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写着没有中心思想的东西
在看了无数个有关“我”是否过了一个假年的论调后,我确信自己过的是一个千真万确的鸡年。至少当我操着一个坚强的心站在电子秤上冷静地看着飙升的体重,我也不该怀疑在过年期间被我虔诚地吃掉的那些食物,否则就是对它们的不尊敬。
于是我决定是时候开始我的新一轮的减肥计划了。秉着对“运动是晚饭后的事,白天不需要它。节食是不科学的事,机智的我不需要它。”的高度贯彻和执行。我翻开了初中时为了装逼才买的《山海经》,意图看一遍书中的那些“小妖精”也好让我的食欲消减一下。
不知道你们看书时对书里的序言、导读、推荐、介绍持有怎样的感情,反正我看书时是最烦这一部分了,很多时候你明明知道它很鸡肋,可不看又会心里痒痒。我也曾试图强迫自己略过这一部分,直接进入“第一卷”、“第一章”、“第一节”,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所以当我无比严谨地一字一句地阅读有关海经与大荒经系统介绍时,我就无比的难受。我向来是一个比较计较的人,所以我经常会陷入纠结或者钻牛角尖。当我始终无法看懂张越编著的《山海经》里对五服的图解时,我选择了百度,对,I WANT YOU!不要问我为什么不用谷歌,因为我就是习惯用百度。至于那些使用国产搜索引擎有没有陷入在政治蜜糖的包裹之中言论,显然不是我现在需要在意的,毕竟我们谈的中国古代文学。
我才输入“五”这个关键字,显现在选择框里面的几乎都是跟“五福”以及如何获得五福有关的内容,看来大家之前热衷的是两亿的红包如何瓜分的问题。等我输入完“五服”,点击了关于“五服的”百度百科之后,才发现古代的“五服”有四种含义。第一层含义就是我想弄明白的,关于古代地域的划分方法。古代帝畿以外的地盘称作“海内”、“海外”和“大荒”。“海内”是指“五服”中的甸服、侯服、绥服,“海外”或“大荒”指要服和荒服。百度百科中写到,“五服”说最早见《尚书•禹贡》: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銍,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也就是说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土地叫甸服也就是帝王的征税区。第一百里要缴纳带藁秸的谷物,第二百里缴纳禾穗,第三百里缴纳去掉藁芒的禾穗,第四百里缴纳带壳的谷子,地五百里缴纳无壳的米。甸服以外五百里叫侯服,也就是帝王无权征税的地方之一。侯服第一百里是卿大夫的封地,第二百里是男爵的封地,剩下的三百里是诸侯的封地。侯服以外五百里是绥服,绥服前三百里是用来教化人民,后两百里是用来振兴武力。绥服以外五百里称作要服,三百里夷人,两百里流放罪人。最后是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荒,两百里流放罪人。以上是根据《尚书》的记载所得出的五服划分。
我欣喜于抓住了书里的错误,像是践行了大学老师、中学时老师乐于推行“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要盲目崇拜书中的知识”等至理箴言那样迫不及待地想搜索出版社并指出他们的错误。我甚至带着一丝嘲笑和迫不及待想要翻完第一卷的南山经,意图找到书里的其他错误。然而生活中的很多事会打乱你原本的节奏,各种随之而来的新年后聚会,使我不错不放下找茬这一个人乐趣,投身于群欢之中。
在聚会无话可说时,我们聊了下最近做的事。我说我最近在看《山海经》,同学也献上了几句诸如好有文化的赞美。我话锋一转,说看《山海经》是为了减肥,同学就呵呵地问有用吗?我耸耸肩自嘲地说:“看我现在的样子好像是没什么用,不如睡觉。”于是大家开始愉快地年后减肥的问题。我并没有把我的欣喜分享给他们,其实他们也不会在意我的欣喜,大家都不再是小孩。
是快到凌晨才结束了狂欢,男生们很有绅士风度地要求把女生送回去后再继续他们的狂欢。我其实并不喜欢男生送女生回宿舍或是回家这一行为,如果可以我倒宁可把男生送回去再独自回家。我喜欢走夜路的感觉,喜欢时不时就逼迫自己回头看的错觉,更喜欢在这个时候的胡思乱想。
人在面对黑夜的时候往往习惯做两件事,一是睡觉,二是胡思乱想。之前张狂过度的我在这个时候开始反思了,我是找着书里的错误,但我能证明书中存在错误的根据是从网络上得来的,那么网络提供的知识信息就一定是正确的吗?网络信息出现错误有以下两种:一是信息传播中犹豫传播者的传播方式和不同的理解,导致信息的部分带有传播者的主观色彩,甚至是被扭曲。二是信息本身就是个错误。想到这里,对于之前我所认为找着了书里错误的事就不再那么确信了,我开始反思我所依据的信息是否存在错误。
据记载,《尚书》由孔子编著,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遭遇过两次毁灭性的打击,第一次是在秦始皇时期,第二是在西晋永嘉年间的战乱时期。到东晋初年,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才使我们如今的人能够鉴览一二。我反思的源头就在此,孔子是如何得知尧舜夏商周时期的文献的,《尚书》又是如何在经历了两次毁灭性的打击后又“死而复生”的,梅赜敬献的《尚书》又是否是孔子所编写的那一本呢?这些全都是消减我的欣喜的原因。我开始质疑我所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并且有理有据,并非无稽之谈。这让我想起之前和导师在咖啡店时发生的事,由于考察的缘故,我们一队人到M市呆了一段时间。刚去的时候因为提供住宿的地方没有wifi,所以我们只好出门找一家店蹭网。当时正值南海问题甚嚣尘上,我点开了新闻链接读给朋友一些有关新闻。当时导师笑了笑问是在哪看的,我说国内的随便哪个大网站都有报道,导师又笑了笑说我应该使用谷歌浏览器或者翻墙看看国外的报道。言下之意无需我赘言,很多人都觉得要了解自己国家的真实情况就一定得通他国媒体的报道,就像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别人能够看出你所不能看出自己身上的缺陷。或者说是像很多人在对自己做评价的时候都会隐去一部分真实的评价,半真半假虚虚实实。我当时也曾一度陷入了这种相信当中,我开始觉得要看国家最真实的报道就一定给去“翻墙”,可是现在我又不经反思了,呵呵,果然夜晚容易使人反思,我开始质疑之前所认为正确的途径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难道外国的媒体所公布在网络上的有关其他国家的信息就一定是正确的吗?我们可以带着自己的主观色彩,他们也可以站在他们国家的利益角度。新闻讲究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不同人在不同时间基于不同的客观因素对于同一件事认为其所了解的真像可能是不同的,人基于种种因素很难很难做到完全客观,所以其实“翻墙”遇见真实这件事也是值得推敲的。当然如果你觉得“翻墙”一定比不“翻墙”正确,我也无法否定你,毕竟我都在一步一步的否定自己以前认为正确的的东西,就像多米诺骨牌,推到了一个又接着来一个,一个接着一个的质疑,一个接着一个的反思。
其实写到这里我发现我已经无法告诉大家什么道理了,也没有一个中心思想,要是把这篇文章写在考试作文里,一定犯了大忌,我庆幸不是它不属于考试作文。
我突然想起那次同学聚会后有同学问我近来看《山海经》减肥的效果怎么样,我只能呵呵地告诉他,可能我食欲太好越看越饿,还不如睡上几天觉不吃不喝减得快。
于是我决定是时候开始我的新一轮的减肥计划了。秉着对“运动是晚饭后的事,白天不需要它。节食是不科学的事,机智的我不需要它。”的高度贯彻和执行。我翻开了初中时为了装逼才买的《山海经》,意图看一遍书中的那些“小妖精”也好让我的食欲消减一下。
不知道你们看书时对书里的序言、导读、推荐、介绍持有怎样的感情,反正我看书时是最烦这一部分了,很多时候你明明知道它很鸡肋,可不看又会心里痒痒。我也曾试图强迫自己略过这一部分,直接进入“第一卷”、“第一章”、“第一节”,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所以当我无比严谨地一字一句地阅读有关海经与大荒经系统介绍时,我就无比的难受。我向来是一个比较计较的人,所以我经常会陷入纠结或者钻牛角尖。当我始终无法看懂张越编著的《山海经》里对五服的图解时,我选择了百度,对,I WANT YOU!不要问我为什么不用谷歌,因为我就是习惯用百度。至于那些使用国产搜索引擎有没有陷入在政治蜜糖的包裹之中言论,显然不是我现在需要在意的,毕竟我们谈的中国古代文学。
我才输入“五”这个关键字,显现在选择框里面的几乎都是跟“五福”以及如何获得五福有关的内容,看来大家之前热衷的是两亿的红包如何瓜分的问题。等我输入完“五服”,点击了关于“五服的”百度百科之后,才发现古代的“五服”有四种含义。第一层含义就是我想弄明白的,关于古代地域的划分方法。古代帝畿以外的地盘称作“海内”、“海外”和“大荒”。“海内”是指“五服”中的甸服、侯服、绥服,“海外”或“大荒”指要服和荒服。百度百科中写到,“五服”说最早见《尚书•禹贡》: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銍,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也就是说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土地叫甸服也就是帝王的征税区。第一百里要缴纳带藁秸的谷物,第二百里缴纳禾穗,第三百里缴纳去掉藁芒的禾穗,第四百里缴纳带壳的谷子,地五百里缴纳无壳的米。甸服以外五百里叫侯服,也就是帝王无权征税的地方之一。侯服第一百里是卿大夫的封地,第二百里是男爵的封地,剩下的三百里是诸侯的封地。侯服以外五百里是绥服,绥服前三百里是用来教化人民,后两百里是用来振兴武力。绥服以外五百里称作要服,三百里夷人,两百里流放罪人。最后是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荒,两百里流放罪人。以上是根据《尚书》的记载所得出的五服划分。
我欣喜于抓住了书里的错误,像是践行了大学老师、中学时老师乐于推行“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要盲目崇拜书中的知识”等至理箴言那样迫不及待地想搜索出版社并指出他们的错误。我甚至带着一丝嘲笑和迫不及待想要翻完第一卷的南山经,意图找到书里的其他错误。然而生活中的很多事会打乱你原本的节奏,各种随之而来的新年后聚会,使我不错不放下找茬这一个人乐趣,投身于群欢之中。
在聚会无话可说时,我们聊了下最近做的事。我说我最近在看《山海经》,同学也献上了几句诸如好有文化的赞美。我话锋一转,说看《山海经》是为了减肥,同学就呵呵地问有用吗?我耸耸肩自嘲地说:“看我现在的样子好像是没什么用,不如睡觉。”于是大家开始愉快地年后减肥的问题。我并没有把我的欣喜分享给他们,其实他们也不会在意我的欣喜,大家都不再是小孩。
是快到凌晨才结束了狂欢,男生们很有绅士风度地要求把女生送回去后再继续他们的狂欢。我其实并不喜欢男生送女生回宿舍或是回家这一行为,如果可以我倒宁可把男生送回去再独自回家。我喜欢走夜路的感觉,喜欢时不时就逼迫自己回头看的错觉,更喜欢在这个时候的胡思乱想。
人在面对黑夜的时候往往习惯做两件事,一是睡觉,二是胡思乱想。之前张狂过度的我在这个时候开始反思了,我是找着书里的错误,但我能证明书中存在错误的根据是从网络上得来的,那么网络提供的知识信息就一定是正确的吗?网络信息出现错误有以下两种:一是信息传播中犹豫传播者的传播方式和不同的理解,导致信息的部分带有传播者的主观色彩,甚至是被扭曲。二是信息本身就是个错误。想到这里,对于之前我所认为找着了书里错误的事就不再那么确信了,我开始反思我所依据的信息是否存在错误。
据记载,《尚书》由孔子编著,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遭遇过两次毁灭性的打击,第一次是在秦始皇时期,第二是在西晋永嘉年间的战乱时期。到东晋初年,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才使我们如今的人能够鉴览一二。我反思的源头就在此,孔子是如何得知尧舜夏商周时期的文献的,《尚书》又是如何在经历了两次毁灭性的打击后又“死而复生”的,梅赜敬献的《尚书》又是否是孔子所编写的那一本呢?这些全都是消减我的欣喜的原因。我开始质疑我所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并且有理有据,并非无稽之谈。这让我想起之前和导师在咖啡店时发生的事,由于考察的缘故,我们一队人到M市呆了一段时间。刚去的时候因为提供住宿的地方没有wifi,所以我们只好出门找一家店蹭网。当时正值南海问题甚嚣尘上,我点开了新闻链接读给朋友一些有关新闻。当时导师笑了笑问是在哪看的,我说国内的随便哪个大网站都有报道,导师又笑了笑说我应该使用谷歌浏览器或者翻墙看看国外的报道。言下之意无需我赘言,很多人都觉得要了解自己国家的真实情况就一定得通他国媒体的报道,就像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别人能够看出你所不能看出自己身上的缺陷。或者说是像很多人在对自己做评价的时候都会隐去一部分真实的评价,半真半假虚虚实实。我当时也曾一度陷入了这种相信当中,我开始觉得要看国家最真实的报道就一定给去“翻墙”,可是现在我又不经反思了,呵呵,果然夜晚容易使人反思,我开始质疑之前所认为正确的途径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难道外国的媒体所公布在网络上的有关其他国家的信息就一定是正确的吗?我们可以带着自己的主观色彩,他们也可以站在他们国家的利益角度。新闻讲究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不同人在不同时间基于不同的客观因素对于同一件事认为其所了解的真像可能是不同的,人基于种种因素很难很难做到完全客观,所以其实“翻墙”遇见真实这件事也是值得推敲的。当然如果你觉得“翻墙”一定比不“翻墙”正确,我也无法否定你,毕竟我都在一步一步的否定自己以前认为正确的的东西,就像多米诺骨牌,推到了一个又接着来一个,一个接着一个的质疑,一个接着一个的反思。
其实写到这里我发现我已经无法告诉大家什么道理了,也没有一个中心思想,要是把这篇文章写在考试作文里,一定犯了大忌,我庆幸不是它不属于考试作文。
我突然想起那次同学聚会后有同学问我近来看《山海经》减肥的效果怎么样,我只能呵呵地告诉他,可能我食欲太好越看越饿,还不如睡上几天觉不吃不喝减得快。
-
孑然怒火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3 14:3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