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曼陀罗之罪爱》的一点点想法
这个故事终于结束了。如果你一直在看这个故事,那么可以接着看下去。如果你刚开始看,那么千万不要先看结尾,一定要从头看,因为,这是个有点悬疑的故事,^_^。
这是我花了最短时间完成的一部作品,却是我花了最长时间构思的一部小说。最初的灵感其实来源于几年前很轰动的一起富二代轮奸酒家女的案件,最终因为网民群情激奋而定罪,但其实早在若干年前那个涉案的富二代就曾经因为飙车肇事最后却从轻处置。
我当时就很想写一个东西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不是因为现在网络发达,如果不是因为网民群情激愤,那这几个富二代是不是会像之前一样逍遥法外?但换个角度想,如果不是因为之前逍遥法外,那这几个富二代是不是就不会把恶行从飙车肇事升级为轮奸妇女?再换个角度想,假如只是因为舆论逼人,导致一起嫖娼案演变成了轮奸案呢?……
种种想法,渐渐变得“细思极恐”,想得越多越不敢落笔,最终使得这个故事足足磨了三年才从一个几百字的框架,一改再改,变成了现在这个模样。而自知写得过于激动,加上是第一人称,所以很多细节没有铺展开,对人物的塑造可能也远远不如之前的故事细腻,但是,这确实是我的一种尝试,想要通过故事来表达一些个人的想法。因此,即使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喜欢,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能明白我想表达的意思,我还是勇敢地这么写了。
我其实写的不是悬疑故事,而是悲剧故事。记得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所谓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还有一位记不得名字的名人也讲过,所谓悲剧,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当然算不得是一个名人,但我确确实实为着自己所虚构出来的人物悲哀着甚至心痛着。其实书里的每个人物,不管是潇潇,还是许之衡,或者老易、小芩、易慧、夏芬芳,甚至郭嘉琦,都有其悲剧性。因为每个人都有善与恶两面,而人性,不是善战胜了恶,就是恶战胜了善。但我觉得,只有恶完全消灭了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悲剧”。
因为,善一定能战胜恶,早晚而已;就算是悲剧,也一定还有希望存在,在某一个角落里。
这是我花了最短时间完成的一部作品,却是我花了最长时间构思的一部小说。最初的灵感其实来源于几年前很轰动的一起富二代轮奸酒家女的案件,最终因为网民群情激奋而定罪,但其实早在若干年前那个涉案的富二代就曾经因为飙车肇事最后却从轻处置。
我当时就很想写一个东西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不是因为现在网络发达,如果不是因为网民群情激愤,那这几个富二代是不是会像之前一样逍遥法外?但换个角度想,如果不是因为之前逍遥法外,那这几个富二代是不是就不会把恶行从飙车肇事升级为轮奸妇女?再换个角度想,假如只是因为舆论逼人,导致一起嫖娼案演变成了轮奸案呢?……
种种想法,渐渐变得“细思极恐”,想得越多越不敢落笔,最终使得这个故事足足磨了三年才从一个几百字的框架,一改再改,变成了现在这个模样。而自知写得过于激动,加上是第一人称,所以很多细节没有铺展开,对人物的塑造可能也远远不如之前的故事细腻,但是,这确实是我的一种尝试,想要通过故事来表达一些个人的想法。因此,即使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喜欢,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能明白我想表达的意思,我还是勇敢地这么写了。
我其实写的不是悬疑故事,而是悲剧故事。记得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所谓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还有一位记不得名字的名人也讲过,所谓悲剧,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当然算不得是一个名人,但我确确实实为着自己所虚构出来的人物悲哀着甚至心痛着。其实书里的每个人物,不管是潇潇,还是许之衡,或者老易、小芩、易慧、夏芬芳,甚至郭嘉琦,都有其悲剧性。因为每个人都有善与恶两面,而人性,不是善战胜了恶,就是恶战胜了善。但我觉得,只有恶完全消灭了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悲剧”。
因为,善一定能战胜恶,早晚而已;就算是悲剧,也一定还有希望存在,在某一个角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