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图结束的地方

2017年1月24日 星期二
片名:德州巴黎(Paris, Texas) 导演:维姆 文德斯(德)
导演维姆文德斯是个旅行者,他拍出了伟大的旅行者电影——《德州巴黎》。
我最喜欢的旅行手册是《孤独星球》系列。每次去一个新地方,都会买来相应的手册在旅途中反复观看。除了本身的制作精良之外,吸引我的是它的名字——孤独星球。孤独正是旅行的本质所在。
我进行过几次长途旅行,碰到许多有意思的旅行者。他们大都是独自上路,上路的理由千奇百怪,有辞职、失恋、高考失利、退伍等。他们或独自或结伴而行,住着青旅,选择徒步或骑行,作着漫无目的的旅行,直到经费花完才肯回去。他们身上散发着一种孤独的气息,同时混杂着激情和迷茫,对旅行似乎感到厌倦又十分依恋。他们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也倾听他人的故事。他们在寻找旅途的方向,也在寻找人生的方向。
这些人才是真正的旅行者,而不是观光旅游团或者只知道消费和拍照的游客。真正的旅行,必定是独自一人默默行走在名山大川,在寻找未知风景的同时也在寻找自我,寻找爱,寻找生命的意义。
《德州巴黎》讲述的正是一个孤独的旅行者逐渐发现自我的故事。
PART1 从荒野到城市
开场的俯拍镜头缓缓扫过美国西部的荒野地貌——遍地风化的山岩沙砾,孤立陡峭的巨大岩壁。如此空旷荒凉的地方,一个男人在蹒跚前行。镜头拉近,这是一个面容干枯、满身灰尘、疲惫不堪的流浪汉,右手提着一只装水的塑料桶。他喝掉仅剩的最后一口水后,便扔了它,又继续坚定地往前方走去。

这个叫柴维斯的男人独自在荒野中徒步四年时间,直至他兄弟沃特找到了他。沃特想要将柴维斯从荒野拉回现代城市。一开始他拒绝说话,甚至趁沃特不注意偷跑出去。当沃特第二次找到他的时候,柴维斯正在沿着一条铁路前行。沃特指着前方说,那里有什么?什么也没有。画面中长长的铁轨一直延伸到前方,仿佛直通天际。对身处城市的沃特来说,确实什么也没有。但对于柴维斯而言,却可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柴维斯迟疑了一会,最终被沃特重新拉上了车,开始了二人的公路旅行。

旅途中有大量荒凉地区的酒吧、加油站、快餐店场景,呈现出类似Edward Hooper的绘画意境——疏离和寂寞之美,这正和电影的主题完美契合。在这之前,很少有西部电影这样拍,因为荒凉归荒凉,西部片的主题是表现牛仔的英勇传奇故事,这部电影表现的却是孤独。在拍摄前,导演文德斯为了避免自己陷入此类观看经验的陷阱,于是花了好几个月时间独自一人在美国西部旅行,最终用色彩和光线将这种孤独之美表现出来。
电影拍出了荒野的魅力,正如主角柴维斯被其吸引。导演在访谈中自述:「我年轻时候所有的渴望就是发现更多的公路和城市,后来我喜欢荒野和沙漠,多年的旅途经历使我明白最爱的地方是美国、澳大利亚及非洲的那些沙漠。」
荒野的吸引力来自于它的空无一物和巨大空间,这是是一个可以满怀激情到来的地方,却在往后的日子里消耗殆尽,就像柴维斯内心中痛入骨髓的爱情,在这漫长的荒野旅行中复归于平静,犹如被封闭的活火山,等待着下一次的爆发。
在路上,柴维斯第一次开口说话提及的是巴黎。这并非人们熟知的浪漫之都,而是德克萨斯州的一块土地。在这个地方父母怀上了他。这是他生命开始的地方。他的荒野旅行是逆流而上,要回到生命最开始的地方,找寻早已丢失的自我。“德州巴黎”实际只是一个象征,柴维斯并不能在这个地方找回自我,他真正的旅行不在于荒野,而在于这次回家之路。
PART2 父与子
从沃特口中,我们逐渐了解到柴维斯过去的故事。他原本有一个妻子和儿子,不知为何,他和妻子都消失不见踪影,而他们三岁多的儿子亨特被送到沃特家,直到四年后的现在。柴维斯说,四年很长吗?沃特回答说,对小孩子来说,当然是了,有他半生长了。
父子首次见面,只有简单的一句招呼,其余便是沉默。两人的沟通体现在小孩的放学回家路上。第一次亨特直接拒绝了父亲,坐同学的车回去。在观看四年前记录快乐时光的家庭视频后,亨特被父亲的爱意感染。睡觉前,对柴维斯喊了声,晚安爸爸。第二次,两人各自走在马路的一边。柴维斯做出滑稽的姿势来逗乐亨特,两人走到一起,父子终于打破了隔阂。

有个场景是,父子二人一起看老照片,两人的对话非常有意思。
父亲:他(祖父)照完这张照片,几年以后便死在了那辆车里。
儿子:噢,他死了。
儿子:那你能感受到他已经死了吗?
父亲:什么意思?
儿子:你知道,当他走来走去,跟人说话时,你觉得他活着,对吧?
父亲:是呀。
儿子:那么,他不在时,你能感觉出来吗?
父亲:能,有时候,我知道他已经死了。
儿子:我从没觉得你死了。我总能感觉到你走来走去的,还说话,在什么地方。
即便父亲不在,亨特对他的感受却一直保留在记忆中,正如那段被纪录下来的快乐时光的家庭视频。它们都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在某些时刻重新唤醒往昔的记忆和情感,这也正是电影的魅力所在。
PART3 爱情往事
有多么寂寞的孤独就有多么浓烈的爱。这部电影最让人感动的是柴维斯和自己妻子的相遇场景。父子二人驾车出发去休斯顿寻找珍(柴维斯的妻子)的下落。柴维斯找到了她,通过一扇特殊的镜子,他可以看到她,她却看不到他。两人通过电话交谈。他讲起了两人以前的故事。这是一段包含疯狂、折磨以及伤心的爱情往事。珍认出了柴维斯。柴维斯告诉她亨特所在的旅馆,独自离去。

爱情充满着激情和疯狂,同时也带来了妒忌和折磨,想要完全占有彼此。他们看到的不再是真实的对方,而是头脑中想象的对方。爱情慢慢由彼此的关心变成了欲望。这欲望折磨着他们,直到有一天彻底爆发,伤害彼此。这很像互相取暖的两只刺猬,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还需要学会克制忍耐。
柴维斯在孤独的夜色中,看到母子两人相遇,便独自开车离去。电影的结尾是受约翰福特《搜索者》的影响,或者说整部电影就是现代版的《搜索者》。男人在旅途的尽头认识到自我后,独自一人,重新踏上了新的旅程。
为何电影不能设置一个大团圆结局呢?毕竟柴维斯经历了这么多,终于能够勇敢面对过去,却不能和珍在一起。他是在害怕,害怕会再次离开,因为爱得太深,伤得就越深,不如离去。
《德州巴黎》像是一副指引人生的地图,它探讨了旅行、爱与自我发现。让我们在地图结束的地方,开始一段真正的旅行,寻找属于自己的“德州巴黎”。
作者:醉舟
公众号:铃鼓先生(如果你喜欢,可以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