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的艺术小感悟~~
话剧:人艺《甲子园》、国话院《北京法源寺》、上海现代人剧社《捕鼠器》、国话院《战马》
音乐剧:《歌剧魅影》;
歌剧:国家大剧院《图兰朵》;
芭蕾舞:中芭《吉赛尔》;
音乐会:久石让音乐会、布达佩斯节日管弦音乐会;
演唱会:2014孙燕姿“Kepler”演唱会、2016周杰伦“地表最强”演唱会、MAO LIVEHOUSE的乐队演出;
电影:2014北京电影节、2015北京电影节《哪啊哪啊神去村》、2016北京电影节《东京物语》《卡罗尔》《聚焦》《大空头》《海街日记》……
无论是话剧、音乐剧、歌剧、电影还是哪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其目的均是给予人美的体验。在回忆这几年观看的演出时,会忆起彼时彼刻的心情。看《甲子园》时,演员平淡地娓娓道来,最后却看得人泪流满面,是被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平凡感情所感动。看《北京法源寺》时,演员冗长的台词看得人走神,加之对历史的不了解,还抄起手机百度搜索,但是看到后来,却是入戏。一出话剧中,台上演员的精彩演绎带你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些在历史书中读到的苍白的人物,突然变得有血有肉,原来历史书上短短一段平淡的文字下是如此多人的决心、坚持、疑惑、甚至是背叛。这些感动和感受确实是会让人久久难忘。
观众有时是被故事所打动,而有时也是被艺术本身纯粹的美所触动。比如一场《歌剧魅影》,绚丽的舞美、道具、服装,以及优美的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的重现,让人仿佛做了一场奇幻的梦。走出剧院,就像走出了另一个世界。再比如一场古典音乐会,音乐中也许没有剧情,但可以让观众有段时间在音乐中放空,在音乐厅中发呆,被艺术包围,忘记生活中的烦恼。
说道古典的作品,其奇妙之处还在于通过演绎,观众仿佛走回了历史中。看《图兰朵》,其中的人物的打扮、台词、故事均有些荒唐,那是因为它是几百年前意大利剧作家对东方世界的猜想下而创作的作品。但正是没有历史和现实的基础,反而觉得有趣,你看的是好似是《一千零一夜》中存在的另一个中国。另外,这些古典作品还可以带你远离现代生活而带来的新增的烦恼,想象在几百年前、几千年前,那时候的人也许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生活,也许他们的感受也更加的纯粹,而现代的人也许再也不会有当时的状态。
现代的作品或者艺术形式同时有其独有的魅力,比如小livehouse的演出、电影,演出场所没有那么高大上,不需要特别着装即可参加,时间相对来说更短,门票相对便宜,因此,它们成为了人们闲暇打发时间的好选择。两三个好友一同去欣赏一场演出,前后或者演出过程中吃点东西,看完或者过程中吐吐槽,更加地“接地气”。此外当代的艺术家(好吧,有的也许谈不上“家”)也更加理解当代人的快乐和苦闷,听着燕姿的《遇见》,你也在想人头攒攒的几千万人的大城市中那个他/她在哪里;听着Jay的《爱在西元前》,你仿佛回到了初中的单纯的时光,在校园中的那些对未来的期许以及白日梦;当久石让作为指挥家站在离你几十米的指挥台上,你也许突然眼眶湿润,多年来陪伴你的无数次重放的歌曲的作者就近在咫尺,像是在做梦,就是这个人的存在,给自己的生活中增加了感动与美好。
最后,艺术还会让人认识这个世界。比如2016年北京电影节,我最喜欢的电影是一部关于亚马逊丛林的电影,它更像是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亚马逊丛林的自然、原始部落、殖民者的入侵、宗教。国产电影大多现在让人无法入目,是因为它既无法协助观众去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真实世界,也无法演绎好平常生活中的故事,更无法带领观众走入一段精彩的未来世界/奇幻世界,是没有根基的无病呻吟,是有头无尾的一场自娱自乐。
最终,还是感谢艺术的存在,让生活变得丰富。
音乐剧:《歌剧魅影》;
歌剧:国家大剧院《图兰朵》;
芭蕾舞:中芭《吉赛尔》;
音乐会:久石让音乐会、布达佩斯节日管弦音乐会;
演唱会:2014孙燕姿“Kepler”演唱会、2016周杰伦“地表最强”演唱会、MAO LIVEHOUSE的乐队演出;
电影:2014北京电影节、2015北京电影节《哪啊哪啊神去村》、2016北京电影节《东京物语》《卡罗尔》《聚焦》《大空头》《海街日记》……
无论是话剧、音乐剧、歌剧、电影还是哪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其目的均是给予人美的体验。在回忆这几年观看的演出时,会忆起彼时彼刻的心情。看《甲子园》时,演员平淡地娓娓道来,最后却看得人泪流满面,是被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平凡感情所感动。看《北京法源寺》时,演员冗长的台词看得人走神,加之对历史的不了解,还抄起手机百度搜索,但是看到后来,却是入戏。一出话剧中,台上演员的精彩演绎带你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些在历史书中读到的苍白的人物,突然变得有血有肉,原来历史书上短短一段平淡的文字下是如此多人的决心、坚持、疑惑、甚至是背叛。这些感动和感受确实是会让人久久难忘。
观众有时是被故事所打动,而有时也是被艺术本身纯粹的美所触动。比如一场《歌剧魅影》,绚丽的舞美、道具、服装,以及优美的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的重现,让人仿佛做了一场奇幻的梦。走出剧院,就像走出了另一个世界。再比如一场古典音乐会,音乐中也许没有剧情,但可以让观众有段时间在音乐中放空,在音乐厅中发呆,被艺术包围,忘记生活中的烦恼。
说道古典的作品,其奇妙之处还在于通过演绎,观众仿佛走回了历史中。看《图兰朵》,其中的人物的打扮、台词、故事均有些荒唐,那是因为它是几百年前意大利剧作家对东方世界的猜想下而创作的作品。但正是没有历史和现实的基础,反而觉得有趣,你看的是好似是《一千零一夜》中存在的另一个中国。另外,这些古典作品还可以带你远离现代生活而带来的新增的烦恼,想象在几百年前、几千年前,那时候的人也许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生活,也许他们的感受也更加的纯粹,而现代的人也许再也不会有当时的状态。
现代的作品或者艺术形式同时有其独有的魅力,比如小livehouse的演出、电影,演出场所没有那么高大上,不需要特别着装即可参加,时间相对来说更短,门票相对便宜,因此,它们成为了人们闲暇打发时间的好选择。两三个好友一同去欣赏一场演出,前后或者演出过程中吃点东西,看完或者过程中吐吐槽,更加地“接地气”。此外当代的艺术家(好吧,有的也许谈不上“家”)也更加理解当代人的快乐和苦闷,听着燕姿的《遇见》,你也在想人头攒攒的几千万人的大城市中那个他/她在哪里;听着Jay的《爱在西元前》,你仿佛回到了初中的单纯的时光,在校园中的那些对未来的期许以及白日梦;当久石让作为指挥家站在离你几十米的指挥台上,你也许突然眼眶湿润,多年来陪伴你的无数次重放的歌曲的作者就近在咫尺,像是在做梦,就是这个人的存在,给自己的生活中增加了感动与美好。
最后,艺术还会让人认识这个世界。比如2016年北京电影节,我最喜欢的电影是一部关于亚马逊丛林的电影,它更像是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亚马逊丛林的自然、原始部落、殖民者的入侵、宗教。国产电影大多现在让人无法入目,是因为它既无法协助观众去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真实世界,也无法演绎好平常生活中的故事,更无法带领观众走入一段精彩的未来世界/奇幻世界,是没有根基的无病呻吟,是有头无尾的一场自娱自乐。
最终,还是感谢艺术的存在,让生活变得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