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豆瓣日记改版了
打开豆瓣日记,跳出的是上一次编辑的标题。

他经常能让我产生卧槽居然还有这种脑回路的感慨。本来想吐槽他一下,后来兴致过了之后就意兴阑珊了。于是存在于我的日记草稿中已将近半年了,真是岁月如棱(suo)啊。
在家的无聊时刻,开始重看《武林外传》。
看到他们几个人互怼,互相关心,突然明白过来,这不就是我一直的生活状态以及挑选朋友的方式嘛。我们家的模式就是类似于同福客栈的相处模式,日常互黑互怼又相互关心。这种互黑互怼换来的是交流的轻松以及家庭成员的平等和相互尊重。但是有时候也会因为这个而产生矛盾,毕竟我爸从原生家庭还是继承了暴脾气的坏毛病。我觉得我可能也有一点。
回家对于我的意义就是在家里,我可以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规划,因为我知道我妈会替我规划。这叫让我卸下了在外面的层层伪装,感受到了轻松。
感觉这也影响了我的社交习惯。我不太喜欢人很多的群体以及圈子,偏爱小而精的圈子。那种需要不断表现自己才能引起别人关注的圈子可能一开始就被我躲避。虽然我最近正在努力改变自己的这一点。就拿毒团来说吧,大家一起玩一起嗨。当然会有人有这能力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但是大家也会去关心其他各个人。比如谁谁谁今天怎么没来,某某某的情感问题,学习问题等等。长辈其实也是从这个角度来关心我们,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和长辈在这方面是交情浅的,而我们只能切忌交浅言深。
选择研究生导师的时候,我选择了和我一直关系融洽的那个老师,尽管她的团队并不大。交往过程中的舒适感是我更加看重的,好的心理状态才有更好的收获。但是那天小年夜和他们一起吃饭,可能是因为老师在的原因,大家比较拘谨并且一直附和着老师,感觉不是很好。
之前在学校里发过一条广播
晚上一个电话,不想回到这个充满纷争的家庭
那天因为我需要我的科三报名的验证码,于是就打电话问我妈要。因为妈妈在帮爷爷弄晚饭没听到,爸爸火气又大,然后从电话的那一端传来了比较嘈杂的声音。提前从表姐那里得知家里的变故的我当然明白原因是什么,突然感觉到了一丝无奈以及无力。
回到家以后得知,奶奶已经进行了一次手术,爷爷已经暂住在养老院里。但是几个子女还在为各种事情纷争不休。过年期间,明显能感觉到我妈的生活重心就在这件事情上了。逢人便说这事,导致我现在也能复述的八九不离十了。有的时候感慨,人活着并不是要做出多的成就,你只需要在你待的圈子里有脸就行了。你的圈子也极大的限制了你的发展。
但是二姑她们有了别的说辞。那天我把表姐发给我的二姑的话给我妈妈看了,又恰逢表姐遭遇情感问题,删光了朋友圈。我妈就开始和我说,表姐是不是对她有意见了(因为我妈不太懂手机,她只知道她看不到表姐的动态了)。这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我自己,一个认为所有人都在针对自己的自己,一个认为整个世界围着自己转的自己。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讲,其实我们这几个小孩并不在意这件事,只会说以前的矛盾可以先搁起,并不会因为一个大人而删了朋友圈。
所以以后也要吸取教训,切忌敏感啊。
下雨天,没去考科目四,但是静下来写了日记,感觉还是不错的。
2017.2.4
丁酉年正月初八
杭州
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