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读书笔记 201704
陈阵:文革期间下乡的知青
毕利格:额仑草原地方上的头头,也是蒙古当地人中的头狼。
讲述了一个关于民族性格来源的故事。草原狼图腾与华夏的龙图腾之间的渊源关系,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所造就的民族性格之间的差异。是一本探讨性质的好书,关于民族性格的解释很有见解。
1.草原民族为什么把汉人和农耕民族这仇恨的狼,作为民族的兽祖和图腾?
2.草原上有最辽阔的原始和自由。人来疯。。黄羊烤肉。
3.天葬:千百年来,草原牧民死后,都将尸体置于荒野的天葬场,让狼来处理,一旦狼把人的尸体完全啃尽,天葬就完成了。天葬的根据就是因为狼会飞,会飞回腾格里那儿去,把人的灵魂带上腾格里,像西藏的神鹰一样。
4.在一个人生命的终点,将躯体当成裸露坦荡的祭祀供品,从而把自己解脱得如此干净彻底,谁还能怀疑草原蒙古族对腾格里对草原狼以灵魂相托的由衷敬仰呢!
草原狼却是草原人的灵魂,升上长生腾格里的天梯。
5.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并没有因为黄河百害,吞没了无数农田和千万生命,而否认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看来百害和母亲可以并存,关键在于百害的母亲是否养育了这个民族,并支撑了这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草原民族的狼图腾也应该像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样得到尊重。
6.鬼画符
7.狼群围歼黄羊群,全歼马群。
8.游牧民族的卓越军事才能,来源于草原民族与草原狼长期、残酷和从不间断的生存战争。
9.四旧:旧观念,旧传统,旧风俗,旧习惯。
10.清明接羔,盛夏剪毛,中秋打草,初冬宰羊。
11.在残酷竞争的世界,一个民族首先需要的是猛兽般的勇气和性格,无此前提,智慧和文化则无以附丽。
12.活泛
13.性格不仅决定个人的命运,性格也决定民族的命运,农耕民族家畜性过多,这种窝囊性格,决定了农耕民族的命运。
14.在草原上,人完全掌握着狗的生杀大权,人是靠强大的专制暴力和食物的诱惑,将野狗驯成家畜的。任何胆敢反抗主人的狗不是被赶出家门,赶到草原上饿死冻死或者被狼吃掉,就是被人直接杀死。狗早已丧失了独立的兽性,而成为家畜性十足的家畜,成为一种离开人便无法生存的动物。
15.狼群全都发了狠,以亡命的拼劲冲劲狗阵,撞翻了一大片狗。雪坡上一片混战恶战,狼牙相撞,犬牙交错,雪块飞溅,兽毛飘飞,狗哭狼嚎,狗血狼血交颈喷涌。知青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血腥惨烈的狗狼大战,惊得发不出声来。
16.狼心狗肺,猪狗不如,狗屁不通,狗娘养的,狗仗人势,狗急跳墙,鸡狗升天,狗眼看人低,狗腿子,痛打落水狗,狗坐轿子不识抬举,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17.在草原上烧荒是民族的大忌,猎手打猎除了小范围点火圈以外,从不敢大面积烧荒。
18.蒙古的摔跤手就叫布赫,与牤牛同名。蒙古男人极羡慕牤牛,因为牤牛是草原上妻妾成群,又不负家庭责任的甩手掌柜和快乐的单身汉。
19.在世界历史上,能攻打到欧洲的东方人都是游牧民族,而对西方震撼最强的是三个崇拜狼图腾的草原游牧民族,匈奴,突厥,蒙古。
20.旱獭,獭子肉很好吃哦。旱獭躲在洞里不吃不喝,蚊子叮在喝奶的身上有吃有喝就可以舒舒服服过冬了。
21.狼想着别的狼,别的狼也想着他,狼群才能抱团,狼群抱团,打起仗来才厉害。抱团齐心。
22.内地农村有不少人饿死,草原上却有那么多土地闲着。农耕民族不懂草原的载畜量,不懂土地的载人量,更不懂大命和小命的关系。草原千百年来有一种朴素的草原逻辑,是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清朝前期和中期二百年的草原政策是英明的,草原就不能让农区的人大量进入,这会付出加倍沉重的代价。不能开荒。
23.狼吞虎咽。狼以食为天。狼吃食的时候绝对六亲不认。假如吃饭时不狂吞急咽,军情突至,下一口饭就可能就要到来世才能吃上了。
24.在汉人的眼里,狼是天下最坏最凶恶最残忍的东西,可是蒙古人却把狼当神一样的供起来,活着的时候学狼,死了还要把自己喂狼.
25.狼其实是天性怕人的动物,只有逼急了才会伤人。
26.在这块连麻雀都快被吃光了的土地上,在一个仅剩下癞蛤蟆的地方,哪能有天鹅的容身之地呢!额仑草原的牧民只猎走兽,不碰飞禽,他们敬畏能飞上腾格里的生灵。
27.死亡也是巨大的战斗力,狼图腾培育了多少慷慨赴死的蒙古武士啊,古代汉人虽然几乎比蒙古人多百倍,但宫廷和民间骨子里真正流行的信仰却是好死不如赖活着,这是华夏农耕民族的得以延续至今的一种极为实用的活命经验和哲学。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赖劲也是一种民族精神,而这种精神又滋生出多少汉奸伪军,让游牧民族鄙视和畏惧。
28.华夏的小农经济是害怕竞争的和平劳动。儒家的纲领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的是上尊下卑,论资排辈,无条件服从,以专制暴力消灭竞争,来维护皇权和农业的和平。华夏的小农经济和儒家文化从存在和意识两个方面软化了华夏民族的性格,华夏民族虽然也曾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那是以牺牲民族性格为代价的,也就牺牲了民族发展的后劲。最难学的是西方民族血液里的战斗进取,勇敢冒险的精神和性格。
29.烽火戏诸侯,狼烟四起。狼烟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是一个特级警语,意味着警报,恐怖,爆发战争和外族入侵,"狼来了"能吓住汉人的大人和小孩,而"狼烟"能吓住整个汉民族,华夏中原多少个汉族王朝就是亡在狼烟之中。
30.勇敢,智慧,顽强,忍耐,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永不满足,永不屈服,并藐视严酷恶劣的环境,建立强大的自我。
31.四面楚歌。
32..看来农耕民族垦性难移,不把全国所有的草原垦成沙漠是不会甘心的。
33.蒙古民族特别敬水神,不敢在河湖里洗衣服,更不敢洗澡。
34.可能狼类是把这种完整有形的食物和活物作为高贵的狼类才配想要的高贵食物。而那些失掉原体型的碎肉碎骨,味道再好,那也是人家的残汤剩饭。如果食之,便有失高贵狼的身份,难道人类把烤全羊,烤全牛,烤整猪,烤整羊作为最高贵的食物,食前要举行隆重的仪式也是受了狼的影响,还是人类与狼类英雄所见略同?
35.柳眉倒竖,吊晴白额大虎。
36.草原上,艾烟是黄蚊的天敌克星,烟到之处,黄蚊惊飞,连吸了一半血的蚊子,都被熏得慌忙拔针逃命。
37.在冬季干牛粪主要用来引火,那时的燃料主要是空风干的羊粪粒。
38.越不会大意失荆州。
39.东南农耕风终于要压倒西北游牧风了,但到最后,西北黄沙飓风必将覆盖东南
40.潜伏在人类内心深处的兽性,喜爱古罗马斗兽场野蛮血腥的残忍性,以正当合理的借口畅通无阻地表现出来了。
41.咱们都看过小说,《斯巴达克》,按照罗马竞技场的规则,老兔子如果胜了,就应该奖给他自由。
42.以前我一直都不明白咱中国人到底差在哪儿,窝里斗的比谁都狠,可跟外面人一打就败。
43.类人猿究竟是在森林中还是在草原上直立起来的呢?这是一个更为深远的有关祖地的质疑。猿猴是在草原上直立起来的,而草原狼是逼迫猿猴直立起来的重大因素之一。
44.偷鸡连把米都不用出
45.小狼不是不会跟着牛车跑和走,不是学不会小狗的跟车步伐,但是他宁可忍受与死亡绞索搏斗的疼痛,就是不肯像狗那样被牵着走。
46.草原上没有一条狼会越出这道界限,向人投降,拒绝服从,拒绝被牵是作为一条真正的蒙古草原狼做狼的绝对准则,即便是这条从未受过狼群教导的小狼也是如此。
47.草原狼无论食与杀,都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由,独立和尊严。
48.苏武
49.华夏农耕文明的致命缺陷就在于这种文明内部没有比阶级斗争更深层次更广泛的残酷激烈的生存竞争。
50.农耕最特殊,因为只有农耕可以自给自足,自我封闭,自花授粉,自行退化,基本上可以不需要竞争交换和杂交。
51.一般说来,游牧民族尚武善战,农耕民族尚文重教化。
52.农耕所必然产生的不思进取的安逸腐化,是商朝覆灭的内因。自强不息的周王朝取代商朝便顺理成章。
53.从西周以后,华夏民族一个主导性的盛衰规律也由此开始。一旦华夏民族性格中的羊性太强于狼性,华夏就被异族入侵,山河破碎,任人宰割。一旦狼性太强于羊性,华夏中国就专制暴政,或军阀混战,民变蜂起,战乱不休。只有华夏民族在性格上的狼性羊性大致平衡,狼性略大于羊性,是华夏中国才疆域扩大,国富民强,经济文化繁荣昌盛。
54.如果一个民族只有发达的脑和手,而没有坚硬的脊梁,那也只能成为民族中的无脊椎软体动物。软弱无能的南宋最后只得向凶狠顽强的蒙古王朝献出传国玉玺,举国投降。
55.从秦灭楚吴,魏灭蜀,晋灭吴,隋灭梁陈,宋灭后蜀南唐吴越,元灭南宋,一直到清灭南明三藩来太平天国。此规律证明,游牧性格大大强于农耕性格,强悍性格是一个民族自立于民族之林的决定性因素。
56.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勤劳主要来自于中华农耕民族的性格贡献。而勇敢则主要来自于中华游牧民族的性格贡献。
57.最能概括中华民族精神的就是两句早期的儒家格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