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的夜
放假回到家整个人都跟泄了气的皮球似的,每天昏昏噩噩,所谓的目标flag说倒就倒。
《温柔的夜》本来早就打算看的,一直拖到昨天晚上才看完,也没有动力写笔记,拖到现在。
以前从没认真的看过三毛的作品,偶尔看到一两篇文章,也觉得不过如此,都是一些生活琐事。
《温柔的夜》是一册集子,有七篇短文。《温柔的夜》是其中一篇的标题。每一篇,都是平平无奇,但整合在一起,却有种说不出的气势。
首先说一下第一篇《寂地》,这是一个发生在沙漠中的故事,全文都以对话的形式进行,大家谈论的内容,是沙漠中的传说——脸狺。大漠的传说,在一人一语中娓娓道来,加上正直黑夜,更将故事烘托得引人入胜。
《五月花》是整册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刚看到标题,就想起了美洲的第一批移民便是乘坐五月花从欧洲大陆而来。对于三毛来说,她的五月花又是什么呢?原来,她作为家属,不远来到丈夫工作的奈岛。在这里,她见到了拖欠丈夫工资的资本家老板汉斯和他的妻子,见到了耿直负责的丈夫荷西,见打了爱耍小心眼的丈夫的工友路易。通过三毛的视角,看到了荷西工作的辛劳,也看到了汉斯无赖的脸孔。看望丈夫期间,三毛因工资的事和汉斯大吵了几架,也由此,看到了三毛那耿直不折的性格,不得不说,三毛不是那种无理取闹的人,她和丈夫一样,很善良,但是,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三毛还是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据理力争。记得汉斯和三毛争论后因理亏而无言以对时说“怎么会有你这样的中国女人?” 这句话,很可笑,也很无奈。当然,最后这样不珍爱工人劳力的老板也得到了应有的报应,汉斯在一次车祸中断了手脚。最后,三毛说“相信耶和华,你们的神,他是公正的。”
下一篇是《玛黛拉游记》,看标题就能知道这篇文章的内容,其实,我是不太喜欢看这样描写景物的文章,因此,在看到大段大段的描写的时候,不自觉的调跳了过去,因此,文章也没什么印象。
第四篇就是《温柔的夜》,看完后真的不敢相信,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想否认它的真实度,但三毛却讲原委讲述的那么清晰,让这三次偶遇显得那么自然。三毛驱车买票,与一流浪汉相遇三次,流浪汉深情地向她讲述了自己的悲惨经历,这个流浪汉也似乎相信了三毛会给他二百元(忘记了是什么币,权当是人民币吧)买票回家。虽然一直不愿给他钱的,但最后的那一瞬,三毛转身向流浪汉寻去,给了他买票的钱。一直觉得流浪汉是骗子,最终在穿上瞥见了他,这使得三毛的内心无比内疚。
第五篇是《石头记》,此《石头记》并非曹雪芹的《石头记》,却真真实实的是关于石头的故事。三毛迷上了在石头上作画,几经尝试,花出了十一个他最宝贵的石头。在一次聚会中,被朋友顺手拿走了四个,放在床下报纸里,打算放到保险箱的七个也被扫卫生的阿姨当成垃圾扔走了。心中挚爱就这样丢失了,三毛的心情可想而知。毕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不是常人能够达到的。
下一篇是《相逢何必曾相识》,讲述的是三毛在旅行中认识的一个日本人,并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但在三毛患病间,日本友人落难,一直等待着三毛的帮助,未果。多月后三毛得知了友人的故事,十分内疚。日本友人十分友善,三毛愧疚于在朋友需要她时,自己却了无音讯。三毛是个重情义的人,从这里不难看出。
最后一篇是《永远的玛利亚》。玛利亚是三毛租房时的清洁工人,她自私,懒惰,贪财,装穷,又好背后传话。忍无可忍的三毛再三跟她的雇主要求,终于辞退了玛利亚。玛利亚却跟雇主多要了工资才肯走,在接受政府失业补助的同时,她偷偷的找了份工作。三毛再见玛利亚,他在一户人家照顾老人,仍旧是那样的没有责任心。同叫玛利亚,这个玛利亚身上却一点值得赞叹的地方都木有。
无疑,三毛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她没有被生活琐事包围,她有她自己的生活,她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