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夏目漱石 读后感和个人爱好语录收录
![]() |
内心被长期折磨的人们,会产生一样的共鸣。先生自杀发现自己和K在死亡上有着同样的心理历程,由此看来,心病在某些方面,或许是可以相互理解的。
自身的情感状态,只有自己知道,别人或许能感觉到微笑和善意以外的隔阂,或许也知道理由,可知道不等于了解,了解不等于感同身受,同理心这种东西,除了在经历一样的人身上,别人是不可能真正理解这种痛苦的,好似你用刀伤了手,别人会问,很疼吧?却不知道疼的方式和程度。
之前我曾经老是嚷着梦想就是做一个千年老妖精,可由于长期的孑然一身,反而越发的孤独,也越发的能理解那些厌世者的心态,之前一直觉得放弃生命的人都是傻子,因为世上不知多少人都想尽办法想要久活。只有活着,才有可能。可现在越来越懂得,没有人不想好好活着,一个成人之所以选择死亡,抑郁症也好,事事不遂心愿也罢,都是一个孤独者与生命的战争,他们不是不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也不是不懂得只有活着才有将来和希望,可是,万念俱灰的时刻,整个周围就是一片雾霾茫茫。灰色一点点的进入到内心,从烦恼到抑郁,一步一步循序渐进,不慌不忙,日积月累,到最后怨天尤人,了无生趣。
人心,是不可信任的,如何该为好人定义,一个好人,在什么的情况下会迷失本心?先生说:“平时都是好人,至少是一般人,可是一到关键时刻,有可能突然变成坏人,所以才可怕。”所谓年龄增长的心智,也许增长的只是心理的不健全。曾经是非分明,爽朗公正,嫉恶如仇的性子,也只会变得虚与委蛇,将所有不合理视为正常,随大流地对过往坚信的品德加以抨击嘲讽,成长为“成人”的“价值观”。
先生的厌世心态,起因是亲人的背叛,中间经历了爱情怀疑,友情怀疑,最后终因罪恶感结束了自己难以建立信任感的一生。他是高傲的出身名门的公子,他是对妻子有责任心的努力的丈夫,他是一个孤僻的却想要将自身经验传授给后辈的长者,他是一个懦弱到不在公众面前坦诚自己的罪责学生,他是一个鬼迷心窍因利己主义战胜了道德主义从而追悔一生并因此而不断自责消极避世的先生。“我”和先生的交往,一见倾心,人总是在自己喜欢对方的程度上想知道对方喜欢自己的程度是不是等量的,也总是在对方了解自身过往和家庭情况的时候想知道对方以往的经历,所以主人公和读者都想知道的事,由先生的一封遗信解开了众人的疑惑,一点点揭开了为何“我”收到这封信时先生大概已不在人世以及每周固定扫墓的事由和真相,道尽了从性情转变到最终走上不归路的心理路程。
许多人幼时都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却总是在某个关键的路口开始动摇,起因也许是利己主义,也许是因为感情受挫,卑鄙和油滑这类人冕以聪明,善良和正直这类人被扣为傻子,所以相比之下,我觉得第二篇中的小少爷活的更加的任性洒脱,活的更加的像个人,不计得失,敢作敢为,可以任由自己追随本心的生活。我现在是真的懂了,无知者无忧,想得太多,往往多忧愁。懦弱者备受欺凌消极避世,强大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或者,将这两篇放到一本书里,就是因本性不同,故而结局也不同的一个对比吧。
那么,相比之下,更能理解先生的我,大概,也是在溺水中吧,敏感的人,注定很难快乐。
注:“#”代表引领书中一段话
# 我审视了一下自己的内心,那里却意外地空虚,连想象的目标都没有。
# 我说的不可信任,并不是说不信任你,而是不信任所有的人。
# 因为曾经跪拜在对方面前的屈辱回忆,将使你把脚踏在他的头上。我是为了不受将来的屈辱,才拒绝现在别人的尊敬的。我宁愿忍受现在的孤独,也不愿忍受将来更深的孤独。我们生在充满自由、独立和自我的现代社会,就必须付出品尝这种孤独的代价。
# 在这位思想家归纳出来的主义里,似乎编织进了沉痛的事实,这些事实不是同自己无关的别人的事,而是蕴含着某种令人痛彻肺腑、热血沸腾、脉搏停跳的真实。
# 虽然夫人觉得自己和丈夫之间没有任何隔膜,也不应该有隔膜,却又分明有着什么,然而她睁大眼睛想仔细看个究竟时,还是什么也没有。这就是令夫人深感痛苦的症结所在。
# 难道说,你认为世上会有一种叫做坏人的人吗?那种用模子刻出来的坏人,世上当然是没有的。平时都是好人,至少是一般人,可是一到关键时刻,有可能突然变成坏人,所以才可怕。
# 我的心是阴沉的,常常犹如吞了铅似的沉重不堪。然而,我的神经却如刚才所说,变得越发敏感了。
# 这就好像我轻易站在魔鬼通过的路上,却没有意识到那瞬间的黑影将使我的一生变得暗淡无光。
# 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我们的一切能力都会因外部条件的刺激而提高或受到破坏。
# 最后我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莫非K也和我一样,是由于孑然一身,孤独无助,才突然选择死的?我不禁一阵战栗。因为有种预感已经不时地像风一般掠过我的心头——我也和K一样,正走在他所走过的那条不归路上。
# 仔细想来,世上大多数人仿佛都在鼓励人逐渐变坏,他们似乎相信,人若不变坏,就无法在社会上获得成功,偶尔见到一些正直单纯的人,就管人家叫什么公子哥儿或毛孩子,极尽贬低轻蔑之能事。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