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暴走日记
舒国治写过一本书,叫《门外汉的京都》,书里写过:“作为京都的门外汉,我总是不舍得不走路。”对他来说,京都是必须要用脚丈量的古都,川边适合行走,长墙适合驻足,山中适合散步,在京都随便一瞥,都像是在古代电影中的一景。所以,暴走应该是最适合融入进京都的方式了吧。
除却语言不通的障碍,我觉得京都和书里写的一样美好。
到达大阪后乘坐JR线去京都,坐车的地方地形复杂,还好有中文咨询点,买到票到京都的时候已经是夜晚,很顺利地找到了入住的酒店。酒店在河原町三条,出行很方便,晚上步行几分钟便走到了鸭川旁边。也许因为是冬日的原因,晚上的鸭川边人很少,安安静静地让我不敢相信那是有名的鸭川,不似夜晚的西湖边有跳广场舞的大妈群,也不似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湾此起彼伏的街头艺人群,连路灯都没几只,只有沿河的一排居酒屋和饭店透出的灯光星星点点洒在河面上。就算是如此安静和不明亮,还是能从河面的反光中,看出河水的清澈。夜晚很难看到鸭川三角洲的全景,但是京都的游玩必须从鸭川开始,好像这样才有踏踏实实站在京都土地上的感觉。

白天的暴走是围绕着寺庙展开的。在Smart Coffee吃完早饭就发现旁边便是一个寺庙,钻进去一看,竟然是本能寺。不用买门票,人很少,绕着里面走了一圈,这里离我们住的地方几步之遥,难怪我们酒店的窗户打不开,原来酒店窗户正对着的便是本能寺的墓地。后来在找寻坊主Bar的时候,发现了本能寺的旧址,才知道当时的本能寺之变的真正地点现在只剩下一个牌坊,织田信长的尸体在那场大火中没有找到,而这个很大的位于河原町通大街的本能寺呢,并不是本能寺之变的地址,而是重建之后的本能寺。


清水寺和金阁寺作为游客必到的寺庙,游玩的时候,要时刻忘记身边的人潮才好,比如把关注点放在清水寺的木制大舞台上。在音羽瀑布排长队等着喝一口圣水,抬头看看大舞台,那里的游人便似表演者,而他们也正在舞台上遥望着瀑布前方的我们。若是在枫叶季节或者樱花季节来观赏,更会有一番风味吧。镜湖旁边的金阁寺被远远保护起来,游客们堆积在湖边找各种角度和它合影,这时候也要忘记身边的人潮,关注在金阁寺极端精致的松树、石头以及湖面的相互衬托上。很难从湖边看清楚金阁寺三层的内部构造,只能从旁边的照片里看出足利大将军的布局,第一层是王公贵族居住的寝殿,第二层是武家布置,第三层是禅宗摆设,金阁寺顶上的金凤凰从各个角度看都极富权威之相。我非常喜欢金阁寺的门票,它的门票还附送一张非常大的符,白底黑字,像是张御守,有种让人忍不住拿回家张贴到墙上的冲动。




京都适合赏花,一年四季过来都有花可赏。春日赏樱,秋日赏枫,冬季便是很好的赏梅季,慕名去寻北野天满宫。无奈那一片需要买票的梅园下午4点半便关门了,外边的一圈的北野天满宫零星散落着些梅树,梅花虽未全开,却也是开了不少,各式各样,也是足够看了。若不是神社特有的敲钟的摆设,有一瞬间,有点杭州灵峰探梅的感觉。之前不太懂京都的寺庙神社,在河原町晃荡的时候,也看到过一家天满宫,还以为和北野天满宫是一家。那家天满宫很小很精致,人气特别旺,叫锦天满宫,位于锦小路和新京极的交叉处。看到玻璃盒子里有个神兽向参拜的一个女生念念叨叨,还点头鞠躬,然后那个女生投了硬币进去,神兽就叼了一张纸片出来给女生,女生找来旁边的小伙伴用日语哇哇哇地读着,很开心的样子,应该是求签吧。感觉很好玩,无奈不会日语,就算求了也看不懂,只能看别人玩。



京都的寺庙神社几步便有一个,路过多了便也看出了差别。进门有个接水的绿色龙头,敲钟随处可见的便是神社,寺庙大多要收门票。那个绿色的龙头设计非常漂亮,有很多木制的勺子放在一旁,墙上会贴着说明,可是日文,研究了很久没有弄明白这个水是洗手的呢,还是喝的呢,很多时候看别人喝,我也喝。直到有一天在八坂神社看到中文导游演示,原来是漱口,不能吞咽,最后用这水清洗双手。想到自己喝了不少别人的漱口水,很是不爽。对八坂神社没有其他的印象,是去清水寺路上偶遇的神社,只记得进门有好多小吃摊位,像是美食一条街的感觉。


奔赴很远专门去找寻的寺庙要数岚山上的铃虫寺,因为书上有看到,人生最大的愿望啊,一定要去铃虫寺许。于是到了岚山看着地图摸索着走好远,也要找到这个只有当地人才会去的寺庙,虽然到那里之前都没有想好,要许什么样的愿望。据说夏天来的时候能听到六千铃虫的叫声,只是冬日来,除去满眼的绿色和高高的台阶,看不到铃虫的足迹。想要买门票进去听传说中的落语,门口的僧人问我会英语还是日语,我说我只会英语,便不建议我买门票,他说落语只适合听的懂日语的人来听,让我在外边感受下就好。真是好实诚的僧人啊!听到里面抑扬顿挫的落语和游客们此起彼伏的笑声,感觉非常有意思,但的确是一句听不懂,无奈只能抱憾离开。


发现铃虫寺旁边不远便是苔寺,只是那日不巧不开门,只能在门口观望了下,目测那里的苔藓满地。后来回去查了才知道,苔寺就算开门也很难进去观赏,那里为了保护青苔不被破坏而全部采取预约制度,而且只能以寄送明信片的方式提前两个月预约,真是很难参观到的寺庙啊。不过岚山还有一个地方可以看苔藓,那便是被称为“小苔寺”的祇王寺。

祇王寺很远,爬了好久才到,从竹林游客的密密麻麻到最后祇王寺的人迹罕见,大概没什么人知道这里。之所以执意要去还因为这个寺庙有个很动人的故事,传说中祇王当年因为权臣平清盛移情别恋于舞姬佛御前之后选择出家,到这里隐居,没想到过不了多久,佛御前也过来投奔了祇王,她怕自己有朝一日也会有祇王的同等命运,便也看破红尘,选择出家。所以祇王寺还有一个“悲恋之寺”的名称,这里很小,小到只有一个主堂,里面有着大日如来佛像,还有祇王、平清盛、佛御前的佛像,外边的庭院里是祇王母女三人的墓,但是好奇怪,没有看到佛御前的墓。另外一个角落放着很多盆栽,标识着庭院中各种青苔的品种,一眼看去本以为是一样的青苔,却是好多种混合在一起,均有标签细细标注。人多的地方不适合青苔生长,苔寺就是因为这样才有预约制度,但是祇王寺因为在偏远的山的另一边,游客罕至,所以才得以让青苔保存的如此完整。在主堂的木台阶上坐了很久,看着满庭院的苔藓,这四个女人在这里的那些岁月,应该不问世事,尘世间的情爱烦恼都不会困扰她们了吧。



岚山的暴走之旅随处可见帅气的人力车夫,他们作为岚山的一道风景线,非常酷地穿梭在人群之中。那天本想坐一趟岚山小火车,找到地方发现小火车是为了樱花季准备的,到3月才会开放,所以只能靠走路逛完岚山。在京都最大的遗憾往往就是恨寺庙关门太早,自己走的太慢,一天的时间太短,所以路过天龙寺的时候,知道里面的庭院是世界文化遗产,知道值得进去看看“枯山水”的美景,无奈想着祇王寺也要关门了,只能忍痛割爱放弃天龙寺,先奔着祇王寺去。也就是这样放弃了南禅寺和龙安寺,遗憾到回来多日还是心痛。但转念一想,应该留些念想下回去京都再看才是。





这两日的京都暴走,经历了晴天,雨天,甚至最后半天还下雪了。雨天暴走之后全身湿冷,回到酒店迫不及待地咨询哪里可以泡汤。酒店附近没有天然的温泉,在当地泡汤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很幸运,旁边步行几分钟便有一家。去之前其实做过心理斗争,明明酒店就有浴缸,还有必要去泡汤吗?而且怕自己不懂日语,搞不清楚泡汤的仪式而出丑,但是还是忍不住想试试的好奇心,冒着大雨跋涉了过去。老板是个很严肃的大叔,男汤和女汤一左一右,他站立在柜台的中间,收钱,然后一指,噼里啪啦说了一堆日语,总之就是让我进去,该注意什么我也没听懂。进去之后只见几个老奶奶在擦身子,看样子是洗好了,我打开柜子放进衣服默默进去。书上说先冲澡再泡汤,我就先冲了下,刚要进澡池子,就被一个老奶奶拦住。她比划着,让我先把头发扎起来,然后学她一样,用脸盆先把澡池子里的热水往身上扑扑,再进去。后来我才理解,澡池子里的水非常烫,如果不先用脸盆往身上扑水,很容易烫伤吧。刚下去我就嫌烫,想上来,老奶奶又过来很耐心地教我用澡池子上的小水龙头放冷水,这样可以平衡水温。日本的汤设计很合理,一个人一个小池子,所以可以按照个人来调节水温,还有一个小池子竟然是硫磺水,看着很像温泉。不过我还是比想象中弱了些,我以为自己能坚持泡二十分钟,结果十分钟就烫的跑出来了。整个人在泡完汤之后又活了过来,一整天暴走酸痛的脚好似恢复了,湿冷的身子热乎乎的,再去吃个牛肉配啤酒,又可以暴走一晚上了。真的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经历,也算是没有泡温泉的一种补偿吧。

除了暴走寺庙,锦市场也是值得暴走的地方。最后下雪的半日京都,留在了这里,作为京都的厨房,这里可以尝遍美食,有许多当地人也在这里买食材,价格合适,甚至不少店都可以坐下慢慢品尝。因为就在酒店旁边,其实每天早晚都会路过,只是锦市场一般上午11点开门,下午5点便结束营业,每次路过看到的都是关门一条街,终于耐下性子等着11点开门时候冲过去暴走,被这里的繁华热闹所震惊了。从锦市场一头逛到另一头需要准备5个胃吧,总之呢,见识到了超级大的玉子烧,超级便宜好吃的生鱼片,被藤野豆腐店的豆浆折服,也反复几次来来回回去元藏买甘酒和牛杂汤吃,看到津之喜酒铺,恨不得从这家几百年的老店抱十瓶清酒回国;还看到一家专卖天妇罗的小店,买了之后老板一定邀请我进店入座慢慢品尝,抬头发现墙上全是明星和这家店的合影,虽然我都不认识,感觉是一家很厉害的店;看到章鱼烧,买买买,看到叫不出名字但是很好吃的贝类串串,买买买,看到打田渍物,管他能不能带上飞机,买买买了再说,差点吃到赶不上飞机,简直就是吃货的福地啊。





在京都的那几日,每日都达两万步以上,最多的一日,竟有三万六千步,刷爆了朋友圈,却还是觉得冬日的白天太短,若有机会夏日再来,再暴走四万步也不是奢望。

-
蜉蝣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5-10 00:09:16
-
渠四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4-27 12:25:58
-
雨燕小子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4-10 23:21:32
-
他汀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4-10 23:18:16
-
小川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4-10 16:36:58
-
头晕眼花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4-04 18:25:19
-
wh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4-03 13:31:55
-
靡烟半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3-29 08:10:10
-
麥麥Mile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3-27 19:23:45
-
奔跑中的彼得潘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3-24 21:02:33
-
山海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3-21 20:42:07
-
翰宝04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3-15 06:57:52
-
夜雨晚来舟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3-15 02:23:53
-
魍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3-13 23:25:44
-
一道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3-13 22:42:51
-
稀爛泥的小角落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3-13 18:42:55
-
+c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3-13 18:23:50
-
懒懒主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3-13 15:15:47
-
我是一只小小鸟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3-13 14:02:50
-
灰灰会不会灰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3-13 12:46:07
莫吉托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耳聋日记(十五)——世界上最快乐的地方 (136人喜欢)
- 耳聋日记(十四)——病人也有权利感到疲乏 (113人喜欢)
- 耳聋日记(十三)——上海看病记 (8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