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终将乘风归去(惠子函原创 )
你终将乘风归去
文/惠子函
“我是一个聚光灯下的小人物”,韩寒曾多次这样说过,他小说里主人公的命运大抵如此。即不知所谓地活着,逃离不了生活,也战胜不了生活。
韩寒一直在营造自己的理想世界,每个角色都在某个城中,漫无目的,无所事事,倔强又脆弱,努力做事却毫无意义,日子过得荒诞且虚无。发生在乌托邦里的那些故事和人的生存方式,孤独又骄傲。
《乘风破浪》再一次呈现出了韩寒的理想世界,致敬了《新难兄难弟》、《时光倒流七十年》等,讲述了不被父亲理解的赛车手阿浪经历的一场奇妙冒险。邓超饰演的徐太浪,是为了纪念2008年6月17日在穿越东方越野拉力赛中不幸身亡的徐浪。
韩寒的人物角色安排很有意思,说实话,老年的彭于晏我差点没认出来。看到邓超饰演的是彭于晏的儿子,那一刻的我是幻灭的。我就在想,如果邓超和彭于晏扮演的角色对调,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结果不得而知,但一定没有这样有趣。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亭林镇,亭林是韩寒的故乡,他对这里有执念。电影中的亭林集合了韩寒笔下大多数城市与人的感受。正太和太浪漫无目的的生活方式,在天台徘徊,在江水旁眺望,任时间流走。
就像是“一人驾驶一艘船,船不知驶向何处,途中遇见了一只鲸鱼,不知道天高地厚得给了鲸鱼一拳,鲸鱼一甩尾巴就拍飞了他。有的人不服;有的人怂了;有的人冷眼旁观;有的人被潮水推向未知。他们对抗鲸鱼的方式各异,却赢不了鲸鱼,即使没有鲸鱼,他们仍然不知道去往何方”。
这世上的事情,从来都不是绝对的,但对于阿正来说,他认准的就是眼前这唯的一条路,不妥协、不转弯,搭着兄弟的肩,牵着爱人的手,就这么往前走。略中二,讲义气,理想主义且脑子缺根弦。
率真的小马,他可以成为“正太帮”的一员,又能脱离这群小镇青年,是一个特殊又至关重要的存在,他代表了90年代的一类追梦人。马化腾的出现对于电影观众来说是个笑点,而这更像是一种默契的暗示。
罗力是亭林镇的帮派份子,黄志强的手下,但他的其实本质并不坏。他是个爱老婆的男人,对老婆的愿望倾尽全力满足。是一个特别真诚,特别伤感的人物,也是我在影片中唯一觉得遗憾的人物。他是如此的矛盾,想努力做一个好人,却总是事与愿违。
六一,一根筋,生活漫无目的,同时精神敏感,生活的重心就是听老大的话。每一个人都有血有肉,有性格有故事,但你似乎永远也触碰不到这些人,大概永远找不到他们生活的这座城。
这些人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于是邓超饰演的太浪成为了唯一的正常人,他来自未来,找到了自己的过去。韩寒总是在电影中表现出无序与不真实,这是他想要呈现的东西,但无法完全转换成电影,每个角色存在的目的就是等待故事结束。
“我常想起死去的那些朋友们。我能做的就是躺下睡觉,闭眼,再睁眼,把车的反光镜涂成黑色,绑上安全带,戴上头盔,停到发车位,继续。”
韩寒在《乘风破浪》中表达了对时代的吐槽,太浪作为未来人,语言中不乏对彻底改变人类社交方式的无奈与惆怅,的确,过去的人是不会在说完“我想静静”后问“静静是谁”。
韩寒执着于表达,他擅长且喜欢,他用尽量多的商业元素去吸引人,同时也尽量更多地讲述自己的乌托邦,这是他最大的妥协。电影不能够完全呈现出文字的意象,但他努力着,并正竭力使虚无转为存在。
有了足够的观众,表达才成立,否则那叫自说自话。观众看什么,看剧情,看主题。于是《后会无期》的主题是公路,《乘风破浪》的主题是回到过去。好像那座城里就生活着那群人,无人问津,无人打扰。
除此之外,不得不说,韩寒其实很会拍女人,王珞丹,赵丽颖在我看来都是较干净清纯的女演员,但《乘风破浪》里的赵丽颖告别了以往傻白甜女主的人设,作为“大哥”的女人,她识大体,成熟且知性,人物层次更加丰富,内心世界更加饱满。
《后会无期》里的王珞丹造型惊艳,美出了新高度,一反常态的青春励志形象,完成了小清新到大文艺的升级。
大家普遍表示,韩寒的杂文是犀利的,具有批判性的,而其实在戏谑与批评的文字中,透露的则是对生活的敬畏与妥协。
一切都是生活所迫,可生活却从来没被抓住过。
《乘风破浪》让我们看到了无限种可能,原来我们的父母都曾是少年。他们的确不够理解我们,因为他们偏执又啰嗦;他们也不能完全窥见我们的成长,因为他们强硬又死板。
但其实我们,也并没有与他们共同经历过那些岁月,我们从来都无法真正与他们感同身受。
一个人只有一辈子,一辈子只有一次青春,趁我还年少,我要万水千山走遍。
惠子函原创作品,关注公众号「 惠子函 」
微博:@惠子函
微信:zh2000happy
文/惠子函
“我是一个聚光灯下的小人物”,韩寒曾多次这样说过,他小说里主人公的命运大抵如此。即不知所谓地活着,逃离不了生活,也战胜不了生活。
韩寒一直在营造自己的理想世界,每个角色都在某个城中,漫无目的,无所事事,倔强又脆弱,努力做事却毫无意义,日子过得荒诞且虚无。发生在乌托邦里的那些故事和人的生存方式,孤独又骄傲。
《乘风破浪》再一次呈现出了韩寒的理想世界,致敬了《新难兄难弟》、《时光倒流七十年》等,讲述了不被父亲理解的赛车手阿浪经历的一场奇妙冒险。邓超饰演的徐太浪,是为了纪念2008年6月17日在穿越东方越野拉力赛中不幸身亡的徐浪。
韩寒的人物角色安排很有意思,说实话,老年的彭于晏我差点没认出来。看到邓超饰演的是彭于晏的儿子,那一刻的我是幻灭的。我就在想,如果邓超和彭于晏扮演的角色对调,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结果不得而知,但一定没有这样有趣。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亭林镇,亭林是韩寒的故乡,他对这里有执念。电影中的亭林集合了韩寒笔下大多数城市与人的感受。正太和太浪漫无目的的生活方式,在天台徘徊,在江水旁眺望,任时间流走。
就像是“一人驾驶一艘船,船不知驶向何处,途中遇见了一只鲸鱼,不知道天高地厚得给了鲸鱼一拳,鲸鱼一甩尾巴就拍飞了他。有的人不服;有的人怂了;有的人冷眼旁观;有的人被潮水推向未知。他们对抗鲸鱼的方式各异,却赢不了鲸鱼,即使没有鲸鱼,他们仍然不知道去往何方”。
这世上的事情,从来都不是绝对的,但对于阿正来说,他认准的就是眼前这唯的一条路,不妥协、不转弯,搭着兄弟的肩,牵着爱人的手,就这么往前走。略中二,讲义气,理想主义且脑子缺根弦。
率真的小马,他可以成为“正太帮”的一员,又能脱离这群小镇青年,是一个特殊又至关重要的存在,他代表了90年代的一类追梦人。马化腾的出现对于电影观众来说是个笑点,而这更像是一种默契的暗示。
罗力是亭林镇的帮派份子,黄志强的手下,但他的其实本质并不坏。他是个爱老婆的男人,对老婆的愿望倾尽全力满足。是一个特别真诚,特别伤感的人物,也是我在影片中唯一觉得遗憾的人物。他是如此的矛盾,想努力做一个好人,却总是事与愿违。
六一,一根筋,生活漫无目的,同时精神敏感,生活的重心就是听老大的话。每一个人都有血有肉,有性格有故事,但你似乎永远也触碰不到这些人,大概永远找不到他们生活的这座城。
这些人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于是邓超饰演的太浪成为了唯一的正常人,他来自未来,找到了自己的过去。韩寒总是在电影中表现出无序与不真实,这是他想要呈现的东西,但无法完全转换成电影,每个角色存在的目的就是等待故事结束。
“我常想起死去的那些朋友们。我能做的就是躺下睡觉,闭眼,再睁眼,把车的反光镜涂成黑色,绑上安全带,戴上头盔,停到发车位,继续。”
韩寒在《乘风破浪》中表达了对时代的吐槽,太浪作为未来人,语言中不乏对彻底改变人类社交方式的无奈与惆怅,的确,过去的人是不会在说完“我想静静”后问“静静是谁”。
韩寒执着于表达,他擅长且喜欢,他用尽量多的商业元素去吸引人,同时也尽量更多地讲述自己的乌托邦,这是他最大的妥协。电影不能够完全呈现出文字的意象,但他努力着,并正竭力使虚无转为存在。
有了足够的观众,表达才成立,否则那叫自说自话。观众看什么,看剧情,看主题。于是《后会无期》的主题是公路,《乘风破浪》的主题是回到过去。好像那座城里就生活着那群人,无人问津,无人打扰。
除此之外,不得不说,韩寒其实很会拍女人,王珞丹,赵丽颖在我看来都是较干净清纯的女演员,但《乘风破浪》里的赵丽颖告别了以往傻白甜女主的人设,作为“大哥”的女人,她识大体,成熟且知性,人物层次更加丰富,内心世界更加饱满。
《后会无期》里的王珞丹造型惊艳,美出了新高度,一反常态的青春励志形象,完成了小清新到大文艺的升级。
大家普遍表示,韩寒的杂文是犀利的,具有批判性的,而其实在戏谑与批评的文字中,透露的则是对生活的敬畏与妥协。
一切都是生活所迫,可生活却从来没被抓住过。
《乘风破浪》让我们看到了无限种可能,原来我们的父母都曾是少年。他们的确不够理解我们,因为他们偏执又啰嗦;他们也不能完全窥见我们的成长,因为他们强硬又死板。
但其实我们,也并没有与他们共同经历过那些岁月,我们从来都无法真正与他们感同身受。
一个人只有一辈子,一辈子只有一次青春,趁我还年少,我要万水千山走遍。
惠子函原创作品,关注公众号「 惠子函 」
微博:@惠子函
微信:zh2000happy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