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读后
《未来简史》是一本有关哲学和思考人类本质的书。
回顾人类的演化史,人类走出原始荒蛮,一步步进化,到如今几乎战胜有关生存最重要的三座大山——饥饿、瘟疫和战争。更重要的是,现代智人之所以能在所有动物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人类有虚构的能力,尤其是虚构意义的能力,人类现存的一切——国家、宗教、企业等都是虚构出来的现实,是一种基于想象的共同体。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共同认知,人类才能够低成本地构建大范围协作,从而放大人的能力,最终成为了地球的主宰。
现代人的“现代性”按照赫拉利的观点是一项交易,用一句话总结为“人类愿意放弃意义,而换取力量”。
我们的现代世界,由人文主义(现代人的信仰及追求意义)和科学技术的密切合作建立起来的。人文主义的基石是人的自由意志和个人作为一个实体的不可分割性。自由主义,强调每个人的内心体验都是重要的,应该赋予所有人表达和追求的权利。但赫拉利提出,当前人类的“自由意志”正在面临危机。他说,自由意志基于三个假设:
第一,我有一个不可分割的“自我”,用心审视,就能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自我,要倾听它的声音。
第二,真实的自我是完全自由,拥有自由意志的。
第三,没有人比我自己更了解我自己,必须自己说了算,不能让别人替我做决定。
然而,今天的科学家却告诉你,自由意志的这三个假设并不成立。大脑不只有一个“自我”,人是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欲望的。很多实验证明,人的欲望不受意识控制。实际上,计算机算法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比如投票和消费的时候,我们经常犯错,导致自己的利益受损,但是计算机会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因此,赫拉利预测,人工智能强大后,大部分人将失去价值,机器将取代人承担更多的工作,如果说工业革命带来了无产阶级,那么人工智能革命将带来一个新阶层:无用阶层。
按照赫拉利的观点,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会变得慢慢放弃决策权。计算机与我们的关系,大概分三步走:第一步,算法相当于我们身边的先知,你有什么问题问它下,但决策权在你手里。第二步,算法相当于是我们的代理人,它告诉你一个大的方向和原则,它去执行,执行中的一些小的决策,它自己说了算。第三步,算法成了我们的君主,你索性什么都听它的。
当然,还有一种人是不受算法控制的人,他们就是控制算法的精英。算法不能理解这些精英,也不知道他们有什么需求,这些人才是世界的主人,站在算法系统背后,做最重要决策的人。普通人听算法的,算法听他们的。而这些精英,就已经不是普通的“智人”,而是掌控了算法,并通过生物技术战胜了死亡、获得幸福快乐的——“神人”。他们才是未来世界的主宰者,是人类进化而成的新物种。
这也是现代智人走向消亡的一天。王东岳教授也曾有类似的智人正在加速走向消亡的观点,但他的观点更悲观,更高级的物种也会在进化过程中加速毁灭自己甚至连同所处的自然环境。这一段还没有在《未来简史》的讨论中。
回到现代智人信仰的人文主义逐步崩塌,被新的宗教“数据宗教”所取代。在数据宗教的原则里,数据是首要的,人不过是一种处理数据的生物算法,是一种工具,随着更高效的算法出现,人便会被抛弃。数据宗教有自己的目标,它不在乎人的感受,就像动物不可能理解人的心智世界一样,人类最后也不可能理解人工智能的世界。赫拉利本书最后总结为三项息息相关的发展:
“1.科学正逐渐聚合在一个无所不包的教条之中,也就是认为所有生物都是算法,而生命则是进行数据处理。
2.智能正与意识脱钩。
3.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可能很快就会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这使得我们不禁思考人类的本质和未来:
生物是否就是一种算法,生命是否就是一种数据处理?
人类的本质有无意义之说,如果有,真正的意义是什么?意义由什么决定?
人类是否可以始终“控制”住数据和算法智能的进化,仍然占据这个星球的统治地位?
复杂的意识和情感是否是人类(包括进化的人类)特有的属性,而不能从纯粹的算法中孕育而出(尽管算法可以模拟生物流等等)?
人类作为生物体,是否不能避免的下意识的守住个体安危和利害的底线?
即使意义是人类的本质,拉长足够的时间看,人类是否会只看现实的意义,而顾不了漫长的年代之后的所谓评价?尤其是最终的归属是消亡的前提下。
生物体是否最终只看自己,只看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