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03-笔译从头来过&杜绝硬伤
寒假已经尽情玩耍了25天,是该从头总结上学期的笔译学习了。 凡事要先立意。用一个词概括笔译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学笔译? 我用的词是再现。目的语读者看到译文时,能再现源语读者看到原文的效果。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翻译过程中对原文的改动,必然会改变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的理解。故译者要尽其所能,贴合原文,避免语意的增删,努力再现原文。曾老师给的见解有文化交流、积淀与承载、转换、桥梁、笔头翻译。她还给了定义:笔译是以协助沟通为目的的严谨文字工作。PS:涉及语言、思维、知识。笔译不能只局限于语言层面,要加强知识储备,还要打破一些错误的固有思维。 我为什么要学笔译?鄙人太没心眼,神经大条,基于各种因缘巧合,上不成口译专业,就将就着笔译专业。然既来之,则安之,对笔译也不是太排斥,不如慢慢培养对笔译的热情。笔译就像日复一日的内功根基,须每日修炼,口译可以临场 cram 一下,就可以大幅提高,有点像可以提高功力的灵药。但笔译是口译的根基,借由笔译,可以大量输入各领域的专业知识,但笔译和口译又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两者就像根部相连的吐司片,又彼此独立。我对口译有满满的爱,会自觉去关注,去练习,但笔译方面自觉性就差了些,所以有学校老师的监督也不是坏事。故学了笔译MTI,就不能让笔译拖后腿,要把笔译做到无懈可击,作为自己保底的筹码(老本),口译还要不断提高,有空多问问北外高翻的酷爱们是怎么学口译的,有资源就要运用起来。 笔译,首先要正念,魔鬼藏在细节里,没有一事是小事,都不能糊弄。除细节之外,还有四大不可容忍的硬伤:信息、语言、格式、沟通。 一、信息错误。 包括数字、单位;人名地名拼音、单位名、缩写、职衔、人称;笔误;不当增译、漏译、改译、名从主人,各类专有名词都要查证。其中,我最常犯的错误是漏译,但有实义的词都要译出来。曾老师最见不得白痴错误和信息不准确,哪怕你语言再优美,都是白搭,语言优美,中译英大多都是给母语者看的,在母语者面前卖弄文笔,岂不班门弄斧,贻笑大方?(就算是英译中,古典文学没看过几本,小学六年级水平的汉语也敢舞文弄墨?)忘掉那些浮夸的辞藻,千万千万要保证信息的准确。 二、语言错误。 单词层面包括拼写错误、单词混淆、标题大小写错误(http://capitalizemytitle.com)、人名写法错误、冠词错误(柯林斯冠词书:总体过一遍后再常翻翻)、时态错误(延续性动词与非延续性动词混淆)、语态错误(主被动,多看例句)、动词及物与不及物用法混淆(勤查词典)、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混淆、单复数错误、词性错误。 词组方面包括动词、名词与介词搭配错误(要多看搭配词典),比较对象不对等(并列成分结构一定要平行),形容词次序不分。 句子方面包括 run-on sentence (缺连词) ,dangling modifier(限定成分与主语不一),sentence fragment。P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ngling_modifier 不懂的语法点可以查维基百科。 文体方面包括书面语和口头语混淆,褒义词贬义词混淆,使用语域过高的语言,不分场合使用大词、低频词。 总体而言,语言方面的硬伤和基本功有很大关系,要字字入心,多读英文原著,多输入,多输出,提高英语水平是根本。 三、格式硬伤。 包括字体、行距、页边距、对齐、文件命名、邮件格式。 这是最好杜绝的一个层面,留意留意。 四、沟通硬伤。 白纸黑字,要对自己的每一个字负责,要做到问心无愧。 最后,借用北外一位老师的话,“虽然我的羽毛并不漂亮,但我爱惜自己的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