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洗脑
一听洗脑很多人觉得是坏的,可是洗脑却是个日常的行为,我们经常对自己洗脑,被别人洗脑,给别人洗脑。我们通过看书、与人交谈、与大自然相处而洗脑和被洗脑。
洗脑是说服,有知识有技巧的人更容易给自己和给别人洗脑。洗脑分为有意识的洗脑和无意识的洗脑,有意识的洗脑是希望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无意识的洗脑是"说着无意,听者有心"。总之,我们不是在洗脑中,就是在去洗脑的路上。
洗脑没有好坏之分,但我们必须对洗脑的内容进行选择。至于我们有没有选择的能力和选择时自主性有多大这是另外的问题。这些选择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这是一生的问题。
有些人被宗教来洗脑,有些人被嬉皮士洗脑,有些人被道德洗脑等等,对于洗脑,首先要意识到自己被洗脑;其次要判断是谁在给自己洗脑,洗脑的内容是什么;最后要选择自己是否接受被洗脑,不接受就要立刻停止。
生活中我们需要有意识的洗脑和反洗脑。当意识到自己最近被洗脑后的状态不佳时就要立刻停止接受洗脑的内容,甚至为了矫正要转向洗脑内容的反面。这时就是有意识地给自己洗脑,有意识地给自己洗脑可以随时随地开始,只要自己觉得有必要,尽情的洗吧。
给自己洗脑和被洗脑时都有可能沉浸其中,时间久了这些洗脑的内容就会在脑中固化,形成个人偏见。偏见形成就会成为直觉的一部分,影响以后的日常行为。我们依赖偏见组成的直觉,虽然这有利有弊。
"最典型的是普兰汀格的看法,他把知识定义为后康德时代的柏拉图主义——假若你的信仰告诉你这是真知,你就认为这是真知。否则,你就怀疑这项知识。这就把知识这个概念带到了信仰的层面上,你知道些什么,依赖于你相信什么。""信仰"是不可讨论的。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