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之我见
读完《围城》非常佩服钱老驾驭文字和语言的能力,正可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杨绛说《围城》是钱钟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我想正是这种“锱铢积累”才把民国时期的社会上层知识分子描写的这样传神。主人公方鸿渐看似是一个仪表堂堂的,意气风发的留学生,但实则却是一个优柔寡断,内心软弱的人,无论生活还是婚姻,只不过是从一个围城走进另一个围城。兴趣颇广,却毫无心得,读书很少,却想的太多,没做错什么,却也一事无成!就这样一直活在他人的荫蔽下,沦为他人的附庸,无法走出自己生活的围城。正如书中赵辛楣对他说的话“你不讨厌,但也毫无用处”。或许这也暗示了最终方鸿渐悲惨的结局。 非常喜欢书中方鸿渐与唐晓芙的爱情,在书中唐在方的眼中是一个穷尽所有美好想象的完美共同体,是他唯一爱的人,正如方刚见到唐时对她的评价"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而唐对方也暗生情愫,只可惜梦幻般的爱情最终都已悲剧结尾。他没有进入唐晓芙的爱情围城,最后却步入了孙柔嘉的婚姻围城。或许唐晓芙和孙柔嘉分别代表着结婚前后的生活,无论多么山盟海誓的爱情终究逃不过柴米油盐的婚姻。 故事最后在方鸿渐和孙柔嘉争吵后结束。说中最后一段充满了讽刺意味“那只祖传的老钟当当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一,二,三,四,五,六”。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他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简等鸿渐回家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对人生包涵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方鸿渐从当年意气风发的留学生,最终变成了一个怨天尤人,愤世嫉俗的中年人。正是由于方鸿渐这种随波逐流,总想逃避问题的心里才导致了他最终的命运。正如书扉页中的那句话“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站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