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刀切肉
(一)
最后一次分手,是我提出来的。
做好最后一顿晚饭,我解下围裙,拨通了她的号码:“我们分手吧。”未等她做答,我便挂断电话,提起行李箱,准备出门。
尽管我知道,以她的性格,肯定会干净利落地回复说:“好”,想要她歇斯底里或是撒缠烂打求挽回是奢望,想要她一个电话问我一句“为什么”是微微切合实际的希望。虽然我是一个原则性极强的人,做好决定不会有任何改变,但是,只要她的一句话,我可以打破所有的原则。
带着一丝丝小小的希望,守着手机,反复解锁屏幕,反复刷新微信QQ,除了时间的数字在变化没有任何消息,时间由17:59跳转到18:00,我关掉手机,拿好自己的行李。
打开门的那一刻,有种莫名其妙的轻松。
就像拿掉长久压在胸口上的石头,轻松是不错,重量的长久压迫形成淤青,不碰也疼;石头若是被反反复复地拿起又放下,已不只是淤青,会擦伤,会流血,会结痂,旧疤上添新伤,最初的痛因为习惯变成麻木,最后的痛因为宣告结束才能唤醒麻木。
关上门的那一刻,有种如释重负的痛。
桌上的菜,有她最喜欢的红烧肉。
我喜欢做红烧肉。
主角是质量上乘的五花肉,在各种配角的簇拥下登台:葱姜焯水去味时,热油冰糖逼香,腐乳酱油着色,八角柠檬调味,主角配角联袂出演,邀请鹌鹑蛋或者豆角作为特约嘉宾也是为最终效果加分。
从食材的准备到处理再到烹饪,我享受做红炒肉的每一个环节。值得一提的是,将五花肉切成块状。左手扶肉,右手持刀,刀与肉摩擦最后在菜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肉单独成块,刀上留下些许油花,好刀切肉快而舒心,切忌钝刀,刀进进退退肉却迟迟切不下,钝刀切肉,慢而焦躁。
我和她的爱情,恰似钝刀切肉。
尽管我隐约觉着身后有灼热的目光,我却没有回头,说到底是我没有自信,不知自己是不是一厢情愿。行李箱轮子划破万家灯火,我的脚步声也被淹没。
七年来,反反复复,分分合合八十九次。谈不上破镜重圆,一块镜子摔八十九次,怕是早成了玻璃渣,想要拼凑完整,也要小心摘下拼凑时扎进手指的碎玻璃。
我明白,她总是惴惴不安,害怕亏欠与辜负,我尽我的一切能力去给她安全感,去让悲观甚至有些厌世的她去相信美好的存在,用耐心与细心去成全她的曾经并弥合之前的经历带给她的创伤,可是,这比起未知的恐慌却是螳臂当车。我爱她,爱到明明知道自带“作”与敏感属性的她是无理取闹,哪怕她用一句又一句狠心的话将我的心戳得千疮百孔,用一次又一次的吵闹在新伤旧伤上撒一把又一把的盐,只要能和她在一起,我都不在乎。
直到,我发现我的不离不弃成了她的无以为报。
我知道,这句“我们分手吧”,她等了足足七年。从刚在一起时他让我好好考虑一下能否直面她的不好,到她觉得我不会照顾人,再到毕业时的选择,工作时的异地,她的自卑……大大小小几十个理由,将这句话从微弱的声音变得向量,从我的嘴里说出来。
如果她能轻松快乐,我宁愿早早说出这句话,以便省去中间的吵吵闹闹。
这样的吵吵闹闹伴随着已知的结局和未知的恐惧。就像钝刀切肉,始终知道结果是一定会切下肉来,也知道在这之前必定经历一段焦灼的情绪。隔阂、猜忌、顾虑就像刀在闲置时洒在上面的盐水,与空气充分接触,直到刀变钝,却也不去磨刀,怕快刀伤手,也是渐渐习惯这种焦灼。钝刀,实为矛盾。
我知道,分开是一种解脱。可是我还是抱有一丝丝的希望,把红线一圈又一圈紧紧地缠在手腕上,勒进皮肤,渗出血迹。可是我忘了,红线只有那么长,我这边缠绕地越多越近,绕在她手上的就越少越松,与其让红线渐渐脱离她的手腕,倒不如,我剪断,至少会有一段红线留在她那里,是为纪念。
而我这一句“我们分手吧”便是快切掉肉的时候最后的最大的压力,刀与菜板接触到,五花肉应声成块。
(二)
最后一次分手,是他提出来的。
快走到家,手机铃响,是他打来了电话,“我们分手吧”,直接而干脆的五个字。未等我做答,他便挂断电话。
以我对他的了解,一旦做好决定,不会轻易改变。空,此时此刻我只能找到这样一个字来形容自己的感受。没有想象中的轻松,没有条件反射的难过,我只觉得空。我知道,他是一个原则性极强的人,做好的决定不会轻易改变。哪怕我一改往日的性情,刨根问底去问问为什么,甚至死缠烂打地挽回。所以我宁愿干净利落地说一句“好”,说到底是没自信的表现。
坐在小区的长椅上,我握着手机,看着屏幕中的夕阳余晖散去,看到路灯微亮,反复解锁只看到时间的变化,没有任何的新消息,直到17:59跳转到18:00,我拨通了他的手机号码,“您好,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放下手机的那一刻,有种莫名其妙的轻松。
“我是一个没有未来的人”,这种心理暗示就像一块石头压在我胸口,所以我害怕无以为报的亏欠与辜负,他对我的好就像一个又一个砝码放在这块石头上,不断增加的重量早已使我无力承受,我不知要怎样才能再次咽下因压迫涌到喉咙的血,也不知何时会突然落血成花。减轻砝码后,的确轻松,而石头,在长久的压迫下,沉进胸口。
看他离开的那一刻,有种如释重负的痛。
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后,我上楼,打开门,习惯性地说一句“我回来了”,回应我的是一片漆黑。我打开灯,餐桌上,是他做好的饭菜,有我爱吃的红烧肉。
我喜欢吃红烧肉。
色泽诱人的酱汁包裹着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散发着醇厚的香味,入口柔韧与软糯并存,味蕾感受到是糖的甜、酱油的咸、柠檬的酸混合出饱满的幸福,无论是鹌鹑蛋还是豆角,只要贪婪地吸吮红烧肉的酱汁,就会变成它最默契的伴侣。
我虽然有细心观察过如何做红烧肉,却从未动手实践,比起怕炒糖色的时候热油溅到自己,我更怕切肉时切到手。切肉时要用快刀,五花肉的油脂让我的左手打滑,微微恐惧带动右手轻轻发抖,这是没有办法好好将肉切块,而钝刀自是不能切肉,刀慢惹人焦躁。
我和他的爱情,恰似钝刀切肉。
七年来,反反复复分分合合八十九次。有八十八次都是我提出来的,我身体力行地诠释着被偏爱的有恃无恐。可能是给了自己一种心理预设,我的爱情没有结果,所以我一次又一次地因为一种又一种的理由说出分开分明是在尝试着去触及他的底线,异化的心一方面带着稳操胜券一样的笃定,他不会走;另一方面又希望他赶快离开我这个不值得的人。就像中了蛊,我这种自带抽风的体质,着实是让人难忍。他的忍耐,他的包容以及他小心翼翼地重建我对于生活的信心,他对我好,我心知肚明,所以我想我和他不是不合适,而是不够合适,他值得更好的。
这样的过程,就像是钝刀切肉。一点一点切下去,却迟迟切不下来的焦灼。
最终是他说出的这句“我们分手吧”,无疑是切断痛苦的最好的力,好在是他,终于说出。
最后一次分手,是我提出来的。
做好最后一顿晚饭,我解下围裙,拨通了她的号码:“我们分手吧。”未等她做答,我便挂断电话,提起行李箱,准备出门。
尽管我知道,以她的性格,肯定会干净利落地回复说:“好”,想要她歇斯底里或是撒缠烂打求挽回是奢望,想要她一个电话问我一句“为什么”是微微切合实际的希望。虽然我是一个原则性极强的人,做好决定不会有任何改变,但是,只要她的一句话,我可以打破所有的原则。
带着一丝丝小小的希望,守着手机,反复解锁屏幕,反复刷新微信QQ,除了时间的数字在变化没有任何消息,时间由17:59跳转到18:00,我关掉手机,拿好自己的行李。
打开门的那一刻,有种莫名其妙的轻松。
就像拿掉长久压在胸口上的石头,轻松是不错,重量的长久压迫形成淤青,不碰也疼;石头若是被反反复复地拿起又放下,已不只是淤青,会擦伤,会流血,会结痂,旧疤上添新伤,最初的痛因为习惯变成麻木,最后的痛因为宣告结束才能唤醒麻木。
关上门的那一刻,有种如释重负的痛。
桌上的菜,有她最喜欢的红烧肉。
我喜欢做红烧肉。
主角是质量上乘的五花肉,在各种配角的簇拥下登台:葱姜焯水去味时,热油冰糖逼香,腐乳酱油着色,八角柠檬调味,主角配角联袂出演,邀请鹌鹑蛋或者豆角作为特约嘉宾也是为最终效果加分。
从食材的准备到处理再到烹饪,我享受做红炒肉的每一个环节。值得一提的是,将五花肉切成块状。左手扶肉,右手持刀,刀与肉摩擦最后在菜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肉单独成块,刀上留下些许油花,好刀切肉快而舒心,切忌钝刀,刀进进退退肉却迟迟切不下,钝刀切肉,慢而焦躁。
我和她的爱情,恰似钝刀切肉。
尽管我隐约觉着身后有灼热的目光,我却没有回头,说到底是我没有自信,不知自己是不是一厢情愿。行李箱轮子划破万家灯火,我的脚步声也被淹没。
七年来,反反复复,分分合合八十九次。谈不上破镜重圆,一块镜子摔八十九次,怕是早成了玻璃渣,想要拼凑完整,也要小心摘下拼凑时扎进手指的碎玻璃。
我明白,她总是惴惴不安,害怕亏欠与辜负,我尽我的一切能力去给她安全感,去让悲观甚至有些厌世的她去相信美好的存在,用耐心与细心去成全她的曾经并弥合之前的经历带给她的创伤,可是,这比起未知的恐慌却是螳臂当车。我爱她,爱到明明知道自带“作”与敏感属性的她是无理取闹,哪怕她用一句又一句狠心的话将我的心戳得千疮百孔,用一次又一次的吵闹在新伤旧伤上撒一把又一把的盐,只要能和她在一起,我都不在乎。
直到,我发现我的不离不弃成了她的无以为报。
我知道,这句“我们分手吧”,她等了足足七年。从刚在一起时他让我好好考虑一下能否直面她的不好,到她觉得我不会照顾人,再到毕业时的选择,工作时的异地,她的自卑……大大小小几十个理由,将这句话从微弱的声音变得向量,从我的嘴里说出来。
如果她能轻松快乐,我宁愿早早说出这句话,以便省去中间的吵吵闹闹。
这样的吵吵闹闹伴随着已知的结局和未知的恐惧。就像钝刀切肉,始终知道结果是一定会切下肉来,也知道在这之前必定经历一段焦灼的情绪。隔阂、猜忌、顾虑就像刀在闲置时洒在上面的盐水,与空气充分接触,直到刀变钝,却也不去磨刀,怕快刀伤手,也是渐渐习惯这种焦灼。钝刀,实为矛盾。
我知道,分开是一种解脱。可是我还是抱有一丝丝的希望,把红线一圈又一圈紧紧地缠在手腕上,勒进皮肤,渗出血迹。可是我忘了,红线只有那么长,我这边缠绕地越多越近,绕在她手上的就越少越松,与其让红线渐渐脱离她的手腕,倒不如,我剪断,至少会有一段红线留在她那里,是为纪念。
而我这一句“我们分手吧”便是快切掉肉的时候最后的最大的压力,刀与菜板接触到,五花肉应声成块。
(二)
最后一次分手,是他提出来的。
快走到家,手机铃响,是他打来了电话,“我们分手吧”,直接而干脆的五个字。未等我做答,他便挂断电话。
以我对他的了解,一旦做好决定,不会轻易改变。空,此时此刻我只能找到这样一个字来形容自己的感受。没有想象中的轻松,没有条件反射的难过,我只觉得空。我知道,他是一个原则性极强的人,做好的决定不会轻易改变。哪怕我一改往日的性情,刨根问底去问问为什么,甚至死缠烂打地挽回。所以我宁愿干净利落地说一句“好”,说到底是没自信的表现。
坐在小区的长椅上,我握着手机,看着屏幕中的夕阳余晖散去,看到路灯微亮,反复解锁只看到时间的变化,没有任何的新消息,直到17:59跳转到18:00,我拨通了他的手机号码,“您好,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放下手机的那一刻,有种莫名其妙的轻松。
“我是一个没有未来的人”,这种心理暗示就像一块石头压在我胸口,所以我害怕无以为报的亏欠与辜负,他对我的好就像一个又一个砝码放在这块石头上,不断增加的重量早已使我无力承受,我不知要怎样才能再次咽下因压迫涌到喉咙的血,也不知何时会突然落血成花。减轻砝码后,的确轻松,而石头,在长久的压迫下,沉进胸口。
看他离开的那一刻,有种如释重负的痛。
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后,我上楼,打开门,习惯性地说一句“我回来了”,回应我的是一片漆黑。我打开灯,餐桌上,是他做好的饭菜,有我爱吃的红烧肉。
我喜欢吃红烧肉。
色泽诱人的酱汁包裹着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散发着醇厚的香味,入口柔韧与软糯并存,味蕾感受到是糖的甜、酱油的咸、柠檬的酸混合出饱满的幸福,无论是鹌鹑蛋还是豆角,只要贪婪地吸吮红烧肉的酱汁,就会变成它最默契的伴侣。
我虽然有细心观察过如何做红烧肉,却从未动手实践,比起怕炒糖色的时候热油溅到自己,我更怕切肉时切到手。切肉时要用快刀,五花肉的油脂让我的左手打滑,微微恐惧带动右手轻轻发抖,这是没有办法好好将肉切块,而钝刀自是不能切肉,刀慢惹人焦躁。
我和他的爱情,恰似钝刀切肉。
七年来,反反复复分分合合八十九次。有八十八次都是我提出来的,我身体力行地诠释着被偏爱的有恃无恐。可能是给了自己一种心理预设,我的爱情没有结果,所以我一次又一次地因为一种又一种的理由说出分开分明是在尝试着去触及他的底线,异化的心一方面带着稳操胜券一样的笃定,他不会走;另一方面又希望他赶快离开我这个不值得的人。就像中了蛊,我这种自带抽风的体质,着实是让人难忍。他的忍耐,他的包容以及他小心翼翼地重建我对于生活的信心,他对我好,我心知肚明,所以我想我和他不是不合适,而是不够合适,他值得更好的。
这样的过程,就像是钝刀切肉。一点一点切下去,却迟迟切不下来的焦灼。
最终是他说出的这句“我们分手吧”,无疑是切断痛苦的最好的力,好在是他,终于说出。
-
一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7 15: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