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江河水乍暖,静心待花开
立春,是我们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何谓立?《月令》中说:“立春,正月节。立,始建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何谓春?《说文》中说:“春,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甲骨文=(林野,草木春时成长) + (日,太阳提供了生长的能量)+ (屯,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春,经过了万物凋零的冬季,阳光回归,大地升温,地里的种子苏醒破壳,扎根生长,广阔林野,遍布新绿。
立春时间,通常出现在每年的2月4日前后,2017年的立春时间: 2月3日 23:34:01(即农历正月初七)。立春,多在寅月(农历一月)。这是因为以子丑寅卯的阶段划分,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到了寅月,人要醒过神来安排考虑一年的事务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年之计在于春”。
立春是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古人把五天称为一候,十五天则是一节气,故观候可以知节。想了解立春,先从三候开始。立春分为:“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然气温,故解冻。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鱼陟负冰。陟,升也。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古人又把五天称为微,十五天称为著,见微知著,跟观候知节一样,是先民立身处世的生活,也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参照。
立春不仅是个重要节气,也是一个重大节日。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官方一般都有立春的仪式,如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民间也有很多的立春习俗,如保留至今的“咬春”,即吃春饼、鞭春牛等趣味习俗。立春这天,北方吃春饼,而南方则流行吃春卷。吃春饼和春卷,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
“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季养生着眼于一个“生”字,即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精神方面,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力戒暴怒,更忌忧郁,尽量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二、起居方面,早睡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三、饮食方面,宜食辛(带辣味的食物)甘(带甜味的食物)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四、着装方面,宜下厚上薄,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宜养阳之生气。
春已归来——江河水乍暖,静心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