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世界待你静好如初-林徽因诗歌读书笔记



喜欢她很久,却是第一次有时间坐下来静静地品读她的诗歌。这个美丽的女子,以才情征服了同一时代和此后诸多男人和女人。
在徽因看来,诗歌,乃是一个个情感浓富敏锐的善良的生灵,以近乎愚痴的的态度,将其感受到的生活,合着信仰凝聚而成的悠扬铿锵的文字,那么细细品读她的诗歌,或许是更好地认识她,了解她,走近她的绝佳途径
《深夜里听到乐声》
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
轻弹着
在这深夜 稠密的悲思
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
静听着
这深夜弦子的生动
这首诗一起头,就通过细腻的描述暗示了弹者与听者微妙的关系,一个又字,强调了这种有声却似无声的交流并非仅此一次。诗歌的后三节,通过“我”的独白,描述了一个矛盾的女子曲折的心路历程:我懂得你的相思,但命运即已将我们分开,我们的关系毫无希望,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还能如何应对?
这首诗整篇采用两长两长一短的句式,律动自然,循环往复的曲调将“我”曲折的心绪表达的淋漓尽致。
《一首桃花》
可能是在这立春刚过,桃花渐次开放的时节读到了一首桃花,被这首诗的韵律和意象深深打动。
桃花/那一树的嫣红/像是春说的一句话
朵朵露凝的娇艳/是一些/玲珑的字眼
一瓣瓣的光致/又是些/柔的匀的吐息
含着笑/在有意无意间/生姿的顾盼
看/那一颤动在微风里/她又留下,淡淡的
在三月的薄唇边
一瞥/一瞥多情的痕迹!
徐志摩曾高度评价这《一首桃花》,认为其与前人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是同一种境界。他夸林徽因的诗,“佳句天成,妙手得之,是自然与心灵的契合,又总能让人读出人生的况味。”
的确如此,这首诗从桃花给人的第一冲击-一树的嫣红入手,继而从花瓣的形状,色泽,在风中摇曳的姿态和香气以完全拟人化的写法,写出桃花的娇羞,温润和婀娜。真真把桃花给写活了。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聘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这是她诗歌中广为流传的一篇,许多关于她的评论,生平等文章常常以人间四月天来命名或做引子,同时,这也是她诗歌中最能体现新月诗派诗美原则的一首: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通过美丽、毫无雕琢之感的意象,自然流畅的情感流露,无可挑剔的韵律感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关于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写给徐志摩的,也有人认为是写给她的儿子的,从一个母亲的角度,我更相信这是写给自己的儿子,在这样一个温暖,美丽的季节,儿子的出生让她看到了希望,并把这种对儿子的爱,期待和希望,诉诸诗歌。
这首诗歌首发于1934年5月《学文》,后来诗人将“是希望”,改为“是诗的一篇”,我其实更喜欢“是希望”,使全诗的意象更为和谐。
《灵感》
是你,是花,是梦,打这儿过,
此刻像风在摇动着我;
告诉日子重叠盘盘的山窝;
清泉潺潺流动转狂放的河;
孤僻林里闲开着鲜妍花,
细香常伴着圆月静天里挂;
且有神仙纷纭的浮出紫烟,
衫裾飘忽映影在山溪前;
给人的理想和理想上
铺香花,叫人心和心合着唱;
直到灵魂舒展成条银河,
长长流在天上一千首歌!
是你,是花,是梦,打这里儿过,
此刻像风,在摇动着我;
告诉日子是这样的不清醒;
当中偏响着想不到的一串铃,
树枝里轻声摇曳;金镶上翠,
低了头的斜阳,又一抹光辉。
难怪阶前人忘掉黄昏,脚下草,
高阁古松,望着天上点骄傲;
留下檀香,木鱼,合掌
在神龛前,在蒲团上,
楼外又楼外,幻想彩霞却缀成
凤凰栏杆,挂起了塔顶上灯!
第一句就打动了我,吸引我将长长的诗歌读完。这韵律,这意象,这种将现实寄予静物的写法,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