意足了,而这些传统的贺年点心也让新年变得更有年味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公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