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影江南,水墨年华。
#乌镇西栅#
江南小巷,故都旧朝,竹筏木阁,青石板踏,彩盏霓虹,水染月华,挑灯回看,静许年华。 嘘—— ,-)


华灯初上的西栅,像是笼了层层叠叠的纱,漫步在木桥上或临歌泛夜,都可以感受到月光和水波的温柔,不曾想过,这是否也算重返旧时光。





火树银花,路边的树木被缠绕上斑斓的灯盏,霓虹色包裹枝干,漂亮得像萤火虫似的小光点挂满枝桠,浓浓古风的灯笼,似乎是光华中的古今同唱。


久远的小巷,热闹的弄堂,旧时的房屋前人来人往,从何处来,往何处去?或许这已然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让我们相遇,也许不经意的擦肩,遇见的便是那些寻觅的种种。






当然,这儿最美的绝对是水景。波纹泛成鱼鳞状的纹路,楼阁里的灯光,把倒影点亮,行人留恋与木桥之上,看到的风景成画,自己亦成了这画中一景。




高高的灯笼在街角挂起,水面上似乎也不曾有光的缺席。小店里,同样贩卖着做工精致的灯笼,挑一个在手上,灯光莹莹,冬夜似乎也被点点温暖。



似乎与这里相同,怀旧亦是物品的主题,那些曾经人手一箱、藏在床底下的画册,是那时最爱拿出来与同班炫耀的宝贝,每次在晚上偷偷的读,都会不自觉的勾起嘴角。


老式的电影放映机,似乎是60、70年代人们的骄傲。听说,那时住一块儿的人家都是在一个院子里看电影,电影开始放映时,人们都从自个儿家里找出板凳儿,在白色的幕布前坐下,孩子们总会争着要坐第一排,就这样,你坐在我前面,我又不甘心,抬起凳子又跑到你前面,着实有趣。电影高潮时,不少孩子总爱站起来尖叫,而他们身后拿着蒲扇的老人们可就不干了,他们一定会板起脸来,拿起手中的扇子,往前面孩子背上来回拍,一边不忘喊到“坐下,你给我坐下。”这时儿,总会引起阵阵哄笑,好不热闹。



墙壁上贴满了往来游人内心的话语,一张张明信片的堆砌,凑成了一颗颗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心。而我们都曾来过,都曾踏过这儿的青石板,都曾看过这儿的水墨江南。见字如面,hi,真高兴见到你。

这儿也是古风与现代的结合,有一条街,户户都是酒吧,格式各样,待君光临。


已有美景,美食同样必不可少,炒饭、烧烤、年糕、发糕、烧饼、葱香烩、粉蒸排骨、荷叶膏、酱鸭、白鱼、薄荷乌梅……

乌镇人文气息浓厚,不少名家皆出于此,古有萧统皇帝、诗人陈与义,今有作家茅盾。它又因电影《似水年华》的拍摄而红,独特的地域风光,让不少电影、电视剧取景于此。


夜影江南,水墨年华,我在这里。
#西栅夜景#
#2017.1.2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