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2•伏妖篇》观感
《西游2•伏妖篇》观感
——有一种吐槽叫“无力吐槽”
By Michael From HZ
尽管没有赶上《西游2》的首映,但作为星爷的“资深影迷”,带着10分的希望踏进电影院给贺岁片捧场,但看完之后一个感觉:三观尽毁。
我不是专业影评家,也从未写过影评,但今天我必须要谈一谈我的感受。可以说周氏喜剧是伴随着我长大的,于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骨子里的幽默和喜剧情怀辗转的都是“无厘头”的模板,从星仔到星爷。而如今,打从《功夫足球》开始一直到今天的《西游2》,在我个人心目中,周星驰已每况越下,给人一种不负当年之勇的哀伤。或许为了迎合时代潮流和小鲜肉们的口味,但每一部的播出,都令我不敢苟同,《西游2》更是掉价掉到地板上了,露出一股“97之后以周星驰为代表的香港影视界整体都在走下坡路”的景象。当然,星爷的个人演技无需我锦上添花,但是过分的商业运作显然已没有了当年精益求精的神韵。合作伙伴的利益诉求点不同、个人精力的分散……我想都是造成这一切的原因。
论到《西游2》,全片于我而言可谓毫无笑点,除了蜘蛛精的美艳或许可以因为荷尔蒙的原因留下些许印象之外实在无力吐槽。概括起来几个点:
1、通片编剧没有逻辑,言之无物。
整本电影看完,不知道在讲什么,更不知道想表达作者什么样的理念。当然,网上对于本片褒贬不一,有吐槽到炸的也有赞美上天的,声称看不懂的都是傻B云云。但就我十几年看周星驰电影的逻辑,至少这样的转型我认为是掉价的,全片没有主线,妖怪的出现没有逻辑联系,草草过场似乎只是为了显示特效(BUT“电影≠特效”的道理地球人应该都懂)。而红孩儿的“机器人”造型更是不知道打的什么算盘,除了能颠覆国人对于名著的印象外我实在想不出其他原因,唯一的另一种可能就是“编剧本无错,然演员技太渣耳”。
2、关于演技。
首先我对于吴亦凡和林更新两位帅哥本身没有意见,他们的颜值和在其他片中的演技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此处只能说:要么是他们毁了星爷的喜剧片(因为他们不懂喜剧,没能力驾驭周氏喜剧),要么就是他们给烂片雪上加霜了。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基本的职业道德而言,连功都没有练好就上台拼颜值除了能给少男少女留下一些尖叫、吸引一些眼球外似乎把“操守”这种东西抛到了九霄云外。当然,或许因为演艺圈竞争激烈,能和大牌导演编剧搭片实属不易,但这样的行为在作为影迷的我看来属于“损人利己”型,纵然能理解他们现实中的“不容易”,也实不敢苟同作为一个电影人的他们对电影艺术品的“糟蹋”。
3、关于网上的影评。
浏览了一些门户网站,发现影评基本分为两类(这在上面也已提及):吐槽型VS赞美型。
3.1吐槽型的基本和我持相同观点:言之无物&演技烂
3.2赞美型的却基本秉持“电影很有深意只是傻B没有看懂”的逻辑。
我也并非对本片无半点认同,至少从赞美型的影评可以看到星爷“或许”也在追求向好莱坞靠拢的努力。按照赞美型的逻辑,全片三藏和悟空都在装傻,本来就能看穿妖怪的唐僧却一直装傻充愣,为的是与孙悟空合谋骗出最后的大怪。我并非否定这种“猜想”,但我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欧美大片确实不乏这样的大作,例如《局内人》、《源代码》都是这种类型的片子,导演的构思要到最后才能看出,从心理上给人一种“顿悟”的感觉,加深对影片的情感。如果说星爷本片也是走的这个路线,那作为国人我首先是肯定这种尝试的,毕竟中国电影还是要走出国门,放眼世界。但作为一个观影者的角度,至少从这部作品来说,完全就是在拿影迷的情怀和自己的名声做实验(电影票的钱都已经是小儿科了),而且很显然,实验失败了,并且我觉得作为星爷的level而言,这种失败在发布前就已经看出来了,一向精益求精的周星驰走到这一步也让人不免感到无奈。好莱坞的同类电影尽管也会在一开始让人看不懂,但每一个小故事逻辑十分紧密,让人感觉很有趣味性,并且当最后真相大白的时候观众会豁然开朗,觉得整部片子扣人心弦、构思清晰,回想片中演员的每一个眼神和对白似乎都早已蕴含着什么,回味无穷。但《西游2》却完全看不到一点“高智商电影”的影子,感觉华而不实,即使初衷再好,整体的level也远远不够,真的是连导演的功都没有练好就搬上荧幕怎不叫人唏嘘。
但不管怎么样,我相信中国电影走完这一波泡沫还是会在“质”上飞跃的,只是在行业泡沫积累的时候珍惜口袋中的money,毕竟,没有无底线的需求就不会有无底线的供给,中国电影的整体形象提升还是要靠大家努力的,但这种努力不是指金钱,而是另一种方式!
此影评是龙哥所感,我帮忙上传
——有一种吐槽叫“无力吐槽”
By Michael From HZ
尽管没有赶上《西游2》的首映,但作为星爷的“资深影迷”,带着10分的希望踏进电影院给贺岁片捧场,但看完之后一个感觉:三观尽毁。
我不是专业影评家,也从未写过影评,但今天我必须要谈一谈我的感受。可以说周氏喜剧是伴随着我长大的,于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骨子里的幽默和喜剧情怀辗转的都是“无厘头”的模板,从星仔到星爷。而如今,打从《功夫足球》开始一直到今天的《西游2》,在我个人心目中,周星驰已每况越下,给人一种不负当年之勇的哀伤。或许为了迎合时代潮流和小鲜肉们的口味,但每一部的播出,都令我不敢苟同,《西游2》更是掉价掉到地板上了,露出一股“97之后以周星驰为代表的香港影视界整体都在走下坡路”的景象。当然,星爷的个人演技无需我锦上添花,但是过分的商业运作显然已没有了当年精益求精的神韵。合作伙伴的利益诉求点不同、个人精力的分散……我想都是造成这一切的原因。
论到《西游2》,全片于我而言可谓毫无笑点,除了蜘蛛精的美艳或许可以因为荷尔蒙的原因留下些许印象之外实在无力吐槽。概括起来几个点:
1、通片编剧没有逻辑,言之无物。
整本电影看完,不知道在讲什么,更不知道想表达作者什么样的理念。当然,网上对于本片褒贬不一,有吐槽到炸的也有赞美上天的,声称看不懂的都是傻B云云。但就我十几年看周星驰电影的逻辑,至少这样的转型我认为是掉价的,全片没有主线,妖怪的出现没有逻辑联系,草草过场似乎只是为了显示特效(BUT“电影≠特效”的道理地球人应该都懂)。而红孩儿的“机器人”造型更是不知道打的什么算盘,除了能颠覆国人对于名著的印象外我实在想不出其他原因,唯一的另一种可能就是“编剧本无错,然演员技太渣耳”。
2、关于演技。
首先我对于吴亦凡和林更新两位帅哥本身没有意见,他们的颜值和在其他片中的演技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此处只能说:要么是他们毁了星爷的喜剧片(因为他们不懂喜剧,没能力驾驭周氏喜剧),要么就是他们给烂片雪上加霜了。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基本的职业道德而言,连功都没有练好就上台拼颜值除了能给少男少女留下一些尖叫、吸引一些眼球外似乎把“操守”这种东西抛到了九霄云外。当然,或许因为演艺圈竞争激烈,能和大牌导演编剧搭片实属不易,但这样的行为在作为影迷的我看来属于“损人利己”型,纵然能理解他们现实中的“不容易”,也实不敢苟同作为一个电影人的他们对电影艺术品的“糟蹋”。
3、关于网上的影评。
浏览了一些门户网站,发现影评基本分为两类(这在上面也已提及):吐槽型VS赞美型。
3.1吐槽型的基本和我持相同观点:言之无物&演技烂
3.2赞美型的却基本秉持“电影很有深意只是傻B没有看懂”的逻辑。
我也并非对本片无半点认同,至少从赞美型的影评可以看到星爷“或许”也在追求向好莱坞靠拢的努力。按照赞美型的逻辑,全片三藏和悟空都在装傻,本来就能看穿妖怪的唐僧却一直装傻充愣,为的是与孙悟空合谋骗出最后的大怪。我并非否定这种“猜想”,但我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欧美大片确实不乏这样的大作,例如《局内人》、《源代码》都是这种类型的片子,导演的构思要到最后才能看出,从心理上给人一种“顿悟”的感觉,加深对影片的情感。如果说星爷本片也是走的这个路线,那作为国人我首先是肯定这种尝试的,毕竟中国电影还是要走出国门,放眼世界。但作为一个观影者的角度,至少从这部作品来说,完全就是在拿影迷的情怀和自己的名声做实验(电影票的钱都已经是小儿科了),而且很显然,实验失败了,并且我觉得作为星爷的level而言,这种失败在发布前就已经看出来了,一向精益求精的周星驰走到这一步也让人不免感到无奈。好莱坞的同类电影尽管也会在一开始让人看不懂,但每一个小故事逻辑十分紧密,让人感觉很有趣味性,并且当最后真相大白的时候观众会豁然开朗,觉得整部片子扣人心弦、构思清晰,回想片中演员的每一个眼神和对白似乎都早已蕴含着什么,回味无穷。但《西游2》却完全看不到一点“高智商电影”的影子,感觉华而不实,即使初衷再好,整体的level也远远不够,真的是连导演的功都没有练好就搬上荧幕怎不叫人唏嘘。
但不管怎么样,我相信中国电影走完这一波泡沫还是会在“质”上飞跃的,只是在行业泡沫积累的时候珍惜口袋中的money,毕竟,没有无底线的需求就不会有无底线的供给,中国电影的整体形象提升还是要靠大家努力的,但这种努力不是指金钱,而是另一种方式!
此影评是龙哥所感,我帮忙上传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