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与空间:乔治•佩雷克与阿兰•罗伯-格里耶小说比较

起初,目光将沿着一条又长、又高、又狭窄的走廊,在灰色的化纤地毡上向前滑动。两边墙上是浅色木料打成的壁橱,铜镶边闪闪发亮。墙上挂着三幅版画,其中一幅画着爱普森赛马会上的冠军,一匹唤作“雷鸟”的马,另一幅表现的是“蒙特罗城”号桨船,第三幅上绘有斯蒂文森式火车头。再往前去,紧里边儿是一道皮质的帷幔,悬在黑色带条纹的、粗大的木环上,轻轻一拉就可以移动。化纤地毡的尽头紧接着浅黄色的镶木地板,上面铺着三条色彩黯淡的地毯,但并没有全部遮住它。
——乔治•佩雷克《物》
现在,柱子的阴影将露台的西南角分割成相等的两半,这个露台是一条有顶的宽廊子,从三个方向环绕着房舍,那根柱子就撑住廊顶的西南角。露台的宽度在横竖两个方向都是一样的,所以,柱子的阴影正好投在房子的墙角上;不过阴影并没有向墙上延伸,因为太阳还很高,只照到了露台的地面。房子的木板墙(即指南面与西山墙)仍处在屋顶(房舍与露台的顶子是连着的)遮蔽的阴影中。这样,此时此刻,房檐犄角的影子和两面墙与地面形成的夹角正好重合,而且都是直角。
——阿兰•罗伯-格里耶《嫉妒》
上面两段文字分别摘自乔治•佩雷克的《物》与阿兰•罗伯-格里耶的《嫉妒》两本小说的开头,在阅读之余,我们发现了诸多相似的地方。首先,是一种目光的放射:在佩雷克的小说中,目光将沿着那条走廊向前逡巡,在两边墙上稍作停留之后继续前进;而在罗伯-格里耶的小说中,“现在”已经预示了叙述者的目光对房舍周边的空间位置将要展开一次概览。其次,是对物的精细描画:佩雷克小说中的那些物件宛若出现于目前,可以伸手触摸;而在罗伯-格里耶的小说中,房舍周边的物件不仅清晰,还得到了精细的描画。最后,是物与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我们甚至不必走进佩雷克小说中的这处居室,已经有了身临其境之感,这是一次文本内的空间穿行,就像我们倘若要描绘自己居室中各物的空间位置,必然也能做到同样的详尽;而在罗伯-格里耶的小说中,围绕着房舍的周边之物在空间中层理分明,相互间的空间关系得到了更为精准的呈现。
这是否意味着佩雷克的小说,如很多人所断定的,也应当归入罗伯-格里耶所开创的某类“新小说”之列。这一类小说,被界定为极其详尽地描摹物,而不介入主观的情感,以反对巴尔扎克式的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对此论点,我们表示怀疑。拿佩雷克自己的话来说,已经相当明确——“在‘新小说’和我的表达意图之前有着很简单的区别。罗伯-格里耶完全处于‘纯指示性的语言’(langage denote)一边,而我的语言却包围着物,孕育着物、渗透进物的内部……”在此,我们似乎找到了一个切入点,即可以从“语言”的角度入手辨析佩雷克与罗伯-格里耶描写物的不同方式。而对物的描写同时也是在描绘它在空间中的位置,也便是在描绘空间,因为物总是处于某处空间中的物。
从语言入手
我们把开头摘引的两段文字通过下面三类词进行了划分:物、颜色与材质、空间关系。在《物》中,物包括走廊、地毡、墙、版画、帷幔、地板、地毡,而在《嫉妒》中,物是柱子、露台、宽廊子、房舍。得到下面这个表格:

通过表格中各项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三点:
首先,是描写物所使用语言的区别。也即在对物的颜色与材质这两类词汇的使用上,佩雷克使用了大量丰富细腻的形容词与名词,既有对空间体量的描绘(长、高、狭窄、粗大),也有对物的颜色的精准描述(灰色、浅色、黑色、浅黄色、黯淡),同样也少不了对物材质的刻画(铜、皮质、条纹等);而在罗伯-格里耶的小说中,我们几乎找不到这类用来描摹物的颜色或材质的词汇。通过对描写物的语言的这种细致分析,我们已经察觉了两位小说家在写作上的一些区别,正如乔治佩雷克自己所言“我的语言却包围着物,孕育着物、渗透进物的内部……”,这是一种相当主观、感性的表达方式,而罗伯格里耶的语言则是“完全处于’纯指示性的语言’(langage denote)一边”,它们显得客观、中性,就像是一架视觉机器般在精准地记录。
其次,在空间关系的描写上。佩雷克使用的都是一些定性的词,比如“又长”、“又高”、“又狭窄”,“往前去”,“紧里边儿”,“尽头紧接着”,“并没有完全遮住”;而在罗伯-格里耶的小说中,空间关系被极其精准地得到描绘,没有半点偏差:“相等的两半”、“横竖两个方向都是一样的”、“正好投在”、“形成的夹角正好重合”、“都是直角”。这反映出两位小说家对于空间位置的不同态度,而这与小说中空间构成的方式息息相关。
最后,在物与空间的关系上,我们也能发见明显的区别。佩雷克在这一段文字中编排物在空间中的位置按着如下的顺序:走廊-地毡-墙-帷幔-地板,首先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条又长、又高、又狭窄的走廊”,这条走廊也就是接下来将包裹“地毡、墙、帷幔、地板”等物的一处大空间,后面对各个具体之物的描摹都是在走廊这一大空间背景下展开的。而在罗伯-格里耶的小说中,先出现的是柱子,然后是露台与宽廊子,最后才是房舍,而柱子、露台与宽廊子都附属于房舍,或者它们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在此,罗伯-格里耶对空间中物的描绘并不是像佩雷克那般先设定一处完整的具体空间,然后将物摆放进去,而是在不间断地描摹物的同时创造出那个最后将被呈现的空间。
两类空间的构成
对于空间的概念,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有详细论及。在康德看来,空间与时间一样都是“作为先天知识原则的两种感性直观的纯粹形式”,我们要想获得感性知识,只能通过人先天具有的这两种直观形式去整理物自体刺激感官产生的感觉材料。对于想像一个存在于没有时间与空间的世界中的物体,是不可能的。没有时间与空间这两个先验概念,便不可能有经验。这种观念无疑影响到了十九世纪的小说写作,尤其是对现实主义小说而言。比如在巴尔扎克的小说中,我们所遇到的就是这种观点的衍生。当他在小说中如一面镜子般映射现实世界的时候,他所暗含的观点便是,小说所还原的空间在现实中首先是存在的。这是一种统一完整的空间概念,任何情节的发生、人物的行动、物品的摆放都必须遵循这个现实空间的逻辑。
但这种人本主义的思想在二十世纪初已经岌岌可危,这是弗洛伊德所开创的精神分析对人主体性的质疑。而到二十世纪下半叶,情况变得更加严峻。后结构主义者发现所谓“人”的概念本身就是历史的产物(福柯),而逻各斯中心主义在西方思想中所占据的核心地位也如一张薄纸般被撕得粉碎(德里达)。那么,康德所谓的“空间与时间”作为两种用来获得感性知识的先天形式还能成立吗?可想而知,这种遭遇同样也是当时小说遭遇到的危机。
在阿兰-罗伯格里耶看来,巴尔扎克所代表的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最大的问题在于把“物的描写当作对人描写的组成部分”,而他则坚定地认为“物是物,人只是人”(《自然本性、人本主义、悲剧》)。我们已经说过,物总是存在于某处空间中的物,而对物的描写总是对处于某处空间中的物的描写。因而,罗伯-格里耶的观点也可以转述如下:在巴尔扎克的小说中,对物的描写先验地是在某处空间中进行的,因为人这一概念天然地包含着时间与空间这两种先天的直观形式;而在他看来,“新小说”要追求的是表现出物本身,而不是总是处于某处空间中的物。
这样,我们便清楚了,为何罗伯-格里耶的小说显得如此独特。在这位小说家还没有进入写作前,所谓“空间”在他的小说中是不存在的,只有通过写作,通过对物进行极其精细的描摹,才能将小说特有的空间给创造出来,这种空间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熟悉的空间殊异,而后者作为模版正是出现在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的空间。也即是说,在罗伯格里耶的小说中,空间不再是一种先验的概念,它是借助于叙述者对物的细致描摹及物与物相互间的位置关系创造出来的一种只属于小说本身的空间。
回过头来再谈佩雷克。佩雷克小说中的空间构成其实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并没有多大区别,在叙述者的声音介入之前,空间本身已经具有(一种移置于现实世界的空间)。当然,我们也发现了两者的区别。虽然对物的描写都与人物息息相关,但出现在佩雷克小说中的物不再显示传统小说中的使用价值与象征价值,而是更加关注物在消费社会中文化性的抽象意义。佩雷克的小说虽然仍处在传统小说的概念模式下,但他小说中的这个物质空间也不再是一个相对中性的空间,而是被人物的欲望和想象所激活的,照鲍德里亚的分析,佩雷克小说中的物是因为处于与其他物的关系网络中才被追逐、想象、占有和领会,物对于人物自我身份的追求和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在两位小说家的小说中,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空间构造这两类殊异的方式。虽然在佩雷克的《物》中除开头出现的对走廊空间的描绘外,几乎不再出现其他专门对空间进行描绘的文字,但我们还是发现了一处,“这是一间起居室,长约七米,宽三米。左侧墙边的凹部里搁着一张巨大的无背沙发,表面的黑色皮革早已陈旧,左右环绕着两个浅色的野樱桃木架子,上面横七竖八地堆着书籍。”同样是先确定起居室这一大空间,然后再描绘空间中的物。当然,出现例子最多的肯定是佩雷克的代表作《生活使用说明》,这本小说本身就是对一座住宅楼中各类空间所做的精摹样本。比如“这间房间很宽敞,浅色细木护墙板,地毯被卷起堆在旁边,露出了精细的镶嵌木地板……”
而在罗伯-格里耶的小说中,例子恐怕更多,就不一一摘引。“咖啡壶再桌子上”,而不是“桌子上有一个咖啡壶”,这有本质区别。“首先,是红色的一点……它构成一个不规则的玫瑰花饰……随后,又分开来,变得细小,直到成为婉蜒曲折的简单细流。它的整体鼓起现在一个昏暗的、光滑而又圆润、既无光泽又像闪耀着珠光的平面上,一个半圆球……囚室、地下室,或者大教堂……”,同样是从一个点,扩展成花饰、细流、平面,再变为囚室、地下室,最后是大教堂。仅举这些例子。
一些引申
通过对物与语言、物与空间关系的分析,我们能对此进行一些引申,从而得出小说创作的三种形态。在物与语言的关系上,我们已经见到了两类较为极端的情形:一类是如罗伯-格里耶的小说中出现的“客观”关系,一类是佩雷克小说中出现的“主观”(即“浸透”)关系。而从物与空间这层关系看,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先有空间概念然后才有物,而在罗伯-格里耶的小说中,空间是通过对物的描写创造出来的。通过建立“物与语言”、“物与空间”这两条坐标轴,我们可以得到如下表格: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巴尔扎克、佩雷克与罗伯-格里耶所分属的位置,但对于剩下的那个空格,也即既属于语言与物的主观关系,又是通过物的描写来创造空间的小说家,在我有限的阅读范围内,我倾向于另一位“新小说”的代表人物克洛德·西蒙。在克洛德·西蒙的小说中,通过有对物的精细刻画,通过丰富的色彩拼贴组合成巴洛克风格的绘画。由此看来,克洛德·西蒙所占据的位置更准确地来讲,是由物创造平面的过程。
结语
虽然乔治•佩雷克与阿兰•罗伯-格里耶都对物的精细描绘倾注了全力,并成为他们的写作特色,但两人的小说有本质区别。当我们从“空间构成”的角度入手对文本进行细读,就可以发现佩雷克对物的描摹首先基于一个现实的、潜在的空间,而罗伯-格里耶则是通过对物的描摹逐渐创造出空间。同时,在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比较上,两人的创作虽然都显示出某种现代性,但仍有区别:佩雷克是将语言浸透于物的表达方式,从而反映出人在消费社会中需要借由物来确定自己身份的现象,而罗伯-格里耶始终如一地快照式描写只是为了让物成为物本身,表达“世界没意义也不荒谬,只是存在着”的观点。
-
我改名啦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19 21:30:29
-
我躺在甲板上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27 08:10:23
-
一水穿城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1 05:33:40
-
Fabian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21 10:01:43
-
李阿宋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03 20:54:40
-
陆上行舟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03 20:36:02
-
Niagar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9 23:32:29
-
某个Charles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9 02:45:35
-
苦海冲浪手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7 22:22:15
-
八月庐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15 20:35:34
-
林中路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08 19:49:16
-
阿索佩里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8 10:34:55
-
平心静气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9 21:17:01
-
IAMWHATIAM ⃤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14 16:10:33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3 12:44:28
-
MemoryCamp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3 06:02:44
-
酷羊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10 13:04:49
-
S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6 23:56:44
-
ΛxVxΛ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04 19:35:14
-
Anfäng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7 22:44:37
-
Slack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03 20:13:09
-
芃宇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03 19:18:02
-
0-1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2 01:32:58
-
酉酉爱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15 04:43:10
-
AXG手机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4 18:11:11
-
有意思的饲养员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9 17:38:18
-
亚历山大娃娃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1 22:29:24
-
up in the air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7 09:25:23
-
Scarlett____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6-01 07:55:32
-
甜冰水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27 11:00:42
-
冻僧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12 04:26:04
-
Dreamo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06 16:27:17
-
第二种白夜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6 23:27:47
-
达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2 07:57:25
-
豆友2247250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0 22:59:49
-
Runnnaway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20 18:51:02
-
bianfu-ck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16 09:53:02
-
玻璃柔术街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13 00:01:56
-
MossMor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12 01:35:22
-
垃圾处理家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11 06:19:53
-
小咭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8 23:39:58
-
腋下蝴蝶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8 13:02:07
-
猫咪建筑师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7 23:57:28
-
弗兰西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7 22:45:42
-
ICH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7 21:59:47
-
澳门人zhouxinf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7 17:55:21
-
洛林刺猬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7 17:12:47
-
llsiyu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7 12:07:21
-
大转悠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3 23:40:22
-
酒酿小圆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2 14:46:10
-
最大公约数#082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2 12:11:32
-
本鄉小倩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1 14:18:40
-
Cccccccc🤔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1 13:53:11
-
夏宏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7 08:40:3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7 01:45:11
-
Valenti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6 22:37:25
-
tktxy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6 17:03:2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6 13:29:58
-
1984年春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6 13:03:05
-
甜罐頭喷射机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6 00:41:42
-
pusi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5 23:34:22
-
想名字好难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5 23:06:49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5 13:08:35
-
斜率不存在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5 11:27:24
-
野原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5 09:43:32
-
²͢͢͢³ᵀᵒˣⁱᶜalf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5 07:32:37
-
庄生晓梦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5 01:10:37
-
豆友137573685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4 21:47:16
-
阿纯 ☁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4 13:18:18
-
Lu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4 12:23:05
-
鱼鲸鲸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4 10:22:34
-
BOOM!!!!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3 10:53:20
-
snail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2 20:43:28
-
忘了时间的猪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2 03:35:58
-
进击的小太阳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1 23:42:39
-
Oumuamu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1 17:56:38
-
C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1 16:57:59
-
小卷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1 15:47:4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1 13:36:5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1 10:41:30
-
浴德堂主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1 00:36:59
-
ccc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0 21:04:06
-
小熊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0 19:32:14
-
elvan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0 17:39:56
-
眼与心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0 17:11:06
-
Silenc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0 15:06:10
-
许帅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9 14:10:11
-
发条橙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8 20:31:32
-
Monadnock_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8 19:44:10
-
Anqi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8 17:31:06
-
厘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7 21:43:57
-
Nicol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7 11:42:25
-
cellox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7 11:23:43
-
Ephemeral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6 21:57:3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6 21:01:06
-
赤血琉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6 16:09:25
-
酱神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6 13:53:09
-
爱吃洋芋的狮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6 08:25:19
-
in_o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6 06:33:3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6 01: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