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巴特 Fragments d'un discours amoureux
一
“像一个细心的厨师,他留意不让语言变稠,变粘” (莱奇:《解构主义引论》,第112页)
爱情不可能构成故事,它只能是一番感受,...
——对了。胡话,痴言,谵语正是巴特所神往的一种行文载体,一种没有中心意义的、快节奏的、狂热的语言活动,一种纯净的、超脱的语言乌托邦境界。沉溺于这种“无底的,无真谛的语言喜剧”便是对终极意义的否定的根本方式。遥望天际,那分明的地平线就是大地的终段?不,它可以无限制地伸展。语言的地平线又何尝不是这样。
“作者”既不是文本的源头,也不是文本的终极。他只能“造访”文本。
永远处于一种“散点透视”的惶惶然之中
二
情境,就是忙活着的恋人。
这个词不应理解为修辞格,而是应该从体操或者舞蹈的角度去理解。
“体液学说”:人体由四种不同体液(血液,黏液,黄胆和黑胆)组成
他常常想晕眩过去,他深感遗憾的是,他竟不能随心所欲地使自己遁形匿迹。
三
无时不在的我只能通过与总是不在的你的对峙才显出意义。
我很快从这种忘却的麻木中醒过来。我匆匆地重构了一段记忆,一团乱麻。从我身心里迸发一个(经典性)字眼:叹息。
四 “真可爱”
斯拉蒂涅站在拉兹雪神甫公墓的顶端对着巴黎吼叫:“现在我们来较量一番吧”
而我却对巴黎说:你真可爱!
“可爱”的最恰切的翻译应该是拉丁文的 l'ipse:是他,确实就是他。
“像一个细心的厨师,他留意不让语言变稠,变粘” (莱奇:《解构主义引论》,第112页)
爱情不可能构成故事,它只能是一番感受,...
——对了。胡话,痴言,谵语正是巴特所神往的一种行文载体,一种没有中心意义的、快节奏的、狂热的语言活动,一种纯净的、超脱的语言乌托邦境界。沉溺于这种“无底的,无真谛的语言喜剧”便是对终极意义的否定的根本方式。遥望天际,那分明的地平线就是大地的终段?不,它可以无限制地伸展。语言的地平线又何尝不是这样。
“作者”既不是文本的源头,也不是文本的终极。他只能“造访”文本。
永远处于一种“散点透视”的惶惶然之中
二
情境,就是忙活着的恋人。
这个词不应理解为修辞格,而是应该从体操或者舞蹈的角度去理解。
“体液学说”:人体由四种不同体液(血液,黏液,黄胆和黑胆)组成
他常常想晕眩过去,他深感遗憾的是,他竟不能随心所欲地使自己遁形匿迹。
三
无时不在的我只能通过与总是不在的你的对峙才显出意义。
我很快从这种忘却的麻木中醒过来。我匆匆地重构了一段记忆,一团乱麻。从我身心里迸发一个(经典性)字眼:叹息。
四 “真可爱”
斯拉蒂涅站在拉兹雪神甫公墓的顶端对着巴黎吼叫:“现在我们来较量一番吧”
而我却对巴黎说:你真可爱!
“可爱”的最恰切的翻译应该是拉丁文的 l'ipse:是他,确实就是他。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