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墙之恨:体系真的太重要了(我的高一上)
•拿笔宣言•
前几天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知音,微信上拼命发千字长文骚扰人家,但是在自己书写的过程中常常是“自己把自己写明白了”,才意识到原来书写对一个人而讲是多么的重要。
人人都应该写点博客。对自己而言,首先把自己的认知和经验写下来,本身就是一次巩固;并且许多困惑也常常是伴随着书写迎刃而解;另一方面教是最好的学,书写是最好的思考,我自己遇到过的坑,说不定别人也会遇到,如果我把它写下来那么一次书写,就是多次的交流和碰撞,也方便在互联网上交几个朋友打发一下寂寞感。
所以,我写下了这一篇文字,先写这一篇,以后看心情。
1 “着陆”真是太重要了
我知道无论初中多么光辉多么跌宕起伏惊心动魄那也已经是过去了。那个我的体系,在高中开始就完全崩塌了,因为她根本无法适应高中这种细节高压式的生活。整个高一上,形象地说,我整个人是一种高“熵”(在这里姑且称熵就是整个体系的完全崩盘与混乱程度吧)状态。
究其原因,说起来可气又可笑,是因为我站位太高。
后来仔细想想真的仅仅是因为这个。
拿未来举例:地球上的人太多了,或许疾病本身就是上帝创造用来减少人口的,那么我学医又有什么意义呢?拿物理举例:波尔的量子理论证明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有可能是错误的,事实上许多物质的速度都能超越光速,那我现在学的经典力学都有可能是错的喽。拿政治举例:没用!一堆大假空套!操蛋的年代!••••••大概如此吧。
这就无异于,笔直地站着然后观察蚂蚁•••充其量看到个模糊的小黑点,根本什么都看不清楚好嘛!
想想这也是初中惯的坏毛病。我真的没有认真过。在生源较差的怀柔四中,我确实能够引起波澜;但是现在我是在东城区的示范高中而且还是在理科实验班。并且初中生可以侃侃而谈,而高中生不能,高中需要的是严谨和理性。截然不同。
转折点在最近。受化学刘老师影响自己忽然也想写诗,结果第一反应是借书,很程式化地、一点一点地读,然后做笔记(虽说因为拖延症现在还没看几眼)。和往日对待学习的作风完全不同!也是当我自己翻书写笔记的时候我才明白什么叫“专注”“严谨”“系统化”。我嫌弃笔记是因为我觉得笔记效率低;但是当我真正开始记笔记的时候(发自内心筛选信息)我忽然发现笔记这玩意他妈太有用了•••
是的,我的问题就在于太功利,完全不考虑自己是什么水平。是先有过程再有形式而不是先有形式再有过程。
确实,很多方面我都本末倒置,还是语文老师写明白了我:“你喜爱尼采的现代哲学,没有错,这是人类智慧树上耀眼的果实,但是就因此轻视根和叶,却是本末倒置了的。”是的,政治的唯物辩证法就好比是哲学的根,它们也是伟大的,在探寻社会经济里发挥着巨大的价值。
所以,也不得不承认,人真是太渺小了,时间有限,一生只能允许自己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最多两件。想要的太多会严重遏制人的心智,如果不能按照自己想的那样生活就会让自己莫名其妙背负一大堆负罪感和痛苦,而且这种痛苦是不能和任何一个人分享的,无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就像我的高一上。
•2 习惯真是太重要了•
习惯分很多种。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等等。这里主要讲这三种。有句话说习惯决定命运,真是这样,因为一个人的习惯(人格)好比函数中的自变量,有个公式叫做B=f(E,P),其中B是behavior(行为),E是environment(环境),P是people(人格)。
学习和生活习惯都还好说,可以改可以学。只不过需要留心观察并且要有自制力罢了。关键在于思维习惯。
过来的这半年,我一直在埋怨。因为和这个环境中的人一比,家庭教育、朋友、资源方面真的相差太多。首先父母不重视教育,家里真是一本书也没有,精神层面的我基本上是图书馆养大的;其次•••hh我不想说,不过总而言之这个家庭确实没能教会我许多道理,没教会我如何科学地洗衣服洗澡系鞋带;没教会我如何与人相处•••
我觉得父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真是非常重要。举个栗子,如果我认认真真写作业,在一边的我妹也会认认真真写作业;我喜欢的人如果把书桌地面收拾的一丝不苟,我也会模仿他的行为。当然坏习惯同样,我沿袭了于家人不通情理气死人不偿命的气功。比如寒假,钥匙落在宿舍了,一次他要出门,正巧我要去买东西,我爹明明知道我没有钥匙,明明知道我很快就回来,明明说好了等会我,结果愣是走了•••于是我在五九凛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了两个小时•••心想这个人怎么能是我爹呢,我妈说的太对了,我爹真是办个事能把人气死•••
后来仔细想想不然。看事物要只看迎光面而不看阴影。第一,我也经常把别人气够呛,现在能够理解李慧文等半天也等不到我的心情;第二,我家人身上的好传统,比如我爹的贼聪明,我妈的踏实我并没有学到。(我爹曾是高考是全怀柔县第三,少年时因数学能力去北大拿过奖,后来读了同济大学IT系)。至于我妈经常和我讲道理,只不过我充耳不闻罢了。
再有,我认识的人其实很多,但是我并没有好好珍惜,不与人深交就不深交,可是思辨总是要做的;还有关于花钱这件事,自己其实不穷,只不过把事情花在了和别人不同的地方上(花果茶,京华茉莉花茶,吉他变调夹•••),也有一点不会理财的因素吧。另一方面就不能原谅了:买了练习册却不做;三番五次丢卡然后交工本费重新办;吃着家里每月700块钱却不好好努力•••
是的,自己有觉悟,想要摆脱并且改变环境,固然已经很好;但事实就是,在这个新环境里我还是处于最底层,所以也没什么好矫情的。现在觉得一句话真对,人最不能做的事情就是同情自己。
可是另一方面呢?曾经遇到过那么多帮助我的人,初中祁刘彭三位老师的情分,怀柔四中那个神秘的送书人,车站偶遇并慷慨赠送语言学习书籍的俞先生•••我的精神支柱并不少啊,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初中犯过的错误我不能再犯•••我怎么能就这么让信任我的人失望,让爱我的人心寒呢。
好在自己处于一个这么优秀的环境里。这个班里每个人身上都有光,都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还可以观察还可以学。自己不也是和王雨馨学会了如何叠被子么•••多留心观察一下其他的人的习惯,真的能学到不少。
当然最重要的是扫除情绪垃圾,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记得生涯课心理气质测试的时候,全班加上我也就4个抑郁质的人,有两个还是复合型的,就我一个人抑郁质18分其他都是负分(还有一个是体质测试,md我居然气郁质•••我没有那么忧郁吧?!)•••总之这个气质真的很麻烦,动辄望着窗外就觉得心中悲凉,并且这个心理气质的人有些敏感过头——简直了,比方说Y不舒服,B去关心Y,C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人然后C也一直很欣赏B,于是那个时候C欣慰地微笑着看了B一眼•••于是我立刻开始了剧烈的发光放热冒泡并且电离出大量氢离子的反应(简称吃醋):没错她很优秀,我和她比不了,可是她怎么怎么样,我怎么怎么样,分析造成我们之间区别的因素是什么•••最后一定要得出一个结论:我太奇怪了,我太可怜了,我不配被爱,我被爱只能给人带来痛苦,温柔和阳光是属于你们的,我活该被二次抛弃,既然她的身边鲜花掌声那么多那么再多一点也无妨啊•••然后目
中无人地痛哭涕零,这个时候发现也没有人懂,于是•••
真他妈的矫情!就不能理智点吗!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要是沿着自己坚信的这条道路走下去,也会发光哒!再说了,一棵榆树应有的的质朴谦和你都做到了吗?身高不够鞋来凑,颜值不行才来补!
唉总之•••寂寞不能忍,寂寞可以工作,可以学习,可以找一大堆的辩友;可是孤独必须习惯,奇怪的生物,人们顶多了解你的一部分,语言太多再亲近的人都会烦,并且任何一种感情都需要经营•••
前几天看了一本叫做《暗时间》的书,作者刘未鹏,就是一本讲如何思维的书。有句话不错,人生就是解决问题。真的该好好学学如何解题。
•3 讨论真是太重要了•
我的灵魂常常举着柳叶刀剖析自己:你为什么会无端地对一件事情感到愤怒?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如果我无端讨厌了一个很对我胃口的姑娘,那么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吃醋•••我无端对现实政治感到愤怒,又是为什么?其实只是因为自己的家庭是这个体制当中的受害者;我无端厌恶教材是为什么?恐怕最深层的原因是因为自卑吧!自卑自己做不到一个标准的好学生那样善于思辨。甚至自己特立独行、标新立异也有这一方面的元素在搞怪•••
始终看不惯一些人。不过想一想,他们都很优秀,在努力地接受着我,而我为什么不能变成一块海绵呢?别忘了尼采哥哥说要结交有未来之人。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给自己找几个“辩友”。很深刻的体验,人缘好不等于人好;健谈不等于外向。他,你别看他外表上很健谈,但其实在内心是百分之百内向,善于倾听善解人意温柔如水但是却从来不向他人诉说。人可以没有朋友,但一定要有几个辩友,情感上可以孤独,思维上决不能。
说来惭愧,开学初是有不少同行者,但是我一个都没有珍惜。现在的我无论在哪一方面也都远远跟不上他们的脚步。如果不和外界沟通自己恐怕也难以保持思维上的活跃。
话说当年尼采到波恩大学学习的时候,起初也很特立独行,但是当他发现波恩大学的风气是学生组成社团学习讨论的时候,他意识到自己这样终究是无益于自己的发展,于是摒弃了以往的作风•••唉讲真,喜欢尼采——很奇特的一点,虽说他比我老两百岁,但是在我的印象里这家伙一直是风华正茂一少年。固执的可以,犹记当年尼采和他的几个朋友讨论“现今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敢于把手放进炉火里的人”,他的朋友们说没有,尼采瞬间就把手伸进一旁的壁炉里拿出一块炙热的木炭•••傻小子!我何时才能在现实中遇到一个同年龄段的这么傻的人呢?
然而这个年代偏偏就是个极度缺少质朴和谦和的年代。每当看到一个勤奋认真的少年富有文学天赋的少年却要考金融系,我明白他可能有他的理想,可内心却为他感到可惜。尽管大多数人会反驳我说,如果你要做个“好人”,一条路走到底就行;但是如果做个“坏人”,却要跌宕起伏走许多条路攀登悬崖一不小心就会摔得粉身碎骨•••这个时候比的就是定力了:哈哈哈有必要这么早成熟吗?我曾经也那么想过,和所有人搞好关系,但是我发现我就是不擅长这种事情,当我的目的性消失的时候我看到了自己是多么的虚伪又多么的令人厌恶。
所以榆树终归是榆树,榆树,阳性树种,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不择土壤,适应性很强。根系发达,抗风力、保土力强。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快,寿命长。能耐干冷气候及中度盐碱,但不耐水湿(能耐雨季水涝)。具抗污染性,叶面滞尘能力强。最重要的是榆树的质朴和谦和。
既然百分百内向,那就内向吧。上文中其实已经提到了,沟通两种,一种是情感上的,而另一种是思维上的。或许讨论讨论情感就能出来了呢。但是讨论是非常重要的,毋庸置疑。
•上位:体系真是太重要了•
上位概念,从上面的三个子话题中引出一个共同点,我觉得就在于体系。一个体系,要平衡,要能运转起来。
比如学习。注意这里不仅仅指教材。我站的太高了。我都没有学进去,谈何解题?我都没有解题,谈何思考?我都没有思考,怎么讨论?我都没有讨论,自然是一无所获。换句话说我似乎半年以来确实是什么都没做。
非常专注地观察一个事物,然后思考,思考必然需要讨论,讨论的结果是激励一个人继续思考下去,并且与此同时可能会收获理解和朋友,这样就消减了我的寂寞感——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我觉得这可能就是现在高熵状态下的我所需要的。好像也就这么简单。
迈出第一步吧,别在原地踏步。不要在那里停留!
认真的反思一下过去——是的,我害怕了。因为曾经的我是个太过于浮躁(尽管现在也没好到哪里去)太过于浅薄(尽管现在也没好到哪里去)太过于自命不凡的人。我知道我错了,可是比以往的错误更严重的错误是错上加错,那就是全盘否定了自己这个人的性格,失去了自己的灵魂。
是,曾经的我,黑暗,极度功利,阴险,任性,做作矫情,总是散发负能量,四处诉说以求宽慰,极度的自我中心,也给许多人带来麻烦•••所以那个自己才会挨打,人见人恨,再说三人成虎,加上不通情理的他们一宣传,大家就都那么以为了,我索性也破罐子破摔——好不容易收起了脾气不再任性胡闹,但是变得太在乎外界的看法和评价,埋葬了自己所有的思想和热情,成了一个傀儡。可是曾经的冬烘先生,无论他好或者坏始终是我,吓人如他,热情、虔诚、痴情、好奇、冲动、执着也如他•••
想想戏剧节。当时真是,一直对自己写的剧本不抱信心。觉得原因可能是初中的时候学校曾经让我组织过一次节目。当时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杜主任叫我写童谣。于是我熬夜两天准备好一台“跟着迈迈唱童谣”(现在想想确实有一点幼稚,说白了就是五个人在迈克尔杰克逊的调子里rap童谣)但是被他封杀了:教委要来看,这个太不正经了。后来发现无论做什么只要循着他们的意思,照着传统做,我往往会做的比较好,得到他们的赞赏。
戏剧节当时我紧张极了,觉得这么含蓄的剧本,怎么能在向经典致敬上演呢,你看6班那个选材多合适啊,红色经典,剧情跌宕起伏•••于是否认了自己所有的努力和自己深爱的BGM,甚至是孟笑扬以及全班同学的努力•••可是,可是呢,你自己呢,你自己更喜欢那个风格你难道不知道吗,你何必管活动要的究竟是什么风格,说过的大假空套还不够多吗,你不是经常讽刺怀柔四中做的活动都是为了取悦教委吗•••现在呢,好不容易有了自由的空间,为什么•••
为什么好不容易到了春天,我却麻木了?
与深渊纠缠过久,深渊亦回以凝视。
去伪,难啊。
我一直不敢说我喜欢量子力学。因为我怕别人的非议,“你物理60多分,是真爱吗?”我也没有自信能够做好。所以选择了逃避和愤世嫉俗。一个没有原则的人真是太可怕了。
现在想来,一个体系,第一,要有原则,比如追求自己所爱以不伤害、不打扰他人为原则,这就够了;当我有个一个火苗我就应该保护好他。第二,要时刻保持与外界的沟通,接受他们的批判指导和讨论。一个完整的体系确实是会得到所有人的尊敬因为它无懈可击。第三吗,平衡。唉我觉得我一定要定时写博客才行。我不写就总感觉有股怨气在侵蚀我的心灵并且让它变得越加沉重。自己把自己写明白的同时这股幽怨变成了文字。但是又不能写太多,因为那样就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经历,最终质量会下降,体系还是会崩盘。
想想我想要做那么多事,学习和自学,建立社团写博客写公众号投稿,学吉他学编程,考北医的临川医学八年本硕博连读•••可是老站这么高又容易浮躁。所以必须先一步一步走。上路吧,也该也必须迈过人生这个漫长的颓废平台区了。走也必须走,别无他法。
前几天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知音,微信上拼命发千字长文骚扰人家,但是在自己书写的过程中常常是“自己把自己写明白了”,才意识到原来书写对一个人而讲是多么的重要。
人人都应该写点博客。对自己而言,首先把自己的认知和经验写下来,本身就是一次巩固;并且许多困惑也常常是伴随着书写迎刃而解;另一方面教是最好的学,书写是最好的思考,我自己遇到过的坑,说不定别人也会遇到,如果我把它写下来那么一次书写,就是多次的交流和碰撞,也方便在互联网上交几个朋友打发一下寂寞感。
所以,我写下了这一篇文字,先写这一篇,以后看心情。
1 “着陆”真是太重要了
我知道无论初中多么光辉多么跌宕起伏惊心动魄那也已经是过去了。那个我的体系,在高中开始就完全崩塌了,因为她根本无法适应高中这种细节高压式的生活。整个高一上,形象地说,我整个人是一种高“熵”(在这里姑且称熵就是整个体系的完全崩盘与混乱程度吧)状态。
究其原因,说起来可气又可笑,是因为我站位太高。
后来仔细想想真的仅仅是因为这个。
拿未来举例:地球上的人太多了,或许疾病本身就是上帝创造用来减少人口的,那么我学医又有什么意义呢?拿物理举例:波尔的量子理论证明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有可能是错误的,事实上许多物质的速度都能超越光速,那我现在学的经典力学都有可能是错的喽。拿政治举例:没用!一堆大假空套!操蛋的年代!••••••大概如此吧。
这就无异于,笔直地站着然后观察蚂蚁•••充其量看到个模糊的小黑点,根本什么都看不清楚好嘛!
想想这也是初中惯的坏毛病。我真的没有认真过。在生源较差的怀柔四中,我确实能够引起波澜;但是现在我是在东城区的示范高中而且还是在理科实验班。并且初中生可以侃侃而谈,而高中生不能,高中需要的是严谨和理性。截然不同。
转折点在最近。受化学刘老师影响自己忽然也想写诗,结果第一反应是借书,很程式化地、一点一点地读,然后做笔记(虽说因为拖延症现在还没看几眼)。和往日对待学习的作风完全不同!也是当我自己翻书写笔记的时候我才明白什么叫“专注”“严谨”“系统化”。我嫌弃笔记是因为我觉得笔记效率低;但是当我真正开始记笔记的时候(发自内心筛选信息)我忽然发现笔记这玩意他妈太有用了•••
是的,我的问题就在于太功利,完全不考虑自己是什么水平。是先有过程再有形式而不是先有形式再有过程。
确实,很多方面我都本末倒置,还是语文老师写明白了我:“你喜爱尼采的现代哲学,没有错,这是人类智慧树上耀眼的果实,但是就因此轻视根和叶,却是本末倒置了的。”是的,政治的唯物辩证法就好比是哲学的根,它们也是伟大的,在探寻社会经济里发挥着巨大的价值。
所以,也不得不承认,人真是太渺小了,时间有限,一生只能允许自己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最多两件。想要的太多会严重遏制人的心智,如果不能按照自己想的那样生活就会让自己莫名其妙背负一大堆负罪感和痛苦,而且这种痛苦是不能和任何一个人分享的,无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就像我的高一上。
•2 习惯真是太重要了•
习惯分很多种。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等等。这里主要讲这三种。有句话说习惯决定命运,真是这样,因为一个人的习惯(人格)好比函数中的自变量,有个公式叫做B=f(E,P),其中B是behavior(行为),E是environment(环境),P是people(人格)。
学习和生活习惯都还好说,可以改可以学。只不过需要留心观察并且要有自制力罢了。关键在于思维习惯。
过来的这半年,我一直在埋怨。因为和这个环境中的人一比,家庭教育、朋友、资源方面真的相差太多。首先父母不重视教育,家里真是一本书也没有,精神层面的我基本上是图书馆养大的;其次•••hh我不想说,不过总而言之这个家庭确实没能教会我许多道理,没教会我如何科学地洗衣服洗澡系鞋带;没教会我如何与人相处•••
我觉得父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真是非常重要。举个栗子,如果我认认真真写作业,在一边的我妹也会认认真真写作业;我喜欢的人如果把书桌地面收拾的一丝不苟,我也会模仿他的行为。当然坏习惯同样,我沿袭了于家人不通情理气死人不偿命的气功。比如寒假,钥匙落在宿舍了,一次他要出门,正巧我要去买东西,我爹明明知道我没有钥匙,明明知道我很快就回来,明明说好了等会我,结果愣是走了•••于是我在五九凛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了两个小时•••心想这个人怎么能是我爹呢,我妈说的太对了,我爹真是办个事能把人气死•••
后来仔细想想不然。看事物要只看迎光面而不看阴影。第一,我也经常把别人气够呛,现在能够理解李慧文等半天也等不到我的心情;第二,我家人身上的好传统,比如我爹的贼聪明,我妈的踏实我并没有学到。(我爹曾是高考是全怀柔县第三,少年时因数学能力去北大拿过奖,后来读了同济大学IT系)。至于我妈经常和我讲道理,只不过我充耳不闻罢了。
再有,我认识的人其实很多,但是我并没有好好珍惜,不与人深交就不深交,可是思辨总是要做的;还有关于花钱这件事,自己其实不穷,只不过把事情花在了和别人不同的地方上(花果茶,京华茉莉花茶,吉他变调夹•••),也有一点不会理财的因素吧。另一方面就不能原谅了:买了练习册却不做;三番五次丢卡然后交工本费重新办;吃着家里每月700块钱却不好好努力•••
是的,自己有觉悟,想要摆脱并且改变环境,固然已经很好;但事实就是,在这个新环境里我还是处于最底层,所以也没什么好矫情的。现在觉得一句话真对,人最不能做的事情就是同情自己。
可是另一方面呢?曾经遇到过那么多帮助我的人,初中祁刘彭三位老师的情分,怀柔四中那个神秘的送书人,车站偶遇并慷慨赠送语言学习书籍的俞先生•••我的精神支柱并不少啊,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初中犯过的错误我不能再犯•••我怎么能就这么让信任我的人失望,让爱我的人心寒呢。
好在自己处于一个这么优秀的环境里。这个班里每个人身上都有光,都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还可以观察还可以学。自己不也是和王雨馨学会了如何叠被子么•••多留心观察一下其他的人的习惯,真的能学到不少。
当然最重要的是扫除情绪垃圾,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记得生涯课心理气质测试的时候,全班加上我也就4个抑郁质的人,有两个还是复合型的,就我一个人抑郁质18分其他都是负分(还有一个是体质测试,md我居然气郁质•••我没有那么忧郁吧?!)•••总之这个气质真的很麻烦,动辄望着窗外就觉得心中悲凉,并且这个心理气质的人有些敏感过头——简直了,比方说Y不舒服,B去关心Y,C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人然后C也一直很欣赏B,于是那个时候C欣慰地微笑着看了B一眼•••于是我立刻开始了剧烈的发光放热冒泡并且电离出大量氢离子的反应(简称吃醋):没错她很优秀,我和她比不了,可是她怎么怎么样,我怎么怎么样,分析造成我们之间区别的因素是什么•••最后一定要得出一个结论:我太奇怪了,我太可怜了,我不配被爱,我被爱只能给人带来痛苦,温柔和阳光是属于你们的,我活该被二次抛弃,既然她的身边鲜花掌声那么多那么再多一点也无妨啊•••然后目
中无人地痛哭涕零,这个时候发现也没有人懂,于是•••
真他妈的矫情!就不能理智点吗!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要是沿着自己坚信的这条道路走下去,也会发光哒!再说了,一棵榆树应有的的质朴谦和你都做到了吗?身高不够鞋来凑,颜值不行才来补!
唉总之•••寂寞不能忍,寂寞可以工作,可以学习,可以找一大堆的辩友;可是孤独必须习惯,奇怪的生物,人们顶多了解你的一部分,语言太多再亲近的人都会烦,并且任何一种感情都需要经营•••
前几天看了一本叫做《暗时间》的书,作者刘未鹏,就是一本讲如何思维的书。有句话不错,人生就是解决问题。真的该好好学学如何解题。
•3 讨论真是太重要了•
我的灵魂常常举着柳叶刀剖析自己:你为什么会无端地对一件事情感到愤怒?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如果我无端讨厌了一个很对我胃口的姑娘,那么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吃醋•••我无端对现实政治感到愤怒,又是为什么?其实只是因为自己的家庭是这个体制当中的受害者;我无端厌恶教材是为什么?恐怕最深层的原因是因为自卑吧!自卑自己做不到一个标准的好学生那样善于思辨。甚至自己特立独行、标新立异也有这一方面的元素在搞怪•••
始终看不惯一些人。不过想一想,他们都很优秀,在努力地接受着我,而我为什么不能变成一块海绵呢?别忘了尼采哥哥说要结交有未来之人。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给自己找几个“辩友”。很深刻的体验,人缘好不等于人好;健谈不等于外向。他,你别看他外表上很健谈,但其实在内心是百分之百内向,善于倾听善解人意温柔如水但是却从来不向他人诉说。人可以没有朋友,但一定要有几个辩友,情感上可以孤独,思维上决不能。
说来惭愧,开学初是有不少同行者,但是我一个都没有珍惜。现在的我无论在哪一方面也都远远跟不上他们的脚步。如果不和外界沟通自己恐怕也难以保持思维上的活跃。
话说当年尼采到波恩大学学习的时候,起初也很特立独行,但是当他发现波恩大学的风气是学生组成社团学习讨论的时候,他意识到自己这样终究是无益于自己的发展,于是摒弃了以往的作风•••唉讲真,喜欢尼采——很奇特的一点,虽说他比我老两百岁,但是在我的印象里这家伙一直是风华正茂一少年。固执的可以,犹记当年尼采和他的几个朋友讨论“现今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敢于把手放进炉火里的人”,他的朋友们说没有,尼采瞬间就把手伸进一旁的壁炉里拿出一块炙热的木炭•••傻小子!我何时才能在现实中遇到一个同年龄段的这么傻的人呢?
然而这个年代偏偏就是个极度缺少质朴和谦和的年代。每当看到一个勤奋认真的少年富有文学天赋的少年却要考金融系,我明白他可能有他的理想,可内心却为他感到可惜。尽管大多数人会反驳我说,如果你要做个“好人”,一条路走到底就行;但是如果做个“坏人”,却要跌宕起伏走许多条路攀登悬崖一不小心就会摔得粉身碎骨•••这个时候比的就是定力了:哈哈哈有必要这么早成熟吗?我曾经也那么想过,和所有人搞好关系,但是我发现我就是不擅长这种事情,当我的目的性消失的时候我看到了自己是多么的虚伪又多么的令人厌恶。
所以榆树终归是榆树,榆树,阳性树种,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不择土壤,适应性很强。根系发达,抗风力、保土力强。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快,寿命长。能耐干冷气候及中度盐碱,但不耐水湿(能耐雨季水涝)。具抗污染性,叶面滞尘能力强。最重要的是榆树的质朴和谦和。
既然百分百内向,那就内向吧。上文中其实已经提到了,沟通两种,一种是情感上的,而另一种是思维上的。或许讨论讨论情感就能出来了呢。但是讨论是非常重要的,毋庸置疑。
•上位:体系真是太重要了•
上位概念,从上面的三个子话题中引出一个共同点,我觉得就在于体系。一个体系,要平衡,要能运转起来。
比如学习。注意这里不仅仅指教材。我站的太高了。我都没有学进去,谈何解题?我都没有解题,谈何思考?我都没有思考,怎么讨论?我都没有讨论,自然是一无所获。换句话说我似乎半年以来确实是什么都没做。
非常专注地观察一个事物,然后思考,思考必然需要讨论,讨论的结果是激励一个人继续思考下去,并且与此同时可能会收获理解和朋友,这样就消减了我的寂寞感——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我觉得这可能就是现在高熵状态下的我所需要的。好像也就这么简单。
迈出第一步吧,别在原地踏步。不要在那里停留!
认真的反思一下过去——是的,我害怕了。因为曾经的我是个太过于浮躁(尽管现在也没好到哪里去)太过于浅薄(尽管现在也没好到哪里去)太过于自命不凡的人。我知道我错了,可是比以往的错误更严重的错误是错上加错,那就是全盘否定了自己这个人的性格,失去了自己的灵魂。
是,曾经的我,黑暗,极度功利,阴险,任性,做作矫情,总是散发负能量,四处诉说以求宽慰,极度的自我中心,也给许多人带来麻烦•••所以那个自己才会挨打,人见人恨,再说三人成虎,加上不通情理的他们一宣传,大家就都那么以为了,我索性也破罐子破摔——好不容易收起了脾气不再任性胡闹,但是变得太在乎外界的看法和评价,埋葬了自己所有的思想和热情,成了一个傀儡。可是曾经的冬烘先生,无论他好或者坏始终是我,吓人如他,热情、虔诚、痴情、好奇、冲动、执着也如他•••
想想戏剧节。当时真是,一直对自己写的剧本不抱信心。觉得原因可能是初中的时候学校曾经让我组织过一次节目。当时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杜主任叫我写童谣。于是我熬夜两天准备好一台“跟着迈迈唱童谣”(现在想想确实有一点幼稚,说白了就是五个人在迈克尔杰克逊的调子里rap童谣)但是被他封杀了:教委要来看,这个太不正经了。后来发现无论做什么只要循着他们的意思,照着传统做,我往往会做的比较好,得到他们的赞赏。
戏剧节当时我紧张极了,觉得这么含蓄的剧本,怎么能在向经典致敬上演呢,你看6班那个选材多合适啊,红色经典,剧情跌宕起伏•••于是否认了自己所有的努力和自己深爱的BGM,甚至是孟笑扬以及全班同学的努力•••可是,可是呢,你自己呢,你自己更喜欢那个风格你难道不知道吗,你何必管活动要的究竟是什么风格,说过的大假空套还不够多吗,你不是经常讽刺怀柔四中做的活动都是为了取悦教委吗•••现在呢,好不容易有了自由的空间,为什么•••
为什么好不容易到了春天,我却麻木了?
与深渊纠缠过久,深渊亦回以凝视。
去伪,难啊。
我一直不敢说我喜欢量子力学。因为我怕别人的非议,“你物理60多分,是真爱吗?”我也没有自信能够做好。所以选择了逃避和愤世嫉俗。一个没有原则的人真是太可怕了。
现在想来,一个体系,第一,要有原则,比如追求自己所爱以不伤害、不打扰他人为原则,这就够了;当我有个一个火苗我就应该保护好他。第二,要时刻保持与外界的沟通,接受他们的批判指导和讨论。一个完整的体系确实是会得到所有人的尊敬因为它无懈可击。第三吗,平衡。唉我觉得我一定要定时写博客才行。我不写就总感觉有股怨气在侵蚀我的心灵并且让它变得越加沉重。自己把自己写明白的同时这股幽怨变成了文字。但是又不能写太多,因为那样就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经历,最终质量会下降,体系还是会崩盘。
想想我想要做那么多事,学习和自学,建立社团写博客写公众号投稿,学吉他学编程,考北医的临川医学八年本硕博连读•••可是老站这么高又容易浮躁。所以必须先一步一步走。上路吧,也该也必须迈过人生这个漫长的颓废平台区了。走也必须走,别无他法。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