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哥家族史
因为失眠,所以决定记录下今天在奶奶家的听闻,主要是关于我们家的历史,留作记录,以后也方便提醒自己!
爷爷今年78岁,奶奶今年80岁,两个人从我读研开始就一直想找时间跟我好好说说话,但是一年到头我似乎都在东奔西走,没有机会。即便是有空去了奶奶家也都是家人亲戚都在,始终没能好好的聊过!今天正好下午过去,家里也没其他人,所以就很严肃地跟我讲了家族的历史!爷爷说家里这些历史其他人可以不用知道,但是我这个嫡孙必须清楚,要把家里的历史一代代传递下去才行,不能在他那断了,因为有些事都没跟我爸说过!我也真是略感压力山大啊~不过听着听着还挺有意思,虽然有些记忆听起来比较零碎,但是整理一下还是蛮有意义的!
本家孙姓,自有家谱“兆启丰宁,崇振方诚”,祖籍山东章丘孙家兆村。当然我的名字也是按照家谱取的,算是此八辈中的第四代,听说山东老家我这辈人最多,同名现象普遍,但是年龄跨度也最大。根据爷爷的说法,清朝的时候家族本是铁匠出身,到了我爷爷的爷爷辈开始做了生意,主要经营煤矿和染坊,一共开了三间煤矿和两处粮店,生意延伸到河北和安徽,赚到的银元可以堆满两张床!(听到这,我都爆炸了、一直追问后来钱哪里去了?哈哈哈~)家里的祖宅本是乡里一位举人家的,因为他们家族没落要卖房抵债,所以爷爷的爷爷就用钱把祖宅买了下来!据说祖宅是村里最漂亮的,最宽敞的宅子,虽然我没回去过,但是从照片上看真的和古代那种府邸有一拼、也分正堂,东西两厅,前后花园,哈哈哈!真是奢靡~据说当时家里过的特别奢侈,房子里的热炉搭到了房子外面好几米,冬天要在房外添煤,煤多的在后院堆成一座小山。后来家里分家,爷爷的爷爷辈共有兄弟姐妹五人,由于爷爷的爷爷是老大,生意又都是他做起来的,所以分家的时候分的最多,家里的祖宅和济南的生意都到了爷爷的爷爷手里。
后来,爷爷的爷爷结婚生了三个孩子,也就是我的太爷爷,二太爷爷和三太爷爷。太爷爷熟读古书,会日语(这可能是我喜欢是我喜欢学日语的原因吧~),更写的一手漂亮毛笔字,自小就没吃过什么苦,换句话说就是地主家的小少爷,虽然不作不闹,但也不干力气活儿!太爷爷17岁结婚,先后生了我的三个爷爷和一位姑奶。我爷爷最大,1939年生,但是太奶奶在爷爷三岁的时候去世了,太爷爷也在那一阵子孤身来到了哈尔滨闯荡。爷爷则留在祖宅由二太奶奶抚养,爷爷五岁时我的奶奶被收入祖宅做童养媳、一直陪伴到现在,虽然是旧体制,但是好感人有木有?太爷爷在哈尔滨也不会干体力活儿,就在一家粮店做账房,在那又认识了我现在的太奶奶,也就是我爷爷的继母。太爷爷1947年回山东老家的时候成分被定为地主,全家人都被批斗下放田里耕作、但是爷爷再三跟我强调说咱们家从来没有剥削过谁、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打拼赚回来的~我看得出来确实是被斗怕了,以至于小时候在家打斗地主奶奶都会在一旁阻止,哈哈哈!土地改革完成后,说是祖宅被还了回来、但是家里的生意却因为战争没落了。至此,家里除了祖宅也没留下什么值钱的东西,爷爷也后悔当时怎么没多买些不动产,哈哈哈,论房子的重要性!
建国后,1953年太爷爷撇弃家产带着爷爷和奶奶来到了哈尔滨跟太奶奶汇合,随后二爷爷和三爷爷也来到了哈尔滨。爷爷从小也是读私塾念古书出身,也是练得一手好字,但是数学极差,据说代数永远整不明白,我突然感觉我数学不好原因是在这里。后来,他16岁到沈阳当兵,由于当时有文化的人并不多,爷爷被安排到一个军队主任办公室做文员!可惜因为自身成分问题,一直没得到升迁的机会。机缘巧合下,他被推荐到重庆学习雷达技术,但也因为数学太差被安排到别处了,当时据说蒋要打回大陆,所以爷爷又被派到郑州训练,结果到最后也没打成就又被返送回沈阳退伍了。回到哈尔滨,爷爷奶奶就正式结婚了、先后有了我爸,我叔和我大姑!回来的爷爷学了技术,在哈尔滨照相机厂工作,他说当时退伍回家什么都没有,房子都是随便在厂子附近找了一处没人住的屋子,冬天四面透风,冻得睡不着觉!破房子一住住了十年,直到我大姑出生家里才买了房子定居下来!三个孩子没少遭罪,好不容易被拉扯大的~
再后面的事,我爷爷要我问我爸…那我暂时先不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