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的一次会面

杜甫遇见李白那年,已33岁。
他那时公务员考试失败,离开长安,到洛阳去游玩散心。
对祖国贡献有满腔热情,心有抱负的杜甫,本还想参与祖国繁荣建设,给皇帝出谋划策的。结果现在连政府的大门都进不了,心情难免有些沮丧。
好在他从小喜欢骑马射箭,于是经常邀约好友一同去野外打猎,抒解心中郁结。
忽有一日,好友们告诉他,文化界大名人李太白也途经洛阳了。
李白不但是唐朝文化名人,唐玄宗眼前的红人,也是杜甫等文艺青年的偶像。
于是杜甫高兴得纵马前去李白下榻的住处求见。
那一年,李白44岁。
他满腔抱负的煎熬多年,终于见到唐玄宗,本以为可以一展身手,辅助圣上治理国家,没想到唐玄宗只是要他当个枪手,帮忙给杨贵妃写诗。
李白写了一首又一首流传后世的宫廷诗,一下火遍全国,大家争相吟读,杨贵妃也很喜欢。但唐玄宗对于他治国方案,依然无动于衷。
李白忽然明白,他在圣上眼里,只是讨美人欢心的工具。
于是他颓了,醉了,就让杨贵妃给我磨墨吧,让高力士给我脱靴吧。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他告别了唐玄宗,辞去官职,骑着一头小毛驴,云游四海去了。
然后,他见到了杜甫。
面对这位热情的年轻人,李白看见他眼里闪烁的光芒,似曾相识。
大家一起把酒言欢,谈古,却不论今。
杜甫没有问起李白在朝廷里的事情,李白也从不说朝廷的事情。
他们一直在喝酒,白天喝到晚上,复日醒来又喝。
李白道:这世间,懂我的,只有酒。
杜甫道:这世间,我爱的,除了酒,还有你。
陪他们一起的,还有高适。
高适陪他们喝着,却从不说话。
除了喝酒,他们还一同前去打猎,杜甫的骑术比较好,所以爱在李白面前表现。
不一会儿功夫,杜甫已经射到两只野兔。
而高适一箭未发。
杜甫不免有点得意。
忽然出现一只野猪,众人还没回过神,“嗖”的一箭,直入野猪额头。
那是高适的箭。
大家由衷赞叹。
高适文采虽不及你,但是官途却会比你好。这是李白告别杜甫时,对他说的。
数年后,安禄山叛乱,唐玄宗带杨贵妃出逃,高适任“淮南节度使”(于今副省级市首长),讨伐叛军。
而杜甫,一生最大的官职,也只到杜工部(高不过县委书记)。
“安史之乱”后,各地方势力招兵买马,以图“辅国“。
杜甫虽一直郁郁不得志,但是出生富二代,也不缺吃穿。
当年和李白见面,招待费也全由杜甫请客。
现在是国家用人之时,我也该一展身手了。经不起别人的一再相邀,杜甫决定加入派系斗争中。
可是,他跟错了人,上错了车,丢了工作,去了四川,当逃到湖南。
最后一家老小已无安身之处,只能住在船上。为了生计,他卖药为生,时年59岁。
年老的杜甫在破船上,常常一人喝酒发呆。
他在想什么呢?
他这一辈子,诗红不过李白,官大不过高适。
那时,李白早已醉酒捞月仙逝,仕途顺风顺水的高适也与世长辞。
回想自己一生,也有春风得意的时候,却总是蜻蜓点水浅尝即止。
现今,国破,家穷,人衰。
就让我一醉方休吧。
杜甫当年穷困潦倒醉死于衡阳。
他一生写了一千四百多首诗,一直到宋朝,才得以出名。
(完)


