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首先是自己,然后才是社会关系的一部分
昨天我爸给我电话,第一次真正谈起来我现在的事。我说了很多,关于我,关于店,关于从前,关于未来。我不知道他理解了多少,只知道了解了我的现状,和我的坚持。他说我是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我自己也这么认为。关于他的集体观,我们产生了很大分歧,他觉得有些说不过我,他认为我应该跟他一样,先集体后自己,作出牺牲,这已经是第二次跟我说这样的话了。我说我认为,人首先是自己,才是社会关系的一部分。我跟他撂了一句:我是家里心理独立最早的人。我爸认,他说他现在都没做到这一点。就连喝醉酒了,第一反应都是往家里跑。第一次交流这么久,没有起冲突。虽然观念相差很大,但还好,我们都没有相互施压。我也很直白的告诉了他,他和我妈,甚至爷爷奶奶不能左右我分毫。最多就是爷爷奶奶接受不了的事瞒着他们,不让他们知道。我感觉到他对我的无力和无可奈何。
昨天之后,我更加认同这一点:首先自己先是自己,之后才能是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只有精神独立,才能摆脱压制与家人平等对话,才能让他们试着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一些事。精神独立的前提就是有独立意识和达到经济独立,独立意识谈不了,那是选择的问题,是取舍的问题。但是只有经济独立,才有为自己发声的权利,不然我们永远没有家里的棒槌大。
虽然现在生活并不好,但是没有依靠他们,并且我能够为自己负责。一切就够了。我始终信奉一个理论:人应该只孝,而不顺。孝顺是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但是正因为厚重的文明,压得为子为女的我们喘不过气来。就于婚姻,就于面子,就于重男轻女,就于性格,每个人都承受了太多太多,爷爷辈对父母辈是压迫,父母辈对子女辈是压迫,周而复始的循环。我们能感受到关爱,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同时压迫也会让人喘不过气,然而一切的原因都是“为你好”。这个理由冠冕堂皇,因为这个理由,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叫往东,你不可往西。而他们自己也是真的觉得是在“为你好”,却往往忽略了,我们作为人,有自己的感受,思维,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听话去“顺”,折磨自己,不听话去“逆”,心存愧疚。甚至在“顺”的时候,有“逆”的想法,都会觉得自己很可耻。其实这种时候受困扰的,不只是我们自己,还有他们,我们“顺”的时候,他们可能能感觉到我们不开心,却又觉得不得不这样,无可奈何。我们“逆”的时候,他们会痛心疾首,觉得为我们好,而我们不领情。以至于双方相互的折磨,这种折磨的原因却是我们最在乎的“爱”。可血脉亲情终究割不断,却又深受其扰。
在动车上,我又翻了翻《巨婴国》,看了大概一百页的样子,关于家庭,关于一些社会关系,武志红的观点跟我的观点相似,但是他把中国人的一切关系都写得太冷血,以至于我在想,照他的理论,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我很茫然。但关于孝,关于顺,我始终觉得我的观点正确。
其实我有时候又在想这么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够在经济上,在精神上独立了,长辈还会不会这么操心我们的事?我始终觉得答案是否定的。当自己能够在很多事情上独当一面的时候,长辈会觉得我们长大了,我们能处理好自己的事了,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也许他们就不会这么操心,在某些方面就不会要求我们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做了。就想我爸对我的无力感,说的不好听点,是我跟我爸的角力,我已经逐渐显出优势。(虽然从前他也无力管我,但是经常起冲突,说明他觉得他管得了我)大部分长辈是希望看到我们成长的,看到我们能过的幸福,能独自生存,能独当一面。我始终认为压迫我们是因为不放心,是怕我们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无人照顾,受委屈。当你用事实告诉他们,我可以,我可以完成我的梦想,我可以为自己负责,我可以在这个社会游刃有余的时候。他们会说“儿孙自有儿孙福”的。
所以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是第一步,然后要知道软弱退让解决不了什么,但也不是要硬碰硬。以前我由着脾气来,硬碰硬,倒是为自己争取到了不少自主权,但是反而压力越大,也曾很自责。用事实说话,曲线救国才是正道。
我始终相信一点,无论他们怎么压迫,“为你好”这个理由是没错的。并且他们很多时候也只是因为不放心。也许他们用错了方法。所以不必负疚,因为我首先是自己,而后才是社会关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