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的恋情经得起考验,你的恋情却短命不过3个月?丨爱的三要素
著:此文已首发于心理学类微信公众账号:Psych坐吧,如需转载请告知,谢谢 在最近一期的《奇葩大会》上,著名社会学家,性学专家李银河教授做了一场关于“婚姻终将消亡”的演讲,引发热议。据她说,2015年,16岁以上的美国人中有50.2%是单身,而2016年中国的单身男女人数也已经达到2亿。她预测未来的结婚率可能会降低到20%,30%左右。

春节期间正逢相亲高峰期,这样的观点实在有些辣耳朵。毕竟身边还有那么多的善男信女,剩男剩女们,在通往爱情与婚姻的路上踌躇满志。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假如结婚率低下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在没有了功利条件和社会环境对婚姻束缚的情况下,制度与“人性“的紧张关系被解除了,恋人间爱情的“保鲜能力”即将担当维系关系的重任。 幽默大师萧伯纳说:让想结婚的人去结婚吧,想单身的就单身吧,反正他们最后都会后悔的。对于爱情的变幻莫测,文学家历来不吝笔墨。那么“爱情保鲜”是否有理可寻?什么样的情侣才更可能在纯粹的情感中相伴到老?又是什么样的因素会加速恋人的分离?

1. 多样的“爱情三角形”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 斯腾伯格(Robert Stermberg,1987)所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最快速地了解让爱情“保鲜”或“变质”的因素。著名的爱情三角理论被认为是亲密关系研究领域中非常重要和基本的理论,它所归纳总结的爱情类型也为许多细分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框架。 什么是爱情三角理论?简单来说,斯腾伯格将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和忠诚(commitment)比作爱情三角形的三条边,由此构成爱情三角结构。 “亲密”作为爱的第一要素,它的定义包括热情,理解,沟通支持等。而“激情”被解释为“常以性渴望的形式出现,任何能使伴侣赶到满足的强烈情感都可以归入此类”。“忠诚”指的则是投身于爱情和努力维护爱情的决心。

爱是复杂的体验,简单的“三元素”当然无法诠释所有的爱情过程——但斯腾伯格认为大部分的爱情体验都包含以上三个重要因素。由于这三个因素充分度的不同,爱情的类型也很多样(下附表说明)。举个例子说,假设一对恋人间的“亲密”程度很高,而“激情”和“忠诚”程度很低,两人之间的情感定位即是“喜欢”的程度;而当“激情”的程度很高,缺乏“亲密”和“忠诚”,却则被定义为迷恋式的爱。 根据爱情三角形中三个因素的充分程度的不同,斯腾伯格将爱情的类型分为8种:

当这“三边”的程度都很充足,且程度相近时,或许人们就能接近“完美的爱情”。有意思的是,斯腾伯格并不认为“完美的爱情”可以被维持。爱情三角理论认为人们不能总是同时体验到这三个部分非常充裕的状态,这或许是因为调控性欲(激情)的脑区与支配依恋情感(亲密)和忠诚的脑区完全不同——这一点也已经得到了生物学家的证实。 2. “浪漫之爱”与“相伴之爱” 虽然斯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完美之爱”很难持续,退而求其次的“相伴之爱”却被认为是最能够持久的一种爱情类型。根据对一定数量恋人所进行的样本分析,人们又发现,在斯腾伯格总结的爱情类型中,“浪漫之爱”与“相伴之爱”出现的频率最高。

根据爱情三角理论,“性”的吸引力是“浪漫之爱”必不可少的特征。虽然浪漫的爱情饱含的激情令人着迷,但而在三个因素中,“激情”却被认为是最容易发生变化,也是最不容易控制的成份。所以尽管浪漫的爱情饱含了波涛汹涌的感情,想象化和理想化的恋人也令人痴迷,但总是消亡得迅速。 尽管如此,浪漫之爱是许多恋人跨入婚姻的基本动力,“盲目的爱”往往让人们体会到坠入爱河的愉悦感。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当激情和幻想褪色,浪漫之爱就会淡化。此时,“亲密”和“忠诚”的充分程度会成为一段关系走向的关键。 这也就是为什么,尽管激情的火花转瞬即逝,仍有一部分恋人能在经历了浪漫之爱后,顺利过渡到一种更为持久的爱情模式:相伴之爱——相伴之爱(companionate love)。相伴之爱正是被定义成由“亲密”和“忠诚”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爱情。当“激情”的充分度降低,“忠诚”得到提升时,双方的关系就会往愈加稳定的方向前进。反之,若“忠诚”的因素得不到发展,只维持高度“亲密”,爱情则会退回到“喜欢”的程度,甚至最后连“亲密”也是去,褪色至“无爱”。 根据社会学家的调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相伴之爱”的爱情类型远比充满激情的“浪漫之爱”持续得更长。这或许是由于“忠诚”(投身于爱情和努力维护关系的决心)的作用,让恋人总是能向着共同目标前进——这并非易事。心理学家们发现,这一类恋人往往在亲近,沟通,分享以及维护关系的问题上非常努力,投入巨大,甚至会发展出不同于爱情的坚定而深刻的友谊。 对“浪漫之爱”与“相伴之爱”的观察让我们发现,缺乏投入感和维护决心的爱始终无法长远,而没有激情和亲密的爱也终究无谓。虽然爱情三角理论不能从方方面面诠释爱情变化的复杂性,但它所提炼的三个要素的确在大部分人的情感生活中发挥着作用,并且帮助我们理解:正是由于终“亲密”,“激情”和“忠诚”的程度会随着时间和阅历改变,人们所经历爱情类型不会一成不变。 是让人迷恋的红玫瑰(激情),还是乐于陪伴(忠诚)的小狐狸?大约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小王子,在追寻更丰满的爱情路上徘徊过。 下一次,当我们要离开还是开启一段爱情时,也不妨先做个自我测试,看看自己的爱情三条边分别停留在什么程度?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去适应我们所渴望的那一类爱情。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