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月书单
元旦制定了新年计划(New Year Resolution)后,就开始发奋图强了。经济学家们通过多年的大数据调查研究表示每年年初都是各大健身房吸收新老会员数量最多的月份,可见全球屌丝们都有一个树立美好新年决心的愿望。以这个理论来看,本月应该是今年看书最多的一个月,尽管这并非我的年度期望。不管怎样,看了书还是要记录一下,可以来告诫自己努力过嘛。
<Every Hidden Thing>
加拿大畅销作家Kenneth Oppel最新的一本小说,暂时没有找到对应的中文书名,就不自己造了。
小说的灵感来自化石战争(Bone Wars),发生于19世纪后期,美国二位著名的古生物学家为争先发现世界最大的恐龙化石也而展开长达30多年之久的残酷竞争。
故事中的两位父亲即是这两位古生物学家为来源创作的人物形象,为了功名利禄,互相竞争,贿赂,诬陷等等龌蹉手段,甚至扭曲到让各自儿女去窥探对方信息的地步。父辈间的仇恨却不能磨灭两个志趣相投,心心相惜的年轻人越走越近。
总之,在西部荒野迷失之地,激烈寻找恐龙之王化石(the Rex)的n个探险队,古老而神秘的印第安原住民,叛逆的儿女间如罗密欧与朱丽叶般被禁忌的爱情,交织在一起的故事。
因为语言词汇量有限,大量考古,恐龙化石方面的英文词汇看着很晕,费了不少力气查,当然也没白用有道词典,看完小说后又都一五一十的还给它了。不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各种反转,结尾还有点玄幻,适合闲暇时候消磨时间。推荐指数3颗星。
<Think Twice>
作者是加拿大出生,纽约时报畅销作家Sarah Mlynowski,《Think Twice》是她另一本书《Don’t Even Think About it》的续集,因为没有看过前集,只能当一个独立的故事看了。
讲述了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为了培养一种特殊能力的特功人员,在一次流感疫苗中做了手脚,使20个高中生因为注射了这批被污染的疫苗而意外获得了一种特异功能--读心术。他们从最开始的紧张成为异类到后来适应并渐渐依赖这种特异功能,生活变得如鱼得水。
突然有一天,其中一个人莫名失去了这特殊功能,打破了重新建立已久的平衡。之后两天又一个人也失去特殊功能,气氛逐渐变得凝重。然后这20个高中生想尽一系列方法努力去延续或试图重新获得这能力的故事。然而结局却出人意料。
看书名,本以为是鸡汤类的读物,结果又看了一部超现实的小说,这也让我自己相当意外。从头到尾,一直感觉自己在看剧本,而且感觉这题材和剧情凑一季美剧也是不成问题的。比较通俗,英文难度适中,适合闲暇时候消磨时间。推荐指数3颗星。
<Crouching Tiger - What China's Militarism Means for the World >
中文名《卧虎:中国军国主义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作者彼得·纳瓦罗,美国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任命他为新成立的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席。百度百科中介绍他是著名的对华“鹰派中的鹰派”。这本书也是他陆续出版的“中国三书”之一,另外两部是《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和《被中国杀死》,这两本暂时还没有看过。
在国外的图书馆拿起这本书,只因为在封面上看到了China这个字眼,莫名的就想拜读一下。因为不懂政治,所以不敢妄加评论。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纯读书感受。
这本书的核心问题,也是作者每一章节都会提出这个问题“Will there be war?” 每个章节都会以一个问题开始,作者给出一系列可能的答案,然后在逐一分析它的可能性。抛开政治因素,很喜欢这种写法,结构很清晰,竟然有点像看侦探小说的感觉,很有代入感。刚开始拿起这本300多页的英文书,而且还是政治历史相关的内容,完全不是我的喜好题材,没想到竟然能够读完。
古诗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本书可以让你站在另外一个视角去感受一下。推荐指数5颗星。
<Rise of the Robots>
中文名《机器人崛起:技术和未来失业的威胁》,作者马丁·福特是硅谷一家软件开发公司的创始人。
作者在书中描述了未来从制造业到服务业,机器人将逐步取代人类的可能情景,这将造成大规模的失业问题,为了减轻机器人和自动化的进步对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的冲击,作者提出建立保底的基本收入,作为一项根本性的补救措施。
这本书作者用了大部分篇幅在描绘未来机器人代替人类的场景,很形象生动,让人大开眼界,当然有些很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就能变为现实,有些或许至少要上百年的时间,亦或仅仅是人类纯粹的想像而已。
作者的方案是否能够解决这个潜在的威胁,现在谁也不能给出定论。但是至少可以让人类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在机器人的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 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毕竟研制机器人的初衷只是用来辅助人类的,而非替代人类。推荐指数4颗星。
<Why Information Grows>
中文名《增长的本质》,作者Cesar Hidalgo,是一位物理学家。
作者用物理定律来分析和解释经济学,社会学等复杂体系。作者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观点,经济增长是源自物理秩序的增长,即信息的增长。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有趣的例子,外界媒体一直用中国人力成本便宜来解释美国把制造业迁移到中国这一现象。但是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工比中国还低廉,而且拥有大量劳动力的国家,比如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等,但是并没有出现“中国制造”的现象。所以作者的观点是除了人力成本外,还有一个因素是因为中国生产各种产品所需的相关技能的人员充足。而这种技能人员的快速培养和积累是需要在特定环境下才能产生的。如果不能满足特定的条件,就会像巴西的福特兰迪亚一样最终变成一座鬼城。(福特兰迪亚:福特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的半成品。1928年,他本计划在巴西热带雨林中建立一个橡胶园,无奈自然灾害与文化隔膜让建筑嘠然而止,工程不得不于二站结束时放弃,留下的便是现今的荒凉残败景象)
尽管书中有一些物理定律和经济学相关的英文名词,尤其是前两章热学定律那块看着有点晕,尽管n年前都曾经学过,不过早已还给老师了。总体上作者的观点很独特,是一本比较有新意的经济类书籍。推荐指数4颗星。
<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and other stories>
左图估计是原始封面,右图是我借的,感觉像是为图书馆特制的,很有年代感。这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一个短篇小说合集。本来只想看《乞力马扎罗的雪》,结果还赠送了其它9个小故事。
* 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 A Day’s Wait 一天的等待
* The Gambler, the Nun, and the Radio 赌徒、修女和收音机
* Fathers and Sons 两代父子
* In Another Country 在异乡
* The Killers 杀人者
* A Way You’ll Never Be 你们绝不会这样
* Fifty Grand 五万块
* The Short Happy Life of Francis Macomber 弗朗西斯·麦康伯 短暂的幸福生活
最后3篇小故事没有看完。估计都是谜题式的小故事,需要自己猜测结局。所以经常感觉没看懂,或许get不到作者想到表达的深度。但是毕竟是大师的作品,还是值得拜读一下英文原版,或许看多了就能容易明白了。推荐指数4颗星。
<Superforecasting-The Art and Science of Prediction>
中文名《超预测》,作者Philip E.Tetlock,是一位心理学家,是”精准预测“项目的开创者。精准预测是邀请全球自愿者报名参加,对未来事件进行预测的活动, 据作者介绍他们的预测项目的准确度比专家们的更接近事实。这是他们的网站(www.goodjudgment.com),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另一位作者是Dan Gardner,是一位新闻记者,也是畅销书作家。
本书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如何成为超级预测家,但是通过大量的事例去阐述这些超级预测家们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分析问题,然后如何决策的。当然书中的超级预测家并不是所谓领域的专家,而是参加项目的自愿者们。所以作者的观点主要是1)精准预测是可以做到的,而且经过训练,准确率也是可以提高。2)精准预测与身份职业学历无关,而与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关。
本书中罗列的大量关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战争哲学等方面的事例,很多西方元素事件在里面读起来很有挑战,尤其还是英文版。总之,坚持读完还是收获到了很多生活中时常忽略的一些小理念,推荐指数4颗星。
<The Innovators>
中文名《创新者》,作者Walter Isaacson,沃尔特·艾萨克森,美国著名的传记作家,2011年风靡全球的《史蒂夫·乔布斯传》的作者。
本书讲述了计算机和互联网从无到有的发展全历程中不同时期在科学与人文交叉路口的创新者们的故事。从英国著名诗人拜伦之女,也是业界公认的第一位计算机程序的创造者阿达·洛芙莱斯(Ada Lovelace)讲起,晶体管之父威廉·肖克利( William Shockley),仙童公司 (Fairchild)的八叛逆,信息时代教父范内瓦·布什(Vannevar Bush),PC之父爱德华·罗伯茨 (Edward Roberts),一直到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公司的乔布斯、谷歌的拉里·佩奇等等。是一本浓缩了200多年间历代创新者们的传记故事。
作者刻画出一幅生动的群星闪耀的创新群体图景,这些狂人和鬼才是如何远瞻未来颠覆世界,才有如今这个如此互通互联的美丽新世界的。推荐指数5颗星。
后记,今天是国内的农历初五的早上,这边农历初四的晚上,也是2017年一月的最后一天。经过一个月不间断的阅读英文原版书籍,尽管英文没有什么长进,唯一让自己欣慰的是养成了起床就想看书的习惯。竟然在国内春节期间如此丰富的朋友圈的诱惑下也勉强坚持一下来,只是效率略有降低,导致最后那本《创新者》看了5-6天,重要的是竟然在还书期限的前一天完成了。对于500多页厚的砖头,还算比较满意这个速度,希望以后可以有所提高。
最后希望在新的一年里,除了吃好,玩好,身体倍棒,家庭幸福之外,也可以继续保持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鸡年吉祥如意!
<Every Hidden Thing>
![]() |
加拿大畅销作家Kenneth Oppel最新的一本小说,暂时没有找到对应的中文书名,就不自己造了。
小说的灵感来自化石战争(Bone Wars),发生于19世纪后期,美国二位著名的古生物学家为争先发现世界最大的恐龙化石也而展开长达30多年之久的残酷竞争。
故事中的两位父亲即是这两位古生物学家为来源创作的人物形象,为了功名利禄,互相竞争,贿赂,诬陷等等龌蹉手段,甚至扭曲到让各自儿女去窥探对方信息的地步。父辈间的仇恨却不能磨灭两个志趣相投,心心相惜的年轻人越走越近。
总之,在西部荒野迷失之地,激烈寻找恐龙之王化石(the Rex)的n个探险队,古老而神秘的印第安原住民,叛逆的儿女间如罗密欧与朱丽叶般被禁忌的爱情,交织在一起的故事。
因为语言词汇量有限,大量考古,恐龙化石方面的英文词汇看着很晕,费了不少力气查,当然也没白用有道词典,看完小说后又都一五一十的还给它了。不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各种反转,结尾还有点玄幻,适合闲暇时候消磨时间。推荐指数3颗星。
<Think Twice>
![]() |
作者是加拿大出生,纽约时报畅销作家Sarah Mlynowski,《Think Twice》是她另一本书《Don’t Even Think About it》的续集,因为没有看过前集,只能当一个独立的故事看了。
讲述了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为了培养一种特殊能力的特功人员,在一次流感疫苗中做了手脚,使20个高中生因为注射了这批被污染的疫苗而意外获得了一种特异功能--读心术。他们从最开始的紧张成为异类到后来适应并渐渐依赖这种特异功能,生活变得如鱼得水。
突然有一天,其中一个人莫名失去了这特殊功能,打破了重新建立已久的平衡。之后两天又一个人也失去特殊功能,气氛逐渐变得凝重。然后这20个高中生想尽一系列方法努力去延续或试图重新获得这能力的故事。然而结局却出人意料。
看书名,本以为是鸡汤类的读物,结果又看了一部超现实的小说,这也让我自己相当意外。从头到尾,一直感觉自己在看剧本,而且感觉这题材和剧情凑一季美剧也是不成问题的。比较通俗,英文难度适中,适合闲暇时候消磨时间。推荐指数3颗星。
<Crouching Tiger - What China's Militarism Means for the World >
![]() |
中文名《卧虎:中国军国主义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作者彼得·纳瓦罗,美国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任命他为新成立的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席。百度百科中介绍他是著名的对华“鹰派中的鹰派”。这本书也是他陆续出版的“中国三书”之一,另外两部是《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和《被中国杀死》,这两本暂时还没有看过。
在国外的图书馆拿起这本书,只因为在封面上看到了China这个字眼,莫名的就想拜读一下。因为不懂政治,所以不敢妄加评论。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纯读书感受。
这本书的核心问题,也是作者每一章节都会提出这个问题“Will there be war?” 每个章节都会以一个问题开始,作者给出一系列可能的答案,然后在逐一分析它的可能性。抛开政治因素,很喜欢这种写法,结构很清晰,竟然有点像看侦探小说的感觉,很有代入感。刚开始拿起这本300多页的英文书,而且还是政治历史相关的内容,完全不是我的喜好题材,没想到竟然能够读完。
古诗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本书可以让你站在另外一个视角去感受一下。推荐指数5颗星。
<Rise of the Robots>
![]() |
中文名《机器人崛起:技术和未来失业的威胁》,作者马丁·福特是硅谷一家软件开发公司的创始人。
作者在书中描述了未来从制造业到服务业,机器人将逐步取代人类的可能情景,这将造成大规模的失业问题,为了减轻机器人和自动化的进步对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的冲击,作者提出建立保底的基本收入,作为一项根本性的补救措施。
这本书作者用了大部分篇幅在描绘未来机器人代替人类的场景,很形象生动,让人大开眼界,当然有些很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就能变为现实,有些或许至少要上百年的时间,亦或仅仅是人类纯粹的想像而已。
作者的方案是否能够解决这个潜在的威胁,现在谁也不能给出定论。但是至少可以让人类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在机器人的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 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毕竟研制机器人的初衷只是用来辅助人类的,而非替代人类。推荐指数4颗星。
<Why Information Grows>
![]() |
中文名《增长的本质》,作者Cesar Hidalgo,是一位物理学家。
作者用物理定律来分析和解释经济学,社会学等复杂体系。作者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观点,经济增长是源自物理秩序的增长,即信息的增长。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有趣的例子,外界媒体一直用中国人力成本便宜来解释美国把制造业迁移到中国这一现象。但是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工比中国还低廉,而且拥有大量劳动力的国家,比如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等,但是并没有出现“中国制造”的现象。所以作者的观点是除了人力成本外,还有一个因素是因为中国生产各种产品所需的相关技能的人员充足。而这种技能人员的快速培养和积累是需要在特定环境下才能产生的。如果不能满足特定的条件,就会像巴西的福特兰迪亚一样最终变成一座鬼城。(福特兰迪亚:福特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的半成品。1928年,他本计划在巴西热带雨林中建立一个橡胶园,无奈自然灾害与文化隔膜让建筑嘠然而止,工程不得不于二站结束时放弃,留下的便是现今的荒凉残败景象)
尽管书中有一些物理定律和经济学相关的英文名词,尤其是前两章热学定律那块看着有点晕,尽管n年前都曾经学过,不过早已还给老师了。总体上作者的观点很独特,是一本比较有新意的经济类书籍。推荐指数4颗星。
<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and other stories>
![]() |
左图估计是原始封面,右图是我借的,感觉像是为图书馆特制的,很有年代感。这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一个短篇小说合集。本来只想看《乞力马扎罗的雪》,结果还赠送了其它9个小故事。
* 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 A Day’s Wait 一天的等待
* The Gambler, the Nun, and the Radio 赌徒、修女和收音机
* Fathers and Sons 两代父子
* In Another Country 在异乡
* The Killers 杀人者
* A Way You’ll Never Be 你们绝不会这样
* Fifty Grand 五万块
* The Short Happy Life of Francis Macomber 弗朗西斯·麦康伯 短暂的幸福生活
最后3篇小故事没有看完。估计都是谜题式的小故事,需要自己猜测结局。所以经常感觉没看懂,或许get不到作者想到表达的深度。但是毕竟是大师的作品,还是值得拜读一下英文原版,或许看多了就能容易明白了。推荐指数4颗星。
<Superforecasting-The Art and Science of Prediction>
![]() |
中文名《超预测》,作者Philip E.Tetlock,是一位心理学家,是”精准预测“项目的开创者。精准预测是邀请全球自愿者报名参加,对未来事件进行预测的活动, 据作者介绍他们的预测项目的准确度比专家们的更接近事实。这是他们的网站(www.goodjudgment.com),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另一位作者是Dan Gardner,是一位新闻记者,也是畅销书作家。
本书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如何成为超级预测家,但是通过大量的事例去阐述这些超级预测家们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分析问题,然后如何决策的。当然书中的超级预测家并不是所谓领域的专家,而是参加项目的自愿者们。所以作者的观点主要是1)精准预测是可以做到的,而且经过训练,准确率也是可以提高。2)精准预测与身份职业学历无关,而与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关。
本书中罗列的大量关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战争哲学等方面的事例,很多西方元素事件在里面读起来很有挑战,尤其还是英文版。总之,坚持读完还是收获到了很多生活中时常忽略的一些小理念,推荐指数4颗星。
<The Innovators>
![]() |
中文名《创新者》,作者Walter Isaacson,沃尔特·艾萨克森,美国著名的传记作家,2011年风靡全球的《史蒂夫·乔布斯传》的作者。
本书讲述了计算机和互联网从无到有的发展全历程中不同时期在科学与人文交叉路口的创新者们的故事。从英国著名诗人拜伦之女,也是业界公认的第一位计算机程序的创造者阿达·洛芙莱斯(Ada Lovelace)讲起,晶体管之父威廉·肖克利( William Shockley),仙童公司 (Fairchild)的八叛逆,信息时代教父范内瓦·布什(Vannevar Bush),PC之父爱德华·罗伯茨 (Edward Roberts),一直到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公司的乔布斯、谷歌的拉里·佩奇等等。是一本浓缩了200多年间历代创新者们的传记故事。
作者刻画出一幅生动的群星闪耀的创新群体图景,这些狂人和鬼才是如何远瞻未来颠覆世界,才有如今这个如此互通互联的美丽新世界的。推荐指数5颗星。
后记,今天是国内的农历初五的早上,这边农历初四的晚上,也是2017年一月的最后一天。经过一个月不间断的阅读英文原版书籍,尽管英文没有什么长进,唯一让自己欣慰的是养成了起床就想看书的习惯。竟然在国内春节期间如此丰富的朋友圈的诱惑下也勉强坚持一下来,只是效率略有降低,导致最后那本《创新者》看了5-6天,重要的是竟然在还书期限的前一天完成了。对于500多页厚的砖头,还算比较满意这个速度,希望以后可以有所提高。
最后希望在新的一年里,除了吃好,玩好,身体倍棒,家庭幸福之外,也可以继续保持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鸡年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