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砂》两粒
今年春节我没闲着,大年初一(1月28日)晚上还趴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参加拍卖,以千元斩获经折装佛书残页二折(图一)。

残页上下单边,每折6行,行17字,版框高24厘米,宽11.2厘米,折缝有大藏经千字文函号、册次和版次“隐二 八”,显示它们是来自某部大藏经“隐”字函第二册第八版上的两折。从内容上看,残页属于小乘说一切有部论书《阿毗昙毗婆沙论》(北凉浮陀跋摩共道泰译)。来自山西的卖家根据字体、版式、纸质和千字文函号等特征,将其定为元代刊印的《普宁藏》。 从字体、纸质和千字文函号来看,残页肯定是非常古老的东西,这一点毫无疑问。只不过它们并不是《普宁藏》,而是来自另一部大藏经——《碛砂藏》。民国时出版过《影印宋碛砂藏经》(有台湾重印本《宋版碛砂大藏经》,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4月台一版) ,虽然号称“宋藏”,但《碛砂藏》只有百分之二十多是在南宋末期刊刻的,剩下近百分之八十却是刊刻于元代大德到至治之间。《碛砂藏》的元刻部分,在字体、版式和编序上都跟《普宁藏》颇为接近(接近不等于相同),在鉴定时一定要非常小心。 以残页折缝上的“隐二 八”检读《影印宋碛砂藏经》,可以在《阿毗昙毗婆沙论》(共八十二卷)卷七二(千字文函号、册次为“隐二”)第八版(一版五折)第二折和第三折上找到与残页在字体和版式上完全一致的部分(图二;新文丰重印本,第24册,第355页),由此可以确证二者属于同版无疑。

卷七二末尾还带有一条元朝的刊记,从中可以知道这一卷是在元武宗至大二年(己酉,1309)刻成的,残页正是属于《碛砂藏》的元刻部分。虽然只买到卷帙浩博的《碛砂藏》中的两颗砂粒,但它们毕竟是用距今七百多年前刻制的经版刷印出来的东西,作为研究的标本还是值得宝重的。 同一山西卖家在去年也就是2016年的12月11日和12月25日,曾先后将同书残页两折和四折当成《普宁藏》拍出,两次拍出的残页分别带有千字文函号、册次和版次“隐二 四”和“隐二 九”,成交价为2500元和2390元。这六折自然也是属于《碛砂藏》元刻《阿毗昙毗婆沙论》卷七二。再具体点儿说,六折残页中实际包含了《阿毗昙毗婆沙论》卷七二第四版的第二折和第三折,第八版的第四折和第五折(这两折紧接在我拍到的第八版的第二折和第三折之后),以及第九版的第一折和第二折。 不仅如此,在时间更早的北京德宝2016秋季拍卖会(2016年11月27日)上,还上拍过千字文函号、册次、版次为“隐二 五”的同书残页六折(拍卖图录说残页有一沓,但图版中只显示有六折),也被当成《普宁藏》以8500元的价格拍出。审其字体和版式,应该也是《碛砂藏》。这六折残页包含了《阿毗昙毗婆沙论》卷七二第五版的全部五折,以及紧跟着的第六版的第一折。 从孔网残页的拍品描述与德宝图录的说明文字十分接近判断,山西卖家对德宝的拍卖是了解的,德宝残页很有可能就是他或其他掌握同样货源的书商送拍的。因此,我怀疑德宝的六折可能和孔网的八折就是从同一册书里散落出来的。这一册千字文函号、册次为“隐二”的元刻《碛砂藏》本《阿毗昙毗婆沙论》卷七二,原书一共十二版五十八折(最后一版只有三折),我们已经掌握了它的第四版的第二折和第三折,第五版的全部五折,第六版的第一折,第八版的第二折到第五折,第九版的第一折和第二折,加起来一共十四折,约占原书的四分之一。这一册《阿毗昙毗婆沙论》到底是从哪一部《碛砂藏》中,以及如何流散出来的呢,同书另外那四分之三跑到哪里去了,这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附记一:本文定稿前,我从苏州博物馆李军先生处获赠去年新出的《<碛砂藏>研究论文选辑》(孙中旺主编,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6年9月第一版),得以及时参考若干资料和数据,谨此致谢。

[[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 http://ipaper.oeeee.com/ipaper/C/html/2017-02/19/content_7720.htm ]]
附记二:2017年5月14日,同一山西卖家在他的网店挂出了同书同卷第七版的全部五折,同样定为《普宁藏》,定价一万元【http://book.kongfz.com/23391/684364933/】。5月底再次查阅时,显示书已订出。如果再加上这五折的话,目前我们掌握的这册元刻《碛砂藏》本《阿毗昙毗婆沙论》,就包含第四版的第二折和第三折,第五版的全部五折,第六版的第一折,第七版的全部五折,第八版的第二折到第五折,第九版的第一折和第二折,加起来一共十九折了。









附记三:北京德宝2017秋拍出现“普宁藏”《阿毗昙毗婆沙论》残页两折【http://pmgs.kongfz.com/item_pic_818548/】,但看字体和版式,应该还是元刻《碛砂藏》。这两折带千字文函号、册数和版数“隐一 【二?】十一”,还有刻工名“盛”,估计也是出自山西的那部《阿毗昙毗婆沙》。

五明子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森安孝夫:回鹘吐蕃于789—792年的北庭之争 (1人喜欢)
- 陈能泳:吕澂早年(1917—1931)艺术文献钩沉 (2人喜欢)
- 高楠顺次郎、木村泰贤著,释依观新译《印度哲学宗教史》江灿腾序 (3人喜欢)
- 新文丰影印俞大维藏《维摩诘所说经》德译本 (6人喜欢)
- 启功:四、清代今古文经学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