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不巨婴,那又怎样?
前段时间机缘巧合,听了武志红老师“拥抱巨婴、走向丰盛”工作坊的录音音频,一下子变成了武老师的小迷妹。的确,课讲得很生动,内容又恰到好处。于是立马下单了一本《巨婴国》,想拜读一下老师的大作。今天,书刚好到家。但一下子心境立马变得很不同。虽然还没来得及看书到底写了什么,但真的有点像C哥之前所说的“矫枉过正”(把歪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的感觉呢。
虽然只是一个入门级心理学爱好者小白,但这几天还是看到了一些小九九。先是昨晚刷微博刷到很晚,发现了这个——网传甚火的“前世催眠”,原作廖阅鹏老师终于把正版放到喜马拉雅上了,撒花。【注:催眠是以人为诱导(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引起的一种特殊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心理状态。】
然后呢,李雪老师恰好昨晚赞过一条这样的微博:“这个真的有毒,催眠的,可以看到前世,而且是看得很清楚还会心痛到大哭的那种,反正我是不敢看,[廖阅鹏催眠——探索前世今生]”
大晚上的,瘆得我是不敢睡觉了。不过催眠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位李雪老师。
2月2日,微博“李雪爱与自由”上发的一篇微博被北大徐凯文老师怼了。大意就是李雪指出有的父母会攻击侮辱孩子,甚至在看着孩子被摧残得实施自残自杀行为时,还会心一笑。徐凯文老师作为心理师注册系统秘书长balabala有很多头衔很权威,当然要站出来说这是不对的啦。之后,武志红在他的公众号上做了一篇推送《“你一定要与父母和解哦!加油!”》,大意就是,李雪说的内容他还是支持的。具体关于“父母真的皆祸害吗”这样的讨论,微博上的吃瓜群众说了很多,本篇文章就不赘述啦。
当然这又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这个网民所说。
所以立马关注了李雪老师的微博,想知道“智商最高”的人,会是怎样的?果不其然,一下子就喜欢上微博上她的有话直说,和智慧。她敢说出自己的“童年创伤”,不害怕众多家长被她看到自己内心小九九之后的指责,无畏网友恶意的评论,甚至连微博上一些可爱的小图片的分析也是一针见血。
当然,也有另一部分人认为她说的话非常的极端。
试想,原本是一件“感情用的事”,却被对此有多年研究经验的人理性地分析,你还停留在感性上与情绪纠缠不清,别人以旁观者身份观之,你当然会觉得“极端”。
这一下子让我想到,几天前去看望老曹时,她说的一句话:“人呐,不要太明白,活得糊涂点比较好。”事实就是这样,就算这个世界上还是有诸多未知的事,但如果你想要知道,也依然能够知道。但是除了知道“他也喜欢自己”(当然还有很多其他例子比如获得心仪大学的offer)之外,去绞尽脑汁分析、收集证据并且最终知道“他不爱你”“她背叛了你”这样的事情,真的会让你感到开心吗?
这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道理都懂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很好奇,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家之间的恋爱会是怎样的,懂心理学的人和不懂心理学的人谈恋爱又是怎样的?只知道我们学校也有一位男神老师,不仅教心理,还能教人谈恋爱,他和爱人的感情也是让诸多小迷妹小迷弟“再次相信爱情”。
但同样是教心理的,另一对的爱情就略让人觉得可惜了一些。(妈呀,感觉自己好八卦hiehiehie)
这是在《巨婴国》出版之后,十点读书对武老师的一段采访。当时,只是觉得很有趣,纵使能把道理说得头头是道,真正处于亲密关系中也还是会摔跟头,一下子觉得老师估计也是“为情所伤”的人。但没想到,还没过完寒假,就知道了那位有伤到武老师的人,究竟是谁。
这是李雪的微博置顶,看得出,“童年似乎很不幸的样子”。这样的不幸会导致什么呢?“我自己也深陷其中,如果我男朋友不及时回应我,或者冷漠我,我感觉自己就要死掉了。因为在我小时候,我的妈妈就像僵尸一样,在精神上对我没有回应,所以一谈恋爱,我就会重温这种要死掉的感觉,然后就会拼命的去“抓”对方,而被我“狂抓”的男人也会进入自己的剧情。”(选自《李雪:明知是渣男,我却离不开,怎么办?》)
至于李雪老师两篇文章中的前男友,其实并不知道指的是谁,但都是内在关系模式嘛。
但武老师是前男友就对了,来看看他的评价。(我要是也被这样拎出来的话好害怕啊哈哈哈)
原来懂得恋爱心理学知识去谈恋爱,最终也可能失败。
这就是我为什么对《巨婴国》这本书的“渴望”一下子180度大转变的原因,可能我的价值观特别倾向于一句话——真正的成熟是对人不对事。
我和身边的大多数朋友互动也是如此,不会因为一个“小缺点”否定掉她整个人,也不会因为得知了一个他“看似不好”的秘密就再也不要和他相处下去。但亲密关系是我评判一个人很重要的指标,会很佩服像老曹那样把自己的感情经营得很好的人,然后对她的态度180°大转变,也同样会因为“恋爱成瘾症”而不喜欢一些人。
因为谈恋爱其实挺难的。亲密关系需要情商。
所以之后看到武老师的推送《啊啊啊要疯了!中国男人为什么那么被动!》都会不小心恶意揣测,武老师是不是在嫌自己是个“太被动”,不够“懂女人”。
这种感觉也非常地《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燕子和猪头说分手之后,小容说的那段话,满满的指责:你们这些男人能不能成熟一些,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非原话)
但是我们真的有必要那么地去懂对方吗?有必要要求对方那样地懂我们吗?
有必要把一个人用各种方法剖析得淋漓尽致,然后去评判“他/她到底爱不爱我”?
或者更追赶溯源地说,有必要在自己无法调节情绪,觉得亲密关系“有问题”时,就说“3~5岁的时候,我没有成功地发展到俄狄浦斯期”。
但是未必我们找到的解释都是积极的,如果有一些解释并不会给你带来任何情绪上的好转,或是让你变得更加不开心时,那这些东西真的有必要吗?
我们现如今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似乎“慢”的东西早已经适应不了我们情绪和心灵的自然发展。忽略自己的内心,满足别人;忽略自己的情绪,满足大脑的理性运转,已经成为了我们大多数人——认知习惯。
悲伤了就是错的,天天开心才对。
都这么大了社交还紧张,社交一定是自然而开心的。
谈恋爱的人都有病,单身多快活。
谈恋爱一定是开心的,痛苦的话绝对有问题。
不要再难过抑郁啦,抓紧学习心情不就好了吗。
这道题目这么简单,你居然都不会。
你居然连这么少的内容都记不住?
恋爱成瘾症的人,你们怎么那么缺爱啊?
于是,“错的事情”,我们都好渴望,拨乱反正,渴望给它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去改变它。一下子就让我想到DY学妹说过的话:“你这是谈恋爱呢?还是看病呢?”或许懂心理学又是医学生的人会有这样的“职业病”,但如果用一个这样的公式——你是不是觉得现在的自己不够好?学习让你感到很困难?家庭让你感到很痛苦?爱情看不到未来?职业也是一片迷茫?
我想,没有人不会中招。
于是呢,KY里《你们的恋情有多认真?》100000+ 《你离一个更清晰的自己,只差了这个》100000+ 《除了理想,你也需要想象可能的失败》100000+
也偶尔看到朋友圈里会有一些词汇“假性亲密关系与微笑抑郁症”
也有人问我,开始看心理学的话,有什么推荐的书吗?答曰:积极心理学。(小白什么都不懂啊但《真实的幸福》是本好书)
说真的,你如果真的想了解自己,可以进行写作;如果觉得自己有问题的话,可以去做心理咨询。但是,所有的一切都是组成你的一部分,又何来问题可言呢?
(我一直认为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而然,生病也是自然现象,医生其实挺“反自然”的,这个问题有空再讨论,毕竟这是一个崇尚“活久见”的年代。)
铺垫了那么久,我想聪明的你一定明白了。
既然道理都懂却过不了这一生,那我们不如糊涂点好。顺其自然,接纳——当下的样子。就像一些所谓的用于回避焦虑等情绪的“安全信号”,无论是帕瓦罗蒂演出前,去后台找到的钉子;羽生结弦的小熊维尼;演讲比赛上拿着的药瓶;去面试时一定要拉上的一个人。开心就好,管它叫个啥~
推荐TED上的一篇演讲“真实的自己存在吗”。演讲者朱利安·巴吉尼,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哲学家、作家,被誉为“英国畅销哲普天王”,著有《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吃的美德》等。
总有许许多多的人告诉我们,要做最真实的自己,要接纳最真实的自己的样子。这话说得就像这个世界上快要没有“真爱”了那样,大家的爱都是假爱?我们,都不是真实的?或者,没有真实的自己存在?
所以有各种各样的测试,测出我们的性格、成长模式、恋爱模式、学习模式,好像这样就可以定义“我”到底是谁。但事实上真实的自己是不存在的。
就如同H2O一样,我们不会说有一种叫做水的物质,附着着H原子和O原子,这种物质就叫做水,而是:水是由氢和氧以恰当的形式排列而成的。
其实听到这里,有点失落,因为其实我也是那种全能自恋感驱使的人,认为只要自己“一发功”,世界就会听我的指令转动。
然后他接着举例。
这是阿根廷的伊瓜苏瀑布。仔细想想,从很多方面来看,它都不是永恒的。首先,它永远在变化当中,这些水总在冲蚀出新的路径,随着潮汐和天气的变化。有的干涸了,有的刚刚形成。当然,瀑布中流淌着的水,每一刻都是不同的。但这并不是说伊瓜苏瀑布就是假象。
我们需要把它理解成是一种拥有过往的事物,是某些东西的集合。不过它是一个过程,流动着的,始终变化着的。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可以用来认识我们自己的一个释放性的模型。如果你认为自己有什么固定的永恒的特质,无论怎样都终其一生而存在,那么在某种意义上你已经被套住了。
你生而具备某种特质,而他就会定义你,直到死亡。
但如果你换种方式,认为自己不是这样一种事物,而是一个过程,一个处于变化中的过程,我觉得这就是种解放。因为与瀑布不同,我们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一定程度上塑造自我的能力。
真实的自己,并不是等着你去发现的什么东西,你不是在灵魂中寻找到那个真实的自己,你或多或少正在做的,其实是在创造真实的自己。
所以,趁年轻,动起来。活在当下,也看看下一个自己又会是怎样吧。
最后,大年十五,祝大家元宵节快乐哟!有情人终成眷属~(每次一看武志红、李雪两个名字在一起,就强烈的cp感。马上开学了,撒花!)
虽然只是一个入门级心理学爱好者小白,但这几天还是看到了一些小九九。先是昨晚刷微博刷到很晚,发现了这个——网传甚火的“前世催眠”,原作廖阅鹏老师终于把正版放到喜马拉雅上了,撒花。【注:催眠是以人为诱导(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引起的一种特殊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心理状态。】
然后呢,李雪老师恰好昨晚赞过一条这样的微博:“这个真的有毒,催眠的,可以看到前世,而且是看得很清楚还会心痛到大哭的那种,反正我是不敢看,[廖阅鹏催眠——探索前世今生]”
大晚上的,瘆得我是不敢睡觉了。不过催眠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位李雪老师。
![]() |
2月2日,微博“李雪爱与自由”上发的一篇微博被北大徐凯文老师怼了。大意就是李雪指出有的父母会攻击侮辱孩子,甚至在看着孩子被摧残得实施自残自杀行为时,还会心一笑。徐凯文老师作为心理师注册系统秘书长balabala有很多头衔很权威,当然要站出来说这是不对的啦。之后,武志红在他的公众号上做了一篇推送《“你一定要与父母和解哦!加油!”》,大意就是,李雪说的内容他还是支持的。具体关于“父母真的皆祸害吗”这样的讨论,微博上的吃瓜群众说了很多,本篇文章就不赘述啦。
当然这又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这个网民所说。
![]() |
所以立马关注了李雪老师的微博,想知道“智商最高”的人,会是怎样的?果不其然,一下子就喜欢上微博上她的有话直说,和智慧。她敢说出自己的“童年创伤”,不害怕众多家长被她看到自己内心小九九之后的指责,无畏网友恶意的评论,甚至连微博上一些可爱的小图片的分析也是一针见血。
![]() |
李雪微博的原创分析 |
![]() |
《李雪:性教育,父母不必紧张》的文字截图 |
当然,也有另一部分人认为她说的话非常的极端。
试想,原本是一件“感情用的事”,却被对此有多年研究经验的人理性地分析,你还停留在感性上与情绪纠缠不清,别人以旁观者身份观之,你当然会觉得“极端”。
这一下子让我想到,几天前去看望老曹时,她说的一句话:“人呐,不要太明白,活得糊涂点比较好。”事实就是这样,就算这个世界上还是有诸多未知的事,但如果你想要知道,也依然能够知道。但是除了知道“他也喜欢自己”(当然还有很多其他例子比如获得心仪大学的offer)之外,去绞尽脑汁分析、收集证据并且最终知道“他不爱你”“她背叛了你”这样的事情,真的会让你感到开心吗?
这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道理都懂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很好奇,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家之间的恋爱会是怎样的,懂心理学的人和不懂心理学的人谈恋爱又是怎样的?只知道我们学校也有一位男神老师,不仅教心理,还能教人谈恋爱,他和爱人的感情也是让诸多小迷妹小迷弟“再次相信爱情”。
但同样是教心理的,另一对的爱情就略让人觉得可惜了一些。(妈呀,感觉自己好八卦hiehiehie)
![]() |
这是在《巨婴国》出版之后,十点读书对武老师的一段采访。当时,只是觉得很有趣,纵使能把道理说得头头是道,真正处于亲密关系中也还是会摔跟头,一下子觉得老师估计也是“为情所伤”的人。但没想到,还没过完寒假,就知道了那位有伤到武老师的人,究竟是谁。
![]() |
这是李雪的微博置顶,看得出,“童年似乎很不幸的样子”。这样的不幸会导致什么呢?“我自己也深陷其中,如果我男朋友不及时回应我,或者冷漠我,我感觉自己就要死掉了。因为在我小时候,我的妈妈就像僵尸一样,在精神上对我没有回应,所以一谈恋爱,我就会重温这种要死掉的感觉,然后就会拼命的去“抓”对方,而被我“狂抓”的男人也会进入自己的剧情。”(选自《李雪:明知是渣男,我却离不开,怎么办?》)
![]() |
还好没说:男人的剧情都是这样。毕竟,你也不是男人。 |
![]() |
这幅图选自《李雪:你太完美了》好可怕,那还谈不谈恋爱了? |
至于李雪老师两篇文章中的前男友,其实并不知道指的是谁,但都是内在关系模式嘛。
但武老师是前男友就对了,来看看他的评价。(我要是也被这样拎出来的话好害怕啊哈哈哈)
![]() |
原来懂得恋爱心理学知识去谈恋爱,最终也可能失败。
这就是我为什么对《巨婴国》这本书的“渴望”一下子180度大转变的原因,可能我的价值观特别倾向于一句话——真正的成熟是对人不对事。
我和身边的大多数朋友互动也是如此,不会因为一个“小缺点”否定掉她整个人,也不会因为得知了一个他“看似不好”的秘密就再也不要和他相处下去。但亲密关系是我评判一个人很重要的指标,会很佩服像老曹那样把自己的感情经营得很好的人,然后对她的态度180°大转变,也同样会因为“恋爱成瘾症”而不喜欢一些人。
因为谈恋爱其实挺难的。亲密关系需要情商。
![]() |
选自中国MOOC陈昌凯老师的《南京大学:异性交往中的心理学知 |
所以之后看到武老师的推送《啊啊啊要疯了!中国男人为什么那么被动!》都会不小心恶意揣测,武老师是不是在嫌自己是个“太被动”,不够“懂女人”。
这种感觉也非常地《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燕子和猪头说分手之后,小容说的那段话,满满的指责:你们这些男人能不能成熟一些,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非原话)
但是我们真的有必要那么地去懂对方吗?有必要要求对方那样地懂我们吗?
有必要把一个人用各种方法剖析得淋漓尽致,然后去评判“他/她到底爱不爱我”?
或者更追赶溯源地说,有必要在自己无法调节情绪,觉得亲密关系“有问题”时,就说“3~5岁的时候,我没有成功地发展到俄狄浦斯期”。
![]() |
话虽这么说,当看到一些分析的时候,还是很感谢妈妈把我照顾得很 |
但是未必我们找到的解释都是积极的,如果有一些解释并不会给你带来任何情绪上的好转,或是让你变得更加不开心时,那这些东西真的有必要吗?
我们现如今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似乎“慢”的东西早已经适应不了我们情绪和心灵的自然发展。忽略自己的内心,满足别人;忽略自己的情绪,满足大脑的理性运转,已经成为了我们大多数人——认知习惯。
悲伤了就是错的,天天开心才对。
都这么大了社交还紧张,社交一定是自然而开心的。
谈恋爱的人都有病,单身多快活。
谈恋爱一定是开心的,痛苦的话绝对有问题。
不要再难过抑郁啦,抓紧学习心情不就好了吗。
这道题目这么简单,你居然都不会。
你居然连这么少的内容都记不住?
恋爱成瘾症的人,你们怎么那么缺爱啊?
于是,“错的事情”,我们都好渴望,拨乱反正,渴望给它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去改变它。一下子就让我想到DY学妹说过的话:“你这是谈恋爱呢?还是看病呢?”或许懂心理学又是医学生的人会有这样的“职业病”,但如果用一个这样的公式——你是不是觉得现在的自己不够好?学习让你感到很困难?家庭让你感到很痛苦?爱情看不到未来?职业也是一片迷茫?
我想,没有人不会中招。
于是呢,KY里《你们的恋情有多认真?》100000+ 《你离一个更清晰的自己,只差了这个》100000+ 《除了理想,你也需要想象可能的失败》100000+
也偶尔看到朋友圈里会有一些词汇“假性亲密关系与微笑抑郁症”
也有人问我,开始看心理学的话,有什么推荐的书吗?答曰:积极心理学。(小白什么都不懂啊但《真实的幸福》是本好书)
说真的,你如果真的想了解自己,可以进行写作;如果觉得自己有问题的话,可以去做心理咨询。但是,所有的一切都是组成你的一部分,又何来问题可言呢?
(我一直认为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而然,生病也是自然现象,医生其实挺“反自然”的,这个问题有空再讨论,毕竟这是一个崇尚“活久见”的年代。)
铺垫了那么久,我想聪明的你一定明白了。
既然道理都懂却过不了这一生,那我们不如糊涂点好。顺其自然,接纳——当下的样子。就像一些所谓的用于回避焦虑等情绪的“安全信号”,无论是帕瓦罗蒂演出前,去后台找到的钉子;羽生结弦的小熊维尼;演讲比赛上拿着的药瓶;去面试时一定要拉上的一个人。开心就好,管它叫个啥~
![]() |
推荐TED上的一篇演讲“真实的自己存在吗”。演讲者朱利安·巴吉尼,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哲学家、作家,被誉为“英国畅销哲普天王”,著有《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吃的美德》等。
总有许许多多的人告诉我们,要做最真实的自己,要接纳最真实的自己的样子。这话说得就像这个世界上快要没有“真爱”了那样,大家的爱都是假爱?我们,都不是真实的?或者,没有真实的自己存在?
![]() |
所以有各种各样的测试,测出我们的性格、成长模式、恋爱模式、学习模式,好像这样就可以定义“我”到底是谁。但事实上真实的自己是不存在的。
![]() |
就如同H2O一样,我们不会说有一种叫做水的物质,附着着H原子和O原子,这种物质就叫做水,而是:水是由氢和氧以恰当的形式排列而成的。
![]() |
认识自己:从拥有一些人生经历的事物→以前现在至未来的所有经历 |
其实听到这里,有点失落,因为其实我也是那种全能自恋感驱使的人,认为只要自己“一发功”,世界就会听我的指令转动。
然后他接着举例。
![]() |
这是阿根廷的伊瓜苏瀑布。仔细想想,从很多方面来看,它都不是永恒的。首先,它永远在变化当中,这些水总在冲蚀出新的路径,随着潮汐和天气的变化。有的干涸了,有的刚刚形成。当然,瀑布中流淌着的水,每一刻都是不同的。但这并不是说伊瓜苏瀑布就是假象。
我们需要把它理解成是一种拥有过往的事物,是某些东西的集合。不过它是一个过程,流动着的,始终变化着的。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可以用来认识我们自己的一个释放性的模型。如果你认为自己有什么固定的永恒的特质,无论怎样都终其一生而存在,那么在某种意义上你已经被套住了。
你生而具备某种特质,而他就会定义你,直到死亡。
但如果你换种方式,认为自己不是这样一种事物,而是一个过程,一个处于变化中的过程,我觉得这就是种解放。因为与瀑布不同,我们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一定程度上塑造自我的能力。
真实的自己,并不是等着你去发现的什么东西,你不是在灵魂中寻找到那个真实的自己,你或多或少正在做的,其实是在创造真实的自己。
所以,趁年轻,动起来。活在当下,也看看下一个自己又会是怎样吧。
![]() |
最后,大年十五,祝大家元宵节快乐哟!有情人终成眷属~(每次一看武志红、李雪两个名字在一起,就强烈的cp感。马上开学了,撒花!)
-
Alexa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29 07:50:52
-
Never know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7 22:21:39
-
不求上进的le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24 09:01:35
-
团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1 21: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