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色彩
在埃及时最常见到三种颜色:早已了解的沙漠黄、意外惊喜的碧海蓝、伊斯兰世界的玻璃绿。(一如摩洛哥菲斯古城中的古城门,地处沙漠边缘,一面深蓝,一面深绿。此城门将沙漠中的色彩诠释得极好。黄,是本色;蓝是天空与大海;绿是对荒漠中绿洲的渴望)
埃及是去过的所有行程中最具异域风情的地方,在大马接触过一点点伊斯兰风情,但很粗浅,在现代与民族之间交杂得不伦不类。喀什也很有异域感,但浓厚的汉族文化,尤其是当代的建筑还是逐渐吞噬着此城,逐渐地…千城一面也不能豁免。
而埃及,因为迟缓的发展,将一切古老的、异域的文化都保留得很好。难怪得早期的英国人蜜月行也会选择埃及。看金字塔、探访木乃伊、探索帝王谷、遥观神庙。这些现存的建筑,历经四千年的风沙席卷,最初斑斓的色彩早已脱落,只剩些许痕迹。如今看到的多为土黄色,像是从沙漠戈壁之中长出来的,与蓝天白云相衬,也别有番生土色的滋味。
在古城之中,暹粒、敦煌都是在消失许久被人重新发现。暹粒被热带雨林吞食,从高空卫片来看,丝毫看不出来还有个古城在其中。敦煌在王道士的泄漏中才逐渐被世人得知,沉没的千年的壁画被重新开启,鲜活的色彩跃然墙上。消失的城,总具有某些令人称道、敲打内心探索的神秘感。而埃及的一切,切断了两千年,则是在黄沙漫漫掩埋之下重新被人发现。
神奇的北纬30度线给埃及带来了温和的气候,也带来了干燥的空气。埃及人很早就知道如何保存最早的壁画,浮雕。在帝王谷开启的墓冢中,红、黄、蓝的三原色色彩被用得极好。
极致中的撞色,让世界变得更加纯净。回来后就种草摩洛哥、土耳其、印度。迷离的马赛克、纯净的清真寺,忽然对伊斯兰世界也开始好奇。许个宏大的愿望,希望世界和平,这些地方都有机会到达。
未来到埃及之前,对其的认识大多停留在金字塔、神庙。而来之后,才发现一半海水,一半黄沙才是埃及最纯真的色彩。沿着红海一号公路行走,路过的既有荒无人烟的沙漠,也有蜿蜒曲折的海岸线。海岸岬角浪涛拍岸,有星星点点的度假村坠落其中。一日之内,可以出海,来到红海,看珊瑚礁,鱼翔浅底,登上纯净的天堂岛,探寻神秘的沉船。红海名气不大,被世人遗忘原来在最古老的埃及与约旦之间还有这样一个纯净的海域,可与上帝对话,一如天堂。其他海域之岛多为植被茂密,而天堂岛则有着其他岛屿多未有的风貌,只有黄沙。
摩西出红海,将以色列人带领跨国海域,回到西奈半岛,回归应许之地,也是这么一条路。红海的广阔难以企及,如何披风破浪,连成一体,难以想象。
在泰国、大马出海海水虽然纯净,但游船油渍横生,漂浮在海面之上,对海域也造成不少污染。而红海之舟,品质好很多,洁白的游艇,脱鞋而入。登岛之时,游轮不得靠近,减少了游轮污染。都是以小舟划近岛上,涉水上岛。
在埃及的时光里,一日海上,一日河上。似乎叫人忘记了正处于在沙漠之中,戈壁边缘。傍晚驱车一小时即可到达沙漠深处,沙漠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得金黄。骑着骆驼,向着崇山峻岭迈进,坠落在夕阳之中。
夜晚贝多因人部落席地而坐,原始部落里不通水电,茅草掩盖,简单的星月组成了最小的清真寺。夜晚繁星点点,在沙漠深处遥看银河,回想着小王子与狐狸在沙漠里看星星的故事。
从大海到荒漠距离不到一小时,有海水湿气滋润的近海却是荒芜的沙漠。也给埃及带来了极致的色彩,既可以选择在荒漠里站成一棵树,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也可以选择在大海里变成海鸥,跟着大风翱翔,变幻着姿态,时而拂过水面,时而展翅高飞,成为最自由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