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缘 2015-08-26
敦煌148号洞窟,释迦摩尼卧佛。初秋阳光夹杂着时空昏黄,轻轻衬托出佛祖无悲无喜的面庞。驻目凝望,无天,无地,无我,无欲,不觉间,涕泪数行。久别重逢的归属,似曾相识的亲切,千秋万世的别离,百感交集的悲苦,集中释放。 1 而立十载,首番闲淡月余。尤卧床半月,不行,不浣。吃睡间,翻翻手机、看看电视;晨昏时,倚窗远眺、神游天际。人若植物般的放缓了生长节奏,思维却敏感丰富的四处游荡。 半生已过,生何来,欲何往? 曾有高僧自篆“偶来凡间居香界,此去西天寻故人”墓志。如是,偶来凡间而已,何必认真,不必辛苦。一句四大皆空,苍茫岁月,悠悠而去,百味人生,无悲无喜。 或作此想,生命若只一度春秋,则披星戴月求财求富?闲坐窗前粥饭自足?笔耕不辍青史留名?……诸种选项总有些不尽人意,但都有个中道理。这一世的懒惰是否因了上一世的辛苦?这一次的求索是否源于上一世的疑惑?冥冥中,总有些神秘的力量在支配生命,不觉中,又总有熟悉的身影伴我前行。 2 终极智慧生于人群两端。富贵若乔达摩者,无生存之虞,无朝堂之惑,凡人之欲,尽皆无趣。遂于菩提树下参悟宇宙因果,最终得大智慧,由释迦族的圣者成为光耀东方的佛陀,在万世信众加持中拓扑了神的光辉和愿力,光沐大千世界,法渡芸芸众生。 贫苦若犹太人者,在异族灭绝人伦的压榨中祈求上苍救赎。贫民之子耶稣传经颂道,聚合生众,背负着异教叛国罪名,于十字架上完成了悲情度化。心远于天地,爱超越生死,包容万类原罪,胸怀苍生疾苦,终得万邦朝觐,实基督位,得纪公元。 凡夫俗子们呢,既无佛陀智慧,也无耶稣悲悯。究人义天理,亦无出经卷圣训之右。唯悟佛之所宣,领圣之所道,以宗教皈依求得内心和净,以虔心祈祷求得脱苦离难。 信有深浅,缘有远近。六道轮回,云卷云舒。众生纵然万年荒芜,终有冥冥时刻,开慧眼,生慧根,以佛眼看世界,以圣心悟因果。 3 慧心生生世世,慧根百代千秋。无数次轮回中,反反复复与佛重聚,与“我”重逢。 还记得隋唐佛国潜心诵经吗?还记得宋明崖壁面佛思过吗?还记得金蒙逐汉避宿佛土吗?还记得康乾盛世雍和祈愿吗? 立于佛前,凝视佛眼,一幕幕重叠的场景缓缓展开,将真我从躯体中抽离,包围在生生世世的佛前时刻。灵魂深处依稀想起来了什么,内心深处依旧几许生涩。仿佛追着故人飘渺的身影,追不上,抓不住;隔着玻璃倾诉经年的牵念,说不清,听不见。 在佛眼投射出的无声电影中,曾经的那些岁月中的“真我”抱头痛哭,终于想起来时的路。 敦煌洞窟,我是那呕心沥血的画师;永乐大典,我为真经律论勤做注释;宝通禅寺,我行脚万里化缘求施;法海真源,我在净苑邂逅生世红颜。我曾好奇的看着这里凿壁开山,也曾惊恐的看着偷经毁卷;我曾虔心描摹飞天栩栩冠带,也曾举灯慨叹精美壁画艺贯千年;我曾立于此窟倾诉不了尘缘,也曾游于此处陌视大漠荒原。三生石上那一次次镌刻的名字和岁月啊,不生不灭;这一段段相似又不同的轮回啊,无尽无期。 终于明白,一世生平,总要留下些印记,作为来世的索引,在注视佛眼的瞬间呼唤往昔的自己。 洞窟外,夕阳西下。周遭寂寥,只闻风声。用手背擦擦脸颊,从行囊掏出礼佛的苹果,恭身敬上,身返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